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

用户3708573094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世代安民,他的确给百姓们创造了一个国泰民安的局面,并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他成功地转型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人物之一和明君。可是这样的一位明君与自己的兄弟关系并不好,据说李世民曾经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命丧黄泉,可是他却没有被毒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太原初期,起兵是李世民提出来的,而李渊曾承诺,如果起义成功,就会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唐朝政权在李渊成立之后,不仅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反而立了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出尔反尔的立储态度,造成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互杀的局面。而李元吉因为曾与李建成共患难过,感情深厚,再加上李建成已经是太子了,选择支持李建成自然比跟着李世民有前途,所以李元吉常常帮李建成出主意对付李世民。可是他们的屡次陷害都未成功,于是李建成设了一场鸿门宴,邀请李世民喝酒,李世民喝了这个酒之后的确吐了几升的血,并且是由淮安王李神通将他送回去的,可是他却没死这是为什么呢?


当初李建成的确设了一场鸿门宴,可是他仅仅是想给李世民一个下马威,因为当时的李世民军功卓越,反观他自己就比较平平了,他害怕李世民因此威胁到他的太子之位,但是他还没有笨到要在自己府里下手,更没有笨到决定要下毒手还让他有机会跑,完全可以在他喝了毒酒后在安排杀手。所以李建成并没有下毒,这是李世民的一场苦肉计,那么李世民为何要上演这一场苦肉计呢?


因为在此之前他就想要实施他的“玄武门”计划,这样一来既可以公开和李建成决裂,让皇帝准许他去东边发展,从而有自己的势力,为他的玄武门计划做好基础;

二来为合法自己的政变夺权奠定基础,毕竟大家都看到他从李建成府里出来吐了几升的血,是他先不仁的,不能怪他不义。 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并没有命丧黄泉的原因。当初因为李渊三父子齐心协力,才使得天下得以平定,可是权力的争斗却使得他们兄弟三走向了悲剧。


御史馆


在唐朝史料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一天,秦王李世民在参加他哥哥,当朝的太子李建成举行的宴会后,回到家中感觉到腹中不适,他的老婆让他催吐,才知道自己被下了毒。这个小故事虽然版本细节在不同记载中有所不同,但李建成下毒,或者说有下毒嫌疑这件事,却没有太多争议。

但到了现代,很多观点对这件事产生了一些怀疑。其中最大的疑点就是,如果李建成有机会毒杀李世民,那为什么李世民还能通过呕吐解毒,这不是放虎归山吗?因为这个值得玩味的疑点,让人们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而我们翻开史料却发现了另一个细节,就是李世民曾经想要看起居注,却被房玄龄拒绝。虽然在史料上记载中,李世民并没有篡改史料的记录,只能算是一种未遂或者是可能,但因为这个细节,也让很多人认为,如果李世民有这样的想法,那么,下毒事件,是不是虚构出来的呢?

这个问题,似乎和薛定谔的猫很类似,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因为存在和不存在的概率都是一样的。但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

首先,咱们说一下存在的可能,这种可能也只是一种可能罢了,因为大量的史料记载了这件事的存在,如果想要证明不存在,没有足够的证据,只能通过一些逻辑推理,但这种逻辑推理没有证据的支持,是没有力度的。

从逻辑推理上看,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已经背上了杀害兄弟,逼迫父亲的恶名,那么,既然恶名已经铸造,污点已经形成,如何减少这样的污点呢?唯一一个办法就是证明,玄武门之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而李世民始终是一个受害者,于是李建成必须以一个加害者的形象出现。

看似严丝合缝的逻辑推理背后,却有一个巨大漏洞,那就是,加害者形象,为什么非要靠下毒来塑造?历史记录中,太子党和秦王党的明争暗斗,已经摆在了明面上,太子党削弱排挤秦王手下的人,明眼人都能看到。也就是说,李世民已经是受害者,为什么要画蛇添足?

