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成为什么不提前除掉李世民?

历史的荒野


李建成提前策划过好几次行动想杀掉李世民,只不过都没有成功而已。

一、武德七年(624)杨文干事件

武德七年(624)李渊到仁智宫避暑,李世民和李元吉随行,李建成留守长安。这时候,李建成就准备起兵,只不过起兵的目的不是造李渊的反,而是杀掉李世民。

李建成密令李元吉就近找机会杀掉李世民本人:

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资治通鉴》)

同时,李建成在长安起兵,除杀秦王府在长安的骨干成员。为了配合长安的行动,李建成派出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给庆州都督杨文干送去一批铠甲,让杨文干在庆州配合行动。

但是,李建成做事不密,用人不当,尔朱焕、桥公山因为害怕,把这一情况直接上报给了李渊,导致事情败露。原本李渊已经准备要废掉李建成了,但是,由于李元吉和封德彝的求情,更重要的是,如果废掉李建成,就只能让李世民当太子,李世民本来就已经权倾朝野了,如果再当上太子,这里面也就没有李渊什么事儿了。所以,李渊最终采取和稀泥的办法,以兄弟不睦的罪名,流放了东宫和秦府的一些官员,结束了此事。

二、毒酒事件

此事的具体时间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是,推测可能发生在武德八年(625)十一月,李世民出任中书令,李元吉出任侍中之后。当时李渊恰好不在长安,李建成请李世民夜饮,结果李世民心中暴痛吐血,幸亏当时与李世民关系密切的淮安王李神通当时也在场,扶着李世民赶紧跑了,才救了李世民一命。

李世民即位之后,赦免了原东宫和齐府的很多人,但是,他却处罚了东宫的典膳监任璨,充分说明毒酒事件确有其事,而且对李世民影响很大。

三、昆明池兵变计划

武德九年(626)五月太白经天后,李建成利用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发生变化的机会,策划了昆明池计划,准备利用李元吉出征的时候,在昆明池饯行时,派人刺杀李世民。结果,还是出现了老问题,做事不密,这一计划被东宫官员率更丞王晊密报李世民。李世民获悉后,紧急准备反击,这才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因此,李建成一直想杀掉李世民,但是水平有限,做事不密,一直没有成功,最后被李世民反杀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简单分析,欢迎大家讨论。

如对唐朝历史感兴趣,请关注我,继续深入讨论。


详侃历史


在唐太宗坐上皇位之前,可是发生了大家都知道的亲兄弟相互残杀的事件。可是作为唐高宗已经早早就确定继承人的李建成怎么没有提前对李世民有举动呢。其实我们细细想来,觉得有以下几点吧:

一、那个时候他都确定为继承人了,并且自己的父亲年纪大了,他觉得只要自己在朝里稳稳当当的,不出大的差错,到时候父亲一死,那自己就很自然而然的成为了皇帝了,那个时候自己是万人之上的时候,在对自己的弟弟清除削弱也不迟啊。

二、在那个时候都讲究礼仁,反对暴力统治,并且我们熟识的孔子文化也极力倡导统治者要有慈悲心肠,不能动不动就要动粗,这不是百姓心目中善君了,而是暴君了。所以自己在这个大的文化环境和社会倡导的风尚下,自己只有默默的收敛起那种兄弟相互残杀的念头。如果真的将这些念头进行实践的话,把自己的太有势力的世民弟弟给杀死,那么他会被历史永远的记上了,且自己的美好名声给抹黑了。在以后的管理大臣,治理政务的时候,会加大难度的进行。

三、如果自己用暴力对自己的弟弟施加迫害,出现家族不和,百姓非常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毕竟这和历来向往心善的文化不同。会给自己以后的登上正统造成百姓不归向的后果。另外重要的一关也未必能过得去,那就是自己的父亲还没有去世,他是不会容忍自己对他的儿子进行这样不善的。所以,如果出现上述局面,他的父亲第一个会表示对他失望,甚至会把的继承人的资格取消,重新在立别人。这对于自己都是非常大的损失。所以他不敢轻易的对弟弟狠下毒刀。一些大臣也是竭力的建议他对秦王采取措施,要不然以后会很难制服他。

四、在李渊统治的后期,其实他也有这个想法和念头,不过这一切只因为他太轻敌了。那个时候,他向父亲建议让他的四弟元吉带领队伍打击外面的那些反叛的、骚扰的势力。并暗地里在世民经过的行军途中设计陷阱,目的是准备取他的性命。可是他自己的府里出现了奸细。那个奸细早早的就被他的弟弟拉过去了,他还在埋在鼓里呢,所以一等他设计好这些措施之后,秦王这边就带领父王过来验证了。所以这个事件给他造成了很被动的局面。以后更是小心了,一点都不再有任何动静。

综合以上四点就可以得出结论,整体来说,不管是智商还是谋略,李世民都在李建成之上,还有李世民在用人方面也是很有一手,综上所说,李建成败给李世民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风尘素人


