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黃巾之亂爆發歷史背景

眾所總所周知我們讀三國,或者是看三國演義電視劇,第一章就是黃巾之亂了。那麼黃巾之亂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爆發的咧,這得從開篇“主人翁”漢靈帝說起,漢靈帝於建寧元年正月繼位,當了20多年的皇帝,一味追求享樂,到後來(這裡個人觀點,本來漢末朝廷積弱多年,國庫就空虛,又貪圖享樂錢從哪裡來呢,估計就是身邊的太監跟他建議的)靈帝劉宏就開始做起無本買賣,怎麼做呢,賣官鬻爵。開始一味的信任身邊的太監,以他們為衣食父母,可能就是主意他們出,事情他們做,反正我就等著收錢,過好日子,不是還得要的面子不是。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有一天靈帝問身邊人,寡人比桓帝如何,他估計。估計覺得自己比桓帝有機經濟頭腦,會賣官賺錢想想是腦袋進了水了。邊上的大臣,太監一個勁的拍馬奉承,陛下與先帝可比堯舜,陛下治下萬事昌明,百姓康寧。靈帝聽了大悅,過了一、二千年都能聽到他違心笑聲。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由於政治黑暗,橫徵暴斂。吏治更加腐敗,就這在這樣的情況下,國事外事都不順,好像每個王朝走道末路的時候都有些類似,正應那句話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連綿不斷的羌叛,讓東漢王朝頭疼不已,說起羌人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東漢初年掃平匈奴之後,這個羌人就成了東漢王朝西面最嚴重的威脅,東漢朝廷對這些少數民族沒有一套穩定的應對政策,大多是你好就給幾個甜棗不好就疼打一頓,就聽之任之,多行駛暴虐政策招致了羌人極大的民族仇恨。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反叛東漢朝廷的鬥爭是連綿不斷,此起彼伏。東漢王朝為了鎮壓羌人的反抗十多年花了80多億錢的軍費,結果這些錢它不是都花在打仗上了,都真的是花到軍費上了,大多數從上到下的貪汙了,用珠寶珍奇的物品賄賂上官,賄賂皇帝太監和大臣。上下放縱,腐敗成風,不體恤士卒。所以造成士卒大量死亡,白骨相望於野,由於鎮壓羌人的殘酷戰爭,更是加劇了各種社會矛盾,《後漢書。皇后記》記載: 順帝末年,楊 徐劇賊寇擾州郡 西羌 鮮卑及日南蠻夷攻城暴掠 賦斂煩數 官民困竭。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順帝末年的時候,東邊的揚州,徐州就爆發了匪患。西羌北面的鮮卑,南面的日南等於東漢的朝廷,東西南北都有隱患,在這些個隱患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鮮卑,史書記載中鮮卑族寇邊的事是連年都有,把匈奴一打跑鮮卑成了蒙古高原的主人,所以他們是屢屢犯邊,搞的朝廷是手忙腳亂,澆頭亂額,疲於應對。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東漢王朝外部四面起火,徭役兵役繁重,這給腐朽的朝廷統治下本就生活困難的百姓又加重了負擔,那麼當時的老百姓的生存狀況究竟如何呢?社會中又存在哪些嚴重問題呢?貧富分化極為嚴重,社會結構是成金字塔結構,東漢末年有些地主豪強,家資幾億錢,有的家中豢養食客就三四百人,尤其是位居高位的達官顯宦(這裡沒有用貴,是因為當時的宦官已經非常有權勢)他們利用手中的權勢聚斂財物非常多,到了靈帝的時候一個的長安縣令,因為有當中長侍宦官的爹,持勢貪放,被查處得錢千餘萬,甚至有的地方官富及十世,就是貪的錢十輩子都花不完,這些人廣佔土地,館舍佈於州郡,田畝連與方國,而老百姓沒法活了,得不到生活資料,面對朝廷的剝削,盤剝,老百姓成了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為了生存發生了很多人倫慘劇。