另一个漏洞就是,很多人都感觉到疑点,那么,这个故事必然是漏洞百出,以李世民的智商,怎么可能把一个漏洞百出,让人怀疑的故事摆出来,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于是,这个严丝合缝的逻辑本身,就是一种不合逻辑的主观臆断。当我们被所谓的逻辑误导之后,就会忽视逻辑本身的漏洞。于是,事情从存在和不存在,变成了存在,但可能与事实不符的问题。

那么,我们就必须再次进行分析,事实到底有那些不符之处?

我们从疑点进行分析,那就是,李世民中毒但没有死?这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如果李建成有了下毒的行为,可以倒推出下毒的动机,既然李建成下毒,那么,他的动机一定是想让李世民死,但李世民没有死,所以,动机就说不通,行为也就显得不合常理。

这种逻辑,的确没有太多问题,但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很明显。那就是杀人的手法问题。

受到电视剧和小说的影响,我们想当然的觉得,一个人中毒一定是七窍出血,或者一口老血喷出,然后一命呜呼。如果发现下毒,不是银针变黑,就是酒水洒在砖上,泛起一阵青烟。感觉就像武大郎喝药一样,感觉五内俱焚,痛苦死去。

古代一些剧毒,的确有很厉害的功效,但我们需要考虑,怎么杀人,不容易被发现。太子党和秦王党斗得不可开交,但始终是势均力敌,谁也不能一口把对方吃掉,在这种状态下,如果真的一下子把李世民毒死,李世民手下的人,一定会难以控制,到时候结果无法想象。

所以,李建成下毒,只能用慢药,也就是慢性毒药,可以是半年,可以是一年,最好是让李世民在别人看来是病死的,这种正常死亡,谁也不会想到是李建成的手段,那么,造成的影响就会降低到最低。这是一个成熟的阴谋家需要有的素质。也是最符合事实的一种推测。

那么,这个问题,就有了一个相对清晰的答案,李世民没有死,一方面,李世民本身十分警惕,他一直对自己的哥哥有所防备,因此,可以在感觉不适的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反应,来避免受到毒药伤害。

另一方面,李建成也不想让李世民在吃完饭就毙命,这样傻子都能想到,是自己的把戏,因此,他下的毒并不重,也不多,对身体伤害很小。

因为李世民的警惕,所以,他可以第一时间避免毒药伤害,因为李建成的谨慎,所以,不敢下剧毒。而下毒事件的背后,是秦王党和太子党的明争暗斗,也意味着这是一场势均力敌、谁也没有把握战胜对方的拉锯战。


小小嬴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古代的毒酒没有多么神奇。

大部分毒酒见效是比较慢的,而且不能做到无色无味,只能用于赐死,不能用于暗算。

比如很多人是服用乌头碱死的。

微量的乌头碱就可以让神经麻痹,最终导致死亡。

但乌头碱是有味道的,一般服用者都能够发现。

所以,暗算别人不能用乌头碱。

一般来说,古代暗算下毒基本上都是用砒霜。

因为砒霜无色无味,一般人服用时察觉不到。

李世民服下的毒酒后吐血,很可能就是砒霜。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没死呢?

这是因为砒霜并非吃了就死,如果抢救及时还是能够脱离生命危险的。

砒霜服用后,通常在1个小时才会发作,如果计量大可能发作早一些。

至少服用不是很多,采用及时催吐的方式,将胃中大部分砒霜突出,被下毒者很有可能保住性命。

大家注意看武大郎被潘金莲下毒害死时,武大郎毒发时,潘金莲是压在被子上,不让他乱动和催吐的。

这样一来,武大郎就无法自救,挣扎了好久这才死了。

如果不是潘金莲这么做,武松又在家,及时催吐,武大郎可能不会死。

就李世民来说,他吐血恐怕不是单纯的吐血,而是自行催吐。

这样一来,李世民吐出了大部分砒霜,自然就不会死了。

自然,到底有没有这回事,也是很难说的。

李世民杀了哥哥和弟弟以后,他自然想怎么写历史都可以。

说不定所谓的中毒吐血,只是饮酒过量呕吐时的胃出血,也就是常说的“关系铁、喝出血”。


萨沙


公元618年五月,李渊称帝后,册立李建成为太子,又封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后来南征北战的李世民的名望和声誉与日俱增,权势日重。对此李建成很着急,于是联合李元吉,向李世民发难,一场太子之争开始了。


