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淘汰的殲6殲7改為無人機,掛載空對艦的導彈可行嗎?

陶佳奧


想法很好,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進行簡易的改裝能保證戰鬥機飛起來,但是無論是控制還是攻擊目標定位都存在很大問題;進行大幅度改造,成本恐怕還不如造新的!

大家都知道,戰鬥機被淘汰的數量很多,那麼,如果將淘汰的戰鬥機,改為無人機,掛上2個空對艦的導彈,打航母靠譜嗎?

殲6、殲7淘汰下來確實很多,如果能廢物利用改造成無人機煥發第二春,我想軍工的精英們不是傻子,不會看不到他的價值,改為無人機,掛上2個空對艦的導彈,無論是投彈攻擊還是自殺式攻擊感覺都很划算。

事實上,中國軍工曾幹過這樣的事,把殲6改成無人機,還用殲7改成“超音速無人機”,但總是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效率太低,飛起來容易,控制很難,基本沒有突防能力,人工智能控制、反干擾能力、制導能力都都不過關,殲6的低空飛行性能還行但速度太慢,殲7可以滿足末端超音速突防但低空飛行性能本身就差,而且殲7火控雷達探測能力有限,殲6甚至都沒有,如何去搜尋目標並發動攻擊?而且這麼大的目標別說對空導彈了,近防炮這關都過不了。

而現代化軍艦防空體系都是相當完備,殲6、殲7無論怎麼改氣動改不了,這麼大的目標上去就是活靶子,如果專門為其改裝一套躲避或者對抗系統,先不說效果怎麼樣,成本都不划算,根本沒有突防的可能性!

並且提到的掛載反艦導彈,搜尋目標誰來做,怎麼給導彈提供目標數據?就殲7那個破雷達也就搜尋幾十公里的目標,還有反艦導彈的前段和終端慣性制導階段,就彈頭上的雷達本來就是末端才開機搜尋目標,而殲6上有雷達嗎?殲7上雷達性能可靠嗎?

再加上,在退役飛機上加裝控制系統也是個問題,實現簡單操作沒什麼大用,想要實現複雜動作又成本太高,還不如直接造專用無人機更合適。


狼煙火燎


我國殲-6、殲7退役後共有5000多架,其中殲-6有3000多架、殲-7有1500多架。那麼多飛機除了封存、進航空博物館、給學校做教學品、還有就像題目所說的改裝成無人機和靶機。然而事實上並沒有全部改裝。但是用無人機殲-6/殲-7掛載空對艦導彈,對艦艇、航母進行打擊“天明”認為有點勉強,意義不是特別大。
去掉座艙的無人機?(圖)

殲-6/殲-7改無人機存在的問題

一、機型老舊需對各部位進行加強和改裝

用殲-6/殲-7是我國退役或者即將退役的二代機中的兩種機型。因為使用時限過長、機型老舊,如果需要在退役的狀態下進行無人機改裝需要對其結構進行加強、飛控操縱要進行改裝、如需要掛在反艦導彈還需要對其武器系統、航電系統都需要進行升級等,這中間是一個很繁瑣的事情。

事實上殲-6改並沒有將艙蓋去掉(圖)

二、殲-6.殲-7腿短是硬傷

由於機型結構構造的問題殲-6/殲-7的作戰半徑較短。殲-6航程1690公里(帶副油箱2200公里)、作戰半徑680公里、升限17500-17900米、載彈量500公斤;殲-7航程1480公里(帶副油箱能達到2000多公里)、作戰半徑600公里、升限18700米、載彈量1000公斤。從這兩款機型的數據上看腿短是他們的硬傷。我國無人機翼龍最大航程能達到40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能達到20小時。
殲-7也改無人機(圖)

