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农村看大戏,找王群(胡建武)

栾川农村看大戏,找王群(胡建武)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做一件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全身贯注,即使房子突然坍塌,只要不砸在自己身上,也不会发觉。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只要是正常人,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比如爬山、阅读、打球、演奏还有工作。

昨天,因工作原因(呵,看戏也是工作了),去大南沟社区看栾川曲剧团唱戏,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没有想到,看戏的场面震撼。舞台就设在大南沟村道路中央,观众把“罐罐”状的路面给挤满了。朝向舞台的楼上的窗子几乎都打开了,露出一颗颗往一个方向倾斜的脑袋。舞台前面全是黑压压的人头,目测有两三千人。我想找个合适位置,看个演员“全须”,照张“剧照”,结果尝试了几次,竟然没有成功。

曲剧,河南地方戏种,引起栾川群众的热爱。但在资讯和技术非常完备的今天,出现这种场面,我始料未及。

我也喜欢看地方戏,栾川代表剧目《包公辞朝》,我是从小看到大。直到今天,农村群众对戏里皇上和包公的历届演员姓名,都还追星一样,挂在口上,传在耳边。

最喜欢看的两折:“哭灵”和“说农”。

皇上哭灵一段,唱得辗转悱恻,有好几次,我都怀疑:演皇上的王群真的在哭,哭得这么艺术。坐着唱是梦呓般舒缓地哭,站着唱是深情急切地哭,哭得肝肠寸断,哭得日月无光,哭得看戏人也是眼泪花花。

“包公说农”唱得婉转昂扬,沉着自如,透露出刚直之臣无欲无求的自信和无畏。从正月唱到十二月,月月都胜在朝堂。但他本意并非辞皇上,只为救“吕杨”。皇上大概感到被孤立,连晚年养病的无用老臣也要“辞朝”,为了收场,勉强同意赐还罪臣,谁知被包公随手抖落出一个大奸臣。

栾川农村看大戏,找王群(胡建武)

情节曲折,扣人心弦。看戏的看入迷了。

唱戏的更是沉浸其中,体验着快乐的心流。我想,这一刻,他们应该是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米哈里说:一种文化若能成功确立起一套目标和规则,不但能吸引其成员,又能给他们的技巧层次,使他们能经常感受到强烈的心流,那么他们就更接近游戏了。这种情形下,我们可以说: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伟大的游戏!

看着舞台上正在优雅表演的熟人和团长王群,舞台后忙着指挥事情的副团长张金堂,他们都在完全忘我的工作。我想到,一场戏结束,他们从戏里走出来还要继续奔波生计,从舞台的剧里,走进生活的常态,即使不是“皇帝”,不是“领导”,但同样是一个值得我们尊重和珍惜的群体,值得我们仰望的群体!

幸福之所以难求,最主要的是因为,人类自以为是地认为宇宙是为我们需求而存在的,而现实却大相径庭,沮丧总是充斥着生活,贯穿了我们的生命。

美国小说家卡贝尔写道:一无所有的人省去了自己的臭皮囊,省了尘世一笔俗债,但身体仍能享受许多快乐。

如我现在,正在创造一个可以全身心投入的文字世界,把现实的烦恼从心灵中抹去。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和王群们一样。

栾川农村看大戏,找王群(胡建武)

(注:米哈里,美国心理学家1934年出生于当时的南斯拉夫,今天的克罗地亚,提出最优体验心理学,著有《心流》,被北大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称为奇书)

栾川农村看大戏,找王群(胡建武)

胡说经典简介:个人微信公众号,胡建武,供职于栾川县文化广电旅游局。河南思客编委,河南思客签约作家,洛阳市作协会员,栾川县作协会员。曾著有《栾川旅游风物诗画》一书(2017年8月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