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大清原配皇后多悲催,早亡、被廢、難產死,更悲催的是還被後人歪歪成帝王真愛,什麼赫舍裡是康熙帝的白月光,什麼富察是乾隆帝的硃砂痣,在史實面前,這些真愛卻一個都禁不起扒拉,大概真愛粉又要說猴格煞風景了。 

康熙帝玄燁的元后赫舍里氏,雖然電視劇演繹的少,但依舊被網絡吹成白月光,什麼康熙為了赫舍裡違背祖制立太子,什麼康熙帝在赫舍裡死後守身如玉一年不近女色云云,真的是這樣嗎?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1,滿洲屬人之家

康熙帝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1653-1674),出身滿洲屬人之家,是四輔臣之首索尼的孫女。

赫舍里氏,又作何舍里氏,黑舍利氏,和和理氏,根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輯要》所說,赫舍里氏就是金代的紇石烈氏,以“赫舍裡”河為氏。

赫舍里氏是滿洲人口第四的大姓,散佈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屬於海西女真的,以世居都英額地方的赫舍里氏最顯著。

始祖穆瑚祿都督遷居白河,又遷哈達國,生了八個兒子,第七子特赫訥的第三子瑚什穆巴顏,有兩個兒子,就是碩色希福。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清太祖兼併哈達部,碩色和弟弟希福歸順愛新國,隸屬正黃旗。

碩色精通滿、漢、蒙文字,賜號巴克什,命在文館行走,充當大汗的文學侍從,也扮演智囊的角色。希福則很有外交天分,主要工作就是奉命出使蒙古、朝鮮,在協調滿蒙關係上比較受重視。

赫舍裡家族在太祖太宗朝算是有代表性的協理文書、外交的世家,碩色的長子索尼繼承家學,兼通滿、漢、蒙古文字,在文館辦事。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以文學入仕的赫舍裡家族根基太薄,並不能和其他以軍功起家的異姓功臣相比,政治地位比較低下,正是他家的文職身份,成了赫舍裡家族爭取世職、提高政治地位的障礙。

當時,要想提高政治地位,就是多打仗,參與征伐,才能獲得軍功得以晉身。為了突破家族提升地位的瓶頸,

索尼就尋求轉型之路,任一等侍衛,出入扈從,獲得隨軍征討的機會,參與寧錦大捷。

但比較悲催的是,由於此戰是後金失利,索尼也沒有得到晉升的機會。直到天聰五年(1631),皇太極改革政體,索尼以白身授牛錄章京,終於從汗身邊的幕僚侍從角色轉型成朝廷官員,政治地位也因為有受封的世職得到提升。

從此,索尼成為皇太極的親信爪牙,併為之擴張汗權打壓其他旗主而奔走。隨後,皇太極改文館為內三院、又稱帝,索尼的叔叔希福,先後被任命為內國史院承政,內弘文院大學士,晉封二等甲喇章京,家族地位得到顯著提升。

在太宗朝,索尼因為對汗權忠誠,從牛錄章京超授三等梅勒章京,徹底讓赫舍裡家族和皇權捆綁在一起。皇太極死後,因為索尼選擇維護皇權,遭到多爾袞的清洗,被革除所有職務,贖身貶黜為民,徙居昭陵(皇太極陵墓),家族子弟都被革退,才起步的赫舍裡家族被迫離開權力中心。當時一起遭到修理的還有鰲拜、遏必隆兩黃旗諸大臣。

然而,世事無常,隨著多爾袞之死,遭到迫害的赫舍裡家族得以重返權力中心,希福恢復二等阿達哈哈番,任內弘文院大學士,充任修簒《太宗實錄》總裁官,一年三次晉升,為三等精奇尼哈番,授議政大臣,正式進入決策核心。

對抗多爾袞的索尼也從昭陵被順治帝召回,恢復二等精奇尼哈番,晉三等伯,又敘功以“為主報效,不惜性命”晉升一等伯,授內大臣兼議政大臣,總管內務府事,被順治帝視為股肱親信、腹心之佐,並在順治帝死後被指定為四大輔臣之首。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2,立後波折