三、殲-6/殲-7隱形性差,無法進行近距離攻擊只能作為發射導彈平臺

從飛機的飛機的結構、外形上看,殲-6/殲-7改裝無人機在隱形上沒有采取任何處理,殲-6/殲-7的全金屬框架很容易被艦艇雷達和護航飛機的雷達探測到,而殲-6/殲-7由於自身條件無法安裝過大、先進的雷達,探測距離也短,所以殲-6/殲-7無人機根本無法對艦艇進行近距襲擊。只能作為一個發射平臺,通過預警機或衛星制導對艦艇進行攻擊。但是如果數量多不計代價,卻是可以用數量去代替質量對目標進行瘋狂式的打擊,這是任何一個對手都不願意面對的一種戰爭模式。當然不到最後關鍵時候雙方都不會願意採取這種自損一千,傷敵八百的方式。
翼龍Ⅱ無人機(圖)


我國無人機領域迅速發展

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在無人機領域,逐漸強大起來。如翼龍、彩虹、藍劍、天眼、WJ-600等達到了30多種之多,應用在各個領域之中。如偵查、航拍、勘測等,特別是WJ-600這款無人機,據專家介紹具有隱身、可高速突防、能空中偵查、深入敵區進行對地攻擊、對空打擊等任務的無人機。裝配光電偵查設備、合成孔徑雷達等設備,反應速度快,的多用途戰術無人機是可掛載反艦導彈,對艦艇進行偷襲的最佳原則。所以根本用不著殲-6/殲-7掛載反艦導彈去攻擊艦艇。
WJ-600多用途無人機(圖)


殲-6/殲-7老矣,尚能飯否?

當然,殲-6/殲-7雖老,但是還能發揮他最後的光芒!殲-6/殲-7改無人機也就是一種過度階段和對退役飛機的一種處理方式,讓廢變寶,不讓那麼多飛機停放在那變壞,最大發揮老機的作用,給曾經為我國航空付出的殲-6/殲7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歸宿,在戰場上發揮出他最後的光芒!
殲-6雖老當然能戰!(圖)

出圖夕陽正應景,但殲-7仍在戰場燃燒出最後的光芒!(圖)

謝謝閱讀!如有認同“天明”觀點,麻煩點贊、關注支持,謝謝!如有不同觀點或想補充的讀者可以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


墨家荊天明


不可行!理由如下:

當年的殲-6無人是無奈情況下的無奈之選。2004年、2005年,“彩虹”與“翼龍”才剛剛立項,離服役還差得遠。由於鬥爭形勢緊迫,有一批殲-6戰機的確改成了無人機,並部署在了東南方向。一架殲-6無人機可以掛載8枚小型普通航空炸彈,飛抵目標一次性投下去,使命也就完成了。即使不能有效攻擊地面目標,消耗對方昂貴的地空導彈也是相當划算的。殲-6無人機可以跨越200公里的海峽形成巨大軍事與心理壓力。所以說,如果不是戰爭迫在眉睫,不會選擇將老舊的殲-6/7戰機改為無人機。

殲-6無人機

改裝技術難度大,似乎是重新制造一架無人機。殲-6\\7戰機使用液壓傳動系統人工駕駛飛行,無人機駕駛系統必須完整設計飛控系統與伺服動力系統,成本極高,不亞於一架現代無人機。

系統越複雜,越容易出問題。殲-6/7戰機服役了三四十年,技術狀況早就堪憂,可靠性並不高。三四十年的技術與現代無人機技術兼容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再給殲-6\\7加裝偵察、航電與武器系統電子設備,電力供應與載重也很難支撐。

殲-6無人機

殲-6/7戰機作戰半徑只有600至800公里,滯空時間不超過2小時。特別是滯空時間只有現代無人機的1/10,完全不能發揮長時間偵察與攻擊的作用。更要命的是,殲-6的載重只有500公斤,根本掛不了一枚空射型鷹擊-83反艦導彈(900公斤);殲-7G的載重是1500公斤,也只能掛載一枚鷹擊-83反艦導彈,效率太低。

不能自主作戰的無人機,戰鬥力將大打折扣。給殲-6\\7戰機重新換裝航電、偵察系統是非常不經濟的,那麼殲-6/7無人機升空後,必須依賴軍艦、預警機等其他平臺提供戰場情報與引導攻擊。“雲影”大型無人機可掛反艦導彈

