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什麼著名的陽謀嗎?

qzuser227254840


陽謀,與陽謀相對的就是陰謀。“陰謀逆德,好用兇器。“陰謀如果用 最簡練的話說,陰謀就是詭計。同樣,陽謀也是詭計。但區別在於陽謀更加“陽光”更加淺顯,更加直白。

陽謀,何謂陽謀。實際而言,謀略沒有陰陽之分。所有的謀略都是陰的,也是陽的。自身勢力強大,完全可以憑藉自身可以碾壓一切,所有的謀略對他不產生任何效果,陽謀也得看對誰。思密達國家無論對美國採取任何陽謀都不會有任何作用,因為實力壓倒一起。陽謀是光明正大的,而且識破以後也無法破解,能夠因勢利導順勢而為。陽謀就是以正合是為顯。陽謀就是我的謀略擺在明處你知道也沒有用。陽謀就是,自身未必強大,但具有極高的洞察力與遠見卓識的戰略判斷力。也可以取得成功。

漢武帝的“推恩令”就是典型的陽謀。由過去的只有諸侯王長子繼承王位和封地,改為其他的兒子也有資格封侯封地,而且直接歸皇帝管理,如此下了,用不了幾代大的諸侯國就稀釋掉了,這個陽謀極高明。諸侯國國王知道是“毒藥”那也得吃,他不吃都不行,不吃他兒子就會造他的反。不費一兵一卒就解決了諸侯王的問題。這就好比,陽謀就是我的目的和結果你知道,但你沒有任何辦法加以拒絕,是套你得鑽,是井你還得跳。前提是陽謀必須建立字阿強大的實力基礎之上。陽謀也具有“特權”的意思,特權是強者的標識,以權壓人泰山壓頂。弱者只有聽從,無路可走無可選擇。曹阿瞞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是典型的陽謀。各大“諸侯”明知是亂命也得聽從,至少也不敢明面反對。陽謀最大的特點是對於“勢”的運用,以勢壓人,“仗勢欺人”。因勢利導,大勢已成就是陽謀。必須指出的是無論陰謀和陽謀都與道德無關。

金庸大師裡的福康安天下掌門人大會就陽謀。陰謀就是六大派圍攻光明頂。還是那句話勢大則謀大。勢小則謀淺。首富的兒子匿名去某公司應聘職位,入職以後工作不順心,多次遭到斥責,其父一怒之下買下該公司。這也是陽謀。換言之,在絕對實力面前,所有的陰謀和陽謀都無效。而在國際戰略關係中,陽謀更是比比皆是,美國前總統里根的“星球大戰”計劃就是典型的陽謀、把強大的蘇聯帶入軍備競賽的惡性循環。把蘇聯徹底地拖死了。


孔老夫子在《春秋左傳》第一篇就是“鄭伯克段於鄢”這是徹底的,完全的,也是最完美的陽謀、所以後世才有鄭莊公是最大偽君子,他是害死自己的弟弟最大凶手,鄭莊公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姑息養奸”"縱惡成惡",充分讓他作死,鼓勵你造反,讓你的一切都暴露出來,我不殺你也有人殺你。宋太祖的杯酒釋兵權也是陽謀。他以金錢與富貴換取兵權。因為他掌握了大家的貪慾和私慾。當然陽謀也分對誰。好比戰國時期,韓國對秦國使用“疲秦之計”(鄭國渠)這個陽謀從策略上說,是十分完美的。但對秦國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反而使得秦國更加強大了。換言之思密達國家無論對鷹醬採取任何陽謀都不會有任何作用,因為實力壓倒一起。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毛主席在解放戰爭中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是將解放軍要怎麼打國民黨軍的方法詳細說出來,可謂最堂堂正正的陽謀:明明白白告訴敵人我要怎麼打你。

(毛主席)

