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馬鈴薯-土豆的種植技巧原來這麼多講究,必須收藏!

“馬鈴薯”因酷似馬鈴鐺而得名,此稱呼最早見於康熙年間的《松溪縣志食貨》。中國東北、河北稱土豆,華北稱山藥蛋,西北和兩湖地區稱洋芋,江浙一帶稱洋番芋或洋山芋,廣東稱之為薯仔,粵東一帶稱荷蘭薯,閩東地區則稱之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帶被稱為“土豆”。

不可思議!馬鈴薯-土豆的種植技巧原來這麼多講究,必須收藏!

生長週期

1.休眠期

馬鈴薯收穫以後,放到適宜發芽的環境中而長時間不能發芽,屬於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種對不良環境的適應性。塊莖休眠始於匍匐莖尖端停止極性生長和塊莖開始膨大的時刻。休眠期的長短關係到塊莖的貯藏性,關係到播種後能否及時出苗,因而關係到產量的高低。馬鈴薯休眠期的長短受貯藏溫度影響很大,在26攝氏度左右的條件下,因品種的不同,休眠期從1個月左右至3個月以上不等。在溫度為0-4攝氏度的條件下,馬鈴薯可長期保持休眠。馬鈴薯的休眠過程,受酶的活動方向決定,與環境條件密切關聯。

2.發芽期

不可思議!馬鈴薯-土豆的種植技巧原來這麼多講究,必須收藏!

馬鈴薯的生長從塊莖上的芽萌發開始,塊莖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顯生長。從芽萌生至出苗是發芽期,進行主莖第一段的生長。發芽期生長的中心在芽的伸長、髮根和形成匍匐莖,營養和水分主要靠種薯,按莖葉和根的順序供給。生長的速度和好壞,受制於種薯和發芽需要的環境條件。生長所佔時間就因品種休眠特性、栽培季節和技術措施不同而長短不一,從1個月到幾個月不等。

3.幼苗期

不可思議!馬鈴薯-土豆的種植技巧原來這麼多講究,必須收藏!

從出苗到第六葉或第八葉展平,即完成1個葉序的生長,稱為“團棵”,是主莖第二段生長,為馬鈴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經過的時間較短,不論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個月。

4.發棵期

從團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葉展開,早熟品種以第一花序開花;晚熟品種以第二花序開花,為馬鈴薯的發棵期,為時1個月左右,是主莖第三段的生長。發棵期主莖開始急劇拔高,佔總高度50%左右;主莖葉已全部建成,並有分枝及分枝葉的擴展。根系繼續擴大,塊莖膨大到鴿蛋大小,發棵期有個生長中心轉折階段,轉折階段的終點以莖葉幹物質量與塊莖幹物質量之比達到平衡為標準。

5.結薯期

即塊莖的形成期。發棵期完成後,便進入以塊莖生長為主的結薯期。此期莖葉生長日益減少,基部葉片開始轉黃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機養分不斷向塊莖輸送,塊莖隨之加快膨大,尤在開花期後10天膨大最快。結薯期的長短受制於氣候條件、病害和品種熟性等,一般為30-50天。

馬鈴薯性喜冷涼,是喜歡低溫的作物。其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

馬鈴薯對溫度的要求: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地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39℃停止生長。

中國馬鈴薯的主產區是甘肅定西市、寧夏固原市、西南、內蒙古和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使甘肅省定西市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馬鈴薯最佳適種區之一。甘肅省定西市已成為全國馬鈴薯三大主產區之一和全國最大的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國重要的商品薯生產基地和薯製品加工基地。被譽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每年向全國各省市提供大量的馬鈴薯。

馬鈴薯的施肥管理

幼苗期植株小需肥量少;

塊莖形成期需肥驟然上升;

進入塊莖增長期達到需肥量的最大值,後又急劇下降。

各生育期對氮、磷、鉀的吸收按佔總吸肥量的百分比計,

幼苗期分別為17%、14%和13%;

發棵期,開始塊莖形成,分別為33%、30%和28%;

結薯期,塊莖增長迅速,分別為38%、36%和44%;

成熟期,澱粉積累,分別為12%、20%和14%。

氮、磷、鉀吸收強度最大的是發棵期和結薯期,氮吸收量佔整個生育期吸收肥料總量的72%,磷佔總吸收量的66%,鉀佔總吸收量的72%。所以在生產上保證這兩個時期的氮、磷、鉀供應是非常重要的。

馬鈴薯是需鉀作物,吸收的鉀素最多,氮素次之,磷素最少。

一般每生產1噸馬鈴薯塊莖,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5千克、磷2千克、鉀11千克,

即氮、磷、鉀比例為1:0.2:2。

不可思議!馬鈴薯-土豆的種植技巧原來這麼多講究,必須收藏!

