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的书法那么好,老师是谁?临过哪些帖?

水墨江南2020


启功的书法那么好,老师是谁?临过哪些帖?

启功老师不止一位,学无止境吗?道理很简单,我知道的一位老师是吴镜汀(1904—1972)启 功 的 老 师,著 名 山 水 大 家。

临摹的帖也很多,看看启功老先生临怀素《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是学习狂草的最优秀范本之一,也是草圣怀素的最得意之作,唐代草书发展继张旭《古诗四帖》之后的又一巅峰。

《自叙帖》草势连绵,运笔上下翻转,忽左忽右,起伏摆荡,其中有疾有缓,有轻有重,像是节奏分明的音乐旋律,极富动感。很多书法人都痴迷神采动荡的草书艺术魅力,可是学起来却天马行空,无从觅踪。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杰作,原因如下!

第一,启功老先生可爱到给每一个草书边上都注解了汉字,这样一眼就能辨识;

第二,启功将怀素的连绵大草,改成了相对字字独立的小草,分解了笔画,这样初学者就如同学习行书一样简单了!只要将单字一一突破就行了!

第三、学习了启功这个临摹本就等于打开了大门,然后再深入练习怀素原帖,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作为启功先生1974年临写的怀素大草《自叙帖》,纵览全局,如观大江东去,湍流激荡,巨浪排空,汹涌澎湃,势不可挡;细而察之,其点画布白,使转连断,又翰不虚动,笔不苟为,皆有法度可寻。可谓狂而不妄,放而不乱。





6别无选择6


启功大师有诗云: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偶作擘窠钉壁看,旁人多说似成王。从中可以看出,启功先是临摹赵孟頫、董其昌,后学欧阳询。到了书法成熟时,爱上柳诚悬,即柳公权,逐步形成自己的书风。他临帖很多,不胜枚举。

我是启功大师的执著追寻者。人正才能字正。没有好的人品,写不出好字。启功大师书如其人。其书法端庄、严谨,瘦硬通神。灵动飘逸,大雅美观。等等....



王殿华书法工作室


启功(察格多尔札布,1912年7月26日-2005年6月30日),满族,字元白,也作元伯,号苑北居士,北京市人,佛教信仰,清高宗雍正皇帝第九世孙,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西泠印社名誉主席等,主要作品有《红楼梦注释》、《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等。

早年师从贾尔鲁先生(羲民)、吴熙曾先生(镜汀)习书法丹青,从戴绥之先生(姜福)修古典文学;经傅沅叔(增湘)先生推介,受业于陈援庵先生(垣),获闻学术流别与考证之学。援庵先生慧眼识才,聘为辅仁中学国文教员、美术系助教、国文系讲师,兼任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从事故宫文献馆审稿及文物鉴定工作;1949年任辅仁大学国文系副教授兼北京大学博物馆系副教授;1952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启功先生的书法特色,那就是:清、正、刚、雅,秀、润、和、天。 所谓“清”即清楚、清秀、清朗,一指用笔笔笔有法,清清楚楚,干净利落,一丝不苟,毫不含糊;二指笔画清劲,结字清秀;三指章法清朗、气息清新 ,令人神清气爽,如沐春风。“正”即正确,正气,端正,即学书路子正,方法正,笔正心正结字正 。“刚”即笔画刚劲有力,又锦里藏针,刚柔相济,骨力内涵,瘦不露骨,字形刚健;“雅”即文雅,雅致,有意蕴,有品位,富含书卷之气,无粗俗、狂野、怪异之气;“秀”即秀美,秀丽,笔画劲秀,匀称含蓄,结字多纵势挺拔,亭亭玉立,给人美的享受。“润”即温润、玉润,笔画刚健瘦劲但瘦而不干,瘦而不硬,而是骨肉匀称,如处子肌肤,温润如玉,遒美劲健, 因枯笔而出现的飞白枯中带润,枯而不燥与“和”相通之处,“和”谐,平和,“和”是启功先生的书法的最主要的特征。