1947年12月,毛主席在陝北米脂縣楊家溝召開的中共中央擴大會議上,做了《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提出了著名的十大軍事原則。具體內容如下: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廣大鄉村,後取大城市。 ③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為主要目標。 ④ 每戰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兩倍、三倍、四倍、有時甚至是五倍或六倍於敵之兵力),四面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不使漏網。 ⑤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每戰都應力求有準備,力求在敵我條件對比下有勝利的把握。 ⑥發揚勇敢戰鬥、不怕犧牲、不怕疲勞和連續作戰(即在短期內不休息地接連打幾仗)的作風。 ⑦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同時,注重陣地攻擊戰術,奪取敵人的據點和城市。 ⑧在攻城問題上,一切敵人守備薄弱的據點和城市,堅決奪取之。一切敵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備、而環境又許可加以奪取的據點和城市,相機奪取之。一切敵人守備強固的據點和城市,則等候條件成熟時然後奪取之。 ⑨以俘獲敵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自己。我軍人力物力的來源,主要在前線。 ⑩善於利用兩個戰役之間的間隙,休息和整訓部隊。休整的時間,一般地不要過長,儘可能不使敵人獲得喘息的時間。

十大軍事原則不是空洞的口號,是十分明確的解放軍作戰知道方法。在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的作戰,也是按照毛主席十大軍事原則的指導思想進行的。

國民黨軍自然也曉得十大軍事原則這種公開發表的具體內容,但還是一敗塗地。

毛主席堂堂正正的告訴了國民黨軍我們會怎麼去打你們,國民黨軍也沒有辦法。如解放軍明明白白的說明了每戰要集中優勢兵力力求全殲,解放軍總兵力又遠少於國民黨軍,但解放軍總能在具體戰役中形成絕對優勢兵力。國民黨軍內部矛盾重重,總想著保存自己實力,在友軍被包圍時不會使出全力去救援,反而讓總體劣勢兵力的解放軍在局部形成了絕對優勢兵力,一舉吃掉一部國民黨軍。

十大軍事原則中強調了要俘獲敵人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員,補充人力物力。國民黨軍要是戰鬥意志頑強各部緊密配合,解放軍是很難打成殲滅戰補充大量人力物力,不能靠吃掉敵軍補充人力物力,各方面劣勢的解放軍力量對比很快就會極其不利。但實際中國民黨軍戰鬥意志低落也缺乏緊密配合,讓解放軍打了一個個殲滅戰,不但繳獲大量武器,連兵員也很大程度依靠國民黨軍俘虜補充。


仁勇校尉


毛澤東主席一輩子沒有玩過陰謀,他的每一個戰略都是陽謀。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讓一切來犯之敵,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

得民心者得天下,毛主席融入到人民群眾中去,和他們成為一個整體,凝聚成一股堅不可摧的人民力量,從農村真正的包圍了城市。

而國民黨反動派重視的是權利,所以他們黨內派系鬥爭嚴重,蔣介石系,汪精衛系,李宗仁系,他們互相明爭暗鬥,爭權奪利。

所以孟良崮戰役,整編七十四師在友軍部隊消極救援中徹底失敗。



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懂得放棄,敢於放棄,才能獲得。

舍與得之間,毛主席的軍隊讓出一個又一個城市,國民黨反動派興奮的得到了一個又一個城市。

得到一座城市,你必須要分兵守一座城市,慢慢的將主力部隊分散,然後僅剩的力量在運動戰中,又被解放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

這是不是陽謀,我明晃晃的把城市送給你,你很高興的接受了,沒有一點陰謀成分存在。

然後你打敗仗了,不能怪我送你城市導致你失敗吧?

就毛主席這樣的陽謀,值得我們十萬分的佩服!


舊史風


陽謀?說起陽謀,不管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能比的上中國!

人類自進入文明社會以來,古今中外歷史上不管是曾經出現、還是一直存在的國家中,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決策,能比的上中國的改革開放!絕對沒有!!

