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老臣李善長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為何卻下令滿門抄斬?

清幽寧靜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封建社會,朝代更替,很少有像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以“杯酒釋兵權”的溫和方式來解除兵權。劉邦建立大漢朝後就對韓信、彭越等人下手。而今天我們要說的主人公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在建立大明朝後,也是對朝中有功之臣舉起手中的屠刀,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肱骨大臣們幾乎被屠殺殆盡,只留下了一些碌碌無為的庸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廢除丞相制度,把權力總攬於一身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對以前朝代的丞相制度有頗多異議,認為丞相制度很大的制約了皇權,甚至有時候相權嚴重的威脅到了皇權,所以朱元璋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就廢除了丞相制度,而是設計中書省來代替之。除此之外,朱元璋還對影響到他權力之人除之後快,特別是在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後,朱元璋已經到了近似瘋狂的地步,他想盡一切辦法除掉了一些對自己有威脅的功臣,這些功臣中有百官之首的中書省左丞胡惟庸和掌管兵權的藍玉。

朱元璋處心積慮除掉回家養老的老臣到底何許人也?

我們知道當時朱元璋對稍微有點威脅的人都是手起刀落毫無客氣,那麼一個已經告老還鄉的老臣,朱元璋為什麼也沒放過呢?這個已經退休了的老臣就是明朝的開國元勳李善長,不但如此李善長和朱元璋還是親家,朱元璋把公主下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

李善長對於大明王朝所立的功勳堪比幫助劉邦建立大漢的蕭何,洪武初年官拜中書省左丞位列百官之首,朱元璋還賜給他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可以免他二死,兒子一死。這樣一個有功之臣,在告老還鄉後憑著手裡的丹書鐵券按理來說不管如何都是可以頤養天年的,為何還要被朱元璋誅殺了呢?

權利達到頂點,內心的慾望在心裡開始膨脹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後,廢除了丞相制度,設計了中書省,當時的李善長任中書省左丞為百官之首,當朱元璋出去巡視時,朝中一切都是由他說了算,對他有異議之人都被他排擠了出去,就連劉伯溫跟他討論當時的法令時,兩個人的看法相左,李善長就破口大罵劉伯溫,劉伯溫心裡害怕就跟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對於李善長變得越來越傲慢,朱元璋也開始反感李善長的所作所為。

李善長告老還鄉後,依然與朝中的群臣們有往來

李善長因病告老還鄉後,雖然在家耕田種地不參與朝政,但是任然還與朝中的大臣們有往來,逢年過節,生日壽宴等都有一大幫大臣們前來祝賀,這些讓朱元璋看在眼裡,自然心裡會很不舒服,你一個告老還鄉之人還門庭若市,這要是沒退那還得了。


李善長被誅殺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胡惟庸案

胡惟庸造反的時候派人去做過李善長的思想工作,讓其站到自己的這邊來,但是李善長並沒有答應胡惟庸的請求。而且前來勸說的這個人正好是李善長的弟弟,雖然李善長當時是拒絕了,但是也沒有去揭發胡惟庸等人。胡惟庸案發後,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追則李善長,李善長就算是懷揣丹書鐵券也無濟於事,最終76歲的李善長被株連九族。

結語:李善長的死歸根結底還是朱元璋害怕他自己死後,朱允炆無法去駕馭這些人。雖然說李善長是退休之人,但是他在朝中的威望還很大的,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千方百計的要置李善長於死地。


瀚海說史


李善長或許沒想到,76歲退休後,還是沒能躲過朱元璋的猜忌,最終一家70餘口人全部被斬。按說這個年紀的李善長已經過上了在家侍弄花草的生活,為何朱元璋還是不肯饒他一次呢? 事實上,李善長與胡惟庸代表的淮西黨,與劉伯溫為代表的浙東黨相互爭鬥多年,已經從最初的黨爭,威脅到皇權。


李善長看似已經退休,但他在朝中的影響還在。靠著扶持胡惟庸,李善長遙控朝政。為了加強這種關係,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兒子李佑,成了胡惟庸的侄女婿。有了姻親關係,這兩個人的關係更加緊密。 胡惟庸因謀反被誅,牽連著甚多,然而與他關係十分緊密的李善長卻躲過一劫。這看起來未免有些不可思議。

五年後,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也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卻並沒有將他二人處死,反而將他們安置在崇明。可沒想到,如此寬容的處罰,卻沒換來李善長的感恩戴德。朱元璋自然十分不滿。 事實上,李善長的死並非,沒有徵兆。在此之前,胡惟庸就曾尋找李善長商議造反的事情。



李善長聽後雖然驚訝,卻直說了一句自己年紀大了,讓他們自己去做吧。如此行徑,與支持又什麼區別。知而不報,本來就是朱元璋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功高蓋主,卻不知道收斂,門生故舊遍佈,這在朱元璋看來,就已經是大錯。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看上的繼承者朱允炆不過是個年幼的少年,他哪裡是這些老臣的對手。朱元璋都能想到,在自己閉眼後,他們如何壓制朱允炆。如此一來,李善長非死不可,這是朱元璋為皇位下的決定,也是李善長為權利迷了眼的結局


簡史講官


朱元璋的政治大屠殺,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罕見的,很多年輕人覺得朱元璋夠狠夠毒。但是,隨著歷史知識的不斷豐富、以及社會閱歷的日益增長,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為。

每一個被朱元璋屠殺的所謂“功臣”,都有著讓朱元璋心生痛恨的言行舉止和政治圖謀。

李善長,明朝開國文臣之首,得到朱元璋高度認可與大力獎賞。但是,76歲主動回家養老,卻沒有能夠善終,因為他的慾望還沒有全部眠滅。

朱元璋為什麼獎賞李善長?

