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从不废太子,乐了皇后苦了百姓,全是嫡长子制惹的祸

明朝太子要是和清朝太子搞辩论赛,只需一句话就能绝杀对方,我朝276年的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一次废太子事件,瞅瞅你们,三废三立,让你们瞧不上嫡长子继承制,兄弟互相拆台就有意思?告诉你们这些满清鞑子,只要我是嫡子,这大明江山基本就是我囊中之物,我连争不用争,我母亲就是妥妥的太后之尊。我这太子是当的甭提有舒坦了。就是百姓不幸跟上一个荒唐的皇帝就免不了要受点罪。

明朝从不废太子,乐了皇后苦了百姓,全是嫡长子制惹的祸

嫡长子制度起源于西周,起初主要是为了解决皇族内部财产权力分配的问题,以父系血缘为准,规定嫡长子才有资格继承全部财产,这样就保证了王权的威严,在帝位的传承上也起到了稳定作用。正是因为传承许久早已深入人心,到了明朝时,朱元璋对朱标的疼爱更是明确表明要坚定拥护这一制度,还为此专门编写了《皇明祖训》。规定入主东宫之人必须是嫡长子,别的皇子只能是藩王,就算嫡子早夭,也要在剩下的孩子里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比如像朱允炆的册立,就是因为他是长孙。

明朝从不废太子,乐了皇后苦了百姓,全是嫡长子制惹的祸

在明朝像九龙夺嫡这样的现象根本是不存在的。这一制度有多牢呢?看万历就知道了,万历皇帝为了立贵妃的儿子朱常洵当太子,跟大臣们好说歹说,结果就换来大臣们冷冰冰的一句:您当初就是嫡长子得的帝位,难道您是想打祖宗们和自己的脸吗?这场国本之争闹到最后也只能是皇帝乖乖立了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因为个这事,气的万历皇帝跟自己怄了整整三十年的气,毕竟自己也不能打先帝的脸啊。结果就是长子也不争气,干的还不如不上朝的万历。

明朝从不废太子,乐了皇后苦了百姓,全是嫡长子制惹的祸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在帝位正统起到了保障作用,但是这一制度的最大的危害就是减少了英明君主的出现,因为这种只看长幼秩序不看个人才干的暴力择主,让明朝太子享受着国家最高待遇时,就容易滋生出东宫的碌碌无为和不修私德。这也就是为啥明朝多出荒唐皇帝的原因,干木活,玩蟋蟀,不上朝,爱炼药这些都是一国之君该干的事吗?这些荒唐的背后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带来的祸患,让黎民百姓也是时常陷在水深火热之中。

明朝从不废太子,乐了皇后苦了百姓,全是嫡长子制惹的祸

明朝只要朝局稳当,是绝对不可能出现废太子事件发生。皇帝原本以为早立储君,可以拉长培养明君的时间,但谁不知道明朝皇权专制是历届王朝的顶峰,基本是皇帝一人说了算,所以所谓的学习根本就是看东宫个人心情。这可把百姓们给坑惨了,能不能有好日子过,全靠赌,毕竟谁也保证不了这个能当太子的人一定会成为一个明君。所以说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度前期维稳有功,但十分不利于王朝的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