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后除掉所有夺嫡对手,为何却善待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

秋媚读史


雍正的皇位可以说从“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会去珍惜,所以雍正登基以后得失心迫使他对曾经的竞争对手进行了处理。康熙末被圈禁的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他都派人严密监视。三阿哥胤祉因为和太子关系密切被罚去守陵,十四阿哥胤禵因为质疑雍正皇位的正当性同样被赶去守陵。十阿哥因为手书“雍正新君”被告密遭到了抄家幽禁。九阿哥胤禟被铁链从西北绑回,折磨致死,八阿哥胤禩关起来不到一年就死在牢中。九子夺嫡中只有十三阿哥胤祥一直得到雍正的信任,可惜身兼多职最后积劳成疾累死了。



五阿哥胤祺最为老九胤禟的哥哥却有着不同于弟弟的待遇,不仅没有惩罚一直保持亲王爵位,还被雍正赞扬谦逊乐善。五阿哥胤祺的情况我们从三方面来看:

第一,其实五阿哥其实不算是雍正的竞争对手,因为他并没有参与夺嫡,为人低调,所以最后才有着不错的结局。五阿哥胤祺性格不争,虽然他说康熙年间被封的三位亲王之一,但是一直保持着自己的谦逊。


第二,五阿哥胤祺的性格和他的生长环境关系密切。他的虽然和九阿哥胤禟是一个母亲,但是他却是由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博尔济其特氏抚养长大,这位皇后来自孝庄太后的老家和孝庄有着一定血缘关系。作为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她是有孝庄做主嫁给顺治的,但是当时顺治和母亲孝庄太后关系不和,一方面因为孝庄和多尔衮的传言,另一方面顺治皇帝喜欢董鄂妃,想要立后遭到了孝庄太后的反对。经历过这些事情都博尔济其特氏一直不愿看到纷争,有一颗谦和的心,在她抚养下长大的胤祺也受她的影响很大。


第三,胤祺在九子夺嫡时期才华不突出,没有党羽派别。胤祺和其他阿哥不同的地方在于博尔济其特氏抚养长大。来自大草原的太后不懂汉语,更不用说经史子集,所以打小的胤祺就没有像其他阿哥一样博学多才更多的是对太后奶奶的陪伴。五阿哥胤祺在十岁的时候才刚刚开始接触汉文化,大多数时间对太后的陪伴也少了和其他阿哥,臣子接触的机会,所以反而给他赢得了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所以五阿哥胤祺自身性格不争,没有结党,没有争储,用心完成雍正交代的事情,自然不会被雍正打压。


红雨说历史


康熙生育35个儿子存活24个,并非人人都具备夺嫡的资格和条件,依照年龄划分,十四爷胤禵之后的皇子基本就不具备夺嫡条件了,因为他们年龄尚小,没有功绩和实力,参与不了夺嫡之战。

那么十四皇子胤禵之前,都是哪些人呢?

1.皇长子胤褆。康熙11年,惠妃那拉氏所生。

2.皇太子胤礽。康熙13年,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所生。

3.皇三子胤祉。康熙16年,荣妃马佳氏所生。

4.皇四子胤禛。康熙17年,德妃乌雅氏所生。

5.皇五子胤祺。康熙18年,宜妃郭络罗氏所生。

6.皇六子胤祚。康熙19年,德妃乌雅氏所生,早殇。

7.皇七子胤祐。康熙19年,成妃戴佳氏所生。

8.皇八子胤禩。康熙20年,良妃卫氏所生。

9.皇九子胤禟。康熙22年,宜妃郭络罗氏所生。

10.皇十子胤䄉。康熙22年,温僖贵妃钮钴禄氏所生。

11.皇十一子胤禌。康熙24年,宜妃郭络罗氏所生,早殇。

12.皇十二子胤裪。康熙24年,定妃万流哈氏所生。

13.皇十三子胤祥。康熙25年,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

14.皇十四子胤禵。康熙27年,德妃乌雅氏所生。

在这十四个人当中,除去早殇的六阿哥胤祚和十一阿哥胤禌早殇外,还剩下12位阿哥。但是,所谓“九王夺嫡”,就是说只有九位皇子参加了夺嫡斗争,那就是:

