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落梅的文学水平真的高吗?

松金洋子


白落梅的文学水平,一言以蔽之曰“矫情”。

我们且先来看看她的这本林徽因的传记《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吧,这本书在当当网售卖的时候,毫不脸红地打上“迄今最唯美、最诗意、最精致的林徽因传记”的宣传语,与某些畅销书作家动辄“如椽巨笔”“销量惊爆两千万”一样让人不得不生敬仰之意,等到翻开书页,又是这样的语言:

“林徽因是温和的,她的性情不曾有太多的放纵,所以也不存在多少破碎。她没有张爱玲的凌厉,也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她活得乐观而执著,坚定又清脆,所以她的生命不惊心亦不招摇,她不曾给别人带来粗砺的伤害,也不曾被他人所伤。她是那样的柔婉又坚忍,诗意又真实。纷扰红尘中,多少人企盼有这样一位红颜知己,不需要浓烈相守,只求淡淡相依。”

又或者:

“几场梅雨,几卷荷风,江南已是烟水迷离。不知多少人会记得有个女子,曾经走过人间四月天,又与那莲开的夏季有过相濡以沫的约定。”

初看之下,只是文字上有些矫情罢了——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还不能让人生出嫌恶来,但若通篇的文字都是这样,永远就是“梅雨”“荷花”“红尘”“感动”“风华”“相守”这些词汇,不能不让人怀疑是不是她的词汇储备量就只有这么点。

而且细看之下,她并不只是文字的问题,文字不过是浅层次的,关键在于她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文字,以及她想借助这样的文字传达出什么。

因为除了上面那些矫情的东西之外,白落梅用了相当多的“我认为”“我想”来臆测林徽因是如何爱着徐志摩的,如何如何爱而不得,如何如何热烈而伤感,历史上林徽因对梁从诫的说过徐志摩并非爱着她本人,而是把对爱侣的美好幻想寄托在她身上,如此清醒的林徽因,会是白落梅笔下那个求爱不得的无知少女吗?

【这也不是真实的林徽因】

显然,白落梅所抒写的也并不是林徽因本人,她写作传记的目的并非为大众展示一个真实的林徽因,甚至并非展示一个她心目中的林徽因,而是为了抒发她自己的意淫:一个已婚的男诗人,为了一个曼妙的文学少女要死要活,终于在现实的压力下一别两宽,各自伤感,最后再去地下寻觅那没有结果的爱情。

简直闻者伤心,见者落泪,既可以满足伪文青的那点小颓废,又能展示作者所谓的才情,更能挣得盆满钵满,岂不是一举数得吗?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何以敢在传记之中枉顾事实,只顾抒情呢?


浔阳咸鱼


白落梅的文字大概就像吹出的泡泡吧,美丽但脆弱,年少时会被吸引,年长了就不会被触动。


在高中的时候对纳兰容若和纳兰词感兴趣,就买了几本讲纳兰词的书,其中就有白落梅的。

这么几本不同作者讲同一题材的书一起看,很容易发现它们的不同,有的书是比较严谨、学术,有的比较通俗,还有的比较抒情,就是白落梅这种。

我当时看白落梅写纳兰容若,感觉更像看一本言情小说,她的用词就是很言情范儿,故事也有很多明显是虚构、幻想的成分,这些虚构的内容会让故事更动人、更好看。

到了大学,我已经过了那段严重玛丽苏恋爱脑的年纪,虽然因为年纪增长少女心爆发,但看书的口味是没以前那么少女了,我开始抵触用来粉饰文章的浮华词藻,更爱质朴而真实厚重的文字,更喜欢能够触动人的东西。

这时再看白落梅的书,我就发现,这样的书我不喜欢了,甚至看着那些文字会有一些尴尬,就如同初中时看到“我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高中时看到“这个面庞如同刀刻斧凿的男人对着面前的人儿邪魅一笑”……

所以,白落梅的书大概只适合某个多情的年纪阅读吧,那些文字柔软而华美,如同蕾丝、蝴蝶结……不是多有意义,但对于少女来说,是极其好看的,有着让人沦陷的吸引力,轻易地就能勾起少女的心。

(其实这个比喻也不是很确切,毕竟很多女生是在少女时期无比抗拒粉色、蝴蝶结、小裙子,不再少女的时候又疯狂喜爱这些少女的元素……不过这么比喻的意思大家懂就好啦)