“翔龍”大型無人機

當然,空射型反艦導彈有明顯的增程效應,無人機攜帶反艦導彈將是未來海空作戰的一個重要方向,艦載無人機、隱形無人機,以及超大型無人機都是優異的攻擊平臺。


紅龍軍團長


想法很好,但不具有實際操作性,殲6、殲7等退役戰機的剩餘價值只存在於無人靶機,別無他用。

要將“鷹擊”系列現役反艦導彈掛載在殲6、殲7等退役戰機上,並實現無人自主發射,其難度之大不可想象,其花費之高同樣不可接受,如此不成比例的費效比顯然沒有任何可操作性。
眾所周知,僅僅是將殲6、殲7等二代機改裝成無人靶機,就花費甚高,

但無人靶機屬於必需品,各類導彈的試射和各種實彈演習都需要一定數量的無人靶機來支撐,所以將一部分退役的二代機改裝成無人靶機是行之有效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但將這些二代機改裝成無人反艦導彈載機就毫無必要了,一方面改裝難度太大,費用高昂,另一方面多此一舉,現役反艦導彈本身射程就足夠遠,完全可以由有人駕駛戰機搭載在敵方防空火力圈之外發起超視距攻擊,根本不需要費心費力地改裝成無人機去發射反艦導彈。
即便是將二代機改裝成只裝炸藥的自殺式無人


攻擊機,其作用也不會太大,因為在現代防空體系下,二代機無論怎麼改裝,其突防能力也有限,很難接近敵方水面艦艇,更不用談發起自殺式攻擊了。
所以二代機退役後,除了做為靶機的剩餘價值,就只能進博物館或者直接拆解回收了,別無他用。


那年那月那兵說


這個問題,首先不是划算不划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用的問題。

1、基本沒有探測能力,發現不了對方。殲6只有測距雷達,探測距離也就幾公里;即使是殲7,大部分老型號也只是擁有測距雷達,而不是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那種探測/火控雷達。甚至,目前現役的兩款最新型的殲7——殲7E和殲7G,其中殲7E有的依然還是測距雷達,而且佔據了大部分的數量。殲7G倒是有個小雷達,只是探測距離30來公里罷了。

如果殲6、殲7上面還有飛行員,起碼還有個目視偵察能力(10-20公里)。但是,這些卻是無人機,沒有探測雷達的無人機——那跟瞎子有什麼區別?即探測不到對方艦艇,也發現不了對方過來攔截的艦載機——除非安裝了光電探測系統,然後對方又來到了近前。

如果對方是固定目標,那倒還可以根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飛過去,但是,現在要打的卻是對方艦艇這種移動目標,那就沒辦法了。基本情況是,在離對方艦艇還有400-600公里遠處,就被對方艦載機用機炮、空空導彈給幹掉了。

2、基本攻擊不了對方。既然基本發現不了對方,那就更談不上用反艦導彈攻擊對方了。現在已不是過去那種“凌空”轟炸的時代了,現代先進的反艦導彈,射程一般在200-600公里。但是,想發射這樣的反艦導彈,發射平臺自身要有足夠遠的探測能力,比如200-300公里。但對於已經退役的這些殲6、殲7來說,顯然是沒能力使用的。

3、基本掛不了。這些退役的型號,無論殲6也好,殲7也好,載彈量是很小的。比如殲6只有0.5噸,殲7也不過1-1.5噸。而現代先進的反艦導彈,其重量通常在0.7-2.5噸的範圍;特別是我國的先進反艦導彈,基本會在1噸以上。一些殲7型號總的載彈量也許超過了1噸,但是不要忘了,這不是“一個掛點”的載彈量,而是多個掛點的總和。也就是說,殲7沒有能夠掛載大型反艦導彈的掛點。如果要改的話,那就涉及機體大加強和掛架大加強了——有這精力,還是去生產飛豹吧。

像YJ-12這種大型超音速反艦導彈,別說殲6、殲7了,就是殲10、殲11也掛不了啊,還是讓轟6去掛吧。至於鷹擊18這種,殲16、飛豹A倒可以嘗試下。

再者說,現在一枚先進的反艦導彈,價格動輒200萬美元左右,比殲6都貴,都接近老式的殲7的價格了。現在讓這些退役的殲6、殲7掛載,那不是暴殄天物嗎?

