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深度文娛導讀:在2018年偶像元年風頭過後,團綜作為選秀團體誕生後必要的“售後”環節,開始逐步開花。2019年,以火箭少女101的《橫衝直撞20歲》為起點,團綜由以往藝人所屬公司自主製作的“圈地自嗨”模式,開始被各大頭部視頻網站劃入“吸粉引流”的戰略部署行列。芒果TV的《少年可期》《颱風少年行》、優酷的《少年威計劃》、愛奇藝的《UNINE蹦吧》《限定的記憶》,騰訊視頻的《橫衝直撞20歲》《火箭少女101研究所》《Super R1SE蓄能季》《十一少年的秋天》,幾大平臺你方唱罷我登場,積極對已產出的偶像團體進行“蓄電營業”,偶像團綜噴湧而出。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偶像團綜在成功躋身平臺戰略佈局之後,不再只是簡單的明星幕後vlog,從內容到形式都更偏向完整的綜藝生產鏈條,製作水平扶搖直上。不僅製作上趨向成熟,參加團綜的明星知名度也步步登高。剛剛“畢業”的男團NINE PERCENT餘熱未散,前隊長蔡徐坤穩佔雙頂流席位之一;同期出道UNINE和R1SE男團勢頭正猛,“2G周震南”更頻登熱搜;火箭少女101成團一年,雖爭議不斷,但仍屬人氣女團TOP級。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有了更具傳播力的平臺加持,更豐富的內容生態和更有話題度的流量藝人,“百花齊放”的偶像團綜本該呈現爆象,但播出後卻發現,除“飯圈”外少有路人問津,大眾對於偶像團綜的瞭解依然停留在淺層表象。偶像團綜扎堆出現半年多來,遲遲不被觀眾認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眾多平臺依然堅持入局的原因是什麼?偶像團綜遲遲無法出圈的問題又出在哪?未來這一品類又將如何發展?

團綜扎堆:是流量維穩,還是粉絲催生?

1.公司孵化,塑造偶像積極正面新形象

流量市場瞬息萬變,迭代更新速度驚人。偶像組合誕生後,及時將團綜跟上,可以作為公司誠心售後的放大器和藝人流量維穩的營業指標。舞臺上,顏值或才華是偶像們吸引粉絲的魅力點,但舞臺下,想在瞬息萬變的娛樂圈中延續熱度,就必須讓偶像們時常“營業”。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些藝人經紀公司率先上線為自家練習生製作專屬小節目。覺醒東方的《覺醒TV》、SNK男團的《超能SHOW》、麥銳娛樂的《麥銳少年遊樂記》、黑金計劃的《HEY!HOLIDAY》,以及香蕉娛樂的《薩瓦迪卡banana》、坤音娛樂的《BC221》、樂華娛樂的《藝能時光機》等。這些偶像團綜緊隨選秀節目推出,盡力展現出偶像們更全面的樣子,幫助藝人更好地樹立人設,延長藝人的熱度,增加大眾曝光度。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另一方面,國內市場缺乏成熟的唱跳舞臺、打歌節目等平臺,團綜提供了穩定、持續的展現機會。以偶像組合為核心,通過日常生活全記錄、完成綜藝任務等方式展示成員的個性魅力,也能讓組合迅速被觀眾認知。能夠被觀眾認可,節目就有了商業價值,例如,《橫衝直撞20歲》除了冠名贊助的蘑菇街,還有享物說、德芙等品牌的成功植入。這些在商業層面的潛在價值,是吸引廣告合作的法寶,也是平臺依靠團綜獲利的來源之一。