阿无推文扫文札记


  1. 真心觉得白落梅以及安意如这些人的作品,除去华丽的词藻没有任何价值了。如果是中学生摘抄几句放进作文里,也许能多得几分。尽管有人不喜欢余秋雨的文章,我想说余秋雨比白落梅这些人的好多了,比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好歹有文化底蕴支撑。其实白落梅的散文说穿了就是把一篇古诗词的意境拆开了,再用自己唯美的语言给阻止起来。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古寺、山水、红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2. 其实像这种抒情类的散文,写得好的叫性灵。比如古代的《幽窗小记》、《陶庵梦忆》、《菜根谭》、《幽梦影》。我觉得写得好的散文作家也不少,比如简媜、张晓风、林清玄。我觉得白落梅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太想卖弄自己的文采,由于缺乏阅历显得有写力不从心。她的某些结论缺乏既定的事实支撑。白落梅的文字倾向于去写她心中的那个世界,而更多的时候作者心中的风景未必是读者眼中的风景。

  3. 茶有浓淡,有冷暖,亦有悲欢。用一颗俗世的心品茶,难免执著于色、香、味,则少了一份清淡与质朴。茶有万千滋味,甚至融入了世情与情感。用一颗出离的心品茶,便可以从容地享受飞云过天,绿水无波的静美。——白落梅《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4.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雨天的书》周作人

  5. 时光不待,草木有序,数千年的明与灭,亡与火,那漫漫窖烟,似清幽玄妙的风景,落在静谧的人间。绿水清波,远山凝黛,是烟雨江南,亦是瓷器反复描摹的背景。旧时山河已逝,人情俱如云烟,徒留古瓷器上的青花,含蓄地讲述着阴晴圆缺的当年。——《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白落梅
  6. 蝉声凄切之后,世界进入冬季。山茶花开了,三尺高的红枫像燃着一团火。
    房东留下的一株黄菊也开了。名苑之花固然娇美,然而,秋天里优雅闲寂的情趣,
    却荟萃在我家的庭树上了。假若我是诗翁蜕岩,我将吟咏“独怜细菊近荆扉”,

    使我惭愧的是我不能唱出“海内文章落布衣”的诗句来。
    屋后有一株银杏,每逢深秋,一树金黄,朔风乍起,落叶翩翩,恰如仙女玉扇坠地。
    夜半梦醒,疑为雨声;早起开门一看,一夜过后,满庭灿烂。
    屋顶房檐,无处不是落叶,片片红枫相间其中。
    我把黄金翠锦都铺到院子里了。——德富芦花

  7. 你们自行感受一下,以上选取了两段相似的文字。白落梅的文字属于一眼惊艳,初看有乍见之欢,再看却平淡无奇。说是中国风吧,缺乏意境,看似能从中获取一些道理,其实不过是作者心中的一些碎碎念。她的介绍中说她是个隐居的人,自然写出的东西没油什么烟火气。我觉得对于想要隐居或是向往那种生活的人来说读她的书是个不错的选择。白落梅的书就像茶余饭后的点心,偶尔嚼点或能品出些清浅的意味。她的文字或许也适合心有远方却不能抵达的人。反正我觉得就散文的标准,起码也要有声有色,而白落梅的文章却在一味抒情,似乎想要所有的人看到她心中的极乐世界。



云裳微澜


白落梅不是低配版郭敬明么?

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成,三千字看下来,宛若置身虚幻梦境,不知所云。初高中时挺喜欢她,文笔受她影响挺大的,初二的时候语文老师是个三十左右的年轻老师,模仿她的文章还能得高分,估计语文老师也喜欢她,慢慢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喜欢了,可能长大了吧,哈哈~

看到下面许多人跟我同样的感受,我想大概是因为白落梅的文字就像丝巾,好看但不具备保暖防寒的作用,只适用于特定的场景,少年时候我们横冲直撞,不屑于生活,只追求理想中的生活,也许是诗和远方,也许是这世界的南墙。少年已知的东西少,追求的东西便是只要它看起来美好就好。

长大后我们经历过人情冷暖,大世界的糟糕与小世界的无奈,不再单纯相信这些“看起来美好的东西”,我们需要温暖,需要疲惫时得到心灵的慰藉,需要在故事中感同身受,发泄源自于现实世界的脾气,而白落梅的文字显然无法满足这些需求。

之所以说白落梅是低配版的郭敬明,其实郭敬明的文字不吹不黑的话,真的还不错,虽然逻辑不好,但情绪感染力很强,比现在很多网文作家好多了。

至于文学国学功底是事,我觉得见仁见智吧!传统文化学者看不上于丹,大众却将于丹捧上高座,跨过了基础专业知识的门槛,每一层级水平的学者有她对应的受众,阳春白雪,入门门槛略高,评价高受众少;浅入浅出,也有人相拥而泣;最难的是深入浅出,应当被尊重,被传播,白落梅就处于这一层级。


蓝怂怂


不高。

如果你读一百本古典文言著作,你也能写出这样原汁原味的句子,一点也不比她的水平差。

真不知道这个能不能称作文学,只能算是唯美的畅销书吧。

她的书的特点就是绵,软,轻,甜,腻,就是一块用精美包装纸装着的蛋糕,吃多了你不腻吗?看看她的文字:

一支蘸了胭脂的画笔,任你在时光的镜中,也描摹不出流年的滋味。当别人为你,不能主宰的命运叹息,你无端流露的绚丽,却让人惊诧得措手不及。不要以为,这刹那间的芳菲,抵得过,光阴的交替。再华丽的青衣,在一场戏里,注定都是不合时宜。青春原本就是仓促的戏,戏里戏外,又酝酿了太多无法猜透的谜。


花事已过,而我在匆匆时光里,无端地错过了花期。总以为,那些散落的芬芳,是爱的流转,是对华年最美的深铭。直到眉宇间,再也寻不见一丝青春的痕迹。才知晓,过往许多纯净的恩宠,都还给了流光。是不是每个人,走到最后,扫尽尘埃,都会把日子过到一无所有?也许那时,才能够在纷扰的人群里,得到安然。


就算是郭敬明,(我也不喜欢这人)也比她强多了。看看郭敬明写的句子:


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很多异常强大的东西,是我们渺小的生命和情绪所不能抗衡的。肆虐的洪水和剧烈的地震,火山喷发或者海啸台风,旷日持久的战争和四处遍布的灾荒。和这些并驾齐驱的,还有一种东西叫做金钱。每一个人,都可以被这些强大的东西,碾为细小的粉尘。


白落梅书里不是偶尔一两句这样唯美的句子,是满篇都是这样的句子。其实你读完合上书,完全想不起来这两句话说了什么,好像说了什么,也好像什么都没说。

不能总吃蛋糕,人总要各种滋味都要尝一点。所以,吃一口两口是可以的,吃多了你会恶心。

这样写作很幼稚,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无力,喜欢的人喜欢到死,厌恶的人厌恶到死。大多数人翻阅一两本她的书都会表示,我够了,不再需要了。


蝴蝶迷君


白落梅的文学水平实在谈不上高,不客气地讲,是个空皮囊。

白落梅的文字,起初,我也喜欢。因为看微博,看到有人总引用她的文字,读起来,觉得有些味道。就弄来一本她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张爱玲的倾城往事》,她说:“我曾告诉过许多人,这册书,是我传记里最为喜爱的一本。”可是,看过之后,我才弄明白,她的文字空有“华丽”。

“落霞孤鹜,秋水无尘。倚一扇老旧的轩窗,看过落花飞雨,又见明月中天。终于明白,只要内心澄明,哪怕处身乱世,风云骤起,日子亦可以简静清朗。”类似这样的抒情比比皆是,也许这是作者固有的行文节奏,抑或是囿于所叙事件的材料之匮乏,索性站出来自己说一通。虽说无论写什么,都难掩作者的视角。但是作者过多的评论,就会淹没被传记人物的所思所感,至少会混淆不清。

比如白落梅写道:“张爱玲体内虽流淌着贵族血液,可在不曾绽放便已凋谢的家族里,她的人生无疑添了更多的戏剧性。但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才华与出身没有瓜葛,一切因果,缘于前生。殊不知,命运之神早已守候在你今生必经的路口,不期然地与你相遇。”这是张爱玲的宿命论,还是白落梅的宿命论?白落梅笔下的爱情观,是她自己的,还是张爱玲的呢?

“此后,是平庸,是惊世,是绚丽,是落魄,都与人无关。那种携手花开,静看日落的烟火爱情,她早已不屑。背井离乡,是为了无爱无恨地活着;离群索居,是为了被人无声无息地忘记。”

她惯用排比等抒情手法,有点像学生作文。一般是语文老师最喜欢这类假大空的东西,老师一遇见排比句就认为是好句子,给画波浪线。

虽说有的写作者就是迷恋于文字之美,艾云说:“求真,就成为相当一部分写作者的内在驱动,包括我本人。可我却又会对语言自身穿越物体介质的美感,有着深深的迷恋。”但是,写作决不能成为空洞的辞藻堆砌。

至于白落梅的国学功底,是谈不上好的。我看经常是胡乱套用,词不达意。

“胡兰成的背离,让她觉得春水失色,山河换颜;觉得爱是惩罚,是厌倦。所以,当她觉知一切无法挽回时,做了一次倾城的转身。”

“春水失色”“山河换颜”“倾城的转身”……这样的大词,也是让人醉了。

“尽管前朝留下的万贯家财,让他们依旧可以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可有一天终会坐吃山空。如此境况,像是日落前的短暂余晖,有一种无可挽回的遗憾和壮美。”这是在描写张爱玲家家道中落时的文字,一个小家庭的破败,称得上“壮美”吗?