为了除去李世民,李建成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明杀、暗杀的手段都用上,但却都功亏一篑。无奈之下,选择了毒杀。一次,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到他的府邸饮酒,兄弟二人把酒言欢,闲谈人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建成命人送上了一壶老酒,这酒不是一般的酒,是下了慢性毒药的酒。 “府里藏有一坛百年女儿红,今日夜宴,特请二弟一品。”李建成一边说着一边给李世民倒上了酒。

为了不让李世民怀疑,李建成自己也倒了一碗,然后先干为敬。李世民见状,也只好一口喝干了杯中酒。酒一入肚,李世民感觉腹中灼烧,他当然知道自己中毒了,处境非常危险。关键时刻,李世民急中生智对李建成说自己身体不舒服要去出恭。



李建成见李世民已喝了毒酒,正得意着,自然允许了。李世民来到外院,先是把憋在喉咙中的毒酒抠出来,然后跳上马立即往秦王府飞驰。而李建成“优柔寡断”的致命弱点再次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竟然没有派人去追杀李世民。


李世民果真是个福大命大之人,拼死逃回秦王府后,正赶上神医孙思邈仙游到长安,及时服了药王的仙丹灵药后,李世民神奇般地来了个大难不死。


飘雪楼主的历史课


关于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这件事情最早出现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列传》在之后的《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也对这件事情做了详细的记载。由此可见,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情存在。

可是为什么李世民喝下毒酒还能活着呢?并且有机会最后实现人生逆袭,成为最大赢家。接下来我就跟你讲一讲这件事情。


一、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几次谋杀

李建成与李世民两人之间,一直存在明显的争斗,比如最开始的时候,李建成有一匹烈马,一起打猎的途中李建成就让李世民骑那匹烈马,李世民几次从马上摔下去还是好好的,这次暗杀失败。

紧接着,李建成又暗自买通杀手去刺杀李世民,可惜被后宫的张婕妤告诉李世民李建成的计划,李世民又顺利躲过一劫,接下来就是毒酒事件。



建成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旧唐书 高祖二十二子列传》

当天李建成与李元吉约李世民到家中一起喝酒,结果喝完之后李世民突然感觉心中剧痛,还吐血数升,可是回到西宫休息一天晚上,又好过来。

有人说李世民乃天子之命,岂能轻易死去,此话也许在那个年代能够哄一哄小孩,在现在,已经没有人相信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李世民会没有死呢?


二、为何李世民健在

其实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是下毒的剂量不够,要么就是有人通风报信,李世民知道后故意少喝或者没有真正喝下去。

我们先分析第一种情况,就是说下毒的剂量不够。要说李建成如果真的想置李世民于死地,肯定会剂量相当多,不可能存在剂量不够的说法,唯一的原因只可能是李建成并不想真的杀死李世民。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把历史往回放一点,当时魏征是李建成的部下,魏征经常劝说李建成要把李世民除掉,要不然必成后患,可是李建成呢,他心里始终还是下不了狠心,一拖再拖,始终没有将李世民除掉。

其中暗杀还是李元吉派人去做的,还有毒酒事件,也是李元吉劝说才做的。后来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死李建成之后,魏征还感慨“要是当日太子听我的建议,今天就是另一番模样了”。

由此可见,李建成确实不忍心杀害李世民,毕竟两人也是亲兄弟,之所以最后发展到玄武门之变,也是多方面势力综合导致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能说是李世民无情或者李建成心太软,哥两个是确实有感情在的。


再说第二个可能性,就是有人告密让李世民知道酒里有毒,从而没有喝下到肚子里,这个可能也是有的,因为一些野史记载说当时李元吉的老婆,也就是杨氏,她听到李元吉与李建成商量毒死李世民的事情,然后就去告诉李世民,叫李世民注意安全,从而李世民躲过一劫。

这个说法虽然来源于野史,但是无风不起浪,包括后来李元吉死后,李世民对杨氏也相当好,不排除当时救李世民一命的确实就是杨氏。


结语

历史都是有明确记载的,我们不应该去怀疑是李世民篡改史书,故意黑化李建成,其实综合各种史书记载来看,史书中的记载还是很公平,记录了李建成对李世民的坏,也记录到李世民对李建成的坏,所以说史料虚假的可能性比较小,再说要是真的说史料是假的,那我们研究一切历史还有多少意义呢?



