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黑痣病造成果實品質差,如何科學防治?

馬鈴薯是我國種植面積較大的作物之一,管理簡單,產量較高,深受種植戶的喜愛。但是在管理過程中仍會有一些病害發生,對馬鈴薯果實造成危害,嚴重影響馬鈴薯果實的品質和產量。下面我們瞭解一下馬鈴薯黑痣病的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

馬鈴薯黑痣病造成果實品質差,如何科學防治?

什麼是馬鈴薯黑痣病

馬鈴薯黑痣病又叫馬鈴薯立枯絲核菌病,是由立枯絲核菌引起的一種病害,病原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的真菌,是種植馬鈴薯時常見的一種土傳病。發病以後,會對產量造成影響,嚴重的會造成全田毀滅,顆粒無收。目前此種病害在全國各地的馬鈴薯種植區都有發生。

馬鈴薯黑痣病的發病症狀

馬鈴薯黑痣病發病以後, 對於馬鈴薯的塊莖以及植株都會造成損傷,還會影響馬鈴薯發芽,引起死苗等問題。具體表現症狀如下:

  • 剛種植的馬鈴薯,如果感染了黑痣病原菌,那麼會影響發芽,使種薯抽出的新芽腐爛,嚴重的直接不出苗。
馬鈴薯黑痣病造成果實品質差,如何科學防治?

  • 莖基部染病,表現症狀為下部葉片發黃萎蔫,且靠近土壤的莖杆出現一些褐色的長橢圓形病斑,病斑中部稍微凹陷,最大病斑可達6釐米長。在病斑上有時候可以看到許多灰色黴層,這些黴層為聚集在一起的菌核。發病嚴重的植株,頂部會出現萎蔫情況,部分植株整株枯萎。
  • 發病植物葉片向上捲曲且有部分葉片變為紫紅色;
馬鈴薯黑痣病造成果實品質差,如何科學防治?

  • 後期隨著病害的加重逐漸發展到地下果實,表現症狀為部分地上莖杆發病嚴重植株果實個頭小而多,且果實表面出現許多大小形狀不規則的、堅硬的、土壤顆粒狀的黑褐色或暗褐色的菌核,不容易沖洗掉,而菌核下邊的組織完好,也有的塊莖因受侵染而造成破裂、鏽斑和末端壞死等。病菌也會造成薯塊龜裂、變綠、畸形。

馬鈴薯黑痣病的發生規律

馬鈴薯黑痣病作為一種真菌性病害,與許多真菌性病害發生規律相似,它可以在馬鈴薯的整個生長期造成危害,主要通過菌絲體或者菌核在土壤中或者馬鈴薯果實中越冬。第二年,馬鈴薯種植以後,隨著溫度的提升,病原菌開始活動,通過根系的氣孔直接進入馬鈴薯體內,或者通過莖基部的傷口對植株地上部分侵染引起發病。

種薯帶病是馬鈴薯黑痣病傳播範圍廣的主要原因。該病害發生受環境氣候影響很大,早播、地溫較低發病重。

馬鈴薯黑痣病造成果實品質差,如何科學防治?

如何科學防治馬鈴薯黑痣病?

馬鈴薯黑痣病必須以預防為主,否則一旦發生此病害就會造成一定的減產,因此應當從提高植株抗病性和殺滅病原菌,降低病原菌基數方面入手。關於此病害的防治,我有以下幾點管理建議。

首先,解決重茬問題,馬鈴薯黑痣病是典型的真菌性土傳病,常年種植馬鈴薯的田塊此病害發生比較嚴重。因此建議種植戶進行科學的輪作,同其他不同種類的作物進行3年以上的輪作,最好選擇禾本科如玉米、小麥、高粱等作物。

第二,做好土壤消毒工作,種植結束以後,及時清理田間的帶病植株以及帶病馬鈴薯果實,集中銷燬,冬季翻耕土地;有條件的地區建議農戶在種植前進行土壤消毒,可以選擇50%克菌丹1000g拌土撒施或者30%甲霜.噁黴靈1000倍全田噴施(不拌種可以選擇此方法)!

第三,種植時選擇抗病品種,可以通過莖尖脫毒技術獲取無毒薯種。

第四,加強栽培管理。發病重的地區,尤其是高海拔冷涼山區,要特別注意適期播種,避免早播,播種深度以10-8cm為宜,儘量淺播;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光,低窪地應實行高壟栽培,雨後及時排水!

第五,藥劑防治工作,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馬鈴薯黑痣病造成果實品質差,如何科學防治?

  • 馬鈴薯拌種,在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拌種方法。我推薦兩種拌種方式,一種是使用粉劑進行幹拌種,可以選擇50%克菌丹200g+2%中生菌素50g+滑石粉2公斤拌種150kg薯種;另一種方法,使用24%噻呋酰胺30ml或者2.5%咯菌腈100ml噴霧拌種。
  • 溝施:可以選擇25%嘧菌酯懸浮劑40-60ml/畝、240克/升噻呋酰胺懸浮劑100ml-133.3ml/畝進行壟溝噴施,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 葉部病害的預防,在出芽以後建議種植戶噴施藥劑預防,推薦使用甲基硫菌靈、苯甲.吡唑醚菌酯等藥劑;植株發病,推薦使用苯甲.嘧菌酯、噻呋酰胺等成分對發病部位噴施,間隔一週連用兩遍效果更好!

馬鈴薯黑痣病對品質和產量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到目前還有一部分種植戶仍會把馬鈴薯上的黑痣病當成是糞汙染或者肥害引起的,從而不進行藥劑防治,使得後期病害嚴重。因此種植戶要學會辨別病害特徵,及時預防實現最大的經濟效益。

關注植保小貼士,獲取更多農業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