老大胤褆、老二胤礽、老三胤祉、老四胤禛、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䄉、十三爷胤祥和十四爷胤禵。

那么还有3位是谁呢?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

剩下的这三位,一个是老五胤祺,一个是老七胤祐,还有一个是老十二胤裪。

老五胤祺(雍正登基后改为允祺),和老九胤禟是亲兄弟,其母亲宜妃郭络罗氏在康熙时代非常得宠,而胤祺本人只比雍正小1岁,在九王夺嫡的时期本来也是十分有实力的。

康熙在位的时候十分喜欢胤祺,每次出巡经常带上他和几位阿哥随行,康熙远征漠北葛尔丹的时候,胤祺统领正黄旗大营,独当一面,极为风光。

是什么原因让他丧失了夺嫡的资格呢?

因为一次出战,胤祺不小心把自己的脸划破了,破相了的皇子在康熙那里基本就算失分了,失去资格了。康熙四十七年胤祺因为胤礽被废,有过一段短暂的拘禁,但是释放后,和雍正一起被封为亲王,是为和硕恒亲王。

胤祺本来长相十分俊美,破相可能是他不能参与夺嫡的直接原因,因为康熙不会接受一个破相者做储君。史书记载,胤祺为人平和,善良淳厚,大概属于单纯理性的哪一类人,对政治的兴趣不大,加之在战争中破相后,就远离了夺嫡的是非。

雍正登基之后,对于夺嫡的政敌和兄弟,打击是相当厉害的,但是对于闲散的兄弟,只要没有非分之想,老老实实做个闲人,听从雍正的指挥和安排,却基本都是得以善终。允祺于雍正十年病故,雍正称其“秉性和平”,其子女也没有受到政治波及。

顺便说说老七胤祐,因为一生下来的时候脚出了病故,走路一瘸一拐,是个跛子,所以没参与夺嫡,雍正也是基本善待之。

老十二胤裪,其母入宫很早,但是地位太低,康熙五十七年才封为嫔,极不得宠。胤裪出生的时候没有资格抚养,是由苏麻喇姑代为抚养长大的。在雍正时期,允裪虽然受过雍正的整,但是很轻微,比起和雍正夺嫡的兄弟来,算是很幸运的了。


青灯问史


五阿哥胤祺,康熙皇帝非常喜爱的皇子。

胤祺,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与“九子夺嫡”中“八爷党集团”的核心骨干九阿哥胤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

他们的生母宜妃,在康熙朝时期是非常得宠的后妃,有史料记载康熙皇帝对其是“眷顾最深”,要不然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也不会选择设定宜妃这一角色来始终陪伴康熙左右。尽管影视作品的剧情是假的,但是康熙对于宜妃极为宠爱的这份感情是真的。

实际上,宜妃在康熙朝前中期的时候,非常罕见的在没有诞育皇子的情况下,就被册封为嫔。而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皇帝正式册封了“四妃”,宜妃按照“惠宜德荣”的顺序,地位仅次于大阿哥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要高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以及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的。这就使得宜妃在康熙朝的后宫之中,具有较高的级别和地位。

不过尽管宜妃非常得宠,其出身与地位也是非常的高贵,可是宜妃所生的五阿哥胤祺,也依然还是被抱走交由其他人抚养长大。

当然,这与雍正因为其生母地位低贱交由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不同,抱走胤祺并不是因为宜妃的品阶不够,不能抚养,而是胤祺在当时太受宠爱了,不仅是康熙皇帝本人非常的喜欢,就连康熙皇帝的嫡母,也就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非常的喜欢这位康熙皇帝的皇子。

所以,胤祺从小由康熙的嫡、也就是他的嫡祖母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抚养长大的,毫无疑问,这对于胤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殊荣。


康熙皇子中,仅有的三位亲王之一。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在“一废皇太子”后,见到了皇子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已然到了“无君无父无兄无弟”、“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境地,再加上康熙皇帝本人对于太子胤礽的生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感念,最终还是决定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与此同时,鉴于此前太子胤礽的拙劣表现,康熙皇帝通过晋封其他皇子的方式,以限制胤礽手中的权力。于是他将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晋封为亲王,七阿哥胤佑和十阿哥胤䄉晋封为郡王,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祹、十四阿哥胤祯(即后来的“允禵”)晋封为贝子。