嗔痴历史观


这一天晚上,李建成在家中设宴,目的是想兄弟、叔侄在一起聚聚,增加增加感情,李世民自然也在邀请之列。想到要见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人,李世民心里就很不痛快,但又不能拒绝,只得赴宴。席间,李世民一杯酒下肚,不过片刻,就觉腹痛难忍,然后口吐鲜血,数升乃止。众人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常败将军李神通急忙搀扶起李世民,架着回了承乾殿,早就有人去禀明了皇上李渊。

李渊带着御医直奔承乾殿,看到奄奄一息的儿子大为心痛,好在御医检查过之后表示并无大碍,之前已经把毒药吐得差不多了,所以并没有伤及李世民。李渊问明事情的经过后,给李建成下达了敕令:秦王不能饮酒,以后不可以夜聚。

这件事在两唐书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这里贴上《旧唐书》中的记载:

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高祖幸第问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饮,更勿夜聚。"

事情到这里已经没有李建成什么事了,之后李渊又对李世民说:“当初晋阳起兵是你的主意,后来克定天下又都是你的功劳,我本来想让你做太子,但是你推辞不就。现在建成已经做了多年太子,我不忍心废黜,要不你还是回到洛阳吧,在那里你可以建天子旌旗,效仿汉朝时期梁王的故事。”(题外话:这段话很有问题,晋阳起兵实际上李渊主导的,而李建成成为太子也是沿用的嫡长子继承制,并不是随意废立的,这究竟是李渊的违心话还是后来编造的,就很难说了。)

但是李世民以不忍远离膝下而哭着拒绝了,李渊又表示没事的,我想你了就去见你,长安和洛阳又不是离得多远,于是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但是后来李建成知道后横加阻拦,李世民最终没有去成。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李世民喝鸩酒这件事,真是处处透着诡异。最有可能下毒的会是谁呢?这个可能不好说,但最不可能的一定是李建成。李建成请家宴,无论目的如何,他都不希望李世民在宴会上出什么事,因为第一责任人就是他,而他有这么蠢吗?显然没有,他做太子多年,能力还是有的。如果他真的在宴会上毒死李世民,那么他目前拥有的一切可能就都没有了,至少太子之位一定会让出去的。我们看李渊对这件事的处理,虽然是责怪了李建成,但完全没有给予任何处罚,这说明李渊知道李建成是无辜的。

那么如果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是真的,还有两个人的嫌疑最大,一个是李元吉,另一个就是李世民。为什么说李元吉嫌疑很大,因为如果他给李世民下毒,很可能造成的局面就是李建成和李世民两败俱伤,到时候他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但是有一点,这个毒对李世民居然没有什么用,说明这个毒本身毒性就不怎么大,李元吉很可能并没有真想要李世民的命,他只想得到太子之位。

当然,李世民的嫌疑也很大,那么,李世民演这么一出戏为的是什么呢?上文说了,李渊让李世民到洛阳去。这就是李世民的目的,他最初并没有想发动政变杀死李建成,而只是希望到洛阳自己的根据地去,然后在那里他就有了和李建成争储的资本,而不是困在京城等着李建成把他的团队都调离。所以他来了这一出,借着李建成的宴会,自己给自己下毒,让李渊知道他们兄弟之间已经不可调和了,逼着李渊做决定。李渊后来的决定正合李世民的意。但是李建成却不肯房李世民去洛阳。

最终,李世民的团队不得不寻找另一种方式夺权,那就是直接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当然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也可能是并不存在的。真真假假也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李世民确实是一代明君,开启了贞观之治,带领大唐帝国走向繁盛。


萧晓四姑娘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真相当然是李建成压根没想杀李世民,或者说他不敢杀李世民、