科學施肥的方法

農家肥對馬鈴薯的生長非常有利,農家肥不僅含有馬鈴薯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三要素,還含有馬鈴薯需要的微量元素及有益微生物。

施用有機肥料能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提高肥水利用率。

有機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礦質化,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並可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既肥沃土壤,又能增加土壤透氣性,為馬鈴薯生長高產創造條件。

種馬鈴薯施農家肥有以下好處

(1)營養豐富,持效期長,廄肥、堆肥等農家肥是一種完全肥料,施入土壤後,有機質分解和礦質化過程中,釋放出的氮、磷、鉀、鐵、鋅等可直接為馬鈴薯提供營養物質,還可為後茬儲備大量的營養物質,有利於後茬作物生長髮育;

(2)有利於改善土壤理化性質。農家肥料施入土壤後經腐殖化作用形成腐殖質和腐殖酸。腐殖質中的維生素、生物素、酶、生長素等,能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利用;

(3)促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和體內的各種物質代謝,並具有保護植物免受毒害的緩衝作用。

(4)腐殖酸能緩衝土壤中PH值的變化幅度,提高磷和某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還可以調節土體中的水、肥、氣、熱,利於保苗高產;

(5)有利於提高馬鈴薯產量和品質。馬鈴薯施用農家肥料,使耕層土壤疏鬆,土壤阻力小,地溫高,有利於塊莖的發育和膨大,塊莖整齊,產量高,有利於收穫。

因農家肥料當年利用率只有20-30%,為了獲得高產、優質,種馬鈴薯時,還要施入一定數量的化肥。

以上就是馬鈴薯科學施肥方法的一些介紹,種植馬鈴薯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上方法,結合實際的種植情況,合理地進行施肥。

病害防治

馬鈴薯是我國廣泛種植的一種農作物,其產量高、營養豐富、味道佳,深受大眾喜愛。馬鈴薯是喜涼作物,在地溫低於25℃時可以播種,秋季播種時一般選擇生育期較短的品種,用20-30克的整薯作為種薯時,能提高成活率。秋馬鈴薯的田間管理主要是抗旱排澇,查苗補苗,除草施肥等,秋季病蟲害比較活躍,因此要特別加強防病防蟲管理。以下是秋馬鈴薯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可供種植戶參考。

環腐病

環腐病多為種薯帶毒所發生,因此在整個秋馬鈴薯的栽培過程中都有可能發病。幼苗期間,環腐病會抑制幼苗生長,苗葉卷葉、皺縮,嚴重時會有死苗的狀況發生。開花期,莖葉自上而下萎蔫枯死,切開病薯可發現呈現乳黃色或褐色環狀腐爛。

環腐病對秋馬鈴薯的生長損害較大,如大面積發病會導致減產或絕收。因此要從源頭上切斷環腐病,選擇無病種薯,切塊時注意消毒刀具,以免交叉感染。

病毒病

病毒病是一種傳染性病毒,患病秋馬鈴薯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小、生長緩慢,葉面捲曲,顏色發暗等。

防治病毒病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選擇抗病毒的馬鈴薯品種,用整薯或實生薯作為種薯;

(二)防治蚜蟲。蚜蟲會在薯間傳播病毒,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噴殺;

(三)發病初期可噴灑抗毒豐(0.5%菇類蛋白多糖水劑)300倍液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等進行化學藥品防治。

二十八星瓢蟲

瓢蟲對馬鈴薯的危害較大,它們常常以葉肉和果實為食,受害馬鈴薯會的葉片乾枯、變褐;果實被啃常常破裂,粗糙味苦,不能食用。

瓢蟲可用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或80%敵敵畏乳油各1000倍液,2.5%敵殺死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幾種方式進行噴殺,每10天噴1次。

蠐 螬

蠐螬是一種地下害蟲,吸食剛播種的種子和幼苗,危害馬鈴薯的生長。

蠐螬可採用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等綜合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如不施未腐熟肥料、採用黑光燈誘殺等;

化學防治主要是用50%辛硫磷、水和種子的比例為1:50:600,拌種後晾乾播種,可以殺死幼蟲;

或是用80%敵百蟲可溼性粉劑加細土15千克~20千克,製成藥土撒在播種溝裡來進行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