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倒霉咸丰“铸币史——“大增大炉,大铸大钱”

满清于顺治元年(1644年)在北京设立了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开铸"顺治通宝",很快又在全国陆续建立地方铸钱局。从1644年至1911年的二百多年时间里,曾在全国设立过的铸钱局共有五十多个,每位帝王在位时设立的铸钱局约二十个上下,根据供需情况作关停、开铸调整。除去咸丰、宣统两个特殊情况的年号,其余八位皇帝在位时铸钱局的平均数是21.5个。其中康熙、乾隆在位达60年之久,由于调整的缘故铸钱局略多一些。

咸丰年朝廷一声号令,各地方政府为战争筹措资金而大造钱币,因此咸丰铸钱局多出各年号平均数的30%。与道光时比较,宝济、宝蓟、宝河、宝巩、宝州、宝台、叶尔羌、喀什噶尔等八局重新开张铸钱,新建宝德铸钱局。

史说“倒霉咸丰“铸币史——“大增大炉,大铸大钱”

最早系统集藏咸丰钱的古钱收藏家鲍康,于光绪二年(1876年)编撰了第一部成丰大钱(有少量同治、光绪当十大钱)专著《大泉图录》。鲍康自序开篇言简意赅,毫无隐晦地道出清廷开铸大钱之原委"咸丰三年军务日滋,滇铜不能继,寿阳相国权户部议,请铸当十大钱兼增铁治以供度支。旋推及当五十、当百大钱;巡防王大臣请铸当五百、当千两种咸丰三年(1853年)三月十八日,户部奏准试办发行铜大钱,以应财政急需。户部宝泉局和工部宝源局率先在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铸造当十大钱,八月增铸当五十大钱,十ー月又增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同时减轻原定重量标准。实际上,当五百、当千大钱的铸造时间应为咸丰四年(1854年)初。当北京试铸大钱成功并投入流通后,中央令地方铸钱局按户部的标准开铸大钱。

咸丰三年十ー月ニ十ー日户部议奏巡防王大臣等奏请推广铸造大钱,帝谕曰:"著照部议,所有当千、当五百大钱,均用净铜铸造。""当百、当五十、当十、当五大钱,亦须配铸精良俾民间咸知宝贵,便于行用。"从各地给朝廷的奏折看,比较早开铸大钱的是江苏宝苏局(成丰四年五月)和新疆的一些钱局(成丰三年底),其他铸钱局开铸大钱都在咸丰四年七八月以后。只有福建的情况比较特殊,闽浙总督王懿德于咸丰三年六月给朝廷的奏折提出军务紧急、经费不资,提出要求铸造大面值钱。

事实福建铸造大钱的时间与宝泉、宝源局相仿,大钱的制式与户部的标准也不一致,宝福局是使用红铜铸造大钱并没有明显的减重。咸丰三年(1853年)初,太平军沿长江东进,破江西、安徽进入江苏地界,朝野片惊慌。

清廷和地方政府组织军队堵截,从中央到地方都为军饷所累,竭尽全力寻找财源。二月初十日(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苏南京城,迫使清政府下决心采取发纸币、铸大钱、增捐税等一系列极端的筹钱政策。六月十六日,户部密陈军饷支绌,度支万分窘迫。

史说“倒霉咸丰“铸币史——“大增大炉,大铸大钱”

帝谕曰:"国家经费有常,自道光二十年以后,即已日行短绌。近复军兴三载,糜饷已至二千九百六十三万两。部库之款,原以各省为来源,乃地丁多不足额,税课仅存虚名。……现在部库仅存正项待支银二十二万七千余两,七月份应发兵饷尚多不敷……","户部现行之官银票,招商分设官钱铺,俾官兵领票易钱。并购买铜斤添炉鼓铸,制钱以外,加铸大钱以为票本,京师试行,颇有实际,已户部妥议章程,迅速通行各省办理。"

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各地添置铸钱炉、增设铸钱局,大张旗鼓鼓铸钱币。咸丰三年(1853年)十ー月ニ十ー,户部议奏巡防王大臣请推广铸造大钱,以当千大钱以重二两为率,依次酌量递减,以便民利用。然而,铸造铜钱的材料有限,一些开张不久的铸钱局旋即停炉歇业,如宝蓟、宝济、宝德、喀什噶尔、叶尔羌等局,开炉铸钱时间都不长。其他铸钱局也面临原料不继,开工不足的情况。有一种宝泉局背星月大钱,是克勤郡王庆惠捐铜所铸,捐赠铜材应包括日常生活用铜器和古代青铜器。

