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不是需要继续扩展?

独来独往618


实际上珠三角的扩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严格意义上,地理上的拓展,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飞地”扩展,一个是“边缘”拓展!

飞地拓展

2018年12月16日,对深圳来说,是一个意义非常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深圳的第“11个区”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式挂牌。这也是全国第一个特别合作区。

紧接着,2019年1月9日,广清特别合作区(广州清远)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还有,深巴特别合作区(深圳和广西河池巴马县),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大健康小镇,以健康+互联网+养身为主的旅游小镇,这是全国第一个旅游为主题的特别合作区。

所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外拓展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最典型就是飞地经济。

边缘扩展

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群)有面积包含了广州、深圳、香港、澳门、东莞、佛山、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

未来不排除,还将扩展到:清远、韶关、河源、云浮等部分区域。

这种扩展,我们称之为边缘扩展。

珠三角到底需不需要拓展?

需要,但并不迫切!

目前,最需要拓展的城市是深圳,因为深圳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但是实际管理人口已经超过了2000万,深圳目前可以开发的土地,已经不超过100平方公里了,也就是说,深圳对土地的需求在全国是最迫切的。

所以,深汕特别合作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深圳的土地压力,但是大家要知道,深汕特别合作区距离深圳市中心区域还有超过120公里的直线距离,中间还夹着惠州、惠阳、惠东。

这就有一点“远水难解近渴”,所以,在蒋昊对中国区域经济20年的研究经验来看,最好的形式不是扩展,而是相互融合,相融共生!

预计到2025年,深圳通道就会通车,深圳宝安、前海地区,到中山只需要半个小时的车程,未来还有可能开通跨越珠三角的城际铁路、海底磁悬浮,珠三角东西两岸的交流,会越来越方便,深圳的产业资源、金融、科技等优势,会蔓融合到中山、珠海、江门,实际上,深圳现在很多制造企业都迁往了中山等珠三角西岸城市。

蒋昊总结:扩展不是重点,融合才是重头戏

我们先看看一组数据:粤港澳大湾区对比世界前三大湾区的面积、GDP、人口情况

纽约大湾区:3.3万平方公里(面积)、1.83万亿美元GDP(大概是6个上海GDP体量)、人口2370万(与上海相当,与深圳+东莞人口相当。)

东京大湾区:3.6万平方公里、1.77万亿美元GDP(上海4.5倍),人口4383万。

旧金山大湾区:1.8万平方公里、0.78万亿美元(北京2倍),人口768万。

粤港澳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1.57万亿美元(上海4倍),人口7000万。

看了以上数据,面积摊大饼有用吗?

融合才是关键,纽约大湾区之所以GDP最高,是因为纽约大湾区的都市建成区面积超过了1万平方公里。

而粤港澳大湾区的都市建成区面积,差不多在0.5万平方千米,面积是纽约大湾区的1.8倍,从数据上来判断,我们需要达到1.8万平方千米的都市区面积。

所以,粤港澳大湾区最终的目的是要融合,城市与城市融合,广州、东莞、深圳、香港,这条线要无缝融合。这样,我们的城市化水平超过了纽约,我们的经济体量自然可以超过纽约,而人均产值也会很快提升。

我们做的不是面积的扩展,而是做现有的增量。这才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蒋昊说经济


未来能否真正扩展要看珠三角地区的发展力度,如果发展的比较不错,向周边扩展也不是不可能,可以看下当前长三角的规模,长三角应该算是我国最先发展的一个三角洲,当前不但包含有上海,江苏、浙江一部分,也包含有安徽南部的一部分城市。长三角最初的名字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后来经过一系列发展,到了如此规模。而珠三角发展的时间尚短,并且除了广州、佛山等是老牌城市以外,东莞、深圳两座城市当年从惠州划出,成立了新的地级市,如今两座城市一座是一线城市,一座是新一线城市,这两座城市相对十分年轻,未来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潜力十分大。别的不说,当前深圳联合汕尾成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就是一个很好的扩展前奏。

