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將皇位還給趙匡胤一脈的做法如何,是正確的選擇嗎?

宛新駿


宋高宗趙構晚年將皇位傳給了宋太祖趙匡胤一脈,使得宋王朝的大宗由宋太宗趙匡義一脈又重新回到了太祖系,雖然名義上的大宗還是太宗系。這一舉動在好多人看來是趙構高風亮節,非但將皇位給予了太祖系,而且還提前退位,為宋孝宗趙昚保駕護航。實際上,這背後說到底還是權力的較量。



趙構並不是理所當然的皇帝,他是宋徽宗趙佶的庶出第九子,非嫡亦非長,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的常規,怎麼輪也不會輪上他!而且,趙構之前的皇帝已經不是他老爹趙佶,而是他哥宋欽宗趙桓,趙佶早就禪位做起了太上皇。換句話說,趙構的皇位來得並不是那麼“正統”,僅僅是因為皇帝和絕大多數近支宗室被金軍俘虜,他才得以以皇子身份另起爐灶成為了皇帝。雖然他是皇子,血緣更近,但是實際上與後來南明的那些所謂皇帝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也就是說,趙構可以以皇子身份另起爐灶當皇帝,其他太宗系的宗室也可以,不是嗎?這也趙構不太敢重用太宗系原因所在。



雖然彼時在京師的太宗系近支雖然大部分都被金軍俘虜了,而且後來趙構唯一的兒子也死了。但是宋英宗趙曙本家濮王系的後裔卻沒有盡數被俘,依然支葉茂盛,而且不少還是手握實權的。這其中,齊安郡王(循王)趙士㒟還是擁立趙構即位的功臣之一。趙構即位後,趙士㒟加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宗正事,實力不可小覷。如果趙構選擇太宗系作為繼承人,濮王系無疑是第一選擇,從彼時的政治、權力格局來看,趙士㒟一脈入選的可能性頗大。如此一來,勢必會使得趙士㒟一脈甚至整個濮王系實力更加增強,對於趙構維護自身的權力和地位而言,是非常不利的。



而太祖系則不同,趙德昭與趙德芳去世之後,他們的後裔在整個北宋時期基本上都屬於邊緣人物,加之嫡庶之別,再經過多少代的繁衍,不少太祖系後裔已經與平民無異,缺乏根基、便於控制。但是,有一支太祖系後裔不在趙構的考慮範圍之內,那就是安定郡王系。自宋神宗時起,安定郡王全部由太祖系後裔承襲,且世襲罔替,還是頗有一些實力的。而且到趙構在位時,安定郡王一脈實際上就是趙匡胤事實嫡長子趙德昭的後代,地位更加特殊。選擇安定郡王系,與選擇濮王系的區別並不大,這自然也是趙構不願意看到的。最終,經過權衡利弊,趙構選擇了較為遠支的趙伯琮,也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昚。趙昚是宋太祖庶出的事實次子趙德芳的後代,而且與太祖系的安定郡王一脈關係也非常疏遠,在朝中嚴重缺乏根基。選擇這樣一個人,既不會威脅到趙構自身的權力和地位,相反還會對趙構感恩戴德,是最佳選擇。



因此,傳位給太祖系根本不是趙構高風亮節!相反,恰恰是趙構貪戀權位、自私自利的表現。一個連父親、哥哥都不想要的人,怎麼可能會高尚到主動把皇位讓給太祖系後裔呢?說到底,只是權力的較量罷了。不過,從宋孝宗趙昚即位之後的表現來看,趙構這步棋還是走對了,趙昚不僅對趙構盡到了“兒子”的義務,也從來沒有威脅到趙構的權力和地位。而且,趙昚在政治方面也是相當有建樹的,是南宋時期比較有作為的皇帝之一。雖然趙構選擇太祖系的初衷並不那麼光彩、高尚,趙昚這個選擇卻是趙構一輩子最為正確的選,沒有之一!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參加陳橋兵變的有趙匡胤弟弟趙光義,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後進學生趙普等。大宋為避免後周主幼失國的覆轍,趙匡胤駕崩後將皇位傳給了年富力強,有能力的弟弟趙光義。趙光義不地道,將皇位傳給兒子,這樣以後的皇帝都是趙光義一脈的嫡系子孫。到建立南宋時,皇帝趙構為趙光義的六世孫,宋徽宗的第九子,封康王。