其實,真想省錢,直接用巡航導彈多好。像美國戰斧巡航導彈,新型號價格才130萬美元;我國的,價格怕是能降到100萬美元左右,也就是反艦導彈的1/2。只是,一分錢一分貨,這探測能力、機動能力、突防能力,可是不一樣的。

所以啊,還是老老實實的生產、發展新型武器平臺為好。至於這些退役的殲6、殲7,還是讓他們充當靶機吧,這是它們最能夠發揮價值的去處。


晨曦談兵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退役的數千架殲5、殲6甚至老殲-7改造成“無人海上殺手”有很大的期望,甚至有自媒體號稱一夜間多3000架戰機。其實從理論上將這是可以的,但這種改造所需的經濟成本和人工成本不如直接造遠程巡航導彈及現代化的專業無人機,好的巡航導彈比這種所謂的“無人機”要靠譜的太多。所以其實殲-6和殲-7大量退役後並沒有什麼大的動作,反而是出現在了很多博物館甚至“小公園”當中當做展覽品。

以前有消息說“中國將數千架退役殲-6和殲-7都改成無人機隨時可以上天作戰”,這種說法吧有對有錯的地方,對的是中國確實改了一部分殲-6,錯的是不能用於作戰也沒有數千架這麼誇張。這些經過改造的殲-6其實是用於靶機用於各種彈藥測試和實彈打靶,這種靶機在新制式武器研發中很重要,因為只有實彈打靶才能獲得一手準確數據,不然都放在紙面上永遠得不到武器的實際性能。下圖是1架在天上被“擊落”的無人靶機

下圖是1架被改成無人靶機的殲-5,另外最老的殲-7也有部分被改成無人靶機

這種無人靶機在世界各國都是很普遍的裝備,美國經常從“飛機墳場”中拉出封存的F-4“鬼怪”戰鬥機改造成QF-4靶機。後來F-4都消耗完了就開始把封存的老F-16改成QF-16當靶機,首架F-35未來也有可能變成QF-35,看起來似乎有點“奢侈”。

至於改無人機,理論上可以但是代價太大了,不如改為生產反艦巡航導彈,無人機作戰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殲-6、殲-7性能太弱

殲-6、殲-7本身是上世紀60-70年代的產物,早期殲-7甚至連雷達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將這些飛機改為一整套可以發射導彈的無人機必須要增加雷達和火控系統,即便只是接受數據鏈數據那麼也要增加數據鏈系統和飛行計算機進行火力系統控制。就殲-7還好說,殲-6本身只是7.5噸的超輕型戰鬥機,內部空間根本不富裕,恐怕要大量拆除其他設備。

另外,殲-6本身“體型”非常小,7.5噸的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1噸出頭的載彈量。而原殲-6一直以來只能攜帶輕型空對空導彈,對地攻擊時也只能掛載250公斤級常規炸彈。即便掛760升副油箱也只有600公斤左右。就目前來看,我國現役的反艦導彈中,最小的是直-9掛載的C701,彈重100公斤,但射程只有15公里,基本上是貼臉攻擊,就殲-6的生存能力攻擊可能性為0。如果掛載中遠程反艦導彈,射程120公里的C802重量達到720公斤,遠遠超出殲-6的單掛點最大載彈量。如果想要攜帶C802那麼機翼要增加強度,甚至機身也要增加強度,那麼就等於部分結構要重新制造。

即便掛載C802彈,但是殲-6殲-7採用的老式渦輪噴氣式發動機,油耗大、航程短,殲-6只帶機炮和近程防空導彈最大作戰半徑才680公里。如果改掛重量達到700公斤的C802會進一步削減其作戰半徑,如果要突破對方防空網那麼又必須要全程超音速飛行(殲-6最大飛行速度不過1450公里)。大載荷+超音速飛行+機載電子設備,基本上作戰半徑連350公里都沒有,加上C802的120公里射程,最大威脅距離不到500公里,而且基本沒有返航的可能性。殲-7比殲6要強很多,但是也沒有那麼理想化,老殲-7的最大起飛重量8.6噸,但掛載能力依舊有限,也要進行機翼結構增強。