勞苦功高、制衡浙東官僚

朱元璋說過“當年蕭何有饋晌之功,與善長相比,蕭何未必過也”。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時候,李善長位列“開國六公”之首。

李善長位居左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爭相依附他的人數不勝數。隨著李善長的勢力越來越大,形成了龐大的官僚體系——淮西派。

淮西派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柄利劍,有力制約著浙東官僚。浙東官僚以劉伯溫、宋濂為主要代表。

其實,朱元璋利用淮西、浙東兩大權力派別相互制衡,實現自己高度集權的目的。

審時度勢、回家種地養老

當胡惟庸毒死了劉伯溫,當朱元璋誅殺了胡惟庸,明智的李善長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地位與價值。

他試探性地向朱元璋提出申請,希望回家種地、養老。

朱元璋毫無挽留之意,果斷批准了他的請求。

本以為從此可以平安至老,李善長沒想到自己70多歲,卻接連不斷遭到朱元璋制裁、懲罰、直至76歲的時候,竟然被誅殺、甚至近乎滿門抄斬。

李善長跟隨朱元璋出生入死,朱元璋為什麼對待李善長這麼絕情呢?

位高權重、傲慢情緒外露

由於多年以來,一直幫助朱元璋供應軍糧,功勞很大,朱元璋冊封李善長為韓國公,享受年祿4000擔,而且子孫世襲;最特別的是,朱元璋授予李善長鐵券,李善長本人可以免死兩次,他的兒子可以免死一次。

因為位高權重,李善長的嫉賢妒能心態毫無顧忌地表現出來。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立即羅列他們的罪行,並且上奏皇上,黜免了他們的職務。

中丞劉基與李善長爭論法令,李善長當眾辱罵劉基。

劉基內心不安,唯恐受到李善長打擊報復,便向朱元璋請求告老還鄉。就是這樣,最後也沒能逃脫被毒死的厄運。

朱元璋信任的一大批官員都獲罪、丟官、甚至被處死,只有李善長依然在朝廷做官。

李善長地位和權力已經達到了為臣的頂峰,心中不知不覺滋生了傲慢與狂妄情緒,言談舉止都表現出目中無人的態勢。

心機極深的朱元璋一直留意李善長的所作所為,對李善長的看法與感情也在慢慢變化中,由原來的欣賞、信任,到後來變成了懷疑、反感。

恃寵而驕、年祿大幅削減

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將李祺授予駙馬都尉。

剛剛確立婚姻關係的時候,臨安公主遵從婦道、尊重李家。李善長家庭因為受到皇家恩寵,勢力十分顯赫,當時全國上下對李家羨慕不已。

李祺迎娶臨安公主進門一個月後,發生了轟動朝野的大事。

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給朱元璋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10日不能上朝,他都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已經6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

朱元璋回想,最近幾天確實沒看見李善長,而且駙馬都尉李祺也是不恭不敬,便十分生氣。

朱元璋下旨:將李善長的4000擔年祿,削減為2200擔。

也許李善長家不缺少這些俸祿,但是,朱元璋對李善長的懲罰,表明朱元璋已經不再袒護李善長,而是能懲罰就決不手軟、而是對李善長心生怨恨了。

深受皇恩、竟然不表感謝

李善長與胡惟庸向來關係很好,多年互有來往。

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有一個兒子叫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1380年,胡惟庸因謀反罪被誅殺,受牽連而處死的人非常多;但是,李善長仍然當官並且暫理御史臺事務。

朱元璋沒有因為胡惟庸而懲罰李善長,可是李善長卻沒有對皇上表示感謝。朱元璋心存芥蒂。

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及其兒子李佑,實際上都是胡惟庸的黨羽。

明太祖朱元璋對李存義父子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這麼大的皇恩,李善長還是沒有表示感謝。

朱元璋這次不僅僅是心存芥蒂,而是懷恨在心。

借兵造府、意在張揚人脈

按道理,李善長想造一座府第,應該不是難事,可是,李善長卻希望造出氣勢,彰顯自己具有強大的人脈。

他不是從老家邀請工匠為自己造房子,而是向以前的部下湯和借用300名士兵,來為自己建造宅第。

李善長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告訴鄉親們,我不是普通人、我是開國元勳、我是有功之人、我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令李善長沒想到,如今的部下不是當年的部下了,湯和把借兵造宅這件事稟報了朱元璋。

朱元璋覺得問題挺嚴重的,李善長人老心不老,而且倚老賣老,念念不忘當年的功勞,還在試探部下的忠心,還有東山再起的野心啊!