趙構建立南宋之前,其父宋徽宗為太上皇,其兄宋欽宗為皇帝,在靖康之變時,太上皇、皇帝、皇室成員,宮人,部分大臣盡數被擄往北國。趙光義這一脈除康王趙構漏網外,幾乎被擄了個乾淨,當時趙構在外募兵勤王,免於被俘。趙構在大臣的擁戴下繼皇帝位,於南京應天府(現河南商丘)宣佈登基,建立南宋。在與金國的戰鬥中,南宋朝庭幾經輾轉 ,定都臨安(偏安杭州)。

屋漏偏逢連陰雨,宋高宗趙構本來有一個兒子,但沒長大就在戰亂中夭折了。趙構在金兵的追殺中驚嚇過度,失去了生育能力,其接班人問題便迫切而又無奈的擺在了面前。按說趙構應按照親疏遠近,找本家近支的孩子來當養子,以培養接班人。但趙光義這一支幾乎被金國擄了個乾淨,剩下的已無法證明其身份,真假難辨。而趙匡胤這一脈損失小,又大都逃難到了江南,趙構便想到了趙匡胤這一支,收養了這一脈兩個孩子做養子(趙匡胤的七世孫),其中大的叫趙昚,即後來的宋孝宗。

趙構選趙匡胤這一支的晚輩(七世孫)做養子(太子),是有深遠政治考量的:

一、在政治上與徽欽二帝做切割。徽欽父子二人把國家搞亂了,把江山弄丟了,威信掃地,民心盡失,這面旗幟不能用了。

二、趙匡胤是大宋的締造者,用這面旗幟更有號召力。讓趙匡胤一脈做養子,政治上更鮮明,顯示了趙構要學習太祖爺趙匡胤建立大宋,恢復宋室的雄心壯志,顯得趙構本人有寬大的胸襟,有向趙匡胤學習的遠大抱負。

三、用趙匡胤一脈,血緣遠,利於把控,進退自如,更容易培養感情。更重要的是自己如有了生育(親兒子),養子容易安排和處理。

四、趙光義這一脈已無人可用,或者用了也害怕背後的勢力,趙構怕不好把控,便百般搪塞。有的年齡大,不合適重新教育。很多近支幾乎都在北國,造成了事實上的不可能,這也是趙構無奈的選擇。

事實證明,趙構的這個做法是有政治眼光的,是正確的,兩個養子都是好孩子。後來宋高宗主動讓位,繼位的為宋孝宗趙昚,趙構成為太上皇。宋孝宗繼位後孝悌兩全,與養父、太上皇趙構一起為岳飛評反,恢復名譽、撫卹家屬,這才有了岳飛的孫子岳珂為其祖父岳飛立傳的事。沒有趙構的點頭同意,岳飛的評反至少要推遲,這也是趙構作為殺岳飛主謀,而又不跪岳飛墓的重要原因。當然,趙構是君,自古君君臣臣,沒有皇帝跪大臣的,這是法統。宋孝宗繼位後發展生產,重振軍備,史稱“南宋中興",是個有積極作為的皇帝。

歷史就這麼有趣,北宋的建立者是趙匡胤,後來做皇帝的卻是弟弟趙光義一脈。南宋的建立者為趙光義一脈的趙構,但後來做皇帝的是趙匡胤一脈,絕對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神話般的鬼使神差,環環緊扣的天道輪迴。


書華36


趙構將皇位還給趙匡胤一脈的做法可以說是正確的,畢竟我們無法假設他如果收養趙光義一脈當養子,會培養出什麼樣的皇帝來,而宋孝宗趙昚是公認的南宋最出色的皇帝。

從趙構收養趙匡胤後人為養子的原因上來說,他做這個決定也是相對正確的——首先,在趙匡胤後人中選擇繼承人,相當於是收養了與自己幾乎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當養子(趙家伯字輩是趙匡胤的七世孫,而趙構本人則是趙光義的六世孫),這樣就能避免一系列的皇家禮法的扯皮事件。大家知道,北宋仁宗無子,傳位給了養子趙宗實(即宋英宗趙曙),宋英宗即位之後就要把自己的親生父親趙允讓追封為皇帝,結果弄得滿朝不高興,這就是持續了十八個月之久的“濮議事件”。趙構如果傳位給關係較近(宋仁宗與宋英宗的關係也不算太近)的侄子,“濮議事件”可能還會在南宋再次上演,而剛剛建立的、內憂外患不斷的南宋經不起內部的折騰了。

其次,傳位給趙匡胤一脈有利於趙構的聲譽。趙構立國之後對金國一再退讓,後來又為了“紹興和議”而被迫採取了一系列的屈辱措施,已經讓他受到了很大的輿論壓力,更何況他還是要上史書的人。所以,當他聽到大臣上書中提到“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之時還是比較心動的——傳位給太祖一脈,是以天下為公的好事啊,可以比肩堯舜啊!