这其中,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成为了康熙朝时期,所有的康熙皇子中,仅有的三位被封为亲王爵位的人。

然而不得不所得是,三人中又只有胤祺的这个亲王爵位与“一废皇太子”事件无关,他完完全全是靠着自己的功绩取得的,可以说是最“实至名归”的。

先来说说三阿哥胤祉以及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他们为什么会被康熙晋封为亲王爵位。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皇帝在热河以“太子不善,所行不孝”第一次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废黜。在这之后,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为首的一众皇子及其朝中的支持者们,不断打压太子党集团,并且继续对已经“摔倒”的胤礽又“踏上了一只脚”,大阿哥胤禔更是想要直接将胤礽至于死地。

胤褆以及胤禩等人这样的行为引得了三阿哥胤祉的巨大不满。他本人就与太子胤礽关系非常交好,毕竟胤礽出生后他的生母赫舍里氏皇后随即去世,胤礽在这之后是由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抚养长大的,再加上胤祉一向行事正直,于是他决定帮助太子胤礽挽回局面。

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发现了大阿哥胤禔使用“魇镇”诅咒太子胤礽的直接证据,而也正是这件所谓的“魇镇之物”成为了康熙皇帝日后宽恕胤礽此前的罪过,重新复立为胤礽皇太子的重要依据,就这样,胤祉算是帮了康熙大忙。在此期间,胤祉更是经常性的陪伴自己的这位哥哥胤礽,帮助、劝谏其主动向康熙皇帝进行忏悔与认错。

可以说,胤祉毫无疑问是康熙能够“名正言顺”的复立胤礽的皇太子之位的重要功臣,这也成为了康熙将其晋封为亲王的重要理由。

相对应的是,雍正在“一废皇太子”期间的表现则颇为耐人寻味。

起初他也是支持扳倒太子胤礽的,但是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反而是见到康熙又想要复立胤礽的想法后,主动表示了支持。与此同时,当康熙皇帝准备惩治胤禔、胤禩等胤礽的反对者时,雍正又站出来极力为他们进行辩解,进而赢得了康熙皇帝的好感。于是康熙皇帝鉴于雍正在这一阶段的表现是非常“识大体、顾大局”,所以才将其进行了晋封。

前文中也说到了五阿哥胤祺在“九子夺嫡”中,自始至终他都保持了中立,为何也会在此时被封为亲王呢?原因就在于其战功。

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皇帝三次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并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除掉了他一生中最为强大也是最为危险的敌人。

而在这三次大清王朝与蒙古准噶尔部的大战中,五阿哥胤祺均参与其中,以各种方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期间,胤祺更是受命亲领正黄旗大营参与了正面战斗,其勇武的胆识气魄与卓越的作战指挥才能也在此期间得以充分展现,令康熙皇帝对其是刮目相看。

五阿哥胤祺本就具有战功,又是孝惠章皇后抚养长大,有着极高的后宫声望和地位,可在这样的情况,胤祺依旧在“一废皇太子”之后选择了沉默与中立,更让康熙皇帝对其的心性和人品赞誉有加,所以将其册封为亲王,以示恩宠。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康熙晋封胤祺也是做给所有皇子们来看的,希望他们能够像胤祺一样,不要过分的觊觎皇位,即便是甘为人臣,同样也能得到封赏。


五阿哥胤祺没有参与“九子夺嫡”,除了心性的原因,实际上他还有两项“硬伤”。

胤祺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这一点从他死后的谥号“温”就可以看得出,他是一个性格极尽温顺、平和之人。

康熙皇帝就曾评价他是:

“心性甚善,为人敦厚。”

雍正皇帝更是称赞他为:

“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当然,胤祺这样的性格特点,一方面是他本身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就是收到抚养他的孝惠章皇后的影响了。