朱元璋對李善長更加不滿、更加猜疑、更加怨恨。

濫用人情、引發太祖深挖

有一批罪犯即將發配邊疆,其中的丁斌是李善長的親戚。李善長几次向朱元璋求情,赦免丁斌。

本來朱元璋對李善長就很不高興,因為他已經退位了,還喜歡過問國事。

這次為丁斌求情,朱元璋更加惱火,不但不赦免丁斌,而且要對丁斌嚴加審訊,深挖背後的盤根錯節。

丁斌招供李存義等人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

太祖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又牽連到李善長。

原來,胡惟庸多次派人、甚至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一起謀反,並且承諾:一旦大事成功,就讓李善長擔任淮西之王。

雖然李善長沒有同意參與謀反,但是他知情不報!這也是與謀反同罪的。

恰好這時候又有人檢舉李善長: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封績,李善長也是匿而不報。

很多大臣接連不斷向朱元璋上書,彈劾李善長;就連李善長的奴僕也揭發李善長與胡惟庸經常私會密謀的事情。

朱元璋異常憤怒,他覺得李善長身為皇親國戚,知道有人謀反、卻不揭發舉報,而是猶豫觀望、心懷兩端,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朱元璋決心狠狠懲處李善長,即使李善長已經76歲了。

星變災禍、近乎滿門抄斬

正當朱元璋對李善長萬分惱火的時候,欽天監報告天象發生異變,巨星從天空隕落。

朱元璋召集六部大臣詢問吉凶,都說肯定有災難即將降臨。

朱元璋命令占卜官員進行占卜,結果是災禍必須降臨老臣身上,否則皇上就有災難。

把李善長的事情與天象星變聯繫起來,朱元璋毫不猶豫,命人將李善長及其一家妻、女、弟、侄,總共70多人,全部處死。

因為李善長兒子李祺是駙馬都尉,兒媳是臨安公主,免於死罪,但是被遷徙到江浦。時間不長,兩人先後死去。

李祺兒子李芳、李茂,因為是公主兒子、皇上外孫,便網開一面,沒有治罪。

李芳擔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擔任旗手衛鎮扶。

但是,原來承諾的可以世襲韓國公權利,統統取消了。

在皇帝面前,再大的功勞都不是免死的鐵證;平時點點滴滴,都可以成為皇帝處死大臣的理由。


岳飛的飛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製作了幾十塊“丹書鐵券”給開國功臣們,絕大部分人都樂呵呵的領走了,李善長第一個領走,只有湯和沒有領。“丹書鐵券”在民間被稱作“免死金牌”,除了逆謀造反的大罪以外,一律可以免除死罪,現在看來這就是朱元璋事先挖好的坑,有“免死金牌”的開國功臣大多沒有好下場。朱元璋在心裡暗暗為這些“免死金牌”做了備註:最終解釋權歸朱元璋所有!(丹書鐵券,朱元璋發的基本沒用到,全部定的是謀逆大罪)<strong>

依我看在某些方面看,李善長死的有點冤,從另一方面看死的又不冤。

為何這樣講吶?就要看一看涉及李善長家族被夷滅三族一些主要人物關係:1.朱元璋。他和李善長是兒女親家,他的女兒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的兒子李祺;2.胡惟庸。他的侄女嫁給了李善長弟弟李存義的兒子,是偏親家;3.李存義。是李善長的弟弟,和胡惟庸關係密切;4.丁斌。他是李善長的外甥,曾經在胡惟庸家做事,被髮配邊疆,李善長請求朱元璋赦免,從而引發李善長被夷滅三族;5.朝中隱秘官員,劍指李善長。

李善長夷滅三族事件經過:李善長為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惹怒了朱元璋,心想你李善長早就退隱了還干預朝政幹什麼,平時不怎麼積極,這時反倒積極起來。於是嚴刑拷問丁斌,丁斌供出了李存義和胡惟庸關係密切。接下來又抓了李存義父子,李存義父子又供出自己和胡惟庸曾經幾次勸說李善長謀反。李善長雖然沒同意,是聽之任之的態度,此為大逆不道。恰在此時,朝中有大臣上書將會發生星變,災禍要應驗到大臣身上,於是乎,李善長被夷滅三族七十多人,只有兒子駙馬李祺、臨安公主和他們的兩個兒子得以倖免。(朱元璋、李善長和太子劇照)

為何說李善長死的有點冤?

李善長被殺是在1390年,而牽扯到的是1380年胡惟庸案,此事有點蹊蹺。胡惟庸案朱元璋屠殺3萬多人,也沒有牽扯到李善長;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和胡惟庸案有牽連,朱元璋也免了李存義父子的死罪,明顯的保護李善長及其家族。10年之後的牽扯胡惟庸案件,又是親戚,證據明顯不足,大多是屈打成招,胡亂咬人的口頭證據,證據上明顯不足。李善長已經位極人臣,跟隨造反不可能超過現在的待遇水平,沒有多少動機。

從證據(證據不可靠)和動機(動機不大)上來看,李善長不可能謀反。1391年,虞部郎中王國用曾經上書替李善長申辯,分析了李善長不可能謀反的事實。按照朱元璋的脾氣,替謀反者翻案應該立馬會處死或者流放,不過王國用一點事也沒有,朱元璋沒有追究,看來殺李善長另有深層次的原因。

從這一層面上講,李善長死的有點冤枉了。(湯和劇照,他是真正退隱,得以善終)

為何說李善長死得不冤?

