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驅塊屏 | 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歲末年初,在優化互聯網公司結構、備戰寒冬的浪潮中,許多人不得不思考下一步的職業生涯

人的一輩子會從事很多工作。

01.直接導火索

在不久的將來,包括京東、滴滴、ofo、科大科大訊飛,甚至騰訊,都有相當大的人事調整。華為再次停止社招(同時“優化掉”部分35歲老員工),網易甚至陷入公關危機

今年,微軟、谷歌、Facebook等美國公司也有20%-30%的人員變動,可能是印度公司和中國公司增加了一些新鮮血液,北美這裡的人員老齡化狀況也將得到調整和優化

如果你30多歲的技術水平和學習能力不如剛剛工作了三五年的工程師,那哪家公司願意給你“資歷”買單?

02.深層危機感

你可能會認為,在時代的鉅變中,誰和誰的能力增長是不夠的,太難了!

一位50多歲的企業家感嘆道:與20年之前相比,每個中國家庭的財富都在增長,每個人的知識積累也在迅速增長——更多的錢,更多的知識,但更少的保障

在這個時代,你很難將自己融入一個特別穩定的組織結構中(比如公司、項目團隊)。像流水線工人一樣,你不需要考慮太多和觀察任務

你必須有不斷思考和調整的能力。您的公司或團隊可能隨時重組,以應對新的機遇和挑戰

……

納西姆·塔勒布在書《利益攸關》中,有一個真理——如果一個人害怕獨自面對市場風險,他/她就會去一家公司工作,以服從為代價,而迎合來為了收入和安全,這正是一個人最大的經濟危機

你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事業,建立自己的事業模式

這是一個“個人崛起”的時代,公司正在衰退,你的工作價值越來越取決於你自己安排,而不是公司給你的安排

無論你的職業生涯是在40歲、65歲還是90歲結束,都與你的個人成長路線有關

驅塊屏 | 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03.你的個人崛起路線圖

如果你不想特別依賴一份工作,那麼你就必須實現個人的經濟獨立

不是要馬上開始創業。那些從未上過課或畢業並直接成功創業的人,幾乎都擁有非凡的背景和資源。這不適合普通人的經濟獨立

一般來說,當你實現個人財務獨立,你一定會進入一個商業組織,擴展你的視野,沉澱你的人脈,積累你的資源

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將商業組織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

個體戶

如果你是個體戶,沒人在乎你今天是否開始工作。不管你是9點開始,中午還是下午開始。個體經營者可以做任何事

工作室

工作室只需要承擔一個公司的某個環節,例如設計工作室可能只需要完成PPT和圖形工作,就算工作已經完成了。

普通公司

中國有很多三五人的企業,但人脈廣,連接能力強,與上下游廠商、合作伙伴、消費者形成了一個大的商圈

平臺公司

你無法想象谷歌服務中國、日本、韓國這麼大的搜索業務領域,長期以來只有4名工程師配置。WhatsApp是英語國家的頂級通信應用程序。當WhatsApp達到10億活躍用戶時,只有57名工程師和一名產品經理

這麼少的人,幾億的服務用戶,只要有一點問題,就會有一大堆人吐槽。

全球平臺公司

全球平臺公司 我們需要面對不同國家不同的文化和法規。這就是特別複雜的專業協作了

你應該學會在商業組織中積累你的個人資源和資本

我想講兩個事業發展的竅門:

為什麼項目經理是一個好的起點呢?

如果你想做一個好的項目,你需要協調很多人一起完成這項工作。因此,需要突破組織層面,召集各系統、各圈子的相關人員,形成合力,這是對影響力和領導力的一次特殊考驗

項目經理是各方聯繫和資源的關鍵支點,OK,學習成為支點肯定有助於你的職業獨立

大多數時候,一兩個靠譜的人可以支持整個公司

你可以看到投資銀行、諮詢公司和廣告公司是最明顯的。他們正在進行串聯接觸,並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事情(比如公司上市、管理重構、品牌升級等)。這些公司的核心高管只是各種關係的交匯點,這自然是關鍵的價值點

過去10年裡最熱門的高薪職位是產品經理

我不知道你是否考慮過。互聯網公司已經擁有一支龐大的工程師、程序員隊伍和一個可靠的銷售部門。

為什麼有產品經理的角色?

公司可以“集群出擊”、擺平各種業務規則、業務流程和技術壁壘;產品經理應該“靠個人的洞察、悟性”直指人心,觸及用戶需求的最細微之處

世界上有無數的公司,但產品經理真正瞭解用戶寥若星辰

每個產品經理都是一個創業公司,試圖開發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只是一種相互適應的聰明方式

“個人崛起時代”事實上,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這個社會正變得高度不確定。我們習慣的傳統工作安排和傳統生活方式總是離你我很遠

有人可以在兩年內擁有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三大公司的經驗。然而,在一家公司工作五年的人越來越少了

此外,局勢也不允許這樣做。數據顯示,在五年內,超過70%的現有公司要麼倒閉,要麼變臉。

歐美學者用“後工業化社會”、“風險社會”等概念來描述這一現實。我認為這是一個隨機的社會

什麼叫隨機社會呢?

你永遠我不知道你的下一份工作是什麼。也許明年你會做的是一份在世界上不存在的工作。例如,業務模型架構師和區塊鏈規劃編輯員,您以前聽說過嗎?

你的生活,你的工作,就是“邊走邊看”。這是一種暫停狀態。你一直過得很好,但你猜不出未來在哪裡

這種隨機社會對你的未來有好處嗎?