試問在所有國家的歷史中,有哪個陽謀,能像中國的改開一樣取得如此巨大和顯著的成效?能對當今和未來世界產生如此巨大和深徹的歷史性影響?沒有!

想當初,從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時,中國環視世界格局和審視自身發展,大膽決策,毅然向世界宣佈中國將實施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十年的風風雨雨。在這將近半個世紀的探索和摸索中,中國人民從最初的“摸著石頭過河”從零學起、做起,到如今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和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影響和惠及的豈止是幾代中國人?也極為深刻地影響了世界人民和世界格局!

尤其最近幾年以來,中國在經濟、軍事、航空航天、製造、能源、科技、工程、材料……等諸多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獲得井噴式成果,其中大部分成果都是趕超或國際領先,其中一部分如超算、動車、量子、激光、工程……等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更可謂一騎絕塵、令世界驚歎!短短几十年間,使得原先那個一窮二白的中國,躍升為當今世界最有影響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之一!

試問,還有哪個國家可以用所謂的陽謀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變化?沒有!

因為,只有幾千年深厚文化積澱中國智慧和中國人民才能做到!由此,世界亦更加堅信,中國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將對世界發揮更為廣泛和深遠影響!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大相無形


有人說,毛主席的謀略都是陽謀,此話還是很實在的,他就是這麼來,明眼人都看得懂,但是對手就是沒辦法,因為對手你模仿不來。


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其基礎是中國當時90%的地區和人口都是農村的實際國情,其外延是一句古話“得民心者得天下”。它有政治上和軍事上兩重意義。毛主席這一陽謀,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國情的完美結合。


政治上就是土地改革。打土豪,分田地,解決的是農村土地高度集中在地主富農手中的問題。共產黨人解決了農村人口的利益保障,就解決了90%人口的民心向背。這一招國民黨就學不來,因為他本身代表的就是地主富農,不可能革自己的命。

軍事上就是開闢廣大農村根據地,農村給紅軍,八路軍和解放軍提供了廣大的軍事上的騰挪空間,同時提供了充足的兵員,補給。國民黨軍隊在某一點上的數量優勢,撒到廣大農村立馬就被稀釋了,給瞭解放軍運動中殲敵的有利機會。


但這一招,國民黨也學不來,因為他在農村得不到支持,沒辦法在農村就地補充兵力和給養。所以只能選擇佔據大城市和交通線,時間長了之後補給成本越來越高,連防守都變得很困難。

農村包圍城市,是毛主席的首創,儘管受到了許多理論家的質疑,但最終被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最終改變了中國的命運。


每日一段歷史


陽謀就是,我把所有的計策和謀略全部告訴你,你早就知道自己會這麼敗,會什麼時候敗,但是你一點辦法都沒有!

中國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次陽謀,當屬毛主席偉大的《論持久戰》。

一,《論持久戰》是光明正大的謀略,知道的人越多越好。

戰爭時期,一個國家、一個軍事政治集團的戰略戰術規劃,這都是絕對保密的情報。可是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則是一開始就在《新華日報》上連載,就是說,共產黨能看到《論持久戰》,國民黨抵抗派能看到《論持久戰》,國民黨投降派也能看到《論持久戰》,就連我們的的對手日本帝國主義,也能看到《論持久戰》,當然,還有英美這些旁觀者綏靖者,也都能看到《論持久戰》。

毛主席用七天七夜時間寫完的這5.5萬字的小冊子《論持久戰》,關注中國抗日戰爭的人,全都能看到。甚至,毛主席認為,知道理解甚至能夠運用《論持久戰》的人越多,中國抗戰的希望就越大!

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告訴中國人——瞧!只要這麼幹,絕對能打敗日本人!

毛主席的《論持久戰》,告訴日本人——瞧!我就是要這麼幹!你只能慢慢接受失敗的命運!