怨恨是慢慢積累的,李善長不懂得尊重朱元璋,雖然立下了功勳,但早晚有一天會耗盡的。

實例1:朱元璋曾經病了十幾天沒有上朝,李善長居然沒有去探望,兒子駙馬也六天沒有去探望,遭到其他大臣的彈劾。

實例2: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父子牽扯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免死,他也沒有到朱元璋那兒謝恩。

實例3:利用權勢借湯和300兵丁修建豪宅,這事得上面批准,私自調兵是不可以的。

實例4:不能約束部下,作威作福,尤其是親族。

實例5:替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典型的護犢子。

他做人的風格是極力保護自己的得力部下和親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小集團。朱元璋最痛恨和最害怕的就是官員結成朋黨,動搖國家的根本,左右朱元璋死後的政局,胡惟庸案、藍玉案皆是如此。李善長雖然已經77歲了,但是朋友親族已經形成集團,為自己後繼者考慮,朱元璋藉著胡惟庸案,拔除了李善長及其培養的政治小集團,防微杜漸。同時受牽連的人有:

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滎陽侯鄭遇春、宜春侯黃彬、河南侯陸聚、營陽侯楊璟(已故)、濟寧侯顧時(已故)等諸多官員。

這些大都是李善長小集團的核心人馬,從這一方面講,李善長被滅三族一點都不冤。

李善長並不是真的回鄉種田,他的目光始終盯著朝堂,為朱元璋所忌憚,被殺遲早的事情。


<strong>


穿越再現彼岸


李善長回家養老,蓋了一棟大院等等。看著似乎有種杯酒釋兵權的意思。而他就是放棄了權力的那一種,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很明顯不是。李善長真的那麼簡單嗎?朱元璋真的是要把這種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全都趕盡殺絕嗎?很顯然也不是,究其原因其實還是他李善長不安分守己。最終還是觸怒了他朱元璋的底線了。

有一句話叫做心在朝廷,他李善長就是人在田野,心在朝廷。無論朝中什麼大事竟然都逃脫不了他的身影,即使他身居三線甚至還更遠的地方,但是幾乎什麼事情他還都能插一腳,這個朱元璋還能容他嗎?



肯定不能容他了。

什麼叫做功高震主,在明朝初期算是真正的詮釋了這一個詞。這一個朝代,開國元勳都很強大。他朱元璋其實才是真正的從底層爬起來的,其中更是有著不少人曾經都在他之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實他們還很多都不弱於朱元璋的。


於是朱元璋說實話對他們也是十分忌憚的。所以其實安分守己的話,朱元璋還忌憚三分,更何況他們這些人還居功自傲呢?

算一下,朱元璋在建國之後,他們這些淮西勳貴犯了多少事情。朱元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但是這個他就可以原諒嗎?更何況他李善長還很不安分,甚至連莫權篡位這種事情他都能摻和一些。

所以,這個就很簡單了。你看中了我的天下,我豈能留你。所以就算李善長躲在了鄉村田野,朱元璋依舊掛念著他。


一寸三分


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後,大封功臣,一口氣封了六個“公”。

這六個“公”是朱元璋心目中功勞最大的六個人:

李善長,封為韓國公;徐達,魏國公;常遇春,鄭國公;李文忠,曹國公;馮勝,宋國公;鄧愈,衛國公。



李善長位居六公之首,朱元璋稱其為吾之蕭何。

李善長真有兩把刷子,竟能力壓戰功赫赫的徐達、常遇春。

朱元璋不僅封李善長為韓國公,還特意賜給他兩張鐵卷,說到鐵卷,也許你會嗤之以鼻,鐵卷有什麼稀罕,又不是金卷。

但金卷銀卷不如鐵卷。這個鐵卷,可不是一般的鐵卷,上面有免死二字,還蓋了皇帝的大印,有了這個,就可以免死兩次了。

哇,令人豔羨啊!有了這張卷,就可以赤裸裸的凌駕於法律之上,就可以肆意踐踏國法的尊嚴了,就放浪形骸為所欲為了!



你想多了!因為鐵卷夾縫中還有幾行肉眼可見的小字:

除謀逆不算,其餘若犯死罪,免死!

看到這,大臣全都傻眼了!這是坑啊!謀逆,只要被扣上謀反罪名,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啊!忠肝義膽如岳飛,謀逆而死;功高蓋主如韓信,也是謀逆而死。

謀逆,就是皇帝屢試不爽的殺人法寶啊!

你和家人在家殺豬宰羊,吃著火鍋唱著歌呢,這邊衛兵踹門而入,手持搜查令,大喝一聲:“都別動,手扶牆站好,我們是警察,你們有權保持沉默,你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將作為呈堂證供。”

你一臉懵圈,這吃火鍋礙你啥事了,影響空氣質量了嗎?你據理力爭道:“我們是良民,我有免死鐵卷!”

士兵撿起一把殺豬刀,冷笑一聲:“這就是謀反罪證!你還有何話說。”



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啊!

當時,朱元璋一口氣下發了34張免死鐵卷,李善長得到了三張,兩張是自己的,一張是兒子的。

其餘的功臣都是一人一張。

那麼,這些有免死鐵卷功臣結局如何呢?

徐達有一張鐵卷,吃燒鵝而死;藍玉有鐵卷一張,全家被殺;胡惟庸有鐵卷一張,全家被殺。36個功臣,基本被殺光了。

免死鐵卷,就是然並卵啊!



李善長結局如何呢?

