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三个大智慧

导 读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类报道纷乱杂扰,如乱花渐欲迷人眼,优质内容也逐渐变得稀缺,标题党横行,毒鸡汤泛滥。然而阅读需要沉淀,更需要累积,信息就是金钱,我们每个人都有必要学会从各个渠道获取能为我们所用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知识,提升个人认知能力,这里每天分享新鲜· 价值 · 深度资讯,助你成就智慧人生!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微价值库】每天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不一样的精彩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五千字的《道德经》成就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在此时,我们不妨读一读《道德经》,用老子的大智慧,获得精神上的大清凉。

道家文化出自古人,古人用其来齐家 修身 治国 平天下,但现在也应有在各大商业领域,《道德经》可传承5000多年 可见文化的力量生生不息


任正非说过一句话:所有的生意终将死亡,唯有文化生生不息!一流的企业经营的是文化 可见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老子的“清凉”主要表现在三个字上面:柔、静、慢。这三个字是人生的大修炼、大修行。人生如果能做到这三个字,不仅能从容不迫,更能很好地养生。

柔 ,至柔驰骋至坚

道家三个大智慧

柔,可以说是老子的第一法宝。《道德经》贵柔。老子赞美水、婴儿、女人(雌性),主要就是因为他看到了阴柔的力量。

柔,就是阴柔、柔弱、柔韧……柔首先是生命的特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和草木都一样,有生命的时候,身体都是柔的,死了以后身体就会慢慢变僵硬。

柔不仅是生命的特征,更是一种“强大”的力量。老子说,世界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但是水却最能克制刚强。老子用了一个词非常形象:驰骋。“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以柔克刚的态度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暗合道家主张的学说,顺其自然。


万物相生相克,刚劲的东西不一定要用更刚劲的征服,有时最柔软的事物才恰恰是它的弱点。


静,静为躁君

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这样长久平静下来,混浊的泥渣自然沉淀,终至转浊为清,成为一杯清水。

水静下来才会清澈,才能映照世界。人心也是如此,只有人心静了,人才能真正做生活的主人,细细品味生活。而慢是静的前提。

静能克服人身上的烦躁、焦躁、急躁。一个“静”的人与一个“躁”的人在一起,必然处处占优,占上风。静,让我们更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

淡泊明志,此句最早出自西汉初年刘安的《淮南子:主术训》。


诸葛亮的《诫子书》也有引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个清心寡欲的心态,明确自己的定向,不安定就无法实现远大理想。

人须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意思是,静不是一味地静修!多经历事情,多增加阅历,多经历磨难,在磨练中成长,在事上练就一颗强大的内心!

一切困苦,皆是磨砺。唯有靠世间种种难处的磨,乱心才能得以调伏。心不动,万物则静!

慢,动之徐生

《道德经》第39章中说:“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以动之徐生?”这两句话一静一动,出现了两个徐,徐就是慢。这包含了老子慢的智慧。

动之徐生,也是我们作人做事的法则。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躁,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地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千万不要气急败坏,自乱阵脚。“徐生”是针对普通一般人而言,尤其这个时代,更为需要。

欲速不达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却忘了“欲速则不达”,总是一味地追求快、快、更快。

厚积薄发源于“君子厚积而薄发”一句。意思是经过长时间有准备的积累即将大有可为,施展作为。

慢就是块

踮起脚后跟是想站得高,看得远,结果呢?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大跨步前进是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呢?反而走不远、走不快。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超过了自己原有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老子反对急功近利、浮躁冒进,这是老子自然、虚静、无为之“道”的反映,是符合人类本性的基本原理。

温馨提示:此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微价值库】关注更多精彩还可以获得价值礼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