二,《論持久戰》是有效的陽謀,是敵人無法破解的陽謀。

《論持久戰》中,毛主席客觀分析了中日兩國國力對比,日本的軍力、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雖強,但日本國度比較地小,其人力、軍力、財力、物力均感缺乏,經不起長期的戰爭,得不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支持與同情。中國的情況恰恰相反,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能夠支持長期的戰爭。結論很簡單,中國的抗日戰爭,不能速勝,不會亡國,註定是持久戰。

《論持久戰》中,毛主席高瞻遠矚提出了抗日戰爭三階段論: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尤其是對武漢會戰後中日進入相持階段的論述,應驗十分準確。日本沒有偉大的戰略家,沒有人針對性提出解決策略,就順著這個劇本走下去,最終失敗。到1944年,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敵後力量已經發展壯大,不斷壓縮日軍生存空間,不斷收復縣城。

《論持久戰》中,毛主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毛主席認為,廣泛發動群眾,把群眾組織起來,團結是抗戰力量源泉,因此,不能抓兵,不能買兵,而要促使百姓主動參軍。毛主席還說,要用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消耗戰、殲滅戰多種方式消耗敵人,積小勝為大勝,最終發動反攻消滅敵人。

這些,日軍全都知道,但,全都無法破解!

三,不理解《論持久戰》的人,後來都成了失敗者。

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理解了《論持久戰》,在抗日最前線的炮火中拯救了上億中國人民,在人民的支持下發展了百萬大軍,從缺槍少炮的6萬孤軍弱旅,變成了保家衛國的鋼鐵洪流。

國民黨中的投降派,讀不懂《論持久戰》,在抗日相持階段就投降了日軍,建立起南京偽國民政府,成了為日軍掠奪戰爭資源、殘害抗日誌士的哈巴狗。

國民黨中的抵抗派,讀不懂《論持久戰》,或者讀懂了不敢用,抗日戰爭的8年時間,前四年節節抵抗苦撐待變,珍珠港事變後,開始積極反共,坐等勝利。最終,這些溫室裡養著的軍隊,三四年就被全部瓦解,逃到了臺灣。

國民黨中少數的開明派,讀懂了《論持久戰》,也支持《論持久戰》,在抗日的這條洪流中,投入了共產黨的懷抱。

日軍中,讀不懂《論持久戰》的多數人,佔盡優勢的情況下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沒有長遠規劃,不斷被削弱,最終徹底失敗。

日軍中,讀懂《論持久戰》的少數人,做不了主,只能隨大流,一塊陪葬。即便能做主,也找不到破解的辦法。

從《論持久戰》寫成並發表的那一刻,中國抗戰必勝的局面已經奠定!

歷史知事


美國使用一計明謀,在使用原子彈就放發63000萬份傳單發放在日本國土,明示使用原子彈。

1945年7月28日,美國要求日本投降,日本喊出了令人膽寒的“一億玉碎”口號,聲明要戰到最後一人,死不投降。無奈之下,美國提出了原子彈計劃。

1945年8月6日,美國戰機攜帶原子彈前往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瞬間,無數建築損毀,許多人瞬間汽化。據統計,爆炸當日,死亡人數達到了8.8萬,4.8萬幢建築物徹底損毀,2.2萬幢嚴重毀壞。然而,日本並沒有就此投降,8月9日,美國B-29轟炸機帶著“胖子”原子彈飛至日本長崎上空。當天造成8.6萬人傷亡。巨大的蘑菇雲、瞬間摧毀的城市,徹底擊垮了日本,8月15日,日本公開宣佈投降。實際上,美國在投放原子彈前,曾警告過日本。

美國為了將原子彈作用發揮到極致,制定了精密計劃,將東京、廣島、小倉、長崎等重要城市定為了轟炸目標。經過多方考慮,最終選定了廣島與長崎,本著人道主義精神,美國在投放原子彈前,特意派出了飛機前往日本,拋灑了約6300萬份傳單。上面寫明瞭轟炸計劃,並指出了轟炸地點,警告日本國民迅速撤離,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既然早知原子彈計劃,為何會造成這麼大的傷亡?實際上,當時日本人看了這些傳單,非但沒有恐慌,反而毫不擔心,沒有任何一個人撤離。因為當時日本根本不知道原子彈的存在,以為這只是普通的空襲。直至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到達日本上空,日本人民仍然照常上班,最終導致了大量平民傷亡。為了避免恐慌,日本選擇了隱瞞此事,其他城市對這次轟炸毫不知情,日本軍方甚至認為,美國只有一顆原子彈。

