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啥非要將大將軍藍玉剝皮抽筋?

冬季凱風


問題的意思應該是:為什麼朱元璋一定要用剝皮充草這樣的酷刑來對待功臣藍玉,即使他真有謀反之心,把他斬首示眾就行了,何必這麼狠?

事實上,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解釋來看,他對待藍玉已經算是輕判的了,因為大明律中規定,謀反罪一般都是要株連九族,首惡者甚至要凌遲剁成肉醬的。但朱元璋考慮到藍玉是兒女親家(藍玉女兒是朱元璋兒子蜀王的正妃),決意寬大處理,改凌遲為剝皮,算是留了個全屍,也沒有追究其家人的罪責(後面藍玉的皮被保存在了四川蜀王府中,就是由藍玉女兒——蜀王妃所請求的)

因藍玉案而被牽扯進來的官員,則大多采取凌遲極刑,不準收殮,死後屍骨不全。這樣看來,似乎朱元璋還算是給了藍玉一點面子,畢竟藍玉可是要謀反呢,朱元璋這樣做也是仁至義盡了吧!




那到底藍玉有沒有謀反?

朱元璋給藍玉定的了三條罪狀:驕橫跋扈,和元朝妃子苟且;目無法紀,廣收黨羽和義子;意圖謀反,證據確鑿。這三條罪狀,前兩條應該是確有其事,但都不至於興起大獄,最重要的第三條;藍玉謀反。

我認為這第三條的證據就和朱元璋攀南宋朱熹高枝一樣不可信,而且漏洞百出。朱元璋是個狠人,他不止對手下狠,對自己人也狠,比如他的女婿歐陽倫,妻子是馬皇后所生的安慶公主,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感情極深,他對這個女兒也是疼愛有加。可當御史狀告歐陽倫縱容家奴、販賣私茶時,朱元璋也是毫不猶豫,把歐陽倫捉起來就殺,讓自己的女兒做了寡婦。

又如朱元璋長女臨安公主,丈夫是開國第一功臣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後李善長被捲入胡惟庸謀反案,全家七十餘口被殺,李祺因為是駙馬而免死,但也和臨安公主一起被趕出了南京,潦倒一生。對自己人尚且如此,何況是功高震主的功臣和百姓。




在朱元璋的刑法大典——《大誥》之中,處處可見全家流放、抄家滅族、梟首示眾、斷手斷腳、凌遲處死等記錄。朱元璋為了反貪,規定了貪汙六十兩以上的官員,處於剝皮實草之刑。這還算是有個底線的,到了後來就連“六十兩”的底線都取消了,下令不論官位多高、貪汙輕重,一律斬首。

朱元璋到了晚年,由於馬皇后和長子朱標先後去世,此時的朱元璋已經是陷入癲狂的狀態了,而藍玉恰好就撞到了這臨近爆炸邊緣的槍口上。尤其是藍玉那眼高於頂的性格和無人可及的能力,更是讓朱元璋感到厭惡和忌憚,藍玉之死,是他咎由自取,因為不懂急流勇退,也是朱元璋兔死狗烹,過河拆橋的涼薄天性使然。





一貳一橙


藍玉是明朝時期有名的一位大將軍,他出生在一個小山村裡,是一個苗族人。巧合的是他的姐姐是名將常遇春的老婆,因而藉著這層關係,他被常遇春照拂,跟著這位驍勇的姐夫一起跟隨朱元璋打仗。

當然藍玉本身就有能力善謀略,這樣的人才又有著這麼一位厲害的姐夫,自然會被朱元璋關注。

此後由於藍玉數次立下軍功,被當時的起義軍頭領朱元璋一路提攜,尤其在洪武12年的時候,他親自平定了脫古思帖木兒,並虜獲八萬蒙古軍,被朱元璋直接提升為梁國公,可謂是備受榮寵。


可惜的是,這位有勇有謀的將軍並沒有得到多麼美好的結局。此人雖然能力卓絕,不過卻有個致命的壞毛病,那就是好大喜功、目中無人。尤其他在被賜封為梁國公之後,這種缺點便更加暴露出來。按理說他本應該在封官加爵之後行事更加謹小慎微才是,然而他卻恰恰相反,變得越發囂張狂妄,甚至是面對朱元璋也絲毫不給面子。