李建成之所以不提前除掉李世民,一是:因为李建成太心软,顾及兄弟之情。二是:根本没料到李世民会如此无情,为了皇位能直接设陷阱诛杀自己全家

俗话说长兄如父,根据历史记载,李建成最受父亲李渊的宠爱,并且承担起了照顾弟弟们的责任,基本算是全家的主心骨。比如说当初太原起兵,突厥给兵给粮,大家都劝李渊早点起兵,但是李渊偏不,他一定要在河东的李建成赶到太原后,询问了他的意见才最终决定起兵。可见李建成在李家中的地位。

但偏偏李建成又不是飞扬跋扈类型的,其领军的时候不仅体恤士兵,更是与士兵同吃同住,这就导致了他绝大多数弟弟,甚至

包括李世民都极其爱戴这个哥哥,例如李元吉就对其死心塌地,李建成也从不会怀疑自己的亲弟弟会为了利益杀自己。

然而矛盾就在利益分配后产生了,唐朝建立,李建成成为东宫太子,总理国政李世民手握军权,带兵统一中国。在这过程中,李世民的亲信比如长孙无忌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劝李世民争夺皇位,而手握军权的李世民自然也有了资本,于是开始广收人才。


到了这个时候,李建成已经料到这个弟弟不安分了,李元吉实际上在李建成和李渊面前提及过李世民的野心,并建议直接除掉李世民。不过还是被李建成拒绝了,李建成决定使用削兵权的方式让李世民知难而退,可惜这一削,最终引发了“玄武门之变”。事情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李世民有备无患,李建成,李元吉被杀,他们自己十个儿子全部被处死,甚至连老婆也被李世民给抢走,李唐自此成为了李世民的江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兄弟不狠,背后插刀。





<strong><strong>


三观粉碎机


按照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史书的记载,李建成早已开始排挤秦王李世民,并且有两次对他下毒手,至于这些记载可不可信就凭诸君定夺了。

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起源于李渊曾经许诺将来立李世民为太子(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因为晋阳起兵之事是李世民的主意,并且在反隋战争中立下了重要的功劳,但是当唐朝真的建立之后,李世民却拒绝了皇太子之位(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但是太子李建成心里却有个疙瘩,始终觉得李世民是自己的巨大威胁,必须将他除掉。

李建成第一次对李世民下手是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他在某天晚上请李世民喝酒,却在酒中下毒。李世民吐血数升,幸而逃过一死(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为此,李渊还专门教训了李建成,说李世民本来就不能喝酒,从此之后,不准你再晚上约他了。

李世民第二次下手还是在这一年,突厥犯边之时李建成推荐李元吉率兵出击,但是李世民的眼线却报告说李建成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夺取李世民的兵权,并且他已经和李元吉商量好了,即将准备在昆明池伏击李世民(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所以,李世民才决定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


国史通论


根据历史记载,李建成至少有两次想要除掉李世民,只不过都是李元吉怂恿,并且都没有成功。


一、毒酒事件

李建成在李元吉的怂恿下,先派刺客去杀李世民,结果刺客没能潜入李世民身边,于是作罢。

可是李元吉并不死心,并且魏征也劝诫李建成如果想成大业,必须除掉李世民,要不然后患无穷。

作为大哥大的李建成,其实还是有些为难,但是为了江山社稷和权利着想,他只能听信魏征建议。

于是,李建成开始摆起鸿门宴,并且主动邀请李世民过来喝酒。李世民虽然心里觉得有诈,但还是欣然前往。

到鸿门宴上,三兄弟一边欣赏舞蹈一边吃肉喝酒,并且大表兄弟真心。可是酒里已经被李建成下毒,李世民喝完回到家里毒性发作,吐血数升。


也许李建成酒里下的毒不多,又或者李世民身体太好,毒药并没有致命,最后在医治之下,李世民逐渐好转。

也就是经过这件事,两个人关系逐渐白热化,变成冤家。而李渊得知李世民喝酒中毒,居然说是李世民不适合喝酒,叫李建成以后不要约李世民喝酒,仅此而已。


二、昆明池兵变事件

公元626年,在经过毒酒事件并没有毒死李世民之后,魏征继续建议李建成杀死李世民,李元吉更是全力支持。

突厥侵犯大唐,李建成想夺走李世民兵权,就建议李渊让李世民休息,李元吉作为主帅带兵迎战突厥。


好在李世民在东宫收买的底线很快将消息透露给李世民,李世民终于明白此次李建成的目的。

在这种生死存亡之际,不是你死 就是我活,李世民当然也要采取行动,于是就找房玄龄等人商量大计。

经过一伙人共同商量研究,制定出周密的计划,从而发动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先下手为强,杀死李建成、李元吉,并且逼宫李渊退位,李世民成功上位成为唐太宗。



结语

不是李建成不想除掉李世民,只是李世民命不该绝,而且聪明果断,才一举成功拿下李建成,从而改写历史!