還有,殲-6殲-7本身沒有電傳飛控,都是老式的機械傳動形式,也就是說改造時不僅僅要增加無線電遙控這麼簡單,還要額外加飛行控制系統。飛行控制不一定非要改電傳,但至少要增加一個控制臂來控制操縱桿,不然機械傳動不會像電腦那樣自動下達舵面控制指令。


改造成本太高

很多朋友覺得改無人機就是從庫房裡拖出來加一套遙控就搞定了,這種想法大錯特錯。一般來說啟用退役封存戰機是由嚴格的步驟的,因為戰機在封存時為了保證封存安全性都要將發動機、電池、塑膠件、部分航電拆除,所以啟封戰機時必須還要將這些拆掉的部件重新安裝。安裝後還要對戰機進行充電、加油、重啟測試等等一系列維護和檢測工作。這些工作都是需要專業的人員花費大量時間去完成的,不是拉出來清理一下灰塵就能用。

另外,無人機的改造除了增加控制系統之外還要重新對座艙結構大改,對機體進行重新配平。大改方面好理解,上面我們提到的要增加數據鏈、增加機載電腦、增加飛行控制系統、增加無線電遙控系統等等,反正座艙肯定是要塞得滿滿的。配平方面,去掉飛行員、增加其他子系統後的戰機機頭部位肯定結構和重心位置發生偏移,所以需要重新對戰機進行配平,如果配平後重量變化太大那麼還會間接影響作戰半徑,使打擊範圍進一步縮短。

這樣我們來看,增加數據鏈、傳感器、機載電腦、加強機體結構、無線電遙控系統、飛行控制系統,這幾乎就是對這架戰機進行“大手術”,僅增加的這部分設備的成本就不下千萬元。而我們生產一枚射程400公里的超3倍音速鷹擊-12重型反艦導彈也不過1000萬元左右,成本大致相同,但鷹擊-12在突防能力、制導水平比那些殲-6改的無人機強多了,畢竟殲-6那麼一架大飛機在幾百公里外就被雷達照射的清清楚楚,想要憑藉1.3馬赫的速度突破防空網簡直是天方夜譚。無論怎麼算,拿這些二代機改無人機僅從物料成本上就不如生產全新的反艦巡航導彈。

除了這些“大手術”外,我國殲-6早已退役多年,最後出廠的機體年齡也已達30年左右,可以說老化嚴重。而隨著殲-6的全部退役,其生產線也完全關閉,改造戰機過程中要有零部件更換又成了大麻煩。雖然可以通過拆機的方式來補,但是再怎麼拆也是老零件,根本沒有足夠的可靠性。如果重新啟動生產線,那麼為什麼不乾脆重新建立一條巡航導彈生產線呢?

除了物料成本之外,這樣大的改動不是普通一般維修工位能夠完成的,通常要返廠(大修廠)進行大改。這樣就等於把有限的生產資源要分出一部分改造無人機,這樣勢必要降低導彈和戰機的產量,這就等於得不償失。況且現在我國的遠程重型反艦導彈技術日新月異且非常成熟,大型反艦導彈可以兼顧空射、艦射和陸射,無論在抗干擾、制導和突防能力來看都是世界一流水平,RCS只有零點幾平方米在10-20米高度超低空飛行,末端達到3倍音速加機動變軌給對方近防系統的反應時間只有區區幾秒鐘,成功率遠遠高於二手無人機。這樣分出大量寶貴的資源和技術人員鋪在無人機上面著實是很浪費。


其實我國的無人機技術已經得到了新的發展,比如這次閱兵亮相的攻擊-2無人機,可以打擊威脅小的小型海上目標。而攻擊-11無人機,這是一種採用飛翼結構的隱身無人攻擊機,僅從突防角度考慮就比那些所謂的“二手無人機”要強太多,甚至突防概率要增加幾百倍。還是那句話,與其對老舊的殲-6殲-7拉出來改造不如將這些寶貴的資源用於生產大型無人攻擊機、巡航導彈這類現代化的攻擊兵器上,不然根本就是本末倒置。21世紀的戰爭早就不是靠人海戰術來達成戰役勝利,高科技裝備的不斷進步本來就是淘汰這些老舊的兵器。


