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当此国土沦丧、民族危难之际,广大人民的抗敌斗争风起云涌、持续不断,在封建朝廷中的爱国志士也力主抗敌救国,许多人投笔从戎,以赴国难。然而由昏君、奸臣组成的主和派(投降派)一度占了上风,主战派的文臣武将(诸如岳飞、李纲、张元干、张孝祥、胡铨、陆游、辛弃疾等)遭受压抑,或闲置,或贬谪,或罢职,或惨遭杀害政治上的主战派,成了文学上的“

爱国词派”。

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岳飞人物影视剧照

他们的爱国词,表达了歼灭敌寇、统一祖国的理想抱负,也抒发了他们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情绪。这类词洋溢高昂的民族正气和炽热的爱国精神,是宋词以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

例如张孝祥的《六州歌头》:

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南宋朝廷奉行所谓“干羽方怀远”的投降政策,“静烽燧,且休兵”,还不断地派遣使者向金人讨好献媚,因而,包括词人在内的爱国志士遭受压抑、报国无门“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竟何成”,这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慨叹“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这是年华虚度、壮志不酬的悲愤。祖国山河沦丧,而自己请缨无路,词人怎能不“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呢?

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悲愤的景物

又如陆游的《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一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六十六岁被罢官,长期隐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作于这一时期。想当年,是“匹马戍梁州”;看如今,是“尘暗旧貂裘”。心,仍在抗金前线;身,却在荒僻山村。今与昔的比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怎不令他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词调为《诉衷情》,词的内容是诉词人遭受压抑、报国无门之衷情。

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黯然神伤的意境

再如辛弃疾《清平乐》: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辛弃疾雕像

词调下有序云:“独宿博山王氏庵

。”博山在信州,辛弃疾被弹劾落职寓居信州时经常往来其间且看词人独宿的王氏庵:饥鼠绕床横行,蝙蝠翻灯乱飞,茅屋外风雨交加,吹破的窗纸瑟瑟作响,好一番破败凄凉的景象。

宋代词人的有些作品有着遭受压抑,报国无门的感伤

心境凄凉的画面

诚然,环境的凄凉会引起心境的凄凉,但词人心境凄凉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境遇:“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是的,辛弃疾二十一岁在北方组织抗金义军,二十三岁投归南宋,历任多处地方官,为抗金救国而走遍“塞北江南”,却落得罢官“归来”以致于报国无门,这怎能不感伤、不凄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