胡惟庸案過去了10年了,李善長76歲高齡,半截身子都入土了,朱元璋還是沒讓他壽終正寢。

李善長以勾連胡惟庸罪名被殺,一家70餘口無一倖免。

怎一個慘字了得!


一半秋色


《我是李善長二十八代孫,滿門抄斬只是個形容詞。善長之孫,李茂之子李禎並未遇害》

發生在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一三九O年)我祖上那一次滅門案,《明史》已有祥實記載。是非功過,早有定論,無須敘述了。無論過去的正史,野史,現在的百度,人們去查韓國公李善長的後人,都說自舉家七十二口被滅門,抄家之後。故居和有無後嗣便成了未解之謎。其實,善長後人多著呢,主要在今天的貴卅安順一帶和雲南臨滄。因為正在修家譜,我幾次到南京,都在秦淮區的中華門一帶找到過我們六OO多年前李氏的故居舊址。因此作為犯屬的後代幾百年隱姓埋名以避禍,不便聲張是可以理解的。歷史上君臣之間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於我們今天的人,似乎已經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了。不妨把奌軼事,講它一二供好事者們去品評談天也罷一一

小時候過七月半,民間叫鬼節,我家有個祖宗牌,是個立軸,上寫李氏歷代祖先之牌位幾個黑體字,兩邊畫有三英戰呂布的劉關張呂布人物廝殺圖。四周用傳說中的二十四孝故事作框邊,空白處寫有始祖善長,二世祖李茂,三世祖李禎和許多李春紅,李春燕,李熙來等許多祖上的輩分名字。奇怪得很,從李茂,李禎開始,都是全名全姓,唯善長二字不冠姓,只有善長二字。我記得曾問爺爺,說這善長是什麼意思?是個人名還是……?爺爺說,是老始祖。我追問,既是始祖,下面的二世祖,三世祖都寫全名,為何善長始祖前面沒李字。爺爺神秘兮兮地比劃了一個割腦殼的手式說,始祖得罪了皇上,殺了他的頭,自然就沒寫頭。於是從七八歲起,我就非常喜歡這幅祖先牌位圖。每年七月初一日到七月十五日,母親都要哥哥把牌位圖掛在板壁上,放張四方小供桌,擺幾樣供品,就算開始請歷代祖先來家過七月半了。

哥哥考上中學進城讀書後,爺爺告訴我,說我們祖先徵南前的老家是南京石灰巷高坎子一百O八號。當時叫應天府,叮囑我們要好好記住祖先的來處,不知在哪處天邊哩,長大了有本事,要去找找根。不久爺爺死了,這個祖先牌位圖便由我保管。因為花花綠綠的人物很好看還有三國故事,又黃又破,每年我都要拿糊風箏的白紙補一次。因此記憶很深,用現在的話說無異於我少年時心目中的一件傳世古物,可惜六十年代社會運動的整風,四清,文革,父親因為經商賺錢後在鄉下買了很多田產,又買過一條漢陽造和一枝老俄槍看家護院防匪。土地改革一開始就交給了政府,而南下部隊的解放軍土改工作隊隊長,收了槍後打的收條被弄丟。不久貴州發生瞭解放初期著名的反革命三八大暴動。五十幾人的土改工作隊在一次徵糧途中被幾千土匪包圍全部開膛殺害,沒了證明的條子也犧牲瞭解放軍的證明人,父親再也百口莫辯這兩條槍的來歷和去向,基本上每個政治運動他都要成運動員,被喊去不停地寫交待材料,總過不了關。文革初期一抄家,我家的家譜,祖宗牌位,便被收去一把火燒了。

相信全中國各個姓氏的移民斷代史,至今很多人家說不清,道不明祖上的出身和來處,應該都有相同遭遇吧。後來幾十年,我因為先從政後從商再從文,經濟條件比較好,一去長江流域旅行,考察,到安徽,南京,便去找祖先的根,就大至理清了李善長滅門案之後,他的後人們的大概去向。毫不避諱地說,李善長作為朱明皇帝蕭何式的人物,雖有功,雖有才能和貢獻,但照《明史》或《明實錄》的記載。他和劉基一樣,作為朱明王朝的肱股重臣,居然連劉伯溫都容不下,卻與同是淮西人的胡惟庸結黨營私,構建淮西集團的勢力,排擠非淮西集團的大臣,(朱元璋就非淮西人氏),連山西人揚憲那樣的人都將人家迫害至死。還敢向湯和借兵三百人建私宅(大明律規定私人借用皇家兵是犯法的),說實在話,放在任何朝代任何君主面前,都必然是死罪。談什麼韓信的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只是自己居功而傲,丟了腦袋不要緊,連累了閤家七十餘口,長幼何辜?都因老先人沒有漢代留侯子房先生張良的見識和氣度,枉自丟了幾十條家族長幼的性命還幾乎絕了後嗣!