2.粉絲催生,飯圈力量倒逼娛樂產業發展

有媒體總結說,當下,大眾正處在粉絲喜歡窺視愛豆、而愛豆也喜歡因被窺視而走紅的偶像3.0時代。團綜,作為展示偶像舞臺背後生活的功能性節目,儼然已經成為粉絲窺視愛豆的重要渠道,它的存在,對“飯圈”而言擁有絕對意義,在“飯圈”的呼聲一直很高。“團綜什麼時候安排?”“團綜安排一下!”“團綜一定要拍!”每當有一組新的偶像團體新鮮出爐時,微博評論下方一定會有大批粉絲催更“團綜”的評論。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2018年,《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的強勢崛起成就了“偶像元年”,一批偶像選秀綜藝也隨之湧現,《創造營2019》《以團之名》《青春有你》等養成類綜藝也在2019年全面開花。選秀類綜藝的再度崛起,直接造就了一大批粉絲的產生,引發新一輪飯圈洗牌,每一個粉絲群體的人數都非常龐大,不容小覷。不到兩年,“偶練”C位蔡徐坤微博粉絲暴增逾2500萬,“創造”一位孟美岐現微博粉絲超2300萬。除兩位冠軍選手外,其他團員也人氣飛昇,均在娛樂圈新人裡佔據一席之地。2019年,在養成類選秀綜藝熱度放緩的情況下,《創造營2019》的播放量也有35.5億,僅初期引資就有7億之餘,“飯圈”現象和“飯圈”經濟在不斷壯大。粉絲成為了偶像生產及平臺力量的“助推者”,成為整個娛樂生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以他們的偶像為主體拍攝的定製化團綜,將直接拉近與粉絲之間的距離,獲得他們的好感,增加與平臺之間的用戶粘性,進一步實現流量變現。偶像元年的首檔養成類綜藝《偶像練習生》,誕生了以蔡徐坤為隊長的男團NINE PERCENT,該團體一經推出風頭無兩,“飯圈”對其抱有極高期待。奈何在成團後,藝人公司及平臺一通無實際效用的“圈錢”操作,開始逐步失去粉絲信任。遲遲未兌現的團綜,也引發了大批粉絲不滿,直接導致男團解散後才播出的《限定的記憶》不被“飯圈”買帳,失去了播放量和變現機會。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粉絲產業和偶像工業相輔相成,粉絲的地位發生變化,從獲得者變成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粉絲粘性維繫,需要保持持續的經營,不能一蹴而就。重視和粉絲之間的關係,洞察他們的需求並及時反饋,才是偶像產業發展的長遠之道。受龐大的粉絲產業影響,打造《偶像練習生》的平臺,在吸收NINE PERCENT團綜延遲造成的不良教訓後,2019年迅速調整戰略,《青春有你》上線不到一個月團綜就緊密跟上,成為了“飯圈”倒逼團綜“及時供應”的一次有力證明。

出圈困境:緣何“飯圈”低迷,圈外冷清?

1.內容同質化嚴重,觀看體驗不如預期

國內偶像產業處於起步階段,但粉絲經濟有著龐大的市場,對於偶像團體而言,藉助團綜可以完成從前期圈粉到後期固粉,因此,以粉絲為導向製作團綜是合理的邏輯。2019年,國內“偶像團綜”的數量雖翻倍增長,節目卻難以重現去年選秀節目全民熱捧的盛景。作為面向粉絲的產品,節目形式飽受詬病、節目內容同質現象嚴重,使得國內大部分團綜不僅播放量慘淡,連“粉圈自嗨”的狀態都無法保持。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國內“偶像團綜”最初的節目內容基本都以日常記錄展開,《火箭少女101研究所》《UNINE蹦吧》《坤音BC221 小綜藝》等都主打“日常”,基本都圍繞著偶像們臺前幕後的日常生活拍攝。表達方式大同小異,偶像們的綜藝衝突感也欠了火侯,不僅路人覺得味同嚼蠟,連粉絲也感慨“沒意思” “這不是我們要的團綜”。《火箭少女101研究所》(2018)豆瓣評分僅5.4分,哪怕是像《橫衝直撞20歲》中火箭少女到沙灘探險的戶外團綜,也被吐槽成員要麼端著“偶像包袱”,要麼“劇本”“人設”明顯。在這檔團綜中,楊超越甚至因為吃不上可口食物而崩潰大哭,被網友戲稱是“巨嬰”。這樣的效果,不僅敗壞路人好感,更被粉絲懷疑節目故意“黑化”藝人,一度怨聲載道。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對路人而言,偶像團綜只是看個熱鬧。通過偶像們在節目裡的自我特徵表述、性格喜好展現、以及戲劇化衝突等,路人能夠獲取觀看愉悅。問題在於,現在團綜絕大部分內容都是為粉絲定製,節目不會設定大主題,基本上都是以宣揚偶像的正能量,展現團體成員間的互動來體現團魂為主。既沒有紀錄片的真實,也沒有真人秀綜藝有趣的團綜,對於本就不是粉絲的路人而言毫無吸引力,這一點從偶像團綜慘淡的收視就可以看出,以R1SE的創新團綜《十一少年的秋天》為例,截至目前,前三期節目播放量均未超過2000萬次,對於繼NINE PERCENT後最受期待的男團來說,結果委實難稱滿意。