孝惠章皇后自幼就嫁给了顺治皇帝,坐上了后宫之主的位置,但是她并不受顺治皇帝喜爱,如果不是孝庄太后极力维护,顺治皇帝早就将其废黜了。这样一系列的遭遇使得孝惠章皇后本身就是为人随和、处事低调,而这也极大的影响了胤祺的性格成长。

尽管作为一国之君,不能没有“仁慈”,但却也不能过分的“仁慈”,显然,五阿哥胤祺便非常不幸的属于了后者。而他也非常有自知之明的认识到自己并不具备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能力与心境,于是对于“九子夺嫡”,他选择了敬而远之。

除了性格的原因外,胤祺无法染指皇位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硬伤”。

其一,就是其“汉化”程度非常低,如果用对于传统汉族经典文化的掌握作为标准来评价,早期的他就是个“半文盲”般的存在。

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孝惠章皇后的抚养和教育。

孝惠章皇后从小生活在蒙古草原,之后就嫁给了顺治皇帝,久居深宫之中,所以她只懂得满文和蒙文,并不懂得汉文,更不懂汉族传统经典的文化。况且,当时的蒙古贵族,对于汉族传统文化普遍是非常的排斥,不仅仅是孝惠章皇后,包括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孝庄太后,也在一段时间内非常的抵制汉族传统文化与儒家经典。

在这样环境下,直至九岁的时候,五阿哥胤祺才开始正式接触学习汉语、汉字以及汉族文化,相较于从四五岁开始就被安排学习汉族传统文化的其他康熙皇子,可谓是起步晚、起点低、基础差、师资力量还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就这样,胤祺对于汉文化的学习一直是处于被耽误的局面,使得康熙在每次考核皇子们的功课的时候,都是让胤祺读写满文文章以缓解场面上的“尴尬”。

试想一下,一位汉文化根基薄弱,甚至看不懂汉文奏章,不懂得以史为鉴、引经据典的皇子,能够继承皇位么?所以,这便成为了五阿哥胤祺的第一个“硬伤”所在。

其二,就是相传其在与征讨噶尔丹的战斗中,面部受过伤。

看过《延禧攻略》的朋友都知道,四阿哥等人故意设计了一场意外,让五阿哥腿部患疾,无法同正常人一样行走,为的让乾隆非常喜欢的五阿哥永琪失去夺位的资格。由此可见,外部形象对于封建王朝的帝王和皇子是何其重要的存在。

然而,胤祺却是非常不幸的“破了相”。在其此前随同康熙皇帝征讨噶尔丹的“昭莫多之战”之中,他率部与敌军缠斗,虽然其领兵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但是在其面部留下了一道非常明显的伤疤,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胤祺的外貌形象。

这道伤疤也无疑成为了胤祺第二个“硬伤”的所在。

所以,由此看来,不管是从硬件条件上的缺陷,还是自己心性的使然,都使得五阿哥胤祺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的进程中。


雍正皇帝登基,五阿哥胤祺以善终收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雍正皇帝登上了皇位。

而雍正登基之后,第一个为雍正怒火所波及的便是五阿哥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

由于宜妃本就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的关系非常冷漠,在加上其子九阿哥胤禟是雍正重要的“夺嫡”对手,于是雍正是“新仇旧恨”一起算,在康熙灵柩刚刚下葬之际,就开始对于宜妃郭络罗氏发难,对其进行了百般的训斥和羞辱后,将其赶出宫去。以至于终雍正一朝,宜妃不仅没有获得任何封号,就连其死后,雍正还不许其葬入康熙皇帝的景陵之中,直到雍正去世乾隆皇帝登基,宜妃才得以被安葬。

另外一个受到雍正残酷打击的便是五阿哥胤祺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九阿哥胤禟了。

前文中也说了,他是八阿哥胤禩和十四阿哥胤禵的重要支持者,也是“八爷党集团”的重要智囊和“财神爷”,雍正对其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雍正继位后,先是将其发配到西北,随后在打击八阿哥胤禩的同时,也将其圈禁起来进行了残酷的折磨,最终于雍正四年(1726年),胤禟被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名字也被改为了“塞思黑”,直到五十多年的后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才被重新恢复了身份。