8月9日,第二次轟炸來臨,這次轟炸讓日本意識到,美國有足夠的實力造出更多原子彈。倘若美國繼續轟炸,日本將不復存在,最終日本選擇了投降。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原子彈造成了巨大傷亡,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這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在戰時許多國家都見識到了日本敢死隊的可怕之處,如果真的和對方硬碰硬,將會使盟國士兵傷亡慘重。於是,原子彈迫使日本投降。





王松林


推恩令是正大光明的陽謀,推恩令是漢武帝為了鞏固中央集權而頒佈的一項重要政令。這項政令要求諸侯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後來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西漢自漢文帝、漢景帝兩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脹的諸侯王勢力,一直是皇帝面臨的嚴重問題[1]。漢文帝時,賈誼鑑於淮南王、濟北王的謀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眾建諸侯而少其力”的建議。其具體辦法是,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地盡為止,封土廣大而子孫少的人,就虛建國號,待其子孫生後分封。漢朝原來施行的是郡縣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縣制的基礎上做的改進,由以前的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只由其長子繼承,改為由諸侯王的長子,次子,三子共同繼承。



侃劇觀歷史


所謂陽謀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計謀,即使對手看出是計,甚至能夠看到最終結果,但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卻對其無可奈何,乖乖入坑。相較於陰謀而言,陽謀要略勝一籌,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歷史上高明至極的陽謀。

陽謀一:二桃殺三士

春秋時期,齊景公麾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皆是難得一見的猛人,上了戰場都是所向披靡的存在。正因為如此,他們的功勞越來越大,慢慢的就開始有點飄了,誰都不放在眼裡,對待君主都缺乏應有的尊重。齊景公一想這三人現在都這麼狂了,再過幾年那還得了,於是就有了剷除這三人的心思,晏子便想“二挑殺三士″之計。

晏子讓齊景公召來他們三人,給他們賜下了兩顆桃子,三個人自然無法平分兩個桃子,於是晏子便讓他們以功勞大小來決定誰吃桃子。公孫接仰天而嘆曰:不受桃,是無勇也。於是講出自己殺野豬,搏猛虎的事蹟拿走了一顆桃。田開疆也不示弱,歷數自己保衛齊國的功績也拿走了一顆桃。如此一來,古冶子傻眼了,想自己曾經保衛國君渡江,在江中與巨鱉搏鬥半日,何其勇乎,又有救君的潑天大功,卻沒吃到國君的賜桃,於是拔劍指責二人無恥。而公孫接和田開疆二人聽到公孫冶的功績確實高過自己,兩個自視甚高的人物,將榮譽看得比生命還重,此時覺得自己做了如此厚顏無恥之事,當場拔劍自刎。公孫冶眼見兩位好友自殺在自己眼前,覺得是自己逼死了二人,無顏苟活,於是也拔劍自刎而死。就這樣,晏子靠著兩顆桃子輕鬆解決了三人。

陽謀二:圍魏救趙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在大將龐涓的率領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之際,派遣使者向齊國求援。齊王在一番考慮之下,答應了趙國的求援請求,派遣了大將田忌以及軍師孫臏前去救援趙國。大將田忌原本打算直接率領軍隊去和魏軍硬碰硬,與趙軍裡應外合包圍魏軍,解除趙國之危。而此時孫臏卻勸田忌反其道而行之去攻打魏國都城大梁,讓龐涓不得不撤兵回國救援,於是田忌率領齊軍直逼魏國都城大梁。