这就像有的练武之人,会一些花拳绣腿,就很能唬外行人,把外行人弄得眼花缭乱的,啧啧称赞。

“她写的真的是文学作品吗?”关于这个问题,我想用弗丽达•休斯的一句话来回答,弗丽达•休斯曾言:“全部的艺术就在于不要坠落。”

这就是当下流行的所谓的“美文”吧,我很高兴地看到,有很多人识货,这是大众文学欣赏水平的提升。


把书读薄


评论多说白落梅文字华丽,这是错觉,真的并不华丽,无非就是流年,岁月,光阴,青苔,石板路,暗弹相思泪之类。主要特点就是抒情,自恋般的无病呻吟。但是,场景,情景,人是物非的意境的确是唯美的。

需要这样的文章,却不能太多。多就滥了。白落梅写的那么多,基本上是重复反复就那几段话。


喜马拉雅火牛


唯美主义女性笔调,文字水平尚可,很感性!看过钱钟书、林语堂、陈忠实等,再来看萧红、张爱怜你就会发现,男人的文化水平远远超过女人,而且生活积累很厚实,女性的文字往往太感性,既使她们文字很优美,或者故事得感人,但无非是些小儿女之情。再看70后80后90后的作家,文化就更弱了,以自我为中心。但无一不在词藻上下功夫,什么安妮宝贝、卫慧再到郭敬明、韩寒,都已谈不上文化了,也就是小生意里的唯美文字吧!他们把文字编成了一个个美丽的花环,看的人迷迷糊糊,等你年长了、有人生阅历后,就会发现,那全是文字垃圾,垃圾打扮漂亮了,那还是垃圾。

不过,垃圾也是一种宝。何况这么漂亮唯美的垃圾。重要的是后来的读书群体,不在乎内涵,只要够炫够有视觉冲击力,没文化也没关系!


草庐居士和散仙陆鸦


我来回答。

这个我是有深刻体会的。

就拿我自己来说,高中时在一些杂志的好词好句上会看到一些白落梅的语录,当时就被惊艳了,怎么说呢,就像突然间温柔了岁月(矫情一下)。


一连买了好多本她的书,把她的词句抄下来,再在作文中用上几句,顿时就感觉x格蹭蹭往上飙,分数也高了不少。可是从没有一本书我读完过,同学也是这样,就只是把写的很美的词句抄记下来。为什么呢?

接下来只是我个人的看法。白落梅和安意如(当初也没少买她的书)她俩的风格我觉得有些相似,语言方面都比较缱绻缠绵,文章大多数都很华丽,从而显得内容有些空洞,让人读一段时间就会索然无味,更有甚者说是在无病呻吟。


我们经常说的就是词不达意,而我感觉这类文章则是词有过而意不及。太过华丽反而掩盖了作者想在文章中想表达的意思,华而不实。

不得不说在文字方面我是很佩服她的,对于情感的处理也很细腻,单独读某一句某一段话是非常有感觉的,很容易触动心弦,和上面我的观点并没有矛盾。因为如果整篇文章都这样,你就会觉得精神迷茫,明明很简单的道道却弄的如此复杂。


文章喜动不喜平,简单一点来说,跌宕起伏的文章才是好文章,而此类文章就有点全程高潮的感觉了,让读者感到视觉疲劳。


不得不说对于高中作文来说还是有益的。我身边知道白落梅和安意如的人不是太多,所以对她的评价我只能说是小众作家。适当看一些,感受文字的熏陶还是很惬意的


作金石声


我觉得并不……我不是喷子和黑子。。不是那种没看过她作品就说不好的人。。

我看过她解读唐诗和写三毛的那两本书,我刚开始觉得唐诗那本好美啊!文字那么华丽旖旎。。然后看三毛那本,觉得有些段落不是三毛书里面出现过的吗?我妈也看,有次说“这个序,你不觉得很假吗?前面这三段,作者写出来或许是未来引出下文,可太过累赘,压根就没用,就是堆积辞藻。”我妈是三毛的书迷,对于白落梅的文字她甚为不喜,再看觉得我妈说的对嘞。那本三毛。。写的真的是“惨不忍睹”,三毛的经历,我们多多少少都了解,白落梅将三毛的文字搬进来,只是自己添了些华丽的语言而已。写三毛的推荐另一本,文风同样唯美,但却深入人心。《三毛传》王臣著。

白落梅的文字。。怎么说呢。。就是华而不实吧!喜欢她作品的人,大概是喜欢那种文风吧。或许只追求好不好看,而不追求能否带给心灵的震撼。我当年就是如此_(:з」∠)_……

我看过同样文字唯美的作品,比如倾蓝紫的《浣花纸里水墨词》真的是特别好看,强推。

最后一句。。席慕容,张晓风,冰心,林徽因的文风也算唯美吧,嗯,或者说细腻吧,如果要看细腻的文章,我还是喜欢看她们的作品,名家的作品和白的作品比起来的话,就像明星VS网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