启功的书法作品,无论条幅、册页、屏联,都能表现出优美的韵律和深远的意境,内紧外放的结体,遒劲俊雅的笔画,布局严谨的章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准,形成一家之风,被人们奉为“启体”。书法界评论他的书法作品为:“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它渊雅而具古韵,饶有书卷气息;它隽永而兼洒脱,使观赏者觉得余味无穷,因为这是从学问中来,从诗境中来的结果”。人们常说“书如其人”,启功的书法,正如他人品学问一样,秀丽、博雅、才气横溢、风流洒脱。北京师范大学东门墙壁上的八字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启功先生亲笔提写的,这也是启功先生大师风范的真时写照。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学者、画家和书法家。他著作丰富,通晓古语言文学,甚至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八股文也很有研究;他做得一手好诗词,同时又是古书画鉴定家,尤精碑帖之学。欣赏他的书法作品,总要联想到他对碑帖的精深研究,因为他对碑帖的研究和他的书法艺术成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碑帖之学是明清两代兴起的一门学问。一。这门学问除夸扬珍异、竞炫收藏的古董藏家不能算外,其路子约分为二类:一是研究其中历史资料,以碑刻文辞证史补事,或校读文辞;二是赏鉴、研究其书法艺术。启功先生兼于两者,更精于后者,他在两者之间融合贯通,其方法突破前人藩篱。“买椟还珠事不同,拓碑多半为书工。滔滔骈散终何用,几见藏家诵一通”。他写这首诗是有感于过去鉴赏家重视碑帖的书法,而对其中文辞则往往视而不见。名家如孙承泽、翁方纲以及叶昌炽莫不有此疵病,而他且不放过文辞内容。正因为这样,他把历来定论的《曹娥碑》驳得体无完肤。因此,所谓王羲之小楷《曹娥碑》,也就不存在了更何况蔡邕。如考证《鶺鸰颂》出于开元翰林供奉之手;日本藤远后之临《乐毅论》以证明王羲之书体势之雄强;鉴定张旭书庾信《步虚词作》实为大中祥符以后宋之笔;以西陲晋人残纸证《阁帖》中索靖书法的本来面目。这些都是翻书法史上成说的案,论据充分坚实有力,不得不令人信服。此外如论蔡襄、祝允明书法之未成自己体段;欧阳修、柳公权、赵佶、黄庭坚等书法用笔尽笔心之力,结字聚字心之势。而其中对历代著名书法家之特色,各时代书法的体势、风格,以至辨别书体源流,变迁原因,都是非常精辟。启功先生发现,字的重心不在传统的米字格的中心点,而是在距离中心不远的四角处,还推算出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正符合所谓的“黄金分割率”,对学习书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行工社1号社员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启功的字,清雅可人的学者气息,无一点烟火气,正如南张北溥的溥心畬给他传授画艺时说的,高皇子孙皆空灵。

1、结构

启功重结字,每个字的结构都经过精锤细炼,启功的结字平正沉稳,规规矩矩,有气定神闲之态,相应的来说,就没有飞动跳跃之势,喜欢大写意的怕是就不推崇了。

2、笔法

启功简化古人笔法,仅保留中锋用笔和点画粗细,弱化起收转折的灵活调整,这大概是因为他学习唐人碑版而来。主要能够支撑他的结字第一的理念,足够为画面增加对比效果就够了。

然而很多人学习或批评启功,都着重于启功"无笔法",这是太片面了,启功早年是注重古人笔法的,晚年应酬之作越来越淡化笔法,但其认真的作品并不是没有,不为常人所知罢了。

3、取法

启功是少有的能拿所有古人为自己用的大书法家,一般书法家能综合数家之长就已经名世了,而启功则是没有什么古人没学过的,他的血战古人类似于张大千在绘画上的功夫。我们学古人的时候,惊讶的发现,你学什么碑帖,在启功的字里都能找到相应的元素,就是这种不断的惊奇成就了启功。

备受争议的是启功临帖,大部分人学了很多年还认为启功是抄帖而不是临帖,那是他们没看懂启功的临帖精神,在于"取舍"二字,取为己所用的就够了,没必要把古人复制出来。

所以,启功是丰富多彩的,不是一目了然的"启功体"!

启功早年扇面,可以看出三十岁的启功,就已经融合了智永欧赵米董二王等诸家。

八十年代的启功也还是笔法丰腴富于变幻的

晚年也不是劣质伪作的那种干柴棒。中年的行云流水,雍容富贵兼谦谦君子,富贵不是说有钱,俗人有钱也不富贵。

在笔法的实践上,启功奉行的是够用就行,何必尽如古人。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致和良方


启功,书法大家,这里我建议你去看丁荫楠导演的电影《启功》,可以去看看,对于书法艺术爱好者、艺术家应该会喜欢的。讲述了启功先生生平。

启功,字元白,满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

早期,启功授业于著名的史学家陈恒先生,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历代散文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执教六十余年,在中国古典文学教学与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为促进祖国的教育事业,报答老师教育之恩,延绵陈恒先生的教泽,用出售字画所得200余万元,设立了励耘奖学金。

启功除了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亦通晓语言文字、古书画鉴定之学,其中尤精碑帖研究,在碑帖之学上,启功开拓了新的研究方法。除研究方法开拓新途外,启功更对《孝女曹娥碑》的真伪做出一锤定音之论。判定历代相传的《曹娥碑》殊非王羲之真迹。