據傳聞,藍玉率軍回京,並沒有將自己的位置擺放在臣子上,而是覺得自己的地位等同朱元璋,所以一直向其他人展現出一種皇帝需要靠他才能鞏固住江山,這種行為舉止不僅其他大臣們看的出來,就連朱元璋也瞧在了眼裡。但是皇帝必定是皇帝,要有一定的容人之量,因此只要不超過一定界限,朱元璋也不會降罪於他。

然而藍玉頗沒有眼色,且行事越發大膽起來。他把皇帝對他的一些容忍當作是皇帝害怕失去自己的庇佑,因而便開始更加胡作非為,不僅在軍隊裡暗自安插自己的人,而且欺壓百姓搶奪百姓的耕地,在朝會之上更是口出狂言肆無忌憚。當然,這些罪名還不足以讓皇帝就此結果掉一位勇猛的將軍,真正使得藍玉被處以極刑的一件事是其收養的眾多義子。

太子死了之後,朱元璋本意是想讓自己的孫子繼承自己的大統之位。然而當時藍玉囂張之氣並沒有絲毫收斂,他雖是朱標太子妃的舅舅,但畢竟與朱允炆沒有絲毫關係,加之其收養義子眾多,隱隱有威脅皇位之意,朱元璋怎麼可能讓自己的臥榻之旁有旁人酣睡?於是便決定立刻處理掉這個狂妄自大的臣子,而謀反的罪名恰恰可以讓藍玉永無翻身之地,至於為何對其剝皮抽筋,估計也是朱元璋新仇舊恨一起算賬吧。


斯幽說歷史


明朝的刑法比較嚴厲,這點毋庸置疑。

幼年的朱元璋遭受的苦難使其深感官員貪腐給底層老百姓所帶來的苦難,因此,在他即位後,對各種腐敗行為進行了堪稱嚴酷的打擊:1.立法規定,凡貪汙60兩銀子者一律處死。

2.任何人一經發現、有權將貪官汙吏解往京城,沿途不得阻攔,違者不僅本人處死、而且誅滅全族。

3.創造性的設置了一系列令人膽寒的酷刑,包括:“剝皮揎草”、挑筋、斷指、斷手、削膝蓋等。這其中,所謂的“剝皮揎草”手法堪稱令人髮指,據說其做法是:在每個府、州、縣為此專設的“皮場廟”中,先用刀在後背皮膚處剝開一個口子,然後從刀口向體內灌入水銀,隨著水銀的緩緩流過,皮膚和肌肉隨之剝離,而後再把所謂的“身體”從“皮囊”慢慢取出,並將水銀倒出,最後在皮囊內填充稻草和石灰,將其放在處死貪官後任的公堂桌座旁邊,以警示繼任之官員不要重蹈覆轍,否則的話,坐在自己身邊的這個“皮統”就是自己的下場。



藍玉作為明朝開國功臣,戰功赫赫,為何朱元璋要將其剝皮抽筋呢?

藍玉,安徽定遠人,明朝名將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這個人有膽有謀,能征善戰,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當年藍玉跟隨徐達、常遇春二人四處征戰,為朱元璋開疆拓土,立下了赫赫戰功。特別是在徐達、常遇春二人死後,藍玉更是了不得了,成為朱元璋麾下唯一一個能稱得上是“將帥全才”的人。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由於退守大漠的北元時常南下騷擾明朝北邊邊境,於是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藍玉率領15萬大軍征討北元。結果明軍在藍玉的指揮下,打敗北元軍隊,俘虜了包括北元王公大臣、皇妃在內的8萬多人。至此,藍玉已經達到了人生的巔峰,被封為涼國公。



正所謂“月滿則虧,水滿則溢”這個道理,但是藍玉似乎不懂得。在封為涼國公之後,因為自己的卓越戰功,開始變得剛愎自用,愈加驕橫恣意起來了,做出了很多出格的事情。比如:藍玉在府中養了大量的僕人和義子,人數有好幾千人,這在多疑的朱元璋看來顯然是有造反的跡象嘛。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藍玉俘虜北元皇妃的時候,竟然不直接送到朱元璋面前,反而將其強姦,致使該名皇妃羞愧自殺而死。這顯然是不將朱元璋這位皇帝放在眼裡嘛?因此,最終朱元璋決定對其痛下殺手,讓錦衣衛網羅藍玉謀反的罪名。

