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為什麼要創建“未來社區”?

遂昌為什麼要創建“未來社區”?

1

一是城市形態的需要。

遂昌作為浙西南一個典型的山區縣,九山半水半分田,城市空間深受自然地形地貌的影響,逐漸發展成“枕山面水、指狀延伸”的空間格局,隨之就形成了城市最初的雛形——典型的“馬路經濟”和“帶狀經濟”,直接導致了遂昌縣城市發展空間狹小,“一廊一核兩區四片”的三城組團融合度不高、聯動性不強,進而造成產業佈局不合理、基礎設施共享率低、功能佈局零散混亂等現狀。

2

二是基礎設施佈局不合理的需要。

“三城”組團發展的三駕馬車發展失衡。前期城市建設過於突出主老城區,產業及人口也集聚在老城區,導致城市功能佈局不均,特別是居住、教育、醫療、體育、商業等基礎性生活服務功能過度集中老城區,使得老城一直處於高容量建設、超負荷運轉的狀態。新城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人口尚未集聚,相應配套設施也尚未全部注入,沒有達到承接老城人口和產業轉移的目的。東城不像城,目前東城過度注重於工業的發展,導致城市建設相對滯後、人居環境較差等問題,沒有實現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的良性互動。

遂昌为什么要创建“未来社区”?

3

三是城市交通不暢通的需要。

城區缺乏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一方面,受制於地形地貌的限制,城區內道路難以成片成網。同時道路路幅較窄,主幹道少,丁字路、斷頭路較多,且道路開口過多,進而導致在老城商業、醫療、教育、體育等配套設施齊全的地方交通十分擁擠。另一方面由於公共交通比重較低。遂昌縣的交通出行偏重私家車,公交、共享電動車等交通發展滯後。

4

四是增強幸福歸屬感的需要。

城市建設不單單只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還要注重市民鄰里關係的建設。一方面,現在的小區不同於農村,人口基本上都是後來集聚的,在這樣特殊人居格局下,鄰里關係“水土不服”的現象尤為明顯。出現這樣的問題根源上是市民們缺乏一個交流溝通的平臺、空間。另一方面,未來遂昌縣“大搬快聚”的人口達到2萬人,“遠親不如近鄰”就是他們鄰里關係最好的詮釋。

如何解決城市形態不完善、基礎設施佈局不合理、城市交通不通暢、市民幸福歸屬感不強等問題和市民對美好生活品質追求的矛盾,是目前遂昌縣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以“未來社區”的九大場景為理念,按照10、15分鐘生活居住圈的服務範圍,三城差異化布點,打造集社區服務、社區商業、文體教育、醫療衛生、黨建中心五大功能為一身的,具有銀行、超市、郵政、餐飲店、洗衣房、理髮店、廁所、書店、維修點、社區活動中心、淨菜場、衛生所等12項配套功能。從“油鹽醬醋茶”到“衣食住行閒”一站式服務的的“遂昌版”未來社區——鄰里中心,是解決上述矛盾的重要手段。

遂昌为什么要创建“未来社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