不過百度和很多史料上說;善長被滅門時,三個兒子的李褀,李芳,李茂並未被殺。李祺的妻子作為朱元璋的女兒,是以臨安公主的身份與丈夫李祺一道被恩准免殺,但一直幽禁在宮中到死,而李芳仍官至中衛指揮,李茂則官至旗手衛鎮撫。其實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沒有趕盡殺絕的。何以見得呢?我們貴卅雲南的一枝族裔就是證明。百度上說,太祖殺李善長時,因李茂年幼兔死。其實非也,一三九O年李善長被殺頭時,已是七八十歲高齡的老人,李茂何來年幼?洪武朝是一三六八年開國立朝的。朱元璋大封功臣後的洪武三年,(一三七一年)李善長就被削去官職回家養老了。雖說他是安徽定遠人,但在應天府的京城裡都是有府第和宅產的。李白寫過一首《登金陵鳳凰臺》,今天的地址就在南京秦淮河的老門西中華門一帶地方,我查了南京幾個大學生合著的一本《尋城記》,基本上知道李善長後一二輩人們府宅與我們家的姓氏宗譜,是大略對得上號的。因此李善長沒有被殺的兒孫們,實際上與百度與野史記載是有出入的。

兒子們沒有被殺,這是史實。長子作為太祖附馬,軟禁在宮庭到死雖然殘酷,但畢竟沒有株連丟命,而李芳李茂後來有官職也是史實。倒是李善長的孫子,我的直系祖先李禎,在滅門案發生前九年,宗譜記載,他就隨徵南大將傅友德,籃玉,沐英和馮勝,顧成,於一三八一年(洪武十四年)一道,三十萬明朝遠征軍在南京應天門誓師平定雲貴去了。在滅亡元朝雲南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的徵南戰事中,傅友德是主將,藍玉,沭英是副將,顧成是前鋒主將,我先祖李禎在顧成將軍麾下任第十八指揮使。明軍在昆明,大理,麗江,楚雄一帶與雲南梁王的主力決戰後,梁王戰敗,舉家投溺滇池而死去,徵南戰事結束。為了控制雲貴,明太祖朱元璋採納劉伯溫的建議,只令傅友德,藍玉和馮勝班師回朝,沐英將軍,顧成將軍的三十萬明軍,則奉命留駐雲貴屯田戌邊。沐英是太祖義子,他世代鎮守雲南,顧成是太祖中軍大帳的華蓋執傘猛將,原為濟寧侯,後封鎮遠侯和普定衛都指揮使,負責在普定衛(今貴卅省安順市西秀區一帶)主持屯田,寓兵於農,鎮守黔中腹地的"黔之腹,滇之喉"戰略要點。防範南方蠻夷反叛。

也許曾經是沭英將軍麾下的舊部,也許是顧成將軍的下級軍官,或許六百年前貴卅實在太閉塞邊遠,到李善長案發作時,作為孫輩的李禎一枝孫輩,有沐英,顧成將軍的說情保護,沒有被祖父的案子株連吧,因為那時明朝徵南大軍已經不再是作戰部隊,而是農田耕夫了,離京師多麼遙遠?於是這一枝李善長的後人便以李茂,李禎為一二世祖,在貴卅的安順,織金和雲南臨滄,大理一帶繁衍開來了。清人修明史,難免會有細節上的出入和人物姓氏上的巔倒或張冠李戴,甚至貶低前朝君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今天的今人們把明太祖說成是漢代的劉邦,血洗功臣,殘暴無情,完全是為了翦除異己,為兒孫掃除坐享江山的障礙,因而實為獨夫民賊,暴君等等評價也不盡然!翻翻歷史去看看那些被屠殺的功臣們,得天下後封侯拜相了都幹了些什麼?他們該不該死?

漢代為韓信,彭越,英布,樊噲,灌嬰,該不該死?韓信私下收留項羽的猛將鍾離昧,彭越是綠林強盜,英布除了項羽誰也不怕,灌嬰繼英布成為九江王后,誰管得了他?包括後來周勃的兒子周亞夫平定了七國之亂,他的家臣們怎麼兼併農民的土地,作奸作惡?朝庭不鎮壓人民還有活路嗎?再有一千多後與劉邦出身相似的朱元璋,那些開國功的臣們,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玉春之子),還有藍玉,傅友德等等國家棟梁型人物,他們都幹了些什麼?李善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歲祿四千擔,子孫世襲。鐵卷丹書免死牌發到手裡,太祖親賜土地若干傾給他,死後守墳的民戶一百五十家,大官僚家庭儀仗隊二百戶還嫁女為婿,提拔李善長弟弟李存義,李右父子為官,合族都成天下第一等的貴族,人人無不羨慕,應該說可以了,不錯了吧。

若說是辭官,回家種田了,七八十歲的人了安分守己享受富貴也就罷了。可是,先是兄弟李存義,李佑父子不像話,居然加入了淮西集團勢力的胡惟庸要密謀造反,被逮捕拷打成招後只安置崇明島,並沒有殺,可李善長偏要替兄弟侄兒說情,惹得朱元璋大怒,要殺他。得眾官搬出他的免死金牌求情,才未死。可是他們父子,一個是創業的老臣,一個是皇帝的附馬都尉,女婿,皇上病得十幾天起不了床,上不了朝,他們不問病情,不作探視,裝聾作啞也就罷了,更不可原諒的是,還收取逆賊胡惟庸的賄賂黃金數百兩,向湯和借取國家兵丁三百人修府宅。放在任何朝代,這是國家重臣該有的品行和該做的大逆不道之事嗎?所以只殺李善長,妻,弟,子,侄,並未株連李善長的兒子,孫子們,是不算斬盡殺絕的。