俗話說得好: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發文不易,感謝支持


楊過說歷史




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有名的殘暴皇帝,江山一統後,大肆屠戮功臣名將,製造胡藍之獄,被害之人數萬之眾。對於朱元璋的濫殺無辜,太子朱標也曾進行勸諫,而朱元璋卻扔給朱標一根長滿刺的棍子,讓他撿起來,朱標面露難色,朱元璋說我把刺都削光了給你可好?從這段史實可以看出,朱元璋是想留給後代一個容易把控的朝廷。然而藍玉作為朱元璋的親家,更是太子朱標老婆的舅舅,本來就與朱標交好,朱元璋也打算留下藍玉輔佐朱標,為何後來又把藍玉剝皮實草了呢?應該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也應該是最主要的原因,太子朱標雖然溫和敦厚,也深得諸位大臣的愛戴,但是比較短命,沒能熬過老子朱元璋,而因為朱元璋的愛屋及烏,朱標死後,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皇孫朱允炆,皇孫年幼,加上朱元璋已經年老多病,自然是怕朱允炆駕馭不了這些開國功臣,所以不得不殺藍玉等人。

第二就是藍玉本身的問題,如同西漢的戰神韓信一般,藍玉的軍事天賦可見一斑,然而政治素養卻不怎麼高,輔助朱元璋打下天下的藍玉,自恃功高,不怎麼把朱元璋放在眼裡,在大破元軍一戰中,就可看出,把朱元璋千叮嚀萬囑咐不可慢待的元妃給睡了。如果不是念在他是輔佐朱標的最佳人選,藍玉早就和胡惟庸一樣的下場了。

第三原因也是因為藍玉的大將軍之位,他身為總兵,掌握天下兵權,且藍玉收了好多幹兒子,這些個乾兒子充盈於藍玉軍帳的重要職位中,且個個能征善戰,忠實於藍玉,所以說藍玉也擁有造反的實力。加上藍玉的親家靖寧侯葉升被朱元璋給辦了,藍玉也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恐生異心,朱元璋殺他也算是未雨綢繆。

歷史記載朱元璋藉口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又念其功勞巨大,免其凌遲之罪,判其剝皮實草,誅其三族。不管歷史上的藍玉到底有沒有造反,因為以上種種,藍玉必死無疑,他的死也實為朱元璋的殺雞儆猴之策。

藍玉死後,其皮示眾,後交由藍玉的女兒蜀王妃保留,一直保存在蜀王府,直到兩百年後,張獻忠一把火燒了這張皮,藍玉才得以魂歸天際。

藍玉之死看似不幸,實則讓人怒其不爭,自古伴君如伴虎,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歷史上數不清的功臣在功成之後遭到毒手,藍玉一步步走上高位卻不知收斂,居功自傲,惹得皇帝厭棄,最終難逃一死,雖說可憐,卻也可恨!


浮生半日閒yylsg


藍玉,有膽有謀,勇敢善戰,屢立戰功。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洪武十二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拜徵虜大將軍。洪武二十一年拜大將軍、涼國公。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國家棟梁,卻在洪武二十六年,以謀反罪被殺,抄家滅族,剝皮實草,傳示各地。而這僅僅是一個開始,接著,朱元璋便以此為開端,大肆株連屠殺明朝的功臣名將,最後,因此被株連屠殺的人超過了一萬五千人。這個事件,被稱為“藍玉案”。

朱元璋生性多疑、殘忍嗜殺,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經準備清理功臣宿將以加強集權了,比如之前已經發生過的“胡惟庸案”。而現在恰好藍玉出現,自恃有功,專恣橫暴,所為多不法,舉止傲慢,無人臣禮。這些作為恰好可以為朱元璋提供一個理由。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便以謀反罪將其立即逮捕下獄,第三天便處死,並將藍玉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員,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隨後朱元璋編撰了《逆臣錄》一書,昭告天下。

而朱元璋為啥非要將藍玉剝皮實草呢,其實,謀逆之罪一般都是碎剮凌遲處死,而朱元璋念及藍玉與自己是兒女親家,便心軟了,最後採取了寬大處理:碎剮凌遲改成剝皮實草。要知道,凌遲可比剝皮殘忍痛苦得多。


自歷史來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藍玉之死,既有自身的原因,比如他恃寵而驕,侮辱元妃致使其自盡,霸佔民田,恐嚇御史,屢次挑戰朱元璋的底線,簡直就是在作死。但是還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朱標死後,朱元璋為朱標打造的超級武人班底就沒用了,為了孫子能夠穩坐皇位,不得不殺掉藍玉等武將。




藍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一開始藍玉也是投在了常遇春帳下,作戰勇敢,履立戰功。常遇春也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自己的這位小舅子,所以藍玉也屢次升遷,後來任大都督府僉事(正二品)