孝誠仁皇后就是索尼的孫女,噶布喇的女兒,出生於順治十年(1653)十二月十七,比她的丈夫康熙帝玄燁大三個月零一天。

康熙四年(1665),康熙帝玄燁十二歲,要選皇后了,四輔臣中的索尼孫女赫舍里氏,遏必隆之女鈕鈷祿氏都在應選之列,成為皇后的候選人。

為了皇后的人選,朝廷又起波瀾,四大輔臣中,以索尼門第最低,他沒有顯赫的家世背景,人丁也不旺盛,不像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三人,不但家族顯赫出身貴胄,其家族還和皇室頻頻聯姻,和這三家相比,索尼家就顯得很單薄。

所以,儘管索尼是輔臣之首,卻並不能得到鰲拜、遏必隆的真心信服。特別是鰲拜,自恃功高,“意氣凌轢,人多憚之”,索尼年紀老邁又多疾病,並不能彈壓鰲拜。

在輔政之初,四大輔臣就紛紛安插子弟做為皇帝近身侍衛,互相較勁擴張自己的勢力,但誰也不比誰更佔優勢。在鰲拜和遏必隆的聯手下,昭聖太皇太后對朝政無能為力,只能唯唯諾諾。

不甘受制的康熙帝祖孫,為了增加索尼的籌碼,在立後的問題上就屬意赫舍里氏為皇后。皇帝祖孫的想法遭到其他三位輔臣的反對,蘇克薩哈“嗔怒年庚不對”,鰲拜則怒衝衝說:“若將噶布剌之女立為皇后,必動刀槍,滿洲下人之女,豈有立為皇后之理?”

遏必隆呢?他當然是想自己閨女做皇后,他也好從皇帝外孫變成皇帝岳父。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鰲拜為何說赫舍里氏是“滿洲下人之女”呢?

在康熙帝之前,擁有正宮皇后稱號的就太宗孝端皇后哲哲,世祖廢后靜妃、孝惠皇后,娘仨都是蒙古國主貝勒的女兒,就算是其他追封皇后如太祖的孝慈皇后孟古哲哲、大妃孝烈阿巴亥,也都是滿洲國主的閨女,只有端敬皇后和孝康皇后兩個雜牌地位低下。

和前面的那些皇后相比,赫舍里氏的身份門第的確不夠看,重視門第的鰲拜於公於私都不同意冊立赫舍裡為後,於公,嫌棄赫舍裡出身低,不配做皇帝的元后;於私,自然是不能給老匹夫索尼擴張勢力的機會,所以才斥責赫舍里氏是滿洲下人之女。

對康熙帝祖孫來說,遏必隆和鰲拜同屬鑲黃旗,鰲拜專斷跋扈,蘇克薩哈拎不清,如果立鈕鈷祿氏,遏必隆的勢力勢必要擴張,再和鰲拜聯手,會形成為尾大不掉之局,對皇權更不利。

因此,必須立索尼孫女,通過提高索尼的地位,讓他去抑制鰲拜團伙。

康熙帝下旨說:“奉太皇太后意旨:滿洲屬人之女,為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決,不必再議,欽此。”遂確立赫舍裡的皇后之位。

康熙四年(1665)七月初七,下聘行納彩禮;九月初七,遣官祭告天地、太廟、社稷,行大徵禮;九月初八,康熙帝舉行大婚典禮,赫舍里氏成為大清國的皇后娘娘。

冊文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內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禮於斯而備。教化所由以興。諮爾何舍里氏。乃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也。世德鍾祥。崇勳啟秀。柔嘉成性、宜昭女教於六宮。貞靜持躬、應正母儀於萬國。茲仰承太皇太后懿命。以冊寶立爾為皇后。其尚弘資孝養。克贊恭勤。茂本支奕葉之休。佐宗廟維馨之祀。欽哉。(《清聖祖實錄》)

