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如懿在歷史上的原型為輝發那拉氏,是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一生際遇頗為不同尋常,甚至可以說是有很多的疑點。她出生於1718年,在16歲的時候就已經嫁給了乾隆,次年就被冊封為嫻妃,後來以皇貴妃的身份統率整個後宮,在富察皇后去世不久就成為了第二任皇后。

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在最初成為皇后的時候,輝發那拉氏與乾隆帝之間度過了很多歡樂的日子,兩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和睦深厚,她在1752年所生的長子,更是讓乾隆皇帝感到欣喜異常,不僅當場就吟詩數首,而且還給每一個大臣都發放了瓜果糖茶等物,讓大臣們與自己同喜。

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最可見得乾隆當時喜悅程度的,是他一反常態地沒有親自去給太后請安,而是一直都待在輝發那拉氏的寢宮中,抱著這個孩子不停地轉來轉去,連每一個頭髮絲都寫滿了開心,並且親自給這個孩子取名為永璂,這個名字與他最愛的皇子永琪同音。

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同時寓意也非常美好,“璂”所象徵的是一種美玉,是皇帝在出席重大場合時所穿的禮服中,採用的一種美好裝飾,單從這個名字來看,乾隆皇帝當時肯定有想過,讓皇后所生的這個長子成為皇儲,將來可以繼承皇帝之位。

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然而後來的永璂不僅無緣皇儲,而且還在25歲的時候就鬱鬱而終,這是為何呢?這與他的母親輝發那拉氏的遽然失寵密切相關,而這份失寵又與她本身很受寵有關。正是由於輝發那拉氏極為受寵,所以乾隆皇帝不管去到哪裡,無論是南巡還是北獵,都會帶著她,結果兩人朝夕相處久了就出問題了。

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在1765年的時候,乾隆南巡江南的過程中,突然就把輝發那拉氏給送回了京城,說她“性忽改常,於皇太后前不能恪盡孝道……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意思就是說皇后的性格忽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在婆婆面前失禮,而且還做了很多出格的事情,就好像是瘋了一樣。

不過具體是什麼出格的事情呢?乾隆當時沒有講,後來才說是因為輝發那拉氏剪掉了自己的頭髮,“有違國禮”,其實這個事情放今天來說根本就不是事,人女孩子想要換個髮型又算什麼,但是滿清對髮型向來很看重,甚至於有“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的說法,所以輝發那拉氏所做的事在當時確實是很嚴重。

他是“如懿”的長子,取名與永琪同音,卻無緣皇儲,25歲鬱鬱而終


至於她為何突然剪去頭髮,這個就是她身世中的重大疑點了,有野史記載說是因為當時乾隆不合規矩,想要將一個江南風塵女孩冊立為皇貴妃,是輝發那拉氏拼命阻擋,所以惹怒了乾隆帝,以至於說她是個瘋子,不過無論真相如何,反正最終的結局就是輝發那拉氏被送回京城,形同被廢。

而她的長子永璂在母親失寵以後,那也是每一天都過得戰戰兢兢,連想要見母親一面都很難,在輝發那拉氏去世十年後,永璂亦鬱鬱而終,年僅25虛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