2.各平臺急分一杯羹,有創新卻不夠走心儘管各大平臺紛紛入局,但團綜內容構建垂直“飯圈”,受眾維度大幅窄化的問題依然明顯。團綜並不一定只有粉絲買賬,雖然是針對偶像團體量身定製的綜藝,一般情況下,純綜藝節目更多需要側重在內容本身,假若團綜目標受眾垂直粉絲圈層,主題立意、環節設置等各方面都不夠有吸引力,便會出現受眾群體過窄,節目認可度低的情況,很難在競爭激烈的綜藝市場脫穎而出。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讓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偶像去到條件惡劣的環境中進行冒險,也是不少專業綜藝團隊在製作偶像團綜時的熱門套路。從《颱風少年行》《少年威計劃》《少年可期》中可以看到,不同的偶像在不同的節目中做著相似的農活。《十一少年的秋天》,也頻頻出現偶像“下凡”抓雞、抱鵝等場面。這種看似最容易吸引眼球的節目設定,其實已經難以叩擊年輕觀眾的內心。看膩了明星劇本化出糗的年輕觀眾,現在更希望用真實誠懇的態度,獲得價值上的認同和心靈上的共鳴。偶像團綜想要“破圈”,在找專業團隊操刀製作的同時,必須摒棄套路,走出“日常”和“下鄉”的窠臼,實現“從心”“破圈”。除了老舊的“日常”“下鄉”套路外,在微紀錄和長綜藝之間左右徘徊,定位模糊,也是目前平臺團綜的另一大問題。觀眾常常迷惑於偶像團綜究竟是“綜藝化的紀錄片”還是“記錄式的新綜藝”。本著去看偶像幕後生活全紀錄的粉絲,帶著對節目中的綜藝戲謔之感失望而歸;想要一睹綜藝快感的普通觀眾,又對偶像團綜的單一枯燥食之無味。節目內容與形式上的反差不協調,只會加速目標受眾的流失。因此,想要“破圈刷屏”,首先要精準定位,然後將傳播鏈上的各個環節整合起來,把每個節點,都做到極致,這才是偶像團綜在眾多綜藝中突出重圍的一把利劍。

團綜前景:求變態勢明顯,發展前路在哪?

1.團綜求變,內容形式趨向多元

雖然目前團綜仍處在探索模式,沒有形成專業化、高質量的模式操作,但是,值得注意和肯定的是,平臺入局後,偶像團綜正在突破以往單一的內容模式,呈現出包括破次元壁、真情表達在內的多種探索,團綜借力前行的新局面已經打開。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今年火箭少女的團綜《橫衝直撞20歲》,讓11位女孩在無水無電無信號的條件下徒步撒哈拉沙漠、穿越喀爾巴阡山,實現從微紀錄式團綜向探險類綜藝的首次轉化。R1SE成團以來的首個大團綜《十一少年的秋天》,主打“你好,同齡人”概念,通過R1SE“擴列交友”,完成和六組青年群體的碰撞,社會覆蓋面更廣,立意和內涵更深刻。從《橫衝直撞20歲》和《十一少年的秋天》的創新上可以看出,偶像團綜開始嘗試走出“舒適圈”,相較於此前瑣碎的偶像生活日常,如今的節目還注入了更多迎合年輕人審美的內容和表達方式,與更多同齡人進行交流碰撞。明星嘉賓們以此為契機,探索一切“意料之外”的真實與未知,讓這類團綜擁有“出圈”可能。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明星成長紀實真人秀節目《限定的記憶》聚焦偶像生態,在原有的記錄式團綜基礎上進行升級。一路跟隨男團NINE PERCENT成長,以“記錄+訪談”的節目形式,呈現NINE PERCENT成員18個月以來的成長與蛻變,採用紀錄片手法呈現九位偶像在出道後的心路歷程與真實故事。在不破壞真實性的前提下,對作品的節奏、重點以及基調加以適當的節制和調整。從微觀來看,這樣的做法相比純記錄的vlog更加豐滿,有實質內容。從宏觀層面來說,預示著記錄式團綜內容正在蛻變,規模化成型未來可期。 2.內容為王是基礎,巧妙借力是關鍵無論觀眾的接受方式如何變化,“內容為王”的金科玉律始終不變。因此,偶像團綜在內容上的精品化追求,必然成為其繁榮發展的不二法則。在經歷“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後,介入性、互動性的內容才能為粉絲帶來體驗性的刺激。

2019團綜觀察:“百花齊放”難“出圈”,借力求變或成破局利器

在這一點上,《橫衝直撞20歲》《十一少年的秋天》《限定的記憶》都已經開始嘗試,但均未取得讓人十分滿意的效果。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內容懸浮,不夠落地,三檔節目都沒有帶給粉絲直接的互動感,也沒有帶給“圈外”觀眾深刻的共鳴。《限定的記憶》採訪問題偏向套路化,問題剖析不夠深刻;《橫衝直撞20歲》節目真實性存疑,是否提供預設劇本等問題成為觀眾討論的焦點;《十一少年的秋天》雖然實現了和同齡人的對接,但所選的同齡人群體相對小眾特殊,與絕大多數的普通受眾之間難以產生共鳴。內容質量雖關鍵,巧妙借力同樣不可忽視。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關注好內容、好主題,對綜藝的興趣也不僅限於快節奏的衝突與密集的笑點之間,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大眾情感因素體現優質內容,達到良好的傳播效果是關鍵問題。真實、青春、自由等特質是人類共通的,可以吸引更多的觀眾,激發出多維圈層的漣漪效果。未來,偶像團綜的發展,找到值得更多觀眾追求的價值核心,挖掘更深層的社會命題與答案,將成為很長一段時間內全行業的努力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