九月初十,帝后大婚禮成昭告天下。

詔曰:帝王承天立極。作民父母。使四海同倫。萬方向化。匪獨外治。蓋亦內德茂焉。故政教弘敷。肇先宮壼。所以共承宗廟。助隆孝養。綿本支。睦九族。甚鉅典也。朕祗纘鴻基。篤念倫紀。茲者聖祖母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太皇太后。深惟婚禮為天秩之原、王化之始。遴選賢淑。俾佐朕躬。正位中宮。以母儀天下。欽遵慈命。虔告天地宗廟。

於康熙四年九月初八日。冊立內大臣噶布喇之女何舍里氏為皇后。朕躬暨後。允修厥德。夙夜敬勤。期克紹於徽音。庶俾薄海內外。丕協倫常。洽被仁恩。聿臻上理。佈告天下。鹹使聞知。(《清聖祖實錄》)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3,少年夫妻很多妾

赫舍里氏的冊立,使其家族得到質的飛越,一躍成為當朝後族,索尼諸子多次得到提拔,但因為他的兒子們多“懶惰嬌縱”,並沒有對家族的發展起到實質性作用,不像清純帝的富察皇后,孃家兄弟各個爭氣,能夠延續家族的昌盛。

十三歲的皇后和十二歲的皇帝,真真是少年夫妻,當然有蜜裡調油的時刻。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和皇后同期進宮的其他八旗秀女,這眾多秀女中就有三位頗得康熙帝的喜愛,分別是後來的惠妃那拉氏、榮妃馬佳氏、宜妃郭絡羅氏。

沒錯,十二歲的初中生康熙帝就擁有最少十三個以上的妻妾,真是羨煞現代的單身狗們。這麼多的妻妾,又遭遇好色的康熙帝,可想而知,皇后能與皇帝卿卿我我的時候並不多。

康熙初期,後宮仍然沒有形成制度,除了皇后,底下都是福晉等級的庶妃,要到康熙十六年(1677)第二次冊立皇后時,才大封后宮,有妃嬪等級的。

婚後當年十月二十二,禮部上奏年節給皇后進箋文的事,就是元旦日和皇后千秋節,各省官員應該給皇后進呈賀表,順治朝的慣例是隻在元旦日給皇后上箋文,千秋節不用上。康熙帝並不願意為妻子破例,就下旨讓按照順治年間的慣例來。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4,為皇帝親政鞠躬盡瘁的皇后孃家

身為皇后祖父的老索尼,年老多病,又憂心鰲拜勢力,基於對皇權的忠誠,在康熙六年(1667)三月,索尼以順治帝十四歲親政為由,奏請康熙帝親政,但被昭聖太皇太后“留中未發”。

正瞌睡有人遞枕頭,為何昭聖還留中不發呢?當然是看鰲拜幾個人的態度啊!如果他們幾個沒動靜,皇帝怎麼名正言順的親政呢?

四月三十,康熙帝下詔說念及索尼歷事幾朝,忠誠不二,“著於所有一等伯外,授為一等公”。閏四月初一,索尼上疏辭一等公爵,康熙帝不允,並於閏四月二十一,下詔索尼原有的一等伯,由兒子心裕承襲。

六月二十三,索尼病故,賜諡文忠,加賜鞍馬二匹、銀二千兩,所留的一等公由其兒子法保承襲。

隨後在七月初三,鰲拜三人迫於形勢,不得不一起奏請皇帝親政

,古代結婚就表示能當家作主了,一般都是皇帝大婚就標誌著親政,首輔都上書請求親政,其他輔臣又有啥藉口推辭呢?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面對鰲拜諸人的上書,康熙帝祖孫又謙讓一番,在輔臣們表態他們會繼續輔佐皇帝后,才順水推舟答應。七月初七,康熙帝御太和殿,宣佈正式親政,輔政大臣仍行佐理。

才宣佈親政七天,鰲拜沒鬧出事,蘇克薩哈倒鬧出事來,七月十三,蘇克薩哈奏稱自己“才庸識淺”,不能為皇帝效力,請求辭官去給先帝守陵。

於蘇克薩哈的本意,或許有逼迫鰲拜一起退隱的心思,但他忽略了,他的行為同時也讓剛親政的康熙帝難堪,你啥意思啊?竟然說“奏請守陵,得以生全”,誰逼你了?讓你在此不得生、守陵才得生?