启功其主要著作《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启功韵语》、《汉语现象论丛》、《论书绝句》、《说八股》等等





Dream63


启功先生的老师是谁,不太请楚,但从其书法体势来看,我认为既有颜筋,又有柳骨影子,更偏柳体,在此基础上行成了啟功先生的个人风貌,特别是他的行楷。




96220314772


启功先生书法的童子功主要来自家学,他的祖父擅长欧楷,所以他从小就练的《九成宫》,但是据他自己说,当时不理解什么是笔法,这是学习字帖的结构。后来,稍大一点的的时候,得到了一本刊刻精良的颜真卿的《多宝塔》,从《多宝塔》中渐渐悟得用笔的起始转折,也得到了祖父的称赞。

到了20多岁的时候,启功先生开始学习赵孟頫的书法,先学的《胆巴碑》,慢慢题画的书法水平就高了。上面两幅题款都是启功先生27岁时所书,能看出来已经颇有赵孟頫的韵致了。但是后来启功先生又觉得这样的字还有点板滞,于是又学董其昌的书法,得其流丽、飘逸之趣。

上面这两幅题款是启功先生33岁时所书,这个时候已经有了董其昌的影子在里面了。取势较前期扛肩较大,提按少了,但是运笔更加流畅了。

后来,启功先生从朋友处借得一本宋拓本的《九成宫》,将其拓成摹本然后又重新临习了《九成宫》。这个过程在他的论书绝句中曾有记录“先学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

到了五十岁以后,启功先生得到了一本明初拓本的柳公权的《玄秘塔》,然后开始临写。而且在《玄秘塔》上启功先生是下了大力气的。上图中他的临帖《玄秘塔》最后的题跋就说得很清楚。

临《争座位帖》

上面这些是启功先生用功较深的一些书法方面的学习,而实际上,启功先生所临习的帖子不仅仅是上面这些,你像《张猛龙碑》也是曾经下过功夫临习的,其它像二王、米芾、怀素、苏轼、颜真卿等等,先生临帖范围之广一般人是真的很难比的。所以,从启功先生的书法当中可以看出很多历代名家的影子,但是最终都被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启体”风貌。

我是翰墨今香,喜欢启功书法的朋友,请多多关注我哦。


翰墨今香


启功书法师承来自唐代楷书,如欧阳询、柳公权等,虽然用笔“笔笔中锋 ”,参悟篆籀笔法,肥瘦结合,但点划撇捺千篇一律,结体呈单调程式。

在祖父关爱下启功才得以上学念书。其祖父的老门生戴遂之,堪称是知恩图报的老夫子。他亲自为少年启功讲授文史,竭尽全力要让他继承其教育世家的衣钵。

1933年启功中学毕业。基于家学的渊源,又得到祖父门生的刻意指点和悉心培养,启功在古典诗词和经史辞章方面便脱颖而出了。这时祖父的一位老世交傅增湘先生把启功举荐给了卓越的史学家和教育家陈垣。陈垣对学生情谊之纯,之真,之深,使启功终生难忘。他曾动情地回忆道:“我从21岁起得识陈垣先生,直到他去世。受陈老师教导,经历近四十年。”为报此恩,耄耋之年的启功呕心沥血伏案三年,创作了上百幅书画作品。在陈垣先生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之际,他以在香港义卖所得的一百六十三万元人民币设立了“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奖学助学基金”。

【启功谈临贴】

    我六岁入家塾,最早学的是先祖自临的欧阳询《九成官醴泉铭》,蒙着帖照着写。后来十一岁见到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略识其笔趣,但那时对笔法理解还很肤浅,谈不上学书。二十多岁时得到赵孟俯书《胆巴碑》,特别喜欢,学了一段时间,人说我的字像英煦斋。当时我学画,画画得还可以,题款 字难看。于是学董其昌,得写字行气,但骨力不行。后来得到罗振玉藏《宋拓九成宫碑》精印本,不知是宋人重刻的,见它清润肥厚,认为不啻墨迹,于是逐字以蜡纸勾拓而影摹之,这是我学书的打筑基功夫。以后杂临碑帖以及历代名家墨迹,其中又以临习智永《千字文》墨迹时间最久,下功夫最深,学得也最苦。要说学习的经验,我觉得写字要做到“骨肉不偏”,很难。为了增强字的骨力,又临《玄秘塔碑》若干通。这样经过几年努力,偶尔给人用楷字写对联,人见了就说我的书法是学乾隆时的成亲王的,实际上成亲王的帖我一次也没有临过。





书画焦点


我喜欢启功书法更喜欢启功先生为人师表。书法写出好作品,更需要个人涵养提升,启功先生就是我们学习代表


220KV变电运行值班员


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