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12月17日,上海影院的"米其林指南"出炉,其中有85家星级影院上榜,遍布上海市16个区,包括有五星级25家、四星级30家、三星级30家,受到关注。

而不久前,2020年北京版米其林餐厅指南的出炉却引发了不少的争议。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据了解,此次北京米其林指南的榜单中列有一家3星餐厅、两家2星餐厅和21家1星餐厅。其中,有许多网友表示登上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豆汁、卤煮、爆肚等小吃,即使是北京人本地人也不是人人都喜欢,而摘得唯一三星桂冠的台州菜新荣记是一家做东海海鲜的台州菜餐厅,用这家的招牌菜黄金脆带鱼、蜜汁红薯代表北京,未免有点儿太牵强。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一众哗然下,米其林的评选标准以及榜单的含金量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而米其林方面则表示,评审员全部是"餐旅行业的专家,也都是米其林全职员工,为了确保每一份榜单的可靠和真实,他们严格遵守独立性和匿名性。"

真的是这样吗?

米其林星级花钱就能买到?

前段时间有韩国媒体曝出,米其林星级花钱就能买到。

公开资料显示,米其林星级餐厅评定从1926年就开始了。《米其林指南》除了收录星级餐厅,还包括必比登美食推介、米其林推介餐厅,以及街头小吃店,在该年入选《米其林指南》的餐厅则被称为米其林餐厅。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按照米其林的说法,他们长期拥有一批专业的"美食密探",这些人不与餐厅发生任何利益关联,他们以"素人"的身份去世界各地的餐馆造访、就餐。在用餐后,密探们在若干年里都不能再出现在此餐馆,以确保下一次检查的公允。这些密探们为了保证公正性,有时会用亲朋好友的名字来订位或者创造假名,甚至有些密探为了让厨师不会对他们区别对待还会定期改变造型。

而《米其林指南》每年都会重新评比,更新该年的星级餐厅,而米其林的"美食密探"也会不断招募新的成员,但没有人知道谁是米其林的评委。

然而,正是这样号称"严格、公正"的米其林也被"打脸了"。

据韩媒报道,韩国仅有的两家米其林三星餐厅疑似通过中间人,用缴纳咨询费的方式获得米其林星级。其中在2018年摘得三星的韩国餐厅"GAON",就被曝出这家饭店的行政总厨曾向米其林支付了一大笔天价"咨询费",让"GAON"在开业不到四个月就登上了米其林的榜单。报道还提到,在亚洲共有十余家餐厅通过交咨询费、出让股份等形式,在超短时间内获得米其林星级。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图片来自:梨视频

尽管米其林方面全面否认了该说法,但是人们对米其林榜单的质疑声也在不断升级。

米其林指南是傲慢还是偏见?

《米其林指南》素有"美食圣经"之称,从1900年首版至今,在业界获得了巨大的认可,米其林所代表的"品质生活榜单"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品鉴生活,而《米其林指南》也是世界各大餐厅跟大厨们获得名誉的重要标志。

对于享有盛誉的米其林来说,要登上指南榜单的门槛并不低,餐厅要获得星级似乎很难,许多厨师们也期望凭借《米其林指南》为自己的职业生涯"镶金"从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例如法国厨师马克·维拉特的餐厅La Maison des Bois在2018年评上了米其林三星,但第二年就被降到了一星,只因为他家的一道干酪舒芙蕾。《米其林指南》的评审员认为他用英国的切达干酪鱼目混珠。而维拉特表示,他只是在使用的法国当地干酪里加入了番红花。

这名厨师因此还患上了抑郁症,他表示,《米其林指南》的评定结果让其"声名扫地"。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更有甚者,早在1966年,一名主厨Alain Zick因其餐厅从米其林三星降为二星,难以承受压力而自杀身亡;2003年,法国厨师Bernard Loiseau在承受着巨大的债务压力之际,米其林方面则在届时透露了餐厅将被摘星的消息,Bernard Loiseau用一把猎枪了结了自己的性命;在2016年,瑞士一名厨师Benoit Violier也在米其林发布指南前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米其林最终保留了对这家餐厅的三星评级,但为时已晚。

随着米其林的名声越大,对其评级标准的争议也在不断增大,我们似乎很难预料哪家餐厅会登上米其林的星级榜单,而更不知道又有哪家餐厅会突然被除名。

在今年北京的《米其林指南》受到中国民众群嘲之际,在同一时期出炉的2020年日本的米其林指南中,连续12年被评为米其林三星的"数寄屋桥次郎本店"寿司店惨遭米其林除名,这家店的创始人是美食界享有"寿司之神"之称小野二郎。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而对于被除名的理由,也并非是食物方面的问题,仅是称这家店不接受普通消费者的预约,米其林这评选标准似乎越来越令人费解。

而一些米其林星级餐厅为了留住星级,也是不遗余力。法国大厨Alain Senderens就在关掉了维持28年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之时曾表示:"保持米其林星级的成本实在太高,餐厅必须不断更换菜单,雇佣一个过分庞大的后厨和服务员团队,并在鲜花、水晶杯、亚麻桌布等花哨装饰上,每年就要花掉36000欧元。"

轮胎主业出现颓势

事实上,我们所熟知的《米其林指南》也仅是米其林这家以轮胎起家的公司的一个"副业"。公开资料显示,米其林公司创建于1889年的法国克莱蒙费朗,至今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公司现拥有世界五大洲的业务运营以及位于欧洲、北美和亚洲的研发中心,其业务领域涉及到各种轮胎,移动辅助系统(如PAX系统)和旅游服务(如Via Michelin、GPS、旅游指南以及地图),而地图与指南出版机构正是该领域的最为著名的板块。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近几年来,米其林致力于轮胎业务转型,不过结果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为了实现"转向更大的轮胎"的变革,米其林在2018年11月宣布将关闭位于苏格兰邓迪的一家拥有47年历史的轮胎工厂,据了解,该工厂只能生产16英寸或更小的乘用车轮胎,而公司花费了7000万欧元尝试调整该工厂,发现还是无法实现完全转型。

米其林方面表示,市场上更大尺寸的轮胎正在被加速采用,使得该工厂的生产无法持续下去。就在2018年上半年,米其林也叫停了一家经营了49年的北爱尔兰卡车轮胎工厂的生产。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据2019年米其林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来看,截止今年9月份,米其林实现了178.97亿欧元的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4%。但在乘用车和轻卡业务方面,原配胎销量下降了7%。卡车轮胎业务上,原配胎销量下降4%,替换胎销量下降2%,整体销量下滑3%。

按此估算,如果不计米其林特种轮胎业务和收购等影响,其销售额仅仅增长了1.3%。对于乘用车配套胎业务下滑的原因,米其林方面表示主要源于中国市场的低迷。事实上,

从2018年开始,中国下游整车厂商对于轮胎的配套需求就开始出现下滑,米其林作为重要轮胎配套商难免会受到冲击。

米其林评级丑闻:花钱就能拿星级,主业已经在下滑

小编看来,要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米其林还是别再拿"水土不服"的《米其林指南》说事,专注做好轮胎业务或许才是更为明智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