如果康熙帝允許蘇克薩哈退隱去守陵,那留下的遏必隆和鰲拜就尷尬了,須得也一起奏請辭退,但是,他倆不願意放棄權位,對蘇克薩哈攪屎棍的行為非常憤怒,鰲拜就攻訐說蘇克薩哈對皇帝親政不滿,必須得對他明正典刑。

康熙帝當然不願意弄死蘇克薩哈,不同意鰲拜的奏請,蠻橫的鰲拜“攘臂上前,強奏累日”,逼迫皇帝下詔誅滅蘇克薩哈家族,自此,歸政的鰲拜反而位列百官之首,任意橫行,勢力達到巔峰。 

康熙當然不願意坐以待斃,為了安撫鰲拜,還加恩輔臣,在遏必隆繼承他爹的一等公之外,另授一等公;鰲拜所有的二等公外,另授一等公,讓他們的兒子們繼承原有的爵位。

就在康熙帝倍感憋屈的時候,康熙六年(1667)九月二十,後宮的馬佳氏為他生育的庶長子承瑞,十四歲才親政不久的康熙帝喜當爹了。隨後,在次年(1668)十一月二十,後宮張氏又為康熙帝生下庶長女,兒女雙全,總算有點開心事。至於皇后娘娘有沒有焦慮,皇帝陛下就不知道了。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5,皇后的外事活動

在鰲拜黨羽遍佈朝廷內外的情況下,年輕的康熙帝只能選擇和忠誠的皇后孃家赫舍裡家族合作,皇后的叔伯雖然多庸碌,勝在佔據高位,老索尼的一個小庶子索額圖又在兄弟中脫穎而出,進入康熙帝的視線,成為他的得力助手,君臣齊心為扳倒鰲拜努力。

康熙八年(1669)五月初十,鰲拜被皇帝擒拿,正式宣告結束輔政時代,康熙帝徹底掌控全局,身為皇后叔叔、剷除鰲拜首功的索額圖也升為正一品內國史院大學士,兼修《世祖實錄》總裁官,開啟他的青雲路,從家族低微的庶出子成為家主領袖。

真正掌權的同時,十二月十二日,赫舍裡皇后誕育皇次子、嫡長子承祜,扳倒權臣,喜獲嫡子,可以想象十六歲的康熙帝的春風得意。沒有了權臣的掣肘,年輕的皇帝意氣風發,決定去恭謁孝陵,去給他爹說說他幹掉權臣親政了。

康熙九年(1670)八月十二,康熙帝去太廟行祭告禮,次日,和赫舍裡皇后奉昭聖太皇太后、仁憲皇太后啟行,前往遵化昌瑞山,祭謁順治帝陵寢。八月二十一,車駕到昌瑞山,二十二日舉行大祭,二十八回京師。

這是赫舍裡短暫的一生中,唯一一次出外參加活動,皇帝、皇后奉太皇太后和皇太后謁陵,在清朝,也是唯一的一次。

康熙帝親政後,他的後宮也開始進入生育期

:康熙九年(1670)閏二月初一,承慶生,生母那拉氏。康熙十年(1671)三月初九,皇次女生,生母董氏。同年十二月二十五,賽音察渾生,生母馬佳氏。

可能是康熙帝年輕,也或許是他縱慾,種子質量不好,康熙十年及之前所生育的六子二女後來盡數夭折,康熙九年(1670)五月二十四,皇長子承瑞夭折。康熙十年(1671)四月十八,皇三子承慶夭折;十月,皇長女夭折。

到康熙十一年(1672)年初時,19歲的康熙帝膝下只有嫡長子、皇次子承祜,新生的皇四子賽音察渾和皇次女。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6,皇后喪子、重病

康熙十一年(1672)正月,昭聖太皇太后身體有疾,要去赤城湯泉泡溫泉,大孝孫康熙帝執意陪伴祖母前往,正月二十四去赤城,二月初三才到湯泉宮,初六日寅時就接到包衣郎中多璧來奏:不滿三週歲的嫡長子承祜於初五日巳時夭折。