一、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地位、实力对比

李世民我们已经相当熟悉,但他除了是一代明君之外,也是一个会亲自跟进和查看史书进度的人,这就说明恐怕在在他的人生中有些人生污点被掩盖了。其次,这样的举动说明李建成恐怕也不像史书上一样无能和贪图享乐。

综合从李渊起兵到玄武门之变的期间的历史,李建成的才能应该不在李世民之下,所以他的身边才能集中了像魏征这样的一批能人名将!此时的李建成是正儿八经的太子,手下的能人不比李世民少,在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下,可以说占尽先机。

那么,这样的李建成,没有理由一定要杀了李世民,因为他是领先的,李世民是属于一个挑战者的位置,李建成没必要冒着大风险和背负兄弟相残的骂名去杀李世民,该着急的是李世民。

二.李建成给的毒酒,极可能是一次试探和警告

面对李世民的咄咄逼人,李建成肯定也是恼怒的,但正像上面分析的,李建成肯定不会打先手牌,他即使要除掉李世民也会考虑设一个陷阱引诱李世民出手,从而光明正大的除掉李世民。

但李世民也不是善茬啊,怎么逼他出手呢?一定要逼到他不得不出手或者直接让他怕的从此不敢和自己作对!于是这样一个毒酒计划上线了,李世民当然不能被毒死,但必须给足教训,所以控制好量,让李世民又惊又怕!

回到家的李世民果然吐血,但没有死,这坚定了李世民的夺权篡位的决心。

三.事情发展到这里李建成都是主动的,可惜最后被李世民的表演蒙蔽双眼

毒酒事件后,李世民假装重病不出,让李建成错误的判断了了局势,以为李世民已经彻底放弃对皇位的争夺,于是开始放松警惕,最后李世民通过自己在军方的力量和层层设计,成功诛杀李建成于玄武门!

四.李建成死于心慈手软和过多的政治考虑

李建成无疑是个出色的政治家,但在与自己亲弟弟的政治斗争里还是犯了大忌,第一是想的太多,过多的考虑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民间口碑从而一次次犹豫,失去除掉李世民的机会;第二是心软,已经毒酒都给李世民喝了,却又不下死手,妄想让李世民知难而退,最后落得个身死下场。


历史密探零零壹


李世民喝下李建成给的毒酒本该丧命,为何却没被毒死?(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在历朝历代里,因为皇位而骨肉相残的事情屡见不鲜,生在帝王家虽然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很难享受到普通百姓家习以为常的亲情。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大家都知道,其实那时候的太子是李建成,李世民是通过“玄武门之变”,才当上了皇帝。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太子李建成毒杀李世民,可惜李建成失手了,如若不然,历史将会改写。可奇怪的是,李世民明明喝下了李建成给的毒酒,为什么没有被毒死呢?这里面是另有隐情吗?

李世民被迫喝毒酒这件事情在《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列子传》中有明确记载。书中讲:“建成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其实这件事情在很多的正史中都有记载,如《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中也记载了,李建成曾给李世民喝毒酒这件事情。那李世民为何没有死呢?究其原因,应该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如果下毒之事为假,则可能是李世民篡改历史,为自己发动玄武门之变夺位制造合理理由,编造故事。

俗话说:成王败寇,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世民在争夺王位之中取得了胜利,所以他是有资格书写历史的人。

首先,虽然当时李世民劳苦功高,可李建成毕竟是太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下一任的皇帝,他又为什么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给李世民下毒呢?如果一个不慎,两败俱伤的话,就是李元吉坐收渔翁之利了,得不偿失。所以李建成缺乏对李世民下手的理由,对李世民下毒得不偿失。

其次,根据记载李建成给李世民下的毒是鸩毒,鸩毒应该是古代最有名的毒药了。鸩是一种毒鸟,因食各种毒物,所以它的羽毛带有剧毒,用其羽毛在酒中浸泡之后,酒就变成了鸩酒,毒性很剧烈,几乎药石罔医。就古代的医疗水平而言,平时小小的伤风感冒都会要了一个人的命,那如果中了这么毒的鸩毒,真的可以活命吗?感觉是很玄,有点困难。