再次,剛剛建立的南宋始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以至於滿朝文武又開始搞封建迷信活動了,上虞丞婁寅亮就說:“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即太祖的兩個兒子還算是享受過一段時間的榮華富貴,但是孫子輩就淪落到和布衣百姓沒什麼區別了,這就惹惱了太祖的在天之靈,所以他都不保護我大宋了,這也正是爆發“靖康之難”的根本原因啊!

從這三個方面考慮,趙構將皇位還給趙匡胤一脈,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還是相對正確的。


國史通論


宋朝作為總過歷史上是最富裕的王朝,但是,在大家印象裡,一直是弱宋,北宋經歷靖康之恥,大宋王朝損失的不只是金錢,還有尊嚴。當時皇帝皇子公主大臣等,受到金國的各種侮辱,金銀珠寶金國拉了很多車。對於宋王朝來講,這是一個大劫難。

趙構將皇位還給趙匡胤一脈正確的原因

第一,趙構自身原因

宋高宗趙構本來有自己的兒子的,叫趙旉,而且還被冊立為皇太子,生母是宋高宗的賢妃潘氏。但是,後面不幸夭折了。苗劉兵變,逼迫宋高宗趙構退位,讓兩歲的皇子趙旉繼位。這麼小一個小孩,經歷兵變的事情,自然受到的驚嚇不輕,連趙構都被嚇到了。不久後,這個小皇子就不幸去世了。同樣,在此事件之後,趙構再也沒有了孩子,這個小孩是他唯一一個兒子。


第二,趙光義一脈被俘殆盡

靖康之恥後,基本上趙光義一脈差不多被俘虜到了北方五國城。只有康王趙構僥倖南逃。躲過了劫難。因此,為了保證宋王朝的傳承,必須有繼承者。宋朝江山是趙匡胤建立的,他只當了一代就被趙光義當後面的皇帝,選擇趙匡胤後代的話。既能夠獲得好名聲,又能夠穩定宋王朝。繼承人往往關係到朝廷的命脈。

第三,宋孝宗是個好皇帝

宋孝宗在位期間進行政治改革、平反岳飛、整理律令、裁汰冗濫、軍制改革、發展經濟、興修水利、發行紙幣、輕徭薄賦同時是進行北伐。宋孝宗是南宋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趙昚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為人勤政,節儉史稱為“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是南宋名副其實的中興之主,孝宗朝是南宋國力最強的時候。

所以,趙構選擇趙匡胤一脈是正確的選擇。

(歡迎評論交流、點關注、不迷路)


歷史的吻痕


本人的看法是:從大宋歷史來分析,趙匡胤趙光義兄弟倆完全不同,老大陽,謀家,老二陰謀要,燭光斧影是大宋苐一懸案,檀越之盟,兄終弟及變父子代傳,後成靖康之恥。即是老二家傳無一亮麗陽光事。

老大自己烈烈丈夫,偉偉英雄,一棍打平天下,可惜陽謀碰到陰謀難以相傳。否則可能大宋會無滅國之災。趙構險難中建立半壁江山,打談中執政50多年,吸取歷史教訓中禪位伯祖後裔,這些突出表現也不愧為不是英主的英明決策,他決定孝宗繼位是對歷史的負責和重大功跡。


蕭湘居士__


是正確的。也許冥冥之中安排好的,趙匡胤開國,子孫後代卻沒有當上皇帝是不公平的,歷史就是這麼巧合。


用戶8247538710242


高宗無子嗣,據傳說,趙構曾夢趙匡胤託夢,要想保住宋室江山,須傳位於太祖一脈。其實,高宗也是無可奈何,只要宋氏江山後世有人,傳位於太祖一脈,也是趙氏一門天下。


趙永志67


他也是無奈之舉,必須這麼做!


健將27


是無奈之舉,沒有嫡根賢者。


識食物者為俊傑


無奈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