當龐涓接到齊軍即將攻打大梁的消息,知道這是齊軍救趙國的計策,就是要讓他從趙國撤軍。可是看出來了也沒辦法,因為他不敢賭,大梁一旦丟了,他打再大的勝仗也於事無補,於是龐涓只得撤軍,結果在桂陵地區遭到了齊軍埋伏,魏軍大敗,龐涓也成為了俘虜。

陽謀三:推恩令

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之後,雖然也施行了郡縣制,但是也沒有放棄分封制,大肆分封劉姓子孫為諸侯王,劉邦去世後這些劉氏諸侯王成尾大不掉之勢,嚴重威脅到了中央皇權。漢景帝時期,為了進一步加強中央皇權,於是開始了削藩,結果最後卻逼得漢景帝不得不殺掉自己的親信大臣晁錯,還爆發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七王之亂”。到了漢武帝時期,雖然諸侯王勢力被漢景帝削減了一部分,但是諸侯王依舊擁有著雄厚的實力,依舊是中央的心頭大患,眼睛裡容不下沙子的漢武帝自然不會容忍這些諸侯王威脅的存在。

主父偃順勢給漢武帝獻上了“推恩令”:就是命令諸侯王不能僅僅將封地傳給嫡長子,對於那些庶子也要進行分封,所有兒子都必須有封地。此計一出,所有諸侯都震驚了,然後就是深深的絕望。無論執行還是不執行,封國勢力都會大受打擊。執行的話,封國勢力只會越來越小;不執行的話,肯定會引起內鬥,手足相殘的慘狀,搞不好到最後這一脈會死絕。推恩令實施多年之後,漢武帝正式下旨削藩,此時的諸侯國實力早就遠不如以前,根本無力對抗中央,只能乖乖選擇服從。

四,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沮授給袁紹的建議,毛玠為曹操提供的建議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此外最早賈詡也曾向李傕提出“奉國家以徵天下”。通過天子這塊“招牌”,曹操不僅獲得了董昭、鍾繇等原漢室臣僚,而且贏得了大批士人的歸心,荀攸從荊州、郭嘉從袁紹處投到曹操麾下,避亂江南的杜襲、趙儼也於次年返歸許昌。而且各地諸如袁紹、馬騰、韓遂、孫策、呂布等大諸侯也不得不選擇奉詔,例如呂布雖事實上據有徐州,卻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自己為徐州牧。荊州牧劉表雖然據地自保,卻仍然不得不臣服於曹操控制的漢廷,貢獻不絕。曹操通過“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功掌握了“天下大義”,面對從許昌發出的詔令,各諸侯即使知道這是曹操的意思,也只能無奈選擇接受。因為一旦選擇不奉詔,那麼便成了真正的“漢賊”,不僅會被群毆,還會失掉人心,這就是“天子招牌”的威力。

五,種桑誤國

背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因齊襄公的錯誤政策導致國力大損。為了應對周邊魯、梁等國的威脅,管仲向齊桓公獻策,要求全國上下都穿綈料製作的衣服。?

種桑誤國解釋:綈,是一種絲綢製品,當時的魯、梁二國的百姓非常擅長織作。齊國百姓都穿綈料製作的衣服後,對綈料的需求大增,就大量的從魯、梁進口這種面料。魯、梁二國發現織綈有利可圖,就荒廢農業,大力種桑發展織造業,而齊國則大力發展農業,囤積的糧食堆積如山。

數年之後,魯、梁二國的糧食完全依靠齊國進口。此時,管仲突然宣佈齊國百姓禁止穿綈料,只得穿帛料,並且拒絕與魯、梁二國通商。沒有了糧食來源,魯、梁之民餓餒相及,兩國的國君無奈只得花高價請求齊國賣糧。當時齊國百姓購買一石糧食只需十錢,而魯、梁二國的百姓卻需上千錢。