還有魏國公徐達,他在山西雲中郡(漢朝稱平城,今天為大同市)築城鎮守邊彊。女兒是潑婦,女婿是惡魔,家裡的女人玩不夠,裝成無賴到街上到處搶人家民女洩慾,誰管得著?藍玉居功至偉,平雲貴,打匈奴,打到漠北摸魚兒海,幾乎要有西漢班超歌頌西漢名將霍去病封狼居胥,東漢大將軍竇選勒石燕然的偉烈豐功了,可是功勞大,藍玉便不把皇家的禁忌放在心上了,先是挑撥燕王朱棣與皇位繼承人朱標的兄弟立儲關係,後又在北征班師進入山海關時不遵規矩,破關而行,見到朱元璋後傲慢到不拘君臣之禮。他的部將們皇帝打招呼一個個默然不買帳,籃玉做個手勢卻一呼百應。這合適嗎?還有傅友德將軍,藍玉案後,從戰友情誼出發,說幾句氣話都應注意場合,可朱元璋還沒殺他,傅友德就在文武百官朝會的宴席上頂撞明太祖,火爆脾氣一上來便拔劍自殺了。所以,歷史上的好多事情,從來真不好評判孰重孰輕,誰善誰惡呢?

小時聽老人們念:明月照沙卅,長江水自流。

財主無三代,清官不到頭。不是矯情,也不知那位滅門案的李善長究競是不是我的祖先,反正宗譜上說是,我也姑且相信一下繼續考證是吧,只在幾十年裡一直回憶一件事,那就是繼李禎之後有明兩百多年到滿清,到民國三個朝個朝代。我們家族有些文化的長輩,常常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仕途之道,凶多吉少。幾百年從未出過大官,但總出地主和戴波斯帽的舊式商人。可見智慧是有的,當官一定是當怕了不敢做官,而幾十代人從沒有人被殺頭和去天牢裡蹬過號子,可能一想起先人那殺頭和下牢的情景心裡就怕,便好多輩人沒聽說誰在犯過王法,也許真是幾十代人前,真有人清官做不到頭,而做昏官卻做到亡族滅種真正給搞怕到骨子裡去了也難說一一

沉舟側畔千帆過!太遙遠!太遙遠了!看看圖片上我們屯堡人故鄉的婦女著裝,大袖子配大腳板,六百多年絲線繡滾花邊的款式一直不變,像不像包小腳的明代社會,男人們在前線打仗而明太祖的夫人馬氏馬大腳,帶著千百個婦女們為明軍運送軍糧和馬草的戰袍式衣飾和家謄呢?一輩炎炎一輩鮮。我們就是這個樣子的大明朝的,散落在貴卅髙苗嶺山谷間的明朝遺民以及永遠回不了江南故土的下江人子孫!











李老根2017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6歲的李善長與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一起被冤斬,儘管他手執丹書鐵券(老朱的免死金牌,此鐵卷的最終解釋權歸老朱所有),仍難免死罪。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兒女婿,也即公主和附馬(李祺)。

1368年,當年的放牛娃、和尚、叫花子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登基後,封賞了一批開國功臣。在這一批開國功臣中,有6位被封為爵位最高的公爵。他們的排名依次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這就是通常所稱的“開國六公”。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他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在“開國六公”中,李善長位列第一。李善長負責經營後方,供給兵糧,居功至偉,朱元璋親賜其鐵券。李善長在眾功臣中第一個獲得鐵書丹卷。他被封為韓國公,歲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他這塊丹書鐵券可以免死兩次,連兒子也可以免死一次,“他免二死,子免一死。”

老朱的授封制詞中將他比之“在世蕭何”。朱元璋對李善長的評價:

“善長雖無汗馬勞,然事朕久,給軍食,功甚大,宜進封大國。”

君臣友誼的建立

公元1353年 ,25歲的朱元璋投奔明教。那時天下大亂,元王朝奄奄一息。當剛剛起步的老朱率部南下滁州途中,41歲的李善長德高望重,他主動前往迎接拜見沒有多大勢力的朱元璋。

朱元璋請教他:

“四方戰鬥,何時定乎?”

李善長回答:

“秦亂,漢高起布衣,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殺人,五載成帝業。今元綱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產,距沛不遠。山川王氣,公當受之。法其所為,天下不足定也。”

意思是勸老朱善於用人,不濫殺無辜,平定天下易如反掌。二人談話很投機,老朱虛心聽取李善長建議,留下他做幕府的掌書記。1354年郭子興率萬人南下,相中李善長的才能,想把他從老朱的手中奪為己用。但李善長極力推託,從一而忠。

位高權重

洪武初年,他成為開國元勳第一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善長變的刻薄、驕橫,憑藉自己的權勢,頤指氣使,凌駕於百官之上,為非淮人集團和朱元璋日漸不滿。


當胡惟庸一等先後獲罪被殺後,老朱念及李善長過去的功勞隱忍不發。一天,朱元璋借與陶凱論齋戒當至誠為由, 暗示李善長應趁早退休。他說:

“人之一心,極艱檢點,心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則百事皆廢,所以常自檢點,凡事必求至當。今每遇齋戒,必思齊整心志,對越神明。”

在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辭官回鄉,朱元璋親賜封地,賜臨濠地若干頃,置守冢一百五十戶,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百家。並在之後提拔他的弟弟李存義和其侄子李紳為官,還將自己的大女兒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琪,拜為駙馬都尉。李家成為僅次於皇族的第二大貴族,朝野上下人人羨慕,李善長越發恃寵而驕,待人刻薄。

