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期最大的一方諸侯,長期與朝廷分庭抗禮,時而叛亂時而歸順

河北三鎮即盧龍、魏博、成德三個鎮所,這三鎮是唐朝中期最大的藩鎮勢力。自安史之亂後,它們就脫離於中央之外,長期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唐朝歷史上,以河北三為首的藩鎮勢力多次與唐朝中央政府發生衝突,它們時而叛亂,時而又歸順朝廷,儼然成為了一方諸侯。那麼,既然河北三鎮已經對唐朝中央政府構成了很大的威脅,那麼唐朝為什麼卻不將它徹底消滅?

唐朝中期最大的一方諸侯,長期與朝廷分庭抗禮,時而叛亂時而歸順

河北三鎮的產生和安史之亂脫不了干係,因為這些鎮所的留後都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的部將,所以這一地區也成為了典型的降將集團。盧龍、成德、魏博三鎮,是為叛軍的集結地,它們長期遊離於中央之外,已經成為了實際上的割據勢力。

唐朝中央政府之所以無力將河北三鎮徹底消滅,不是因為唐朝中央政府軟弱,而是由於河北三鎮自身實力強大。安史之亂後,河北地區已經形成了效力於私人的軍人武裝,他們也根本不受唐王朝的控制。經過長時間的經營,該地區的割據根基已經極為穩固,它們有不可撼動的軍事實力,這也是唐王朝不得不放任它們存在的主要原因。

唐朝中期最大的一方諸侯,長期與朝廷分庭抗禮,時而叛亂時而歸順

河北地區物產豐富,適宜水草生長,因為這個緣故,河北地區也盛產良馬,眾所周知,戰馬是古代戰場上的作戰來源,它是一支武裝強大的基礎。河北三鎮正是依靠了這一天然的優勢,才多次敢於和唐朝中央政府叫板。

河北三鎮自身實力的強大,註定了它能夠長期割據於地方。因為這一地區本就屬於降將集團,所以該地區的節度使也就沒必要聽從於中央,這一地區的下層士兵只是專心效力於節度使留後,對於中央政府,他們可以聽之任之。這一特殊的地位導致了河北三鎮脫離於中央體系,也為其以後發展成更大的割據勢力奠定了基礎。

唐朝中期最大的一方諸侯,長期與朝廷分庭抗禮,時而叛亂時而歸順

私人武裝的興起是河北三鎮產生的基礎,而這一情況就始於安史之亂。唐玄宗時期,玄宗曾經對地方進行了改革,一開始,鎮守地方的節度使並沒有統轄地方民政賦稅的權利,但隨著唐玄宗放任的改革,節度使遂將一地的財賦、民政權利收到自己手裡。這一放任性的改革看似沒有什麼,但它卻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因為這次改革,節度使顯然成為了一地的土皇帝,中央將地方的司法、稅收都交到了自己的手裡,這也就是說明自己有權利統轄一地的所有軍政,這對節度使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了。以前,節度使可能會受到刺史司法或財稅上的掣肘,自己還不敢隨意徵兵收稅,但這一改革,也就無形中使得自己有了這樣的特權,這對自身實力的壯大再好不過了。

唐朝中期最大的一方諸侯,長期與朝廷分庭抗禮,時而叛亂時而歸順

中央的放任,導致了地方藩鎮節度使的權利愈來愈大,再加上河北地區天然的優勢,河北三鎮的割據也就不可避免。隨著河北三鎮的軍事實力愈來愈大,也就造成了中央始終無法有效的管轄這一地區。

河北三鎮自身軍事實力的強大,使得中央無法徹底將其消滅。既然河北三鎮已經遊離於中央政府之外,唐朝中央政府就有必要對該地區進行名義上的滲透管轄,當然,這種統轄是微不足道的,唐朝的初衷就是為了維護地區安寧。

唐朝中期最大的一方諸侯,長期與朝廷分庭抗禮,時而叛亂時而歸順

河北三鎮與中央政府有相互利用的關係,皇帝之所以不消滅河北三鎮,就是想利用它們的軍事實力保持邊疆穩固。同時,河北三鎮也需要皇帝名義上的承認,如此利益均佔的合作,也就使得河北三鎮長期存在了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