三年之後,齊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吞併了魯、梁二國,還賺的盆滿缽滿。

六,杯酒釋兵權

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某個夜色迷人的晚上,宋太祖趙匡胤宴請他的結義兄弟們,這些兄弟包括:石守信(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殿前司副都點檢)、王審琪(殿前司都指揮使)、張令鐸(侍衛親軍司馬步軍都虞候)、羅彥環(侍衛親軍司步軍都指揮使)等。都是當年擁戴趙匡胤“黃袍加身”的功臣,是大宋中央軍事力量的高級將領。

趙匡胤好酒,跟兄弟們暢飲時時有,今天也不例外。這些高級將領們簇擁著他們的皇帝大哥推杯換盞,回憶著輝煌的過去,發誓再替大哥打江山立新功。可是就在酒酣耳熱之際,大哥卻突然放下酒杯,滿臉愁容。眾兄弟不解,齊問大哥為何如此。趙老大長嘆一口氣說:兄弟們吶,別看我做了皇帝,可是還不如當個節度使快樂呢,我一天安穩覺都沒有,還不如你們呢,苦啊!

哥幾個更納悶了,皇帝都做上了,您富有四海,苦啥子呢?兄弟們這麼一說,老大似乎更痛苦了:哪個人不想富貴啊,假如有一天有人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雖然你不情願,但你能推得掉嗎?

他這一說,這哥幾個清醒了,嚇得跪倒一片:臣等愚鈍,求陛下給指條出路!趙匡胤滿意地點點頭,說:人生如白駒過隙,很快就裝進小盒子裡了,不如多積點家產給子孫,你們過過歌舞昇平,頤養天年的事,這樣咱們君臣無猜,這多好啊!

敢情這酒的套路這麼深!回過味來的老兄弟們,一夜間身體全都出狀況了,不是頭疼就是腿瘸,集體請求病退。趙匡胤很高興,一律批准,大把賞賜。

這就是歷史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七,二十一條

比起古代中國的幾個“陽謀”,近代日本對華的一樁“陽謀”,更叫多少國人刻骨銘心:1915年的《二十一條》。

在日本侵華的各種狡詐詭計裡,《二十一條》卻是簡單粗暴的“陽謀”套路:趁著西方列強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機會”,實力膨脹的日本,大口吃起對華利益的“獨食”。1915年1月18日,日本越過中國外交部,直接把《二十一條》甩在袁世凱大總統眼前:內容涉及“山東問題”“南滿洲及東蒙古優越地位”“日本在華權益”,倘若中國照單全收,以外交家顧維鈞話說,就是“以埃及朝鮮待我”——不用侵華戰爭,一筆簽下去,秒變殖民地。

但這麼個大坑,中國還不能不跳?西方列強當時鞭長莫及,明知日本吃獨食也沒法插手。英國駐華大使朱爾典甚至含淚勸說中國外交部簽字。袁世凱心腹孫寶琦也嘆息“問題已沒有談判的餘地,只能接受”。那武力抗拒?跟日本人拼了?袁世凱也不是沒想過,那那些北洋政府“名將”們,除了段祺瑞表態力戰,其他人清一色不敢打——拼,你都沒得拼!

如此悲催局面下,北洋政府最終也只能無奈“跳坑”:外交家陸徵祥率領的談判代表團,在談判桌上軟磨硬泡,活活磨了三個多月,外加中國國內輿情高漲,反日浪潮大起,終於“磨”得日本也無奈讓步,刪去了幾項兇惡條款,在1915年5月8日達成了“十二條”協議。雖然已屬不易,可內容依然喪權辱國,甚至成了多年後抗日戰爭裡的大坑!