个人认为事物的发展永远都是循序渐进的,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也会向企业一样,如果未来有需求,企业或者地区肯定会根据需求进行扩展,每一家企业都是经历力由小到大的变换,这一规则同样也适用于经济区的扩展。或许扩展之后的名字不再是叫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珠三角还是仅限于当前的范围之内,但是周边地区跟随珠三角共同发展是必然的。虽说广东地区是一个多山脉的省份,尤其是北部与湖南省的交界处以及江西,在交界地方有很多山脉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发展,但是广东东西两翼也是具备优势沿海港口的,像我们所熟知的汕头,湛江茂名的地区,都有深水良港,广东当前也提出了东西两翼共同发展,提出了副中心城市的概念,所以未来广东全境的发展十分看好。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东莞,佛山等城市为副中心的比肩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我国第二大经济区。广义的珠三角经济区也包括香港和澳门,也就是现在目前炙手可热的粤港澳大湾区。


我认为珠三角经济区不适合扩展。

首先,珠三角是以轻工业为主的一个经济区,并且IT技术,金融在全国处在先进行列,贸易类型为外向型经济,贸易的主要方向是海上,而并非内陆,所以我认为应该主要打造广州深圳香港等等重要的经济,科技和金融中心,而不是像发展城市那样以摊大饼的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实力。

其次,从需要的对象来看。面积上,粤港澳大湾区超过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比东京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等经济区都要大,完全可以满足以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经济区的需求。从人口来看,仅仅粤港澳湾区的户籍人口就达到了6000多万人,再加上从西南地区以及全国其他地区来珠三角务工,就业的人员,该地区的人口很有可能超过1亿,超过世界其他所有的大湾区,劳动力充足。从人才上来说,该地区的香港和广州教育很发达,尤其是香港,人才充足,不过要做的就是香港培养的人才尽量留在该地区而不是流向国际,并且由于该地区经济发达,来自全国的高学历,人才都会聚集。



最后,从发展的趋势来看。20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主题是城市化,而现在并且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世界发展的主题确实城市群化,城市群最好形式就是小而精,方便城市群内个城市的快捷交通,如果过大的话,将会限制这一形式的形成。


张尧自媒体


00

祥瑞平安8

多年前就有经济学家为中国经济提出了一个“弓箭理论”,他把整个中国的版图比喻为一把拉满了的弓箭,中国的整条海岸线是弩,西面的陆地边界是弦,而长江则是要发射的剪,剪头正好架在长江的出海口——上海。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充满哲理,首先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长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保贵的水资源,长江流域还养育了中国为数最多的人口,我国丰盛的资源和物产,可以通过长江溯江而下直达上海转运世界各地,而外来的商品甚至思想文化文明等可逆江而上通达大半个中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幅射作用。因为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的传播,它都是需要示范带动的,而示范就需要有场地——落脚点,地处中国海岸线的中央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正是中国实施内引外联的最合适落脚点(没有之一)。因此当晚清时期废除一口通商政策之后,上海用很短时间就把一个小滩涂,变成了远东最大的国际都市。当改革开放把中国国门打开之后,上海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对外开放的中心。而反观广东从地理位置上说它是偏安一隅之地,历史上对内对外的幅射作用都极为有限,中国封建历史上无论是五口通商还是一口通商,都能把广州纳入其中,正是因为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认为,广州的地理位置并不重要,且对全国的影响力也不强,因此在对外交往中即使广州有所闪失,对我大天朝也是无伤大雅之事,而事实证明历史上除了清末的鸦片泛滥,二千多年来广州也没有给中国制造过太大的麻烦。及至后来邓公在南海边划了一个圈,让广东率先开放而不是在上海,这并不说明广东有多重要,而恰恰是因为广东对全国而言实在是无足轻重,即使改革开放走错了输掉一个广东,中国还赔得起的。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当改革开放到一定程度,广东的经济要带动全国,实在是小马拉大车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有鉴于此后来邓公又及时地开放上海和长三角,于是改革开放就迅速漫延全中国,形成今日的大好局面。这就是为什么广东的经济不能带动全国,而中国经济最后还是得看长三角的原因,包括本人在内的全体广东人民,还真别不服气!


祥瑞平安8


什么湾区,什么经济圈,人还是要靠自己干。说这些没什么用。


听雨穿林1


哦,以弓箭在弦上,也是,为何你怎知弓箭由来?和氏历史?这是事实教育,北京故宫门匾,仍保留箭头?你知什么?我知,这是捍卫祖国勇士射手,这是事实,我可有证据确凿,完全是正确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