咸丰元年,宝泉、宝源局共铸铜质制钱124万余串,咸丰二年两局共铸钱83万余串,减少约三分之一。于是,提出铸铁钱、铅钱,尤其是北方铁原料充足,宝泉局专门设置铁钱局,还到山西等地即山开铸铁钱。咸丰三年十一月,巡防王大臣绵愉等奏请铸铁钱,清廷诏由户部先设一炉试铸,咸丰四年二月,惠亲王、恭亲王、定郡王及户部郎中等负责试铸铁钱成功。随即设立铁钱局,铸造铁制钱及当五、当十、当五十、当百、当五百、当千等大钱。因铁价低廉,铸造铁钱获利较为丰厚,到咸丰九年七月停铸铁钱止,铁钱局共铸铁钱1502.6万吊。文字资料和遗留实物不足,估计咸丰年间30个铸钱局中有一半以上钱局铸造了铁钱,至今仍能见到实物的只有宝源、宝福、直隶、宝河、宝德、宝巩、宝德、宝晋局等铸钱局的铁钱。

相对而言,铅钱铸造数量和存世实物要少得多。成丰四年(1854年)七月二十三,帝谕日:"当千、当五百大钱已饬令收使,当百、当五十、当十、当五各项大钱,决无变更,……如粮市经纪有把持阻扰者,即著严拿惩办。"当五百、当千大钱只铸行了半年左右,就草草收场。一年以后,因大钱壅滞,经户部奏准停铸当百、当五十大钱,当十、当五两种大钱继续铸造。从存世大钱的流通痕迹看,百姓手上的当五十、当百大钱还在市场上贬值流通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如一些书籍所说,无法流通。当五百、当千大钱因面值太大百姓更加不能接受而无法在市面流通,由政府以纸钞回收。

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又増铸铁制钱,初七日上谕内阁:"现令在京各局増铸铁制钱,分成搭放,并非置大钱于不用,有奸商造谣阻扰大钱者,即著步军统领衙门及五城一体察访严拿惩办。"咸丰铁钱的行用,加剧了货币流通的混乱和钱贱物贵,百姓生活更加贫困。咸丰七年四月末,御史邹焌杰奏报:"惟五城平耀官局,铜铁大钱并收,此外各店已视当十铁钱惟废物。虽告示谆谆,力争补救,终无可如何。"官库回笼的铁大钱迅速沉淀下来,咸丰七年(1857年)五月十日铁钱局存铁大钱180余万吊,及五宇官号、捐铜局等处共存铁当十大钱500余万吊。

史说“倒霉咸丰“铸币史——“大增大炉,大铸大钱”

到咸丰八九年间,大量铸造铁钱造成铁钱严重泛滥,币值与铁价不相上下,朝廷不得不下令停止铸造铁钱,关闭铁钱局。咸丰九年(1859年)八月初三日,上谕直隶总督恒福:"铁钱既已壅滞难行,即将闽省运来铁钱,作为废铁暂为储存,预备铸造一切应用防具。"自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以来,铸行五年多时间的铁钱告一段落,中国古代铁钱史自此告终。

1985年11月,天津河北区狮子林大街小学建筑工地施工中,在地表两米深处发现十余吨宝福局铁钱,是由福建铸造的铁钱水运抵天津后,铁钱已停止流通而被废弃的。可见有不少铁钱作为废品埋入地下后,并未被运用。2000年以后,京津地区又数次出土宝泉局和宝直局的当十铁钱。宝泉局当十铁钱中相当大的一批为未经打磨的毛边钱,锈蚀不重,字迹清晰,有尔宝、缶宝、珍宝和三点宝等版别。这些未经后期打磨的当十铁钱,是由于清廷下令结東铁钱铸造流通而临时废弃掩埋的。

咸丰铸大钱的滥造、滥发与减重大钱,铅、铁钱,对清政府筹措镇压太平天国所需的资金,缓解财政困难,挽救其垂危的统治,发生过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由此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极度冲击,人民生活进一步恶化,"富者转贫、贫者待毙",大清的国力也愈来愈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