可是作为宜妃郭络罗氏所生的皇子,九阿哥胤禟的亲哥哥,五阿哥胤祺非但没有遭到雍正的任何惩治,反而继续保留了亲王的爵位以及待遇,同时还经常性的被雍正委以署理皇族内部事务以及宗庙祭祀的差事,对其无论是态度上,还是行为表现上,都是极尽尊重。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去世,雍正皇帝以极高的规格将其安葬,并且赠谥号为“温”,两年后的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为其立碑刻铭,以示祭奠。

可以说五阿哥胤祺享受到的这份尊重与殊荣,是其生母宜妃郭络罗氏以及其弟九阿哥胤禟所完全不能比拟的,毕竟在雍正看来,“九子夺嫡”期间,众多康熙皇帝的成年皇子以及朝中绝大多数的官员都卷入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 五阿哥胤祺依然能够顶住“诱惑”,拒绝别人的拉拢,摆正自己的位置,这就是绝对的“好人”。

而这份不争的精神与宽和的心境,最终也赢得雍正皇帝对其的尊重,于是五阿哥胤祺能够以善终收场,并保全了家族世袭的爵位名号,使其后代也能尽享恩泽。


雍亲王府


允祺又叫胤祺,是康熙的第五子,雍正帝异母弟。

胤祺的母亲的康熙皇帝的宜妃,宜妃在宫中的地位很高,非常受康熙皇帝的宠爱。

在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张国立演的康熙每次私访,带的妃子就是这个邓婕演的宜妃。

宜妃除了生皇五子胤祺之外,还生了皇九子胤禟。 胤祺十分孝顺康熙帝,康熙帝也对这个儿子比较疼爱。


康熙帝曾将避暑山庄的一座府邸赐给胤祺,也就是后世人口中的“老五爷府”。

按说他的地位来看的话,如果要争夺皇位,也是有几分希望的。

可是他好像对皇位不感兴趣,一直没有参与到九子夺嫡之中来。

胤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抱养给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这位太后平生鄙视汉人,抵制汉文化,规定允祺不话学汉文化,所以他的知识和眼界、胸怀都不如其他兄弟。


博尔济吉特氏又是个与世无争的人,胤祺被养在她的身边,性子也受到博尔济吉特氏的影响。

当时康熙对允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忠厚老实,安分守己。

康熙三十五年,允祺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奉命守卫大营,表现中规中矩。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被封为“多罗贝勒”。康熙四十七年十月正式册封为和硕恒亲王。

康熙五十六年,太后病重,胤祺劝慰康熙:

“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康熙:“我在,尔何克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

康熙五十八年孝惠博尔济吉特氏两周年忌,允祺代康熙致祭行礼。


清史中关于胤祺他的记载很少,但他小时候长得很漂亮,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称赞他“男生女相”,可以想见应该是长得比较俊美的。

有人说他以前在领兵打仗时,脸部被敌人的箭射中,后来虽然治好了,但额头留下一个大伤疤,被破了相。所以康熙再怎么喜欢他,也不考虑立他为储君。

这个记载的资料一直没找到,不敢妄定真伪。

在康熙的24个儿子中,有9个是对皇位感兴趣的,分别是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俄、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九子夺嫡:


史称“九子夺嫡”。最后的胜利者是四阿哥胤禛。

胤禛登上皇位后,对他的几个竞争对手疯狂打压报复,允褆、胤礽、允祉、胤俄都被幽禁到死,胤禩、胤禟更是雍正的眼中钉、肉中刺,分别被赐名“阿其那”、 “塞思黑”,意为猪狗,并被削籍逮捕囚禁。

允禩在幽禁期间,受尽折磨而死,允禟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生在皇室,是幸亦是不幸)

没有参与夺嫡的几个皇子结局都不错。

十三阿哥胤祥是雍正死党,自不必说;五阿哥允祺因为置身事外,一直过得逍遥自在,他于雍正十年闰五月去世,年五十四岁,赐祭葬如典礼,谥曰温,身后妻儿也没有受到清算。

成雍正:


允祺身在皇家,能明哲保身,不问世事,也算是难得的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八,本纪八 《清椑类钞》第一册


刚日读史


雍正登基后除掉所有夺嫡对手,为何却善待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其实雍正不是唯独善待五阿哥允祺,而是对于雍正登基后没有威胁的皇子,雍正都算是比较好的待遇对待的。雍正除掉的夺嫡对手基本上都是手握权力,想要当皇帝夺皇位的皇子。

那么当时的九子夺嫡都有哪九子呢?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从九子夺嫡的阿哥名单中可以看出,五阿哥、六阿哥、七阿哥是没有参与夺嫡的,所以雍正登基后自然也不会难为这些人了。只是对和参与夺嫡的走的近的进行了简单的处罚。

那么五阿哥为什么没有参与夺嫡呢?五阿哥据说长相很好,而且也是康熙比较喜欢的儿子,据说康熙外出私访,及出战打仗都会带着五阿哥。而且在康熙所有的儿子中,康熙只封了三个儿子当亲王,就是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这其中只有五阿哥是凭着自己的真实本领当上亲王的,他有赫赫战功,也对下边的人很好,让所有人都尊重他。所以就是这样,最后他才没有参与夺嫡,因为他的性格太温和了,成大事者,必须要“稳”“准”“狠”,五阿哥打仗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治理国家,他却不擅长。


丫丫说史


雍正的皇位可以说从“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出来的,越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会去珍惜,所以雍正登基以后得失心迫使他对曾经的竞争对手进行了处理。

大阿哥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他都派人严密监视;三阿哥胤祉因为和太子关系密切被罚去守陵;十四阿哥胤禵因为质疑雍正皇位的正当性,同样被赶去守陵;十阿哥因为手书“雍正新君”被告密遭到了抄家幽禁;九阿哥胤禟被铁链从西北绑回,折磨致死;八阿哥胤禩关起来不到一年就死在牢中。

九子夺嫡中大部分阿哥都被“迫害”,那么雍正登基后为何却独善待允禟亲兄五阿哥允祺?

1、性格谦逊平和,对雍正构不成威胁

五阿哥胤祺的生母宜妃,在康熙朝时期是非常得宠的后妃,而在《康熙微服私访记》中,也设定宜妃这一角色来始终陪伴康熙左右,并且康熙对于宜妃极为宠爱的这份感情也是真的。+

胤祺母亲出身与地位非常的高贵,也间接导致了胤祺在当时那个非常关注出身的年代里备受宠爱,不仅是康熙皇帝本人非常的喜欢,就连康熙皇帝的嫡母,也就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也非常的喜欢这位康熙皇帝的皇子。所以从小五阿哥胤祺便被孝惠章皇后接去扶养。

孝惠章太后和孝庄有着一定血缘关系。

作为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她是由孝庄做主嫁给顺治的,但是当时顺治和母亲孝庄太后关系不和,一方面因为孝庄和多尔衮的传言,另一方面顺治皇帝喜欢董鄂妃,想要立后遭到了孝庄太后的反对。

经历过这些事情都博尔济其特氏一直不愿参与纷争,因此拥有一颗谦和的心,在她抚养下长大的胤祺也受她的影响很大,也间接形成了胤祺谦逊平和的性格.

2、身有“硬伤”,夺嫡无望

来自大草原的太后不懂汉语,更不用说经史子集,所以打小的胤祺就没有像其他阿哥一样博学多才,更多的是对太后奶奶的陪伴,同时这位太后平生鄙视汉人,抵制汉文化,规定允祺不话学汉文化,所以他的知识和眼界、胸怀都不如其他兄弟。

就这样,胤祺对于汉文化的学习一直是处于被耽误的局面,使得康熙在每次考核皇子们的功课的时候,都是让胤祺读写满文文章以缓解场面上的“尴尬”。

试想一下,一位汉文化根基薄弱,甚至看不懂汉文奏章,不懂得以史为鉴、引经据典的皇子,能够继承皇位么?