連續死兒子,這回連貴重的嫡長子都沒了,康熙帝很難過,但一向孝順的他在給祖母請安時還笑語如常,不漏一點風聲,免得祖母也難過,還專門給內大臣覺羅塔達日交代,如果遇到諸王大臣前來安慰他,就讓他們悄悄散去,不要驚動太皇太后。

禮部郎中仲古爾代等來奏安葬嫡皇子的事宜,康熙帝仍然怕太皇太后知道,特意躲開太皇太后在僻靜處召見來臣,含淚交代兒子的後事問題。

初七日,大臣明珠等人擔心康熙帝因為心情難過鬱結於心,就勸他出去遊幸一番,借境抒懷。康熙帝說:我每天給奶奶問安,心裡都很高興,只要我奶奶身體好了,我就不勝歡喜,小孩子沒了事,我並不介意,你的忠心我知道了。

對於承祜的夭折,史書還記載康熙帝“痛悼之”,對於喪子的赫舍裡卻沒有一言半語記載,母子連心,虛齡才二十歲的赫舍裡面對喪子之痛該是如何的肝腸寸斷,後人是無法窺知。

不管多難過,身為皇后,留守京城,還是要打起精神,因為二月十四,那拉氏又生了皇子保清(胤禔),根本沒有皇后悲春傷秋的時間。

二月十七,康熙帝從湯泉回京,給皇太后請安後,康熙帝勢必要去安慰探視皇后,也許夫妻倆會相對垂淚悼念兒子,還得面對丈夫分身出去看新出生的小皇子。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在京僅五六天,二月二十二,掛念祖母的康熙帝再次返回湯泉,陪伴太皇太后一直到三月二十九,祖孫才返回京城。幾個月後,八月二十,再次以太皇太后聖躬違和,康熙帝奉祖母去遵化縣湯泉。

康熙帝祖孫前腳出京,後腳皇后就病倒了,十月初三,康熙帝得到奏報,知道皇后有恙,就召見太醫院官武超眾,詢問皇后病情以及用藥情況。還特別交代武超眾,不要把皇后生病的事告訴太皇太后,免得太皇太后憂慮。

結果武超眾並沒有領會皇帝的意思,見到太皇太后還是奏聞皇后有病,昭聖太皇太后就讓孫子回京探視孫媳婦,康熙拒絕了,對祖母說:孫子特意侍奉祖母來此,豈敢離開!

十月初四,再次接到消息,說皇后病情加重。太皇太后再次讓康熙帝回京看老婆:你侍奉我是孝道,但你的妻子病危,你也應該趕緊前往探視,等她好轉,你不妨再來。再說,你侍奉祖母是你的孝心,聽祖母的話去看妻子也是孝道啊!康熙帝才答應回京探視皇后,還說:看看皇后,孫子我就回來。

十月初五,康熙帝回宮,給皇太后請安後,去探視妻子,次日就以皇后病癒,他又回湯泉陪祖母去了。

康熙十二年(1673)二月,皇次女夭折。五月初六,馬佳氏生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20歲的康熙帝還是兩兒一女。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7,難產死的皇后

康熙十三年(1674)對於21歲的康熙帝來說,是個很重要的年份,年前知道吳三桂反了,又遭遇楊起隆叛亂。

過了春節後的正月二十九,皇子賽音察渾夭折。不過,二月初十,和皇長女同母的皇四女出生。四月十二,馬佳氏又生皇子長華,出生當天就夭折。五月初三,赫舍裡皇后生嫡次子保成(胤礽),五月初六,後宮兆佳氏生皇五女和碩端靖公主。

就在五月初三巳時,保成出生,重獲嫡子的康熙帝還沒有喜悅夠,就面臨難產的皇后生子後垂危的狀況,申時,二十二歲的赫舍裡皇后崩於坤寧宮。

悲喜交加的康熙帝命輟朝五日,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因為正在和三藩打仗,就免去直隸各省文武官齊集舉哀制服及遣官進香。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五月初四,奉安大行皇后梓宮停靈乾清宮一天,初五日,梓宮安放在紫禁城的西華門外享殿,康熙帝親自臨送。五月初八,諭禮部會同內閣翰林院擬大行皇后諡號。

