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指谁?你认为谁最厉害?

干净利落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春秋五霸有数种版本

春秋五霸,指的是春秋时代的五个霸主。五霸又称五伯,伯就是侯伯,指诸侯之长,就是诸侯的领袖人物。那么春秋五霸是哪五人呢?有五六种版本,比较通用的是以下两种:其一: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其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其他版本入选的还有郑庄公、晋悼公、晋景公等。

在以上人选中,有一个人肯定是滥竽充数的,就是宋襄公。宋襄公并没有实质的霸业,那么他为什么会入选呢?齐桓公去世后,当时群龙无首,宋襄公自认为是中原联盟的二把手,既然一把手死了,自己当然就是霸主了。他以齐桓公的衣钵传人自居,主持过诸侯峰会,所以后人把他选进去。实际上,宋襄公只是个过渡人物罢了,既无实力,亦无相当的声望。

第二,我认为五霸中,最厉害的人是楚庄王

在传统史学观念中,五霸里最厉害的,当然是齐桓公与晋文公,所谓“齐桓、晋文事业”,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固然,齐桓公、晋文公都是伟大的君主,但并不代表他们的才能是最突出的。

齐桓公的事业,其实是管仲的事业,齐桓公的伟大,在于他心胸宽广,能重用曾经射过自己一箭的管仲。但是管仲一死,齐桓公就死得很惨了。

晋文公本身才能也不是特别突出,亡命天才十几年,混不出个人样。但是他做了三件事,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第一,他在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夺得中原领导权;第二,他所开创的晋国霸权,是超过一百年的长期霸权;第三,他确立了晋国独特的卿家制度,卿家就是军队的几大司令员,这种军政合一的军国主义制度,是晋国长期强盛的基础。

但是,真正做到独霸天下的人,恐怕只有楚庄王一人了。楚庄王“不飞则己,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的成长史很励志。在他的时代,楚国的势力达到顶盛,郑国、宋国、陈国等中原诸侯纷纷倒向楚国。庄王八年,楚国问鼎中原。公元597年,楚国在邲之战中大败中原霸主晋国,此时的楚国天下无敌,在战场上,楚军展示强大的战斗力与君子风度,在晋军逃跑时,竟发生楚军指点敌人如何逃跑的喜剧,给残酷的战争蒙上文明的色彩。连晋国的高层,也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楚国,无论在军事上或内政上,都是无懈可击的。


君山话史


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被称为“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分别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此说见之于《史记》。  我个人认为,晋文公最厉害,其理由如下👇

晋文公的功绩是抵抗了楚国对中原的进攻,在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国,那时候楚国可是第一强国,晋文公有再造华夏之功,所以成为霸主是众望所归。而且晋国由此强盛了近200年,而且后来三家分晋后,赵魏韩三国仍然很强大,都是由晋文公开了个好头。


百花亭杂谈


读者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历史上对春秋五霸的记载不统一,有很多种版本,其中最具代表性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史记索隐》中记载的以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五人为主的春秋五霸和《荀子·王霸》一书中记载的以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人为主的春秋五霸。而这两种也是我们历史课本上经常提到的,下面小编就拿《史记索隐》中的五位来介绍一下,他们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齐桓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43年,姜姓,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他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经历,在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先是被管仲刺杀,不过幸亏福大命大,射中了带沟,躲过了一劫,后日夜兼程赶回齐国,顺利继位为齐国国君,因为之前商量好的,他和他弟谁先赶到齐国就立谁为国君,在位期间,不计前嫌,任用管仲改革,富国强兵,平复晋国内乱等,位列五霸之首,最先开创霸业,为齐国的强大奠定了基础。