總結:陰謀講的是計策,陽謀講的是借勢而為。


漫步在竹林


陽謀其實就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計謀,而由於各種原因,即使對方看出了最終目的,也沒有辦法應對。相較於陰謀,陽謀雖然光明正大,但卻通常令對方無可奈何;陰謀則不同,陰謀一旦被對方識破,效果必將大打折扣。我來舉三個著名的陽謀例子。

孫臏:圍魏救趙、圍魏救韓

這是典型的陽謀例子,也可稱之為攻敵必救或圍點打援。

圍魏救趙: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王於是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田忌打算直接前往邯鄲戰場,而孫臏則建議率軍直逼魏國國都大梁,逼魏軍回師自救,邯鄲之圍逐解。齊軍則在魏軍的必經之路桂陵地區設伏,以逸待勞,最終大敗魏軍。

圍魏救韓:公元前342年,龐涓再次率領10萬大軍,1000輛兵車分水泥路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以田盼為主將,田嬰、田忌為副將,孫臏為軍師率軍救援。齊軍再次採用“圍魏救趙”的戰法,率軍直逼魏都大量,再度迫使魏軍回師自救,韓國之圍再解。齊軍再度在魏軍必經之路設伏,並用“減灶示弱”的方法,在馬陵將魏軍10萬人殺的潰不成軍,殺死了魏將龐涓,並俘虜了魏太子申。

連續兩次用相同的方式的作戰,魏國和龐涓即使看出了孫臏的目的,但卻不得不“中計”,因為他們不敢賭,大梁一旦丟了,他們打再大的勝仗也於事無補。

漢武帝、主父偃:推恩令

這同樣是典型的陽謀,西漢初年由於各地諸侯王勢力逐漸增大,已經嚴重威脅了朝廷的統治,於是主父偃向漢武帝提出了“推恩令”,漢武帝於是施行,最終瓦解了諸侯王的勢力。

推恩令的內容說起來其實很簡單,總結起來就兩條:一是由嫡長子繼承製改為諸子繼承製,原本只有嫡長子具有封國的繼承權,而在“推恩令”下,嫡長子只擁有繼承諸侯王封號的資格,而封地則由諸侯王的兒子們共同繼承。二是除了嫡長子繼承的封地擁有自主權外,其餘繼承封地的列侯全部歸於各郡管轄。

這種情況下,不僅成功將朝廷和諸侯的矛盾轉移成為了諸侯內部矛盾,且導致各地諸侯王的封地越來越小,而封到土地的諸侯子孫則由於全部納入了各郡的管轄,地位僅同於縣,同樣加大了朝廷的直屬地區。

各地諸侯王即使有聰明者,能夠看出漢武帝的最終目的也無可奈何,一是由於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諸侯王中實力最大的幾位要麼被徹底擊敗,要麼封地已經被拆分,不足以和朝廷對抗。二是此舉雖然在削弱諸侯王的實力,但對各地諸侯除嫡長子之外的子孫來說確實個天大的利好,他們是紛紛支持的。所以,各地諸侯也只能選擇接受。

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

“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是沮授給袁紹的建議,毛玠為曹操提供的建議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畜軍資”,此外最早賈詡也曾向李傕提出“奉國家以徵天下”。

通過天子這塊“招牌”,曹操不僅獲得了董昭、鍾繇等原漢室臣僚,而且贏得了大批士人的歸心,荀攸從荊州、郭嘉從袁紹處投到曹操麾下,避亂江南的杜襲、趙儼也於次年返歸許昌。而且各地諸如袁紹、馬騰、韓遂、孫策、呂布等大諸侯也不得不選擇奉詔,例如呂布雖事實上據有徐州,卻不得不派人求曹操,希望朝廷正式任命自己為徐州牧。荊州牧劉表雖然據地自保,卻仍然不得不臣服於曹操控制的漢廷,貢獻不絕。

曹操通過“奉天子以令不臣”成功掌握了“天下大義”,面對從許昌發出的詔令,各諸侯即使知道這是曹操的意思,也只能無奈選擇接受。因為一旦選擇不奉詔,那麼便成了真正的“漢賊”,不僅會被群毆,還會失掉人心,這就是“天子招牌”的威力。


其實像以上這樣的陽謀例子在中國歷史上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