雖然藍玉很厲害,但是和那些個開國大將相比,藍玉還是略顯稚嫩,畢竟當時有徐達常遇春等牛人,基本上藍玉出征都是跟隨他們。


洪武四年,藍玉很傅友得出徵四川,攻克錦裡(今天的成都)。

洪武五年,朱元璋第二次北征中,藍玉是中路軍徐達的先鋒官。

洪武七年之後,藍玉經常開始獨自領兵平定四方。後來還被朱元璋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並賜予世襲爵位的憑證。

藍玉最出名的戰例,還是獨自領兵大破北元於捕魚兒海那次,此戰藍玉俘獲元主次子地保奴、妃嬪、公主以下百餘人,後又追獲吳王朵兒只、代王達裡麻及平章以下官屬三千人、男女七萬七千餘人,以及寶璽、符敕、金銀印信等物品,馬、駝、牛、羊十五萬餘頭,僅元主和太子天保奴等數十騎逃走。並且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此北元一蹶不振。

但是隨著藍玉戰功越來越多,藍玉也開始變得驕橫起來。藍玉曾強佔東昌民田,被御史查問,藍玉大怒,直接把御史趕走。藍玉北征南歸時,夜裡到達喜峰關,守關官吏沒能及時開門迎接,藍玉便縱兵毀關。

藍玉在大破北元后,朱元璋本來想封他為梁國公,可是藍玉侮辱元妃致使元妃自盡,朱元璋為了警告藍玉,就改封他為涼國公,並且命人將這些過失刻在世襲的憑證上。但是藍玉一樣我行我素,藍玉西征返回後,被封為太子太傅,藍玉不願位居馮勝和傅友得之下,說:“我難道不能做太師嗎!”慢慢的朱元璋越來越討厭他。

朱元璋雖然討厭藍玉,但是這時候朱元璋應該沒對藍玉起殺心,之所以沒有起殺心,還是因為朱標的原因。

太子朱標的妃子是常遇春的女兒,所以藍玉是朱標太子妃的舅舅,藍玉和太子朱標關係密切,可以說是實足的太子黨。朱元璋留著藍玉,目的就是為了朱標繼位後,可以有這個超級武將幫兒子打江山,抵禦北元。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公元1392年,朱標竟然英年早逝,朱元璋很是傷心,畢竟培養多年的接班人說掛就掛了,白髮人送黑髮人啊!朱元璋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決定把自己的皇位傳給孫子朱允文,而太子的武人集團班底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年輕的朱允文根本控制不了這些個驕兵悍將,最主要的是藍玉和朱允文沒有任何關係(朱允文的母親不是藍玉的外甥女),所以既然這些驕兵悍將是未來皇帝的隱患,就讓我朱元璋先把他們拔除吧!隨後明朝初期的大案,“藍玉案”爆發了。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告發藍玉謀反,後來又牽連出景川侯曹震、鶴壽侯張翼、舳艫侯朱壽、定遠侯王弼、東筦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謀反,並且他們擬定乘朱元璋藉田時發動叛亂。然後朱元璋以謀反罪將這些驕兵悍將逮捕下獄,並被剝皮實草,抄家,滅三族,後來又牽連出很多人,一共被殺者約一萬五千人。藍玉的女兒因為是蜀王朱椿的王妃而倖免於難,藍玉被剝皮後,蜀王求得藍玉的人皮,用來祭奠。

關於藍玉的案子,其實是有很多疑點的,要說藍玉居功自傲,有不法的行為,這倒是事實。但是要說藍玉謀反,我覺得可能性不大,藍玉案發生的時間是在太子朱標去世的一年後,所以藍玉的悲劇確實是因為朱標早死造成的,也就是說朱標不死,藍玉也不用死。


藍玉案之後開國武將基本屠戮殆盡,所以後來朱允文消藩時,朱棣造反了,但是朱允文卻無將可以用,只能起用年老的耿炳文。後來又起用紈絝子弟李景隴,最後導致一敗塗地。

綜上所述,藍玉的悲劇,其次要因素是因為自己的咎由自取,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朱標的去世。


楚風說歷史


說到藍玉最終的下場,就不得不說一下藍玉這個人的戰績和秉性了。

一,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無敵藍玉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當中,藍玉跟隨著朱元璋的左右,南征北戰打下了很多的硬仗,攻城拔寨、平定叛亂、擴張領土等方面可謂是身先士卒,為了朱元璋的稱霸天下可謂是鞠躬盡瘁!時間久了,像藍玉這樣的千古良將當然會得到朱元璋的重用。這之後朱元璋予以重任,慢慢地將藍玉培養起來,這藍玉也著實經得住朱元璋的考驗,一步步地做到了大將軍的位置,在全軍可謂深受恩寵!