宋襄公:生年不详,卒于公园前637年,子姓,名“兹甫”,春秋五霸之一,春秋时期宋国第二十任国君,一生中参加了齐桓公所组织的“葵丘会盟”,后来又平定了齐国内乱,扶持新的太子登上王位,此举获得了当时大多数人的支持,为其后来的霸业积累了一定的口碑,在位期间,选贤任能,内修国政,仁义治国。使宋国成为当时的强国。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地二十二任君主,也是春秋时期第二位霸主,与齐桓公并列,人称“齐桓晋文”,他的一生同样也充满了传奇性,在位期间,文治武功卓著,任用贤良为相,减免赋税,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等,在他一生中,比较有名的战役比如“城濮之战”,这场战役小编大学时刚学过,印象很深,因此,对晋文公也比较熟悉。

秦穆公: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21年,赢姓,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我们常说的“秦晋之好”就是由他结盟晋国所得来的,有用五张羊皮换人才的典故,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等人才,击败晋国,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王位,广纳贤士,积极进取,称霸图强,最后称霸西戎,为后来的秦王朝奠定了根基。



楚庄王: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91年,芈姓,名吕,又称熊吕,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成语“一鸣惊人、楚王问鼎等”就出自他,在位期间,在政治上称霸诸侯,一生武功卓越,极大地扩展了楚国的疆域,使楚国在当时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强国,在经济上,积极发展农业,极大地增强了楚国国力,并且,在治国理政上,选贤任能,善于纳谏,重用人才,使楚国不断发展壮大。


最后,关于谁最厉害的问题,小编认为,他们之间并没有谁显得多么厉害,历史分分合合,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历史使命,我们要看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看看他们的所做所为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是否符合当代人的利益,这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以上,就是小编的观点,欢迎大家讨论,不足之处请多多指正,谢谢大家。


王不二说史



春秋五霸是一个文艺概念。而非史学概念。

在鄙人初中的历史课上,称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很多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秦穆公和宋襄公根本不是霸主。应以越王勾践和吴王阖闾来代替之。 荀子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五霸之论。时至今日,春秋五霸以荀子之论最为权威。

今日献上拙文一篇,再议春秋五霸。  

首先,《荀子》并非史书,是与《孟子》、《庄子》、《韩非子》相同的“子书”类文学著作。其目的是为宣扬儒家学派的思想和主张。所以,以文学作品的视角来看,荀子的春秋五霸之说,是最权威的。

若以史学的视角来看,成为霸主要符合三大标准:

一是取得争霸战的胜利或不战而屈人之兵;

二是以霸主身份大会诸侯;

三是被周天子承认和册封。

此外,成为霸主之后,他干的好与坏?要看是否救危济困,主持公道。   

春秋时期,最强霸主并不在春秋五霸之列。他是晋国第一明君,被儒家誉为晋之尧舜的晋悼公。

公元前573年,无道之君晋厉公被杀。年仅14岁的晋悼公即位,于是“命百官,施舍,赈鳏寡,救灾患,薄赋敛,节器用,时用民。”晋国政通人和,民无怨言,诸侯亲附。晋悼公五年,合狄戎,修民事,田以时。   

数年后,晋国无积滞,亦无困人,公无禁利,亦无奸民,器用不作,车服从给。君臣恭谨礼让。   

在悼公时期,在大国夹缝中艰难生存的郑国彻底抛弃“与其来者可也”的外交战略。转为真正与晋国结盟。   

鲁襄公十一年,公元前562年,针对当时的列国形势,郑国大夫开始重新分析当前的列国形势,并调整郑国的外交战略:“不从晋,国几亡。楚弱于晋,但晋不竭力于郑。若晋致死于郑,楚将避之。”   

在郑国君臣谋划之际,宋国向戎侵郑,大获全胜。子展把握天赐良机,率郑师大举伐宋。不出郑国群臣预料。晋、齐、宋、卫等诸侯大举伐郑,郑与晋国结盟。楚国无力与诸侯抗衡,便向秦国求援。楚、秦联合伐郑。郑与楚结盟后,便立即伐宋,以故意激怒晋国。   

