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征戰海外天地寬

10月25日,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舉辦的國際油氣勘探高端論壇堪稱“群英薈萃”,海內外知名高校和企業的專家匯聚一堂,把脈海外油氣勘探方向,這在石勘院內外引發了廣泛關注。

類似的論壇,在石勘院每年都要舉辦幾次。“通過一次次的獻智、獻策、獻技,提升我們的認識,凝聚我們的共識。”在院長、黨委書記鄭和榮看來,中國石化海外勘探大發現、大突破、大發展,石勘院提供科技有效供給責無旁貸。

初心不改的執著追求

部室,從一個海外研究中心到“五所一室”;支撐,從單純海外項目收購到如今集新項目評價、在實施項目技術支撐、資產後評價與轉讓、海外規劃與發展、油價預測及戰略智庫等全方位支撐……十年間,石勘院緊跟集團公司海外發展戰略需求,貼近生產、轉型發展,為實現中國石化上游資源戰略目標而努力奮鬥。

2009年,中國石化提出“打造海外上游半壁江山”。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滿足中國石化海外快速發展的需求,石勘院立即行動,調整了海外技術支撐機構,在海外研究中心基礎上建立“核心層”+“緊密層”的海外支撐體系,從全院抽調300人組成海外支撐核心層,與各研究所組成的海外支撐團隊,緊密配合。

團隊成立後,一系列動作隨之展開:先後協助收購了Galp、Apache等一批大型項目,併為ADDAX等11個在實施項目提供技術支持,中國石化海外權益油產量由2010年的1840萬噸快速增長到2014年4092萬噸。

與此同時,石勘院從支撐海外長遠發展角度出發,全面啟動海外人才培養計劃,持續深入開展“迎三新、強三基、過三關、促三變”活動,大力提升海外技術支撐團隊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一支適應海外工作需要、能打硬仗的技術支撐隊伍逐步建立起來,成為海外科研支撐的中堅力量。

海外的發展受多重因素影響。2014年油價急轉直下,圍繞中國石化海外扭虧脫困、海外資產優化,石勘院通過科技攻關,與國勘公司組建聯合支撐團隊,深化Addax核心資產喀麥隆、安第斯項目、安哥拉、巴西深海、北美非常規等重點項目支持,為新時期中國石化海外上游業務的扭虧脫困、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支持。

“縱觀石勘院支撐海外的重點,無不伴隨著中國石化不同時期的海外發展定位進行調整。”常務副院長馮志強說:“如今的石勘院,正以集團公司黨組提出的三大辦院方向為指引,以強大的科研實力支撐海外發展,既當好集團公司、國勘公司海外發展的高參,又當好國勘海外分公司技術支撐的‘主力軍’。”

今年以來,石勘院介入安哥拉等4個海外公司的合同調整談判和價值評估,在安哥拉15/06區塊部署6口探井的建議獲得採納,3口獲重大油氣發現,1口日產達到100噸以上。在安第斯南區,項目累計為中國石化淨收益3.8億美元,2019年實現開發井鑽井成功率100%,兩口日產千桶井,新井平均初產超500桶/天的優異成績。在喀麥隆項目中深層論證部署探井、評價井3口,Fox Z H13井日產2300桶/天,可帶動海上老油田重換新春。

聚焦應用的技術突破

10個勘探開發技術系列、2個快速評價體系和輔助決策體系,依託這些技術,對安第斯、安哥拉、喀麥隆、巴西等重點項目深入開展技術集成應用和科技攻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主研發的海外油氣項目快速評價協同工作平臺,實現評價工作流程化、標準化和協同化,應用以來系統評價了929項油氣勘探開發項目,涉及全球5大資源區、27 個國家……

十來年,石勘院聚焦影響海外發展的關鍵技術,加強技術成果在海外的推廣應用,受到項目公司及合作者的廣泛認可,成為助推海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量。

