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王死后,郑成功为何不效法其父郑芝龙,拥立其它藩王称帝以延续南明国祚?

于无声处34


有关拥立皇帝这件事,郑成功有没有他自己的私心,我们也不可能单单只从对于他的历史评价,来进行考量。

郑成功的历史功绩不可否认,但他也并非圣贤,作为常人,他也有出于自己的考虑,对于大明王朝至死不渝的敬畏之情,郑成功确实有之,但也并非绝对的忠贞不二。

对于大明皇室最终的结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咎由自取,郑成功也不可能糊涂到,为了表示衷心,为了维护皇室利益,而置他人对自己的信任于不顾,更不可能将曾经大明皇室伤害过的民众,再一次推向死亡的深渊。

对于拥护大势已去的大明皇室,也要承担相对应的风险,成王败寇的道理,他一定明白,拥立皇室成员当新君,还是由自己的子孙,借着光复大明的旗号,间接发展自身实力,在台湾自成一派,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也应该思忖良久。

对于权力的渴望,没有人不会向往,即便郑成功在表面上没有显现,但我相信在他内心当中,也有过相关的思想斗争,究竟怎样做才不会背上骂名,还能完成造福后代的己任,属实让人焦灼。

当时的郑成功既有威望,又手握重权,明末落魄各大藩王们,对于他自然也是言听计从,在郑成功盘踞台湾期间,后来有一大批的明朝皇室到此避难,但是他们当中,鲜有有实力的皇亲国戚,仅仅是为了苟且活命,至于真正有血性,想要兴复大明基业的皇室子孙,出于种种因素考虑,也畏手畏脚,不敢有大动作。

真正的决定权其实还是在郑成功手中,有实力有野心的南明皇室,能在政治清洗中幸存,也绝非易事,就拿当时曾经担任国监的鲁王而言,算是相当有皇室威望的人,本来他也被作为最有希望被郑成功拥立称帝的人。

但他此前所做的一件事让郑成功深恶痛绝,亲手探索了自己的前程,在最后的危难关头,还没有到郑正成功的势力范围,就不幸殒命。

一个政权的覆灭,也绝非一两个人造成的祸乱,相信政治弊端也是由来已久,各种怨念也积攒到了一定的爆发点,皇室子孙生活也太过于安逸,反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和危机。

面对皇权的诱惑,当时朝政中有权有势之人,必然有着自己的想法,郑成功在没有确定是敌是友之前,他必然不会拿着自己及其子孙后代的生命做冒险。

大明的最终灭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政权内乱导致,各个小团体利益分配不公,内耗严重,让管理者无心治理国家,也没有足够强硬的势力统一政局。

其实郑成功早就看透了这一切,对朝廷当中那些自私自利的家伙,再加上昏庸无能的割据藩王,他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明哲保身,冒险的代价太高了。

结合后来郑成功的一系列表现,他的专横独断表现在不允许别人对他发号施令上,我行我素的独立人格,当时台湾正是他的理想之地,既远离了内乱的纷争,同时也不至于规模过大,无法掌控,即使郑成功没有那样的心思,他的子孙后代也未免不会有。

相信到底是维护子孙后代的合理诉求,还是对于复兴大明抱有极高的期望,两者的风险与利益差。

显而易见,在郑成功统治台湾期间,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行政部署,就表明了他并不想参与明朝皇室的复兴斗争,归田卸甲才是他最好的选择。


大国布衣


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并不为郑成功尊崇,因为郑父降清了,郑成功生母为清军奸杀,郑成功亲自为母尸清洗腹中污秽物后方下葬,郑母仅是郑芝龙妻妾之一,但确是郑成功唯一生母,郑父居然能降清,自然为儿子鄙视,郑成功自此打出杀父报国的旗号,自然不会沿袭其父的政治方略。

此外郑成功为中日混血儿,而且他已经明白朱姓皇族已经不堪一扶,他自己的旗号和身威已经不需要刻意利用傀儡,他自己的号召力远胜朱姓皇族,何必非得树立一个碍手碍脚的傀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