于是,晋国率诸侯的全部兵力伐郑。郑国派大夫出使楚国,并称若楚不救郑,郑国将与晋结盟,今后将无法侍奉楚国。   

此时晋国的国力达到巅峰期,政治清明,君明臣忠。诸侯亲附。此次伐郑所集结的兵力,为春秋时期历次战争之最。楚国自知无法与之抗衡,故不敢出兵救郑。此次晋国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晋悼公更是在八年之内,九合诸侯,晋国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威信及号召力,都到远远超过桓公之齐国、文公之晋国和庄王之楚国。  

依据三大标准。春秋时期有满分霸主有七位:齐桓公、晋文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晋平公和越王勾践。及格霸主有三位:楚庄王、晋昭公、晋顷公。共计十位霸主。

其中,绝对优势的超级霸主有三:晋厉公、晋悼公和晋平公。这三位国君在位时,晋国的国力和威望就如同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英国和今天的美国。

春秋第一霸,便是八年之内,九合诸侯的晋悼公。晋悼公在春秋十霸中的地位,就如同乔丹在篮球界,马拉多纳在足球界一样,独领风骚。


杨朱学派


关于春秋五霸有几种说法:
首先成为霸主的齐桓公是毋庸置疑的,桓公任用管仲、鲍叔牙等人,一面作内政以寄军令,一面以尊王攘夷的口号去号召诸侯,实行兼并弱小、扩大自己领土的战争。
在齐国霸权衰落的时候,晋国强大了起来。到文公时代便代齐而为霸主。文公即位初,东周襄王为王子带所攻,向晋告急。第二年文公出兵勤王,杀子带,便号令诸侯尊周,一面以“奖王室,毋相害”为号召,一面扩大地盘。文公以后晋继续称霸百余年,但自襄公后,秦已兴霸于西,成了秦晋称霸之局,之后楚复兴霸于南,更形成秦、晋、楚争霸中原的局面。



楚国庄王即位后,一面整顿内政,一面吞并临近各弱小诸侯领地,同时问鼎中原与晋国争霸。公元前608年号召郑、陈侵宋,公元前606年借口讨伐“陆浑之戎”扩地至于伊洛,观兵周郊,并向周使王孙满“问鼎之轻重大小”公元前597年楚兵围郑,晋景公派兵救援,六月楚过大胜晋兵,晋的霸权因道中落,楚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楚庄王不仅大肆扩张领地,而且以图争取周天子的地位,所以他不再拿尊周做口号,也不拿攘夷做号召。而灭国之多,兼地之广远远超过了此前的霸主。
在晋、楚霸权开始衰落的中后期,继起称霸的是吴国的阖闾和越国的勾践


阖闾即位后任用孙武改进军事便成为霸主。一面北向发展兼并弱小诸侯领地,一面战败越国,一面西向与楚争权夺利,攻占其首邑郢,楚昭王逃至郧。公元前496年吴伐越战于槜李,越兵追至姑苏,吴兵大败,阖闾战伤致死。

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年为吴所败,自承为吴附庸,卧薪尝胆后灭吴。并用结齐、亲楚、附晋的策略成为东南霸主。
综上个人觉得最厉害的还是楚庄王,你觉得呢?


种地的秀才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郑庄公也曾称霸,但因为会盟的规模和当时的具体情况所以只被认为是小霸。

吴王阖闾主要功绩是灭楚,但没有进行会盟,不能被认为是霸主。夫差击败晋国会盟称霸后就被越国灭掉了,无法名列五霸之中。

宋襄公是因为空讲仁义而被楚国击败的君主,在史记中被列为五霸之一,但在我看来宋襄公可能是因为仁义的想法被后世尊崇为五霸之一的,宋襄公是在齐桓公和晋文公两者的时间差之内进行争霸的,但很明显被宋襄公会盟周边小国的称霸举措直接被楚国打死了,反而让楚国踩着身子登上了准霸主的位置。