《後漢書。靈帝傳》夏四月京師旱 任城 梁國飢 民相食 永壽元年,四年後 二月 司隸 冀州飢 人相食 建寧三年 春正月 河內人婦食夫 河南夫食婦 平民中易子相食到了這種情況壓迫到了臨界點,揭竿而起。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當時民謠唱曰:發如韭 剪復生 頭如雞 割復鳴 吏不必可畏 小民從來不可輕。到了桓帝,靈帝時期就爆發了很多起義,而且少數民族也參與進來。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很多派去壓的人倒戈參加了起義軍,覺得跟秦末陳勝,吳廣有一拼,起義軍雖然被朝廷和豪強軍事集團聯合鎮壓,隨後就爆發了規模龐大的黃巾起義。黃巾起義在民間醞釀了十多年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發展到後來龐大的武裝規模,而在長達十多年時間裡東漢朝廷為什麼會任其壯大,且不加防範,黃巾起義究竟是如何興起的呢,原來黃巾起義與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太平清領書》也就是《太平經》有關係。在順帝與桓帝時期就有人把《太平經》,獻給朝廷被視為妖書,此後這本書就在民間傳播,《後漢書。皇甫嵩列傳》鉅鹿人張角得到這本書後就創立了太平道,在全國傳道自稱 大賢良師 奉侍黃老道 跪拜首過 符水咒說以療病 病者頗愈 百姓信向之。意思是用念過咒語的符水給人治病,先讓人跪下問犯了什麼錯喝下符水,現在人看來就是騙人,騙死一個算一個反正那時候人命也不值錢,即使這樣信奉的人越來越多,甚至奉為神明,張角用這種手段傳佈太平道,半公開的方式傳道在那種朝不保夕的年代成為了一種心靈寄託,渴望生存,就這樣身邊的人便越聚越多,紛紛投靠。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這時候張角坐到幕後派弟子四方傳道,十餘年間信徒多達數十萬,有的人賣光了家當投靠沒見到張角就死了冒似這樣的人據說都有好幾萬,估計頂多就是當時手工業那種階層。甚至官僚鼓勵說張角教民向善,還是有些人看到了張角的野心(我算其中一個哈哈)太尉楊賜就為這事還上書靈帝,建議孤弱其黨,對太平道首領下手,目前終於看到明白人。但是當時宦官專權,統治階級內部忙於爭權奪利,忽略了正在發展的太平道,張角就乘這種時機,進行了有計劃有組織的反朝廷準備活動,《後漢書。皇甫嵩列傳》十餘年間 眾徒數十萬 連接郡國 自青 徐 幽 冀 荊 楊 充 豫 八州之人 莫不必應 張角把數十萬信徒編為三十六方,大概相當於三,四個師這樣的,這樣變得更有組織的力量,宣傳口號非常打動人心 《後漢書。皇甫嵩列傳》蒼天已死 黃天當立 歲在甲子 天下大吉。約定中常侍徐奉為內應,約定184年3月初五京城內外同時起事,有聞得風向不對上報朝廷,靈帝不理之 ,估計自己還沒管好自己怎麼開心賺錢,享樂,管那沒閒心。在爆發起義前夕自己內部發起了內訌張角的親信弟子向朝廷告了密,逮捕了馬元義,車裂。靈帝下詔,令三公和司隸校尉調查京畿,處死信奉太平道1000多人,詔令冀州捉拿張角,張角得知計劃洩露派人晝夜兼程趕往各地通知各方首領起兵,一時間全國動員頭戴黃巾作為標誌,二月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弟弟張寶為地公將軍,張梁為人公將軍,焚燒官府,劫掠城鎮

個人視角看--黃巾之亂

雖然起義運動前期取得了順利的進展,但是不久主要首領張角病死,雖然有人他的兄弟二人接替,然而起義軍的首領的指揮才能明顯不及漢室的軍隊。加上黃巾軍也得罪了各地的豪強、士家,最後被他們聯手鎮壓, 巾軍起義在短短的九個月後宣告失敗。

黃巾起義失敗是必然的,從現代思想解析還是佩服他們為自由反壓迫同命運抗爭勇氣,歷史的車輪永遠向前,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2019.12.4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