最后,太子李建成的智囊魏征,曾经跟李世民说过这样一段对话,魏征说:“如果当时李建成肯听自己的话,就不会被李世民得手……”。由此推断,李建成对李世民下手的几率很低,否则魏征也不会向李世民说这些话。

2、如果下毒之事为实,应该是李建成考虑到多方因素,对李世民下的毒量小,不愿他死在太子府。

李世民被下了鸩毒却没有死,还有可能是因为李建成下毒的剂量小,导致没能把李世民毒死。

首先,李世民在当时算是一位炙手可热的皇子,所以一旦李建成要对李世民下手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父亲李渊的态度。李渊虽然贵为皇帝,但也是身为人父,自然希望看到兄友弟恭的场面,不希望看到兄弟相残。

所以就算要毒杀李世民,也不能让李世民死在太子府,背上残害兄弟的罪名。万一被李渊知道了,一旦震怒之下废了自己的太子之位,就得不偿失了。因此,在下毒的时候,不能一击毙命让人死在太子府,就只能放小毒量。

其次,据历史记载,太子李建成性格敦厚,有容人之量。再加上李建成自小就是当做继承人培养的,所以这样的人应该是最在乎自身名誉的。身为堂堂的太子,无端毒杀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的亲弟弟,这种滥杀功臣的污点,应该是李建成不愿意背负的。所以下毒可以,但不能当场毒死李世民,吃相不能太难看。

所以综上所述,李建成向李世民下毒这件事亦真亦假,真假参半。如果这是李世民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为的是给自己后来玄武门事变找借口,那李世民自然是毒不死的。

如果李建成真的给李世民下毒了,只是碍于多方因素,不能下大剂量,因此被李世民捡回了一条命,那只能说明李世民是真命天子,命不该绝。

但不管是哪一种原因,李世民到最后都没有丧命,还坐上了皇位,并开创了了贞观之治,被后人传颂为一代明君。




葛大小姐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到武德九年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已是针锋相对、不共戴天了。在长安,李建成是文官之首,有父亲撑腰,关陇集团支持,而李世民朝中只有一个铁粉萧瑀,所以势单力孤,相形见绌。

审时度势,此地不可久留,李世民向老爸李渊提出,自己回洛阳。为避免兄弟相残,李渊当即表示同意。魏征深思熟虑后对李建成说:放李世民回洛阳是放虎归山,你坐北朝南后会成为大患,你要三思而后行!建成把这层利害关系对李渊讲了。李渊犹如醍醐灌顶,突然醒悟过来,立即改变了主意,决定不放秦王走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太子请秦王到自己府中喝酒,兄弟二人相谈也还算融洽,而李世民回去后却吐血数升。李世民给李渊汇报时,说太子酒中下毒了。李渊不明就里,只好敷衍搪塞,叫兄弟俩以后喝酒要掌握分寸。李渊找太子对质时,李建成否认下毒,此事不了了之。


不久,秦王向李渊报告太子淫乱后宫,李渊将信将疑,说明天你与太子一起来朝廷对质,第二天,爆发了玄武门政变。过程大抵如此。再看秦王和太子喝酒,秦王吐血的事:

1.二人喝酒肯定是李渊授意的,因为不能让困龙入海,都在长安,兄弟间就不要反目成仇了。太子你要大度些,你要放低姿态宴请秦王,融洽下兄弟感情,兄弟俩肝胆相照,风雨同舟。你上位后也有一个好帮手。


2.太子秦旨请秦王喝酒,这样的场合,他敢下毒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忤逆举动,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足智多谋、文武双全的太子是不会惹火烧身的,所以,秦王吐血,可能是喝高了,导致胃出血,事后,秦王为扳倒太子以此事做文章,来嫁祸于人。


3.李建成当储君符合立嫡立长的法理原则,父亲垂青自己,朝臣拥戴就不说了。有战功,脾气好,人缘佳;而秦王无上位的正统说辞,又得不到父亲与兄弟的亲睐,要走向九五至尊的宝座,谈何容易!没点手段与阴谋,不说当皇帝了,迟早会死于非命。所以,我认为:李建成是无辜的,他没下毒。