我认为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参与争霸的最具代表性的五人。完成诸侯会盟这一重大称霸标志的有: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楚庄王、晋悼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多个诸侯,远远超过五霸的名额。其中仅晋国就称霸百年,会盟多次,几乎独占五霸名额;而夫差最终还被勾践灭国。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所以在各史籍当中秦穆公得票超大半,楚庄王也得到了宽泛认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事迹太过感人,在所有的霸主中十分具有代表性,所以也是五霸之一。


那一刻的对望


最厉害的不好说,但是肯定没有宋襄公,因为个人认为他就是凑数的。

要问我最厉害的,我认识是齐桓公,齐桓公尊重传统,尊王攘夷,并且联合诸侯抵御外敌。

齐桓公在开创霸业的道路上遇到过北狄入侵中原的卫国,为了抵御外敌的入侵,就联合诸侯,消灭北狄,孔子说过,如果没有齐桓公和管仲,中原已经披发左衽矣。

秦穆公的求贤若渴、楚庄王的一鸣惊人、晋文公的忍辱负重,都很厉害,都很好,但是我认为齐桓公的事迹更有名族意义。



小金学历史


关于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

一,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二,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按实力和历史的影响力,以第二个说法较为靠谱。宋襄公假仁假义,不如勾践的卧薪尝胆,终于灭吴。

春秋五霸谁最厉害?综合而言,是晋文公最厉害。因为晋国自晋文公称霸之后,一直总体保持强大,最后竞一分而三国。战国七雄,其中三家(魏,赵,韩)都源于晋国。晋国之强大,可想而知。

晋文公原为晋国公子重耳,因国内发生动乱,他被迫和几位亲信臣子漂游列国。列国有对他态度不好的,也有态度好的,其中比较好的是楚成王执政的楚国,待之以诸侯之礼。有一次楚成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返国为国君,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说,"金银宝玉,大王什么都不缺。惟一可以报答的就是,万一将来两国发生战争,我将先退避三舍(每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返国,做了晋国国君,是为晋文公。晋文公任用贤臣治国,国势逐渐强大。

晋文公五年,晋,楚之间发生了一次战争,即城濮之战。开战之前,晋文公命军队后撤九十里。军中官吏问为什么,晋文公把以前许诺的事情讲给了大家。晋军退九十里后,楚军仍进逼不止。晋军反击,大败楚军

其后,晋文公会盟诸侯,为新一届霸主。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个人觉得最厉害的是晋文公重耳,重耳当上国君前在外颠沛流离有19年,饱尝人间冷暖吃尽了各种苦头。流落到楚国时,那位粉碎了宋襄公称霸美梦的楚成王盛情款待重耳,酒至半酣时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发达显贵了如何答谢我?重耳回答如果以后率领晋军与楚军相遇,当退避三舍报答今天的盛情。楚成王又问退避三舍后我还继续相逼呢?重耳回答的很霸气,唯有左手执弓右手执剑与君周旋耳!此时重耳大约60岁,楚成王也是须发皆白,晋文公重耳能没有争议的位列“春秋五霸”之一,就是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楚军而成名,开战前重耳兑现了“退避三舍”的诺言,天下为之信服。由此可见,晋文公一直有雄心壮志,知道要成霸业必须要打败楚国,而楚国地大人多军队规模也大,“退避三舍”也能起到诱敌深入拉长楚军战线的效果。重耳与楚成王酒桌上触光交错之际,看似老弱的重耳已凸现春秋霸主的锋芒


立志成虫


先选择一个说法,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确是实至名归的霸主。晋文公磨难半生,六旬得位,楚材晋用,无愧盛名。秦穆公失马,楚庄王绝缨皆是王者风范,宋襄公这斯,蠢猪思维,呆鸟行为,挥舞“仁义”大旗,死要面子活受罪,把自己送到楚国当了俘虏,为大明英宗提供了尚差五十步的笑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