康熙十三年五月丙寅仁孝皇后崩越日奉安梓宮於乾清宮聖祖仁皇帝輟朝成服妃嬪以下鹹成服

戊辰奉移梓宮於西華門外殯宮庚寅奉移梓宮暫安於都城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六月庚申冊諡大行皇后曰仁孝皇后(皇朝通典卷六十二 清朝通典 高宗 敕撰 皇后喪)

五月十三常祭,二十一日初祭,二十二日繹祭,康熙帝都親臨舉哀。二十七日,又親送大行皇后梓宮到鞏華城,二十九日,親到鞏華城大祭,諸王大臣齊集舉哀除服。

六月二十六,以冊諡大行皇后,派佟國綱告祭太廟。二十七日,康熙帝素服親御太和門,遣和碩康親王傑書、和碩莊親王博果鐸、齎冊寶,詣鞏華城,冊諡大行皇后。

冊文曰:朕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內庭之助。陰教成於宮壼。尤資後德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翬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皇后何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宮。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溫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於海宇。勤兩宮之孝養。婉以承顏。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蘋蘩時飭。克佐精誠。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月掩椒塗。鑑亡蘭殿。朕心傷悼。率土悲哀。懷哲思賢。

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錫。特以冊寶。諡曰仁孝皇后。於戲。聖善弘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備美。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茲光寵。(《聖祖實錄》)

二十八日,以冊諡仁孝皇后頒詔天下,康熙帝把妻子誇的,“溫惠性成。柔嘉天亶。發祥世胄。正位中宮。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誠克孝。統理內治。維敬維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徽音茂著。懿範彰聞。”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8,致祭親臨的康熙帝

隨後,從當年七月到次年三月,除十月外,八個月時間,每月初三日,康熙帝就親至鞏華城月祭仁孝皇后,十月是初四去的,因為初三是皇太后聖壽節。

康熙十四年五月初二,康熙帝就到鞏華城,到次日仁孝皇后忌日,行期年致祭禮。

六月初六,傳諭禮部,要冊立嫡子胤礽為皇太子,命禮部選擇吉期具奏。

諭禮部: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承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允礽、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聖祖實錄》)

十二月十二日,以冊立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十三日,康熙帝親御太和殿,遣輔國公葉伯舒、都統大學士圖海、為正使;戶部尚書覺羅勒德洪、兵部尚書王熙、為副使,冊立胤礽為皇太子,次日頒詔天下。

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允礽、日表英奇。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允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

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於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佈告中外、鹹使聞知(《聖祖實錄》)

康熙十五年、十六年的五月初三,康熙帝又親自去行再期致祭禮和三期致祭禮。赫舍裡喪滿三週年,康熙十六年八月二十二,遂冊立繼後鈕鈷祿氏,同時冊封一妃七嬪,康熙的後宮再掀新的篇章。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09,闢謠康熙喪妻後守身如玉

網絡傳言,康熙帝對結髮妻子情深義重,在赫舍裡死後,守身如玉,一年不近女色,真是這樣嗎?

製造謠言的不知道讀不讀書,但相信這個謠言並傳播者肯定是不讀書,好歹去看看康熙帝子女的出生表,都不會說出這麼可笑的話。

赫舍裡皇后是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駕崩的,到康熙十四年五月初三算一年吧!說康熙帝為赫舍裡守身如玉一年的人,怎麼看待康熙十四年六月二十一出生的長生,和十月初八出生的萬黼呢?

這兩位皇子的生母馬佳氏和那拉氏的孕期就在赫舍裡皇后的喪期內,總不能是這倆人都是在赫舍裡生前懷上的?孕期超過漢昭帝?要不,是隔壁的種?

有些帝王真愛粉也蠻可笑的,為了鼓吹康熙帝赫舍裡真愛論,生生讓康熙帝守身如玉守出綠帽子,這讓清聖祖情何以堪?棺材板都要按不住了。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10,闢謠因追念赫舍裡冊立太子

除了守身如玉論,還有康熙帝冊立太子,其實就是為了追念赫舍裡皇后的論調,還說康熙帝把太子行冊禮的日期定在嫡長子承祜的生日十二月十二那天,這表示康熙帝是多麼喜歡嫡長子承祜,多麼追思他們的母親他的結髮妻啊!