希望星晨58298869


这件事确实是个疑案,大体有三种可能:第一,这件事完全不存在,纯粹是贞观史臣杜撰来摸黑李建成;第二,李建成有下毒,但药量不够让李世民侥幸逃生;第三,喝酒确有其事,但没有下毒,李世民是喝多了胃出血,借此诬陷李建成。


先来看看这件事在史书中的记载,《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

(李建成)后又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狼狈扶还西宫。

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写法也相近。这里就很明确了说李建成与李元吉合谋,邀请李世民入东宫夜宴,喝下毒酒。李世民还吐血数升。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一点,这段记载绝对有夸大。至少“吐血数升”一定是假的。唐代一升大概等于今天600多毫升,差不多比现在最常见的饮料瓶(一般500到600毫升)多一些。数升肯定超过两升,那就是至少吐了三瓶(1500毫升以上)。古代没有特别有效的内部止血药物,更不可能开刀。吐这么多血,都不用考虑体内的毒素,光看出血量都必死无疑了。(科普一个医学知识,胃出血量达到300毫升才会吐血,出血量达到1000毫升就可能休克了)。所以,无论此事是否存在,至少吐血量绝对是假的。

那撇开这个吐血量的夸大成分,仅考虑李建成宴请李世民下毒而不死的可能性。我觉得大概有三种可能。

第一,并无此事,李世民即位后贞观史臣对李建成的摸黑。


由于李世民用过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李元吉上位,在古代属于犯上谋逆的举动。所以他为了给自己的行为合法化,就必须给李建成、李元吉安上各种各样的罪名。如果杜撰一个李建成、李元吉下毒害自己的故事,那自己就成了受害者,玄武门之变也可以描述成合理自卫。而李世民即位后,确实李建成在史书中的形象就完全不一样了(对比李世民即位后修的国史和李渊时期的《大唐创业起居注》,李建成的功劳被抹杀殆尽),所以,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但是,如果完全虚构一件事,似乎有点不太容易让人信服,毕竟都“吐血数升”了,总得休息好长时间吧,如果那段时间李世民天天正常上班,那编故事也有点太过头了。所以,可能性虽然存在,但不是特别大。

第二,李建成确实下毒了,但用量太少让李世民躲过一劫。


因为武德朝后期,李建成与李世民的矛盾已经公开化。而李渊为了确保皇位传承有序,还是有些偏向嫡长子李建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建成真的选择铤而走险毒杀李世民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他知道父亲会让这件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李建成也确实存在毒杀李世民的可能性。

但是为什么李世民没死呢?难道李建成买了假冒伪劣的毒药?当然不可能。这种结果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李建成故意减小了药量,才让李世民躲过一劫。为什么呢?因为李世民是被李建成请去东宫赴宴的,如果药量过大,李世民直接在东宫死了,这叫人赃俱获,即使李渊偏袒他,李建成也堵不住悠悠众口。以后就算即位,也会有人不服,认定他是阴险小人。所以,李建成将药量尽可能减少,希望李世民离开东宫,回到秦王府后再毒发。结果弄巧成拙,药量太少了,李世民成功活过来了。这也是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

第三,确实有夜宴喝酒,但没有下毒,李世民喝多了胃出血。


根据史书记载,下毒事件后,李渊训斥李建成、李元吉说“秦王素不能饮”,怪罪他们乱劝酒,把事件定性成李世民喝多了。所以,其实有这样一种可能,那就是真的没有下毒,就是李世民喝多了。

那场东宫夜宴时,两大阵营的矛盾早已白热化,这时候的喝酒,怕是双方都不怀好意,所以李建成和李元吉说不定就是联手捉弄李世民,不断灌酒,最后李世民真的就不胜酒力,喝出了胃出血,并且吐了一点血(数升当然是不可能的)。然后就回家好好养病去了。事后,李世民借题发挥,说那是李建成下毒,以塑造自己受害者的形象,制造舆论,还有淮安王李神通这个“人证”证明自己确实吐血了,一下子就占领舆论制高点了,李建成、李元吉哑巴吃黄连。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