所以,这便成为了五阿哥胤祺的一个“硬伤”所在。

3、心态中立平和,与世无争。

康熙皇帝曾三次御驾亲征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并且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除掉了他一生中认为最为强大,也是最为危险的敌人。

而在这三次大清王朝与蒙古准噶尔部的大战中,五阿哥胤祺均参与其中,以各种方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是在康熙皇帝第二次亲征噶尔丹期间,胤祺更是受命亲领正黄旗大营参与了正面战斗,其勇武的胆识气魄与卓越的作战指挥才能也在此期间得以充分展现,令康熙皇帝对其是刮目相看。

同时五阿哥胤祺本就具有战功,又是孝惠章皇后抚养长大,有着极高的后宫声望和地位,可在这样的情况,胤祺依旧在“一废皇太子”之后选择了沉默与中立,不参与皇位争夺之争,让其他的皇子对其产生了深深地好感。

允祺身在皇家,能明哲保身,不问世事,也算难得。而这份不争的精神与宽和的心境,也是雍正在登基后除掉所有夺嫡对手,却独善待五阿哥允祺的原因吧!最终五阿哥胤祺以善终收场,并保全了家族世袭的爵位名号,使其后代也能尽享恩泽。


春朝青牛


历史上并非有真正的“九子夺嫡”,而是几个势力集团之间的争斗,最大的就是以胤禩为首的政治集团,其势力之大可见一斑,胤禩是康熙第八子,为人精明强干,善于拉拢人心,所以很多皇子都是他的党羽,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褆以及一些重要官员!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令十四子胤褆远征西北,封大将军,而且一概物品全是亲王的排场,这让胤禩集团十分开心,以为十四弟就是以后的皇太子!但是到了康熙六十一年,临终前的康熙把皇位传给了皇四子胤禛,这让胤禩集团十分失望,但他们的势力仍然存在而且十分有影响力!这一点让雍正十分担心,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统治,他决定先施行拉拢的政策,把弟弟都封了各种官职,还以奔丧为由把远在西北的弟弟允褆(雍正登基后,把兄弟名字中的胤改为允)召回京城,时刻保持在自己的视线中!其实就是把胤禩集团的皇子们全部囚禁了!等到雍正的帝位逐渐稳固,就开始了铲除阶段!在雍正二年,雍正向全体臣工颁布《朋党论》,同时对允禩大加指责,为进一步铲除大造舆论。雍正四年,允禩被逐出宗室,允禟被降为民王,改名“塞思黑”,之后被拘禁,郁郁而终,允褆因是和雍正同母而生,所以没有严厉处置,最后病故!

用了将近四年,雍正终于消灭了最大的威胁,而胤祺虽然在很多场合都曾经参与过,但是他的为人忠厚善良,而且并没有参与夺嫡,在雍正看来,对他的皇位并没有威胁,还有一点就是胤祺并不十分通晓汉语,他一直被养在太皇太后的宫中,直到八岁才开始学习汉语,这一点不管是康熙还是雍正都觉得没有具备统治汉民族的条件,所以他即使参与了很多重要的事件,但并不构成威胁,所以雍正没有为难他!


秦桑之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研究允祺这人的人生路径,就会发现,和他的所作所为,有非常大的关系:

1,允祺虽说是允禟的亲兄弟,但从小都在孝庄身边儿养着。老人养大的孩子,性格大多敦厚。相反,允禟跟他不是一起长大的,而且异常聪明好动,喜欢发明创造(比如战车),哥俩儿玩不到一起,以至于长大以后也站了不同队伍。

2,允祺性格踏踏实实,同时于储位无害。史书记载,他直到九岁时,都还不会汉文。我们都知道,太子允礽可是个通晓满汉蒙文的学霸,而按照康熙教育储君的标准评判,允祺不可能成为太子竞争者。无争,也就不遭人恨。

3,允祺不仅没有像弟弟允禟一样站在八阿哥党里,还跟允禛(也就是雍正)处的很好: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得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就是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服侍的。雍正之所以能够继位,一个大原因还是九子夺嫡时他很孝顺,那么我想允禟与他有共同之处。