中國有句古話,叫“亂世出英雄”。

李白總是想取得偉大的成就,但時代不好。他總是抱怨和平與繁榮,抱怨人們的心靈墮落。他40多歲就隱居起來了,後來發生安史之亂,年近60歲的他反而躍躍欲試了,主動找了份工作。風險,不確定性,但刺激個人成長的機會

基於今天的背景,每個人都是一個創業公司,我們應該學會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你需要更多的去關注“流水”

此“流水”不是您的工資流和銷售流,而是您的信息流、資金流和數據流

信息流

如果您是專欄作家或電視製作人,則您的內容輸出將限制在媒體佈局和電視屏幕的小方格內。用戶在觀看時間和觀看內容上都有限制。如果在微博、抖音和快手上導出內容,將沒有空間或時間限制,你和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就是信息流,更重要的是“信息流”思維,隨時隨地接受和輸出信息,安排自己的工作

資本流

現在,幾乎所有做得好的人都在用別人的錢做自己的生意,甚至用別人的錢做自己未來的生意

數據流

“大數據” 這不是一個新詞,但大公司,大平臺都在用你和我的數據免費賺錢。在區塊鏈技術的背景下,遊戲規則將會改變。由於特殊的保密技術,您可以解密自己的(包括消費、醫療、教育、定位等等)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您的個人“商業模式”的重要收入來源

一些投資者表示:“黃河古時候經常改道,每次改道,舊的河道邊上都是哀鴻遍野,大旱三年。盯地圖會死,一定要盯著流水。”

這個過程有三個策略層次

滴滴崛起之初,很多人進入了網絡汽車代步行業,成為滴滴司機,收入也不錯,但是平臺變了以後(比如利益分成的改變),很多司機會有“滴滴不是長遠之計”的感覺

傳統的專欄作家和電視製作人只關注任務、行業價值、想發表多少文章、想拍攝多少視頻,如果你有“信息流”思維,他們想付多少錢,你的思維方式如何能傳播得更好更快?所以各種大V和意見領袖在微博和抖音上中都實現了個人的迅速崛起

不可否認的是,仍有很多自媒體人、上臺主持人和主播仍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

然而,包括ins在內的主流平臺提供了更為成熟的商業支持,許多腰部網紅,甚至小微企業網紅,也走上了財富實現的正確軌道

如果有投資者願意支持你,引導你進入創業機制,生死的緊迫感會使你迅速崛起

你必須考慮把生意做大——如果你想在北京辦公樓附近開一家餐館,你可能會非常賺錢,你幾乎不需要考慮與廣州餐館和美國餐館競爭

然而,如果你想做網上出租車服務和網上外賣服務,你必須面對的是世界上不會有1000個出租車服務或餐車配送服務平臺,[ 最後 ]只有一個或兩個被允許生存。

你必須與時間賽跑——投資者的錢是有成本的,他們等不及了,你不僅要把公司做大,還要在哪個時間窗口把公司做大。也許只有一年半在你面前是你的機會。

創業的邏輯是迫使你加速崛起。你別無選擇。加速是你的底線

當然,投資者不僅會提供資金,真正有價值的是關係和渠道資源

看看自從有了微信之後有多少人改變了生活習慣。如今的頭條新聞以後讓他們失去了主動搜索新聞的能力,甚至失去了判斷新聞真實性的能力。有了淘寶以後,有多少人買了一堆沒用的便宜貨

藉助強大數據挖掘和分析功能,該平臺幾乎可以指導您如何花錢和配置時間

但是,挖掘數據流可能不再是該平臺的專利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教授說了一個案例:一位著名的製藥公司幾年前花數百萬英鎊購買了一位罕見癌症患者的數據。製藥公司 我們之所以願意花這麼多錢,是因為病人患了六種癌症,他的數據在世界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在美國中,大多數醫生願意為他們以前無法聯繫的病例支付查詢費用,每次詢問10-15美元。據估計,患有複雜疾病的患者,個人病理資料,一年內可獲得美國1萬至2萬美元的信息費。這是過去難以想象的價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一面,這取決於您的價值

為什麼區塊鏈技術是一個戰略機遇?谷歌前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先生看得最透徹:“區塊鏈是一項了不起的‘加密成就’,它能創建數字世界中不可複製的內容。”什麼意思呢?

總之,在區塊鏈技術的背景下,你的各種數據會變成一種“收費資產”,包括你的微信記錄、消費數據、醫療數據、教育數據、每天出現的地方、你喜歡吃的餐廳、面部特徵、步態特徵,甚至是寫文章和文字的習慣等等。平臺將不再自由獲取所有數據

那時候,只要你經驗豐富,生活良好,你的數據就會更有價值

因為你的生活方式更有研究價值,電子商務平臺、研究機構、諮詢公司等,都要為這些資產買單。只要你能玩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你就是在賺錢。這是最有趣的個人升遷。

一些投資者估計,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經驗足夠豐富,通過對各個行業的社交媒體、視頻網站和數據庫的處理和處理,使這些數據化後,其價值將超過100萬美元

05.小結

一些社會學家提出了一個理論,認為人們厭倦了工作,但不能失去工作

勞動是人的“錨”一樣的存在,它決定著人的最終走向。

在當今智能時代,許多工作被淘汰,許多工作崗位被創造出來,各種不確定因素加深了人們的焦慮。

但是,工作的目的是創造各種價值,個人創造價值的方式是無限的維度

很多小的改變可能對已知的維度沒有什麼影響,但它們總是圍繞著你身後,在一個你暫時看不到的地方,在你還沒有做出回應的時候,畫出一個顛覆商業邏輯的痕跡

驅塊屏 | 如何建立自己的商業模式?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驅塊屏,邀您共享錢程! (責任編輯:小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