看到這樣的言論真是令人牙酸,繼續闢謠,康熙帝冊立太子真的是因為以上原因嗎? 

來看看冊立太子的日期,康熙十四年六月初六冊立太子,十二月十三行冊封禮,兩個日子哪天都不是承祜的生日十二月十二。況且,冊封禮的日期都是欽天監和禮部占卜確定的,國家大事可不是皇帝憑喜好信手指定某個日期的。

清代立儲制度經歷了好幾個階段,從清初的推選制,到康熙帝時期的嫡長制,再到雍正開始的秘密立儲制度,後至清末的懿旨立儲。

康熙冊立太子的時間,正是和三藩打的不可開交之時,清廷的戰事處於不利局面,康熙帝在那個節骨眼上,推出嫡長子冊立太子,有兩個含義:

  • 其一,是通過立儲顯示他平定三藩之亂的必勝信心,在客觀上起到穩定軍心和民心的作用,鼓舞士氣,維繫內部團結。
  • 其二,則是通過嫡長繼承製度,來籠絡漢族官僚大臣,增強漢臣對清廷向心力的重大作用,也是康熙帝親政後調整滿漢關係學習漢文化崇儒重道的表現。

看清楚,冊立太子是為了達到他的政治目的,不管是誰生的兒子,只要處在嫡子的位置,就是妥妥的儲君,可不是因為康熙帝對赫舍裡的情感因素起的作用。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11,猴格說

帝王也是人,自然也有真愛,像一夫一妻的某皇帝的確是真愛,但大清國的那些妻妾成群、兒女成堆的皇帝說真愛,還是算了吧!顯得真愛太廉價了,看到誰說愛新覺羅出情種的話都忍不住樂,那句話堪稱年度最大笑話。

康熙帝和赫舍里氏是少年夫妻,又曾經共患難過,怎麼可能沒有感情呢?平平常常的夫妻情義還是有的,康熙帝對他的妻妾表現的都不錯,但要扯真愛說什麼白月光硃砂痣,還是洗洗睡吧!

赫舍裡生胤礽難產死,讓康熙帝在一天之內經歷了大喜大悲,傷心肯定傷心,夫妻十年相伴,康熙帝又不是性格冷酷的人,怎麼可能不傷心,所以他才次次親自致祭,甚至在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恩封老丈人噶布喇為世襲罔替的一等公,這都是少年夫妻情義所致。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正說赫舍裡皇后:家族曇花一現,兒子兩立兩廢,還被吹成白月光

赫舍裡家族,也是因為皇后的冊立,才讓家族提高門第更上一層樓,皇后的祖父索尼、叔叔索額圖更是為了康熙帝的親政鞍前馬後,立下功勞,卻因為子孫不爭氣,後繼無力。

如果胤礽平安繼位,不管外家多平庸,好歹都會照顧點,但問題是,赫舍裡搏命生下的孩兒,在諸位兄弟的環視下,成為驕縱無度、奢侈暴戾、不忠不孝、辦事粗心、無同情心、欠責任感的廢子,被二立二廢最終圈禁死。

赫舍裡家族雖然以輔臣躋身後族,進入鼎盛時期,看上去氣勢熏天,卻因為皇后的早亡、索額圖的失勢、太子的被廢,最終讓赫舍裡家族曇花一現,在索額圖被殺多年後,還被康熙帝深惡痛絕斥責為本朝第一罪人,

康熙帝咬牙切齒修理岳父家族時,可曾想起過“真愛”赫舍裡皇后?

就是這樣。

圖片截自少年康熙侵刪。話說演赫舍裡這個也蠻漂亮的。

透過表象尋找歷史真相,以史為論,訴說個人見解,謝絕無謂腦補解讀過度。有喜歡遼夏金元以及後宮八卦的朋友可以關注猴格,不會讓您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