4,除了以上三点,史书留下的五阿哥还挺正直的:康熙五十一年,朝中发生了一件贪污案,主犯是依附于太子的託合齐父子。而负责办理这件案子的人,其中就包含了允禛、允祺。

那么总结一下吧,允祺得到善待的原因是:1,性格老实。2,没参与夺嫡。3,跟雍正很合拍。


青简拂尘ls


因为,允祺不是雍正夺嫡的对手。

我们先来说说,为什么康熙晚年,会出现“九子夺嫡”的事。

在中国古代,传统的汉族政权一直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说,皇后生的长子,为皇位第一继承人。皇后没有儿子,就从皇贵妃中选长子。皇贵妃也没有儿子,就从庶妃的儿子中选“长子”。

而清朝(后金)不一样。

努尔哈赤其实也曾想立长子褚英为太子,可是,褚英毛病太多,最后被排除出继位人选。努尔哈赤就让八大和硕贝勒决定“汗位”人选。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受推举袭承汗位。后来,皇太极猝死,满洲贵族会议推举6岁的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继位。

而等到顺治福临当皇帝以后,决定不再让满洲贵族会议讨论继位人选问题。最后,在孝庄皇太后的“建议”下,顺治用遗照让8岁的玄烨(康熙)继位。

而玄烨当皇帝以后,之所以在他21岁时就要立1岁的“嫡长子”胤礽为皇帝,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结束“争皇位”惹出的混乱,减少内部皇子之间纷争。

第二,当时,正值“三藩叛乱”,吴三桂已经打下半壁江山,清朝岌岌可危。康熙怕自己在混乱中突然“阵亡”,没有人来继承大统,朝政必然陷入混乱。

第三,也是对皇后赫舍里氏的怀念,和对赫舍里氏家族功绩的肯定。在康熙早年,皇后赫舍里氏的三叔索额图曾协助康熙擒鳌拜。而且,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索额图也在不断地出谋划策。

不过,过早的立太子,实在是欠妥当。而且,满清之前也没有“嫡长子继位”这一说。于是,其他皇子年长之后,肯定会“挖胤礽墙角”。“无情最是帝王家”,为了皇位,亲情又算个什么?最终,胤礽这个太子,一当就是37年,期间两度被废,最后再圈禁中度过晚年。

五阿哥允祺也是有夺嫡的实力的,可是后来“破相”了。

五阿哥允祺也很受宠,康熙三十五年,17岁的允祺就能率领正黄旗大营随康熙出征葛尔丹。在康熙三十七年三月,五爷胤祺和四爷胤禛、八爷胤禩一起晋封为“贝勒”。太子复立时(康熙四十八年三月),五爷胤祺、三爷胤祉、四爷胤禛同时被封赐亲王。而且,康熙对允祺的评价也很不错,说他"心性甚善,为人淳厚"。

但是,允祺从小养在孝惠章皇后宫中。孝惠章皇后是一位“秉性淳朴,顾又乏长才”的蒙古女子,允祺在他的养育下,九岁还不会汉文。在才学上,实在是没法跟其他皇子比。

而且,在一次征战中,胤祺的脸不慎被箭划伤,严重破相,形象大受影响。再加上他本人淳厚随和,在太子二次被废以后,他就不参与夺嫡的事。

他不参与夺嫡,也就不是八爷党,当然不是胤禛的死敌。所以,胤禛登基以后,他没有收到牵连。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雍正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关于雍正这位皇帝不论是从哪方面来说一直都是清朝的疑案之一,尤其是雍正的继位疑案和雍正的死因疑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雍正的继位疑案,看看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关于雍正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那么,雍正到底是继位还是篡位一起来看看吧。   据野史记载,关于雍正篡位的传说,竟有五种之多。    大图|小图 其一、康熙本来是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雍正却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继位后,将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其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祯。   其三、“隆科多改诏说”的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其四、“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祯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了就归天了。   其五、“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所有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按照学术界的研究,传位诏书修改其中的某些字来改变诏书的内容是不可能的。因为清代的传位诏书同时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戏说者说的增加汉字比划来改变意思是做不到的。同时诏书中会直言皇子的名字,而不会只写其是第几子。   从雍正年间时,对雍正继位的谈论便不绝于耳。虽然史学界对皇位合法性尚无定论,但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是不成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