雛菊西瓜Peterpan


技術上沒問題,不過殲七很難突破航母編隊或其他大型艦艇編隊的防空網,所以從戰術角度講我們還有更好的的選擇,比如我們可將殲七、殲六的無人機編隊進行適當改造,比如加裝電子戰設備,在雷達信號上模仿掛載反艦導彈的轟六或者蘇30等,同時裝載炸藥用作最後的突防攻擊,作為一次性消耗品,進行大編隊、多方向、多批次的攻擊,主要作用在與掩護主力攻擊機隊,打亂敵方防空戰術,分散防禦注意力,可以更好的達成飽和攻擊效果!





sniper225


我認為可行。

中國殲六殲七有幾千架,現在都已經落伍了,決不能浪費了,所以改裝成無人機絕對是個好主意。

中國現在無人機技術發展很快,而大量的殲六殲七是最好的試驗機,其實無需把殲六殲七掛導彈,就是遙控殲六殲七起飛直接奔敵人目標去,直接撞就行了,而且也無需回收無人機,想想看當某天敵人的航母編隊來挑釁時,成群結隊的殲六殲七直接撲過去那是多麼壯觀啊,就算殲六殲七沒有取得直接戰果就被敵人防空導彈擊落,那我們也不吃虧,想想看就知道了,一現在的防空導彈多貴啊,一機換一彈不吃虧,而且敵人的防空導彈是有數的。

相信有關部門早就開始研究了吧。


天宇的文史情懷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們改了大約300架殲-6無人機。外觀上很好辨認:

改裝成無人機的殲-6是沒有駕駛艙的。

這些改裝後的殲-6主要用做飛行靶機,並不具備實戰攻擊能力。

很多人會腦洞大開例如將無人版的殲-6攜帶空對艦導彈對航母實施攻擊。但這就僅僅是腦洞而已了,並不具備太大的實戰意義。


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是老的殲-6並不具備對海探測和攻擊能力。如果假裝大功率的對海雷達,殲-6和殲7這樣的戰機也無法進行安裝。

第二個是,殲-6無人機攜帶導彈飛行實際上僅僅起到了一個導彈增程的作用。幫助導彈到達一個更近的距離發起攻擊。這樣計算的話效費比很低。例如我們的鷹擊導彈往往會使用轟-6作為載機。

這是因為轟-6具備大航程優勢。但如果將同一型號的導彈搬到殲-6上,那麼殲-6也就只能為導彈增加大約300公里的射程。如果有這樣的需求,不如我們換一種型號的導彈進行打擊。

第三個原因,殲-6如果外掛導彈進行攻擊,那麼控制設備的複雜度將大幅度提高。雖然我們目前有很多的無人機成功案例。但是對於殲-6來說,本身並不是電傳控制的機型。那麼如果要將殲-6改成雙向電傳控制的話,那麼還缺一大堆這種東西:

把他們安裝在殲-6上改變了原有控制方式那麼難度並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架新的戰鬥機。

可能很多人問那麼為什麼殲-6改成無人機可以飛呢?主要是飛行包線和飛行姿態問題。改成無人機的殲-6充當靶機,這時僅僅是小範圍內的機動動作。但如果是攜帶導彈突防,那麼就可以說這件事一不小心就玩大了。


實際上反過來想下這個問題,給導彈增加幾百公里的射程,要比改一架老飛機攜帶導彈技術難度要低得多,也靠譜的多。


軍武數據庫


隨著殲10、殲11、殲16、殲20等多款新型戰鬥機的服役,曾經守護祖國天空數十年的老殲6和殲7逐漸退役,殲6從1960年下線到1983年停產,總共生產數量超過5200架,而殲7從1966年首飛到2013年停產,產量也將近1600架!目前殲6已經全部退出現役,而殲7雖然還保有一定數量,但是在不久的將來也將全部淘汰。那麼數量達數千架的殲6和殲7飛機退役後就只能銷燬或者封存嗎?我們能不能將其改裝成無人機用來執行反艦任務呢?