二、順手奸了個皇妃?作死的先兆!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一個人毀滅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過度膨脹!這藍玉受到朱元璋這樣的百般信任,當然也會膨脹起來。慢慢地這藍玉的性情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開始變得剛愎自用、恣意妄為起來,完全已經到了無視軍紀的地步。據史料記載,在攻下元朝的皇城之後,俘獲了元朝皇妃之後,見色起性將皇妃給強姦了,逼得元朝的皇妃直接自殺身亡了!

三、不知收斂,不懂政治,建立小朝廷,喪命之道

明朝建立之後,藍玉絲毫不知道收斂自己的做派。反而在朝廷之中廣收門徒、義子上千人,在朝廷之外秘密成立自己的“小朝廷”。這對於權力“十分敏感”的朱元璋,算是犯了大忌!朱元璋說不定被嚇得“顫抖”起來了呢。歷史上著名的“藍玉案”就此爆發,這件案子涉案人數之多,在明朝的歷史上算是最多的一次。最後案子的主角——藍玉,朱元璋感念其軍功赫赫,所以沒有采取凌遲處死的做法。最終只好將藍玉剝皮抽筋,將他的人皮裡面插滿了稻草,送到了四川的蜀王府裡展覽示眾!

藍玉的結局如果說非要找到一個緣由的話,那就得說到他的腦子。面對朱元璋這樣的雄主,不知道收斂自己,反而主動去送上門去找死!這一方面范蠡就做得很好,越王勾踐奪得天下之後,他馬上就看出勾踐的心狠手辣,於是最終全身而退,落得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藍玉說不定就不知道範蠡這個人物?


歷史直男A


因為朱元璋太怕失去自己的朱姓江山了,他為什麼這麼喜歡殺人呢?

  1. 既可以通過重刑來震懾人心,讓他的臣民都服服帖帖的當他的大明子民。

  2. 他寧可錯殺一千,不可錯放一人,他要把那些有任何可能謀反的人都統統屠戮殆盡,這就是為什麼“胡惟庸案”和“藍玉案”兩案加起來殺了近5萬人。這是一個概念,基本上就是一場大型戰爭的死亡數了,可是這是在天下太平以後的洪武年間殺的人,足見朱元璋對他的大明江山看的有多麼寶貴,為了替自己的後世子孫打下基礎,不惜濫殺無辜。


朱元璋對謀反有多麼敏感呢?他在《大明律》中把謀反定為“十惡”之首,讓我們來看一下他的規定:

  1. 一曰謀反謂謀危社稷  
  2. 二曰謀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官闕
  3. 三曰謀叛謂謀背本國 

那麼他又是怎麼處罰謀反者的呢?讓我來看一下《大明律》的規定:

  1. 凡謀反(謂謀危社稷及大逆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但共謀者、不分首從、皆凌遲處死。祖父、父子、孫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異姓、及伯叔父兄弟之子、不限籍之同異、年十六以上、不論篤疾廢疾、皆斬。
  2. 其十五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若子之妻妾、給付功臣之家為奴。財產入官。若女許嫁已定、歸其夫、子孫過房與人、及聘妻未成者、俱不追坐。知情故縱隱藏者、斬。有能捕獲者、民授以民官。軍授以軍職。仍將犯人財產、全給充賞。知而首告、官為捕獲者、止給財產。不首者、杖一百、流三千里。

在《大明律》中最常見的刑法就是斬,你只要翻看《大明律》大致過一遍,你就會看到到處都是斬!斬!斬!


藍玉被剝皮還是朱元璋“寬大處理”的結果

讓我們又來說藍玉案,不過關於藍玉案的細節和經過我就不再這裡再做闡述,基本上可以斷定的是藍玉有謀反的動機,有謀反的實力,但沒有實質性的謀反行為,朱元璋判定藍玉謀反主要基於捕風捉影的供詞,就是說他實際上是沒有實質性的證據,譬如藍玉已經確定了謀反的打算,有具體的人員參與其中,已經準備動員軍隊等等。