信息化建設是技術能力的重要體現。中國石化海外項目近50個,投資規模大,資源類型多,合同模式複雜,盈利能力差異大。石勘院自主研發“海外開發項目多目標優化組合系統”,具備適用性廣、實用性強、方案容量大、計算速度快等特點,已成功應用於2017年和2018年滾動規劃方案編制,設計組合方案60餘個,實現投資優化約50億美元。

在支撐海外現場領域,石勘院自2006年支撐厄瓜多爾安第斯南部區塊勘探開發研究工作以來,針對南部區塊油藏特點和技術難點,持續攻關並逐步完善了低幅構造精細解釋、薄砂岩儲層預測、複雜巖性測井解釋與綜合評價等6項高含水低幅構造薄砂體油藏提高採收率技術,實現對安第斯公司南部14和17區塊主力油田的全面常態化生產支撐。2019年南區日均產量從2018年的不足萬桶,上升到目前13000桶/天。

在前沿性項目研究方面,石勘院組建團隊集中優勢力量重點突破。巴西深海項目是一個具有世界級難度的“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高回報”前沿性項目,也是中國石化海外重點領域之一。

石勘院通過組建多學科、跨部門的一體化支撐團隊,短短几個月就在湖相微生物巖儲層評價、複雜碳酸鹽巖地質建模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認識。經過幾年的努力,形成了深海大型碳酸鹽巖油藏勘探開發技術體系,提出有利區帶與目標11個,參與論證6口井獲高產,新增權益可採儲量2189萬噸、3C資源量1861.2萬噸。

無縫鏈接的全面融入

Addax項目是中國石化2009年底收購的項目,資產大,分佈國家多,國際化程度高,產量佔據中國石化海外的“半壁江山”,技術支撐的好壞對海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011年,石勘院抽調精兵強將,組織成立了ADDAX 研究所,但是項目啟動之初卻面臨著諸多難題,其中難度最大的是必須和外方建立“統一的標準規範、技術流程、軟件平臺和語言。Addax所科研人員袁井菊說:“我國石油工業技術標準和國際通行標準有較大差異,對於每個技術流程,外方都制定了詳細的規範,而這些我們是不完善的。”

一切從零開始。時任Addax所所長王光付態度堅決:“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有人才,有技術,一定要在項目上站穩腳跟。”隨後,所裡立馬選拔有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赴日內瓦瞭解外方的規範與流程的同時,所裡又組織培訓講解,一條條逐一貫徹。最終,ADDAX公司CEO讚賞Addax所已經成為ADDAX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額實現領導初期設定的目標。

對於剛剛走出去的石勘院海外人來說,一切都是陌生的,擺在他們的首要任務,是如何與國際石油大公司接軌。而全方位無縫接軌的運行模式,煅造了一支支作風優良、能打勝仗的海外尖兵團隊。

安哥拉項目是現場支撐項目,需要時時跟蹤、分析生產動態、鑽井效果。在一次赴安哥拉首都羅安達的技術交流中,團隊通過羅安達與北京輪流工作、無縫鏈接,在五天中準備8個報告、4個技術交流和2個培訓,“連軸轉”圓滿完成彙報任務。

為了在中國石化收購美國Chesapeake公司密西西比灰巖資產50%權益的項目中贏得話語主動權,新項目評價團隊廣泛蒐集研究美國非常規油氣交易案例,反覆檢查財稅條款,分析成本構成,類比分析賣方報價的合理性。最終,項目圓滿結束,Chesapeake公司主動鬆口,成交價格僅為初始報價的1/10。

融入海外,有時還面臨巨大危險。2013年初,美國Apache公司有意出售其埃及資產的1/3權益,資產規模巨大,機會千載難逢。然而一場阿拉伯之春革命讓整個埃及陷入動盪,為了把握收購良機,時任項目評價所所長李朝霞決定帶隊前往。2013年11月,埃及項目順利完成交割,中國石化首次闖入埃及。項目交割運營以來,也取得了良好的技術經濟效益,即便在低油價下也儲增產穩,每年為中國石化貢獻2-3億美元的淨現金流。(程力沛 陳興雷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