嗔痴历史观


因为你开了上帝视角,知道玄武门之变及以后的历史,而处于他的位子,如果杀了李世民,不过是为李元吉做菜罢了。

因为后来的历史是按照李世民的立场来写的,所以他的记载里李元吉就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但实际上呢,李元吉从来都是跟李世民并驾齐驱的,两人势力一样,相互制约。

最开始李渊造反,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元帅,后来建立唐朝了,李世民为中书令,李元吉就是侍中,两人平级,都是宰相,后来李世民是司徒,李元吉就是司空,又是平级,

戊辰,世子建成为左元帅,秦国公世民为右元帅,徇地东都。.....齐国公元吉为太原道行军元帅。

癸卯,秦王世民为中书令,齐王元吉为侍中。

十月己丑,秦王世民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齐王元吉为司空。

如果按照正常的走向,李渊去世,李建成就可以接班了,他没必要冒风险杀李世民,要知道,政治斗争不是杀了政治对手就行的,杀了后能解决后面问题自然行,如果解决不了呢?

李建成杀了李世民,是不是要把李渊也解决了,或者让他提前退休?如果不让李渊退休,他肯定是要为李世民偿命的,最起码位子不保,因为李渊还敢让他做太子吗?

这时候李元吉马上可以举起正义的大旗,推翻李建成,李建成拿什么阻止?

当初刘宋文帝刘义隆被太子刘劭杀了,刘劭提前接班,结果呢?他的弟弟刘骏起兵靖难,把他给杀了,

继续李建成的立场,他没必要去冒险,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如果冒险杀了李世民,结果也是陪葬罢了。

当初石虎用石韬制衡太子石宣,最后太子石宣感到威胁,杀了石韬,于是石虎就把太子全家杀光了。

而李世民不一样,如果不造反,他最后能安稳着陆的可能性很小,李建成上位了,也会除掉他的,他造反也是别无选择。


南朝居士


轻松一点,历史小吃。大家好,我是小吃。

明明知道李世民是自己继位的拦路虎,为什么李建成就是不提前除掉李世民呢?

首先,性格问题,据史书记载,李建成性情宽简仁厚。可就是这种宽大,仁义得性格,让他始终是不忍心对自己的兄弟下狠手。


再说,由于他是皇储,所以他并没有亲自率兵东征西讨,也没有参加统一全国的各次战役,所以他在军方的群众基础并不深,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而且由于他一直在大后方做一些实际工作,相对于从小在前线的李世民,缺少太多的军事知识和政治斗争经验,不了解政治的残酷,心软不决断。

这些都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以上为个人愚见,望各位大神批评教育。


吃好喝好药好


怎么说呢,当时情况比较复杂,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首先说说起因,就是那个最没有存在感的开国皇帝李渊说起,自古以来皇帝和太子的关系非常微妙,哦,不对是相互抗争,很多时候宫廷政变就说明一切,李渊从造反开始,李建成就是主力,打到一般的时候,李渊玩起了政治手段,暗中扶持李世民,接着是明着扶持,天策府的强大是李渊默许了,形成了于太子党对立的局面(面和心不合),让李建成回家呆在。那样与武将方面就得不到支持。

另外就是人品了,谁狠起心谁先发动政变,李世民快人一步,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他成功了。

当然其他还有很多因素,我隔壁的都说得差不多了,就不重复了。


天人啸剑


不是不想杀,而是不能杀、不敢杀。



一、李世民战功太大,能杀他的只有唐高祖李渊一人。

李世民先后平定了西北薛举、河北刘武周、河北窦建德、河南王世充,平定了中国北方大部。因为他功劳实在太大,唐高祖甚至自创一个“天策上将”的官职授予李世民。他的官衔如下:天策上将、秦王、尚书令、中书令、太尉、司徒、陕东道行台尚书令、雍州牧、益州行台尚书令、梁州总管。全国文臣武将几乎都归他管。

二、李世民支持者众多,李建成投鼠忌器不敢动手。

唐初文臣武将尽出李世民麾下。名将如:李靖、李世勣、秦琼、尉迟敬德、程知节、屈突通、长孙顺德等;文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唐宗室江夏王李道宗、淮安王李神通等也是李世民的支持者。这些人或者手握重兵,或者在朝辅政,势力极大。


三、其实李建成有两次杀弟之举,不过都失败了。

626年六月,李建成请李世民喝酒,在酒里下毒药,结果没能毒死李世民,只让他吐血数升。

第二次就是玄武门之变。当时突厥来犯,唐高祖李渊派李元吉帅军征讨,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趁李世民来为李元吉践行之际,伏兵杀死李世民。没成想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把他俩干掉了。


张睢阳齿


个人觉得李建成没有提前干掉李世民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李建成的性格宽厚仁慈、优柔寡断,下不了决心要除掉李世民。这一点从原东宫官员魏征后来所述可以得知;其次,李世民在唐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立下卓著功勋,并在此间培植强大了自己的党羽和力量。李建成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和机会对李世民下手;其三,当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建成在李元吉的鼓动下下定决心要解决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的暗探已经打入东宫的各个角落里,这样导致李建成的计划被李世民掌握。李世民在此时果断谋划,绝地反击,提前出手,让建成永远失去了机会。所以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确实没错。个人分析,仅供参考。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