而且藍玉下獄後也自始至終沒有承認自己謀反的事實,因為他明白事情發展到這種地步,朱元璋斷不可能放過他,所以就算他真的打算謀反,他也不會承認。

所以,藍玉究竟有沒有謀反並沒有一個鐵板釘釘的證據,而朱元璋也藉此契機再開殺戒,把那些開國元勳和功臣統統都殺了一個乾淨,藍玉一案後,"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那麼朱元璋為什麼要對藍玉實施剝皮的懲罰呢?在我們看來這或許是一種十分殘酷的刑法,但在朱元璋看來,這已經是寬大處理了。

《大明律》中規定凡是謀反之罪統統以凌遲之罪處死(詳見上面所發有關《大明律》對謀反的處罰),朱元璋念及藍玉是自己的親家,所以就沒有動用凌遲,為了替藍玉保留一個全屍,命令只剝了他的皮。

其實這都只不過是虛情假意,因為他後來還把藍玉的皮送到藍玉女兒蜀王妃那裡,美名其曰“留念”,可謂是喪絕人倫,朱元璋這個暴君和商紂王實際上是沒什麼區別的。

另外再說一點,藍玉是活著被剝皮的。


圍爐談史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立下平生最大的戰功。他率領十五萬大軍,追擊蒙古軍隊,一直追到了捕魚兒海,大獲全勝。這是一場決定元明兩朝國運的大戰,自此之後,元朝精銳盡失,一蹶不振,再也沒能力與明朝抗衡。聽到戰爭勝利的消息後,朱元璋非常高興,將藍玉比作自己的衛青,馬上晉封藍玉為涼國公。可惜,僅僅五年過去,涼國公就真涼了。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藍玉,將其剝皮致死。藍玉之皮,在整個明朝都放在四川蜀王府。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抽筋,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藍玉是定遠人,他為人勇悍有才略,是常遇春、徐達死後,軍中數一數二的大將,最終卻也難逃朱元璋之手。

居功自傲

說實話藍玉之死其實不冤,雖然朱元璋以“謀反罪”誇大其詞,但是藍玉居功自傲,身上的毛病確實不少。藍玉出征打仗的時候喜歡私吞戰果,“私藏珍寶駝馬無算”,又隨便圈佔民田,有官員來管,結果被他一頓痛打。甚至在洪武二十一年那場大戰歸來時還姦汙了北元妃子,以致妃子羞憤自縊而死。至喜峰關時,又因為關吏沒有及時開門迎接,藍玉直接帶兵把喜峰關打了下來。就連歸來朱元璋給他設宴接風時,藍玉還言語傲慢。試問,朱元璋如何能忍?就算皇帝不是朱元璋,又有哪位皇帝能忍這樣的將軍?



以藍玉為抓手,屠殺勳臣

朱元璋作為皇帝,如果只是忍不了居功自傲的藍玉,為何要殺兩萬人?原因還在於朱元璋將藍玉當做抓手,將淮西勳臣家族一網打盡。朱元璋這麼做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給子孫後代開道,防止有功臣在他百年之後犯上作亂。

王爺們能獨當一面,就是勳臣身死之時

朱元璋到了晚年,他誰也不信,只相信自己的兒子們,他將兒子們分封出去,讓他們駐紮在全國的各處軍事重鎮,就是為了節制將領。

洪武二十三年,燕王朱棣出兵古北口,大雪突襲,擒獲“乃兒不花及其名王酋長男女數萬口羊馬無算,橐駝數千”。燕王首戰告捷,朱元璋非常高興,他說對於北方沙漠,有燕王朱棣,他就可以無憂了。是啊,他無憂了。那麼久該殺人了。就在朝廷上下喜氣洋洋,文武百官還樂呵呵的時候。朱元璋就在燕王朱棣得勝僅一個月後,就開始以十年前的胡惟庸案入手大開殺戒。從李善長開始,一共屠戮公侯二十二人。哪怕是封侯拜相的開國功臣們在朱元璋面前也是命如螻蟻。

除了這幾個原因外,我覺得朱元璋還有點神經質了,也就是有反社會人格,這從朱元璋用了六年時間、經過七次刪改、給皇子皇孫們看的《皇明祖訓》就可以看出來。這本書開宗明義的第一章就是安全:“為了安全起見,你們和大臣們商量機密時,帶刀侍衛只許離你們十丈遠。”“每天晚上,都要警省。沒事常聽聽城中動靜,也可以到院子裡,看看天氣星象,有沒有什麼災難的徵兆。如果不出去,聽聽市聲是不是有什麼異常。”聽聽,九五之尊警惕到了如此地步,大殺特殺也就不出人意料了。


邯鄲醉


作為王者,要有忍的氣概,但是藍玉跟他兒子太囂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