(殲6)
(殲7)

從理論上分析,任何一架有人飛機都可以被改裝成無人機,只要錢到位,坦克也能給你改上天,但是殲6和殲七其實並不適合向這方面發展。首先從航程上看,它們哥倆都是採用油耗超高的渦噴發動機,雖然可以超音速飛行,但是作戰半徑只有800千米左右,要執行大範圍搜索的反艦任務,可能連目標都沒找到,油就燒光了,如果要增加航程,只能換髮動機,而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的價格在幾百萬美元一臺,完全不現實。
(殲7所使用的渦噴7發動機)

其二、從成本上來看也划不來,雖然是改裝,但是從有人機到無人機,幾乎就是把有人機的人為控制系統、維生系統、逃生系統、通信系統等等完全拆除,最後只剩下一個發動機加飛機外殼,最後再在這個基礎上裝上自動飛行系統、戰場光電感應系統、遠程控制系統、智能化投彈系統等等自動化設備,最後才能攢出來一架具備戰鬥力的無人機。這樣的改裝規模龐大,費時費力,並且由於殲6、殲7本身的構造與專用無人機完全不同,為了匹配其內部空間,還必須專門研製生產尺寸相符的零配件,成本就更高了。


(美軍F16改裝的QF16三代靶機,改裝費300萬美金)

其三、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即使改裝也只能改成無線電遙控模式,完全自主搜索目標並且進行AI作戰的無人機現在來看,根本沒有可能實現。美軍曾經發展過完全依靠電腦控制的X47B無人作戰飛機,最後還是因為技術問題不得不下馬,所以全世界無論是捕食者、彩虹系列查打一體無人機幾乎都是通過人工遠程無線電遙控無人機來控制。這種控制方式具有相當的延遲性,完全不能和有人機的瞬時反應速度相媲美,更重要的是無線操作模式很容易被幹擾捕獲,面對不成體系的反政府武裝還有一戰之力,真遇上具備完整完整防空能力的正規軍也是分分鐘被擊落。如果想著用殲6或者殲7執行反艦任務,對方航母戰鬥群直接起飛艦載機分分鐘玩個團滅,宙斯盾作戰系統指揮下下,各種防空導彈你也沒什麼辦法規避。



其四、殲6、殲7都是早期的高空高速空優戰機,它們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貼身肉搏,使用的武器主要就是航炮和火箭彈,外掛能力十分有限,即便能夠掛載也是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小的空空導彈。空艦導彈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大,以殲6殲7的掛載能力以及機翼強度都不足以承受這種體量的武器。例如我國第一款成熟的空艦導彈鷹擊6,其重量達到2.6噸,只有轟6級別的飛機才能夠進行搭載。即使是目前重量只有800千克左右的鷹擊83也不是殲6殲7這種最大掛載只有1.5噸的飛機能夠承受的。如果必須硬著頭皮上,那就必須對殲6、殲7的機身結構進行脫胎換骨的加強,而這和重新造飛機有什麼區別呢?
(殲6機炮裝彈)(殲7發射對地攻擊火箭彈)

目前退役的殲6和殲7也確實有一些被改造成了無人機,不過這些無人機並不是用於作戰,而是用於空戰訓練的無人靶機。但即便是這樣經過簡單改裝的亞音速無線電控制殲6靶機,其改裝費用也很難低於百萬美元,幾乎可以買一架全新的彩虹3無人機了,所以這類金貴的全尺寸靶機一般都是用於殲10C、殲16或者殲20之類的三代半和四代戰鬥機用於實彈打靶,其他普通飛機則只能用早期型號的長空系列靶機了。不過殲6殲7改裝為無人靶機除了成本過大外,也難以進行超音速飛行,並且無法真實模擬隱身飛機,所以即使是無人靶機,改造殲6殲7也並不是最優選擇。目前退役的殲6和殲7更多的是作為地面靶標,用於檢驗對地攻擊武器的毀傷性能。為國防事業化作一朵絢麗的煙火,這或許就是殲6和殲7們最好的歸宿了!(殲6地面靶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