罪:受賄並和逆臣胡惟庸組團

以李善長為核心的準西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收老鄉胡惟庸300兩黃金,讓胡惟庸成了這個集團的知名人物,他們合夥排擠非淮西籍大臣,妒賢嫉能害死山西陽曲人楊憲。

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其權,即按其罪奏黜之;李善長的親信中書都事李彬貪汙犯法,劉基鐵面無私,按法處死李善長的親信李彬,招致李善長報復,他“惡人先告狀”,致劉伯溫被迫辭職告老還鄉。

罪:對皇帝大不敬

朱元璋已經對李善長不滿。李善長目無君主,不守禮節,沒人情味。臨安公主嫁後一個月,朱元璋重病,有十幾天都沒法視朝。李善長冷漠不去問候,他的兒子李祺也沒有去問候朱元璋,也不向朱元璋謝罪。《明史》記載,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疏言:

“善長狎寵自恣,陛下病不視朝幾及旬,不問候。駙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於是坐削李善長歲祿一千八百石,幾及其半。

親人出賣:已在死亡的邊沿不知回頭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密說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和胡惟庸勾結謀反,於是朱元璋馬上逮捕了李存義和兒子李佑(胡惟庸的侄女婿)在嚴刑逼供下,李存義不僅承認了自己與胡惟庸勾結,而且指出李善長有參與。於是朱元璋馬上召見李善長,眾大臣求情以及動用之前的丹書鐵券,李善長逃過一死。對李存義父子朱元璋從輕發落,詔免其死罪,安置崇明。但是李善長自以為朱元璋不捨得殺他,仍不知避其鋒芒,作死的節奏更加強烈。

故友出賣:私自調兵建豪宅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年齡已是76歲的李善長大興土木造府邸,他找到老戰友湯和,從湯和手中借300士兵來充當了勞工。湯和為了獲得老朱的信任,抓住這個機會表忠心,他將此事秘密報給朱元璋。明朝私用士兵是重罪。這讓老朱起了殺心。

下人出賣:替罪人求情,明知胡惟庸謀反不報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份,京城受株連的百姓被髮配到邊疆。李善長請求朱元璋赦免親戚丁斌,朱元璋大怒,非但不赦免丁斌,反而將丁斌下獄治罪。丁斌在嚴刑之下,招供出李善長的各種罪行。

當時有個李善長的下人被屈打成招:“胡惟庸在朝時”,曾想拉李善長下水,善長不 從,胡拉李善長的弟弟勸說善長,時間久了,李善長終於說了一句: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為之"。

朱元璋忍無可忍,給李善長加上罪名:

“知謀逆不舉發,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

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謀反罪。最終朱元璋將李善長全家七十餘口人一併斬首示眾,家產被抄。李善長終於把自己作死了,痛心的是連累了全家。


小姐姐講史


李善長這個人相當厲害,相當於漢初劉邦的蕭何,但他能排到功臣榜第1名,我認為並不是因為他功勞確實是最大的。在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李善長相當於朱元璋的後勤大總管。他之所以能排在第1名。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淮西派代表

朱元璋、李善長、徐達、湯河等。是發小,都是淮西派的。這是朱元璋政權的核心。淮西派必須是排名第一。所以不可能是浙東派的劉基劉伯溫。那為什麼不是徐達呢?請看第2條。

第二:文臣與武將

徐達在朱元璋奪取天下的過程中。誅張志誠,陳友亮、北伐蒙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功勞比李善長大得多。帝王在征戰天下的時候,需要武將,但在奪取天下之後。武將就成了威脅。歷代帝王都是如此。把李善長排在第1位,正好可以打壓徐達。

李善長在朱元璋打壓清除功臣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李善長這個人性格嫉賢妒能、小肚雞腸、不能容忍。與賢臣良相相去甚遠。但這正是朱元璋所需要的。所以長期以來得到朱元璋的極大信任。朱元璋不放心徐達劉伯溫,正好讓李善長去對付他們。


李善長的取死之因

如果要說李善長的死因。那麼跟一個人有莫大的關係。那就是胡惟庸。胡惟庸何許人也?他是李善長一手提拔上來的。這個胡惟庸非常不簡單,從征戰天下時的默默無聞到最後權傾天下。就是投靠了李善長拍李善長的馬屁。所以胡惟庸也是李善長的代表。在這個過程中弄死了徐達以及劉伯溫。但,儘管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還不滿足。所以才有了震驚天下的胡惟庸案。現在到重點了。

胡惟庸在謀反的時候。他曾經去問過李善長。大概的意思就是,我謀反你有什麼看法?李善長沒有表態,沒有發表意見。

等到洪武二十幾年的時候。突然有人告訴朱元璋,李善長當時在胡惟庸謀反的時候是知情的。但他沒有告訴您。他到底是什麼目的呢?他不會是同謀吧。

朱元璋想,好啊,正愁抓不到你這隻老狐狸的把柄。

然後李善長就被朱元璋滿門抄斬了。

我是彈史遇見你。歡迎點評。


彈史遇見你


李善長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殺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善長劇照)

其一,李善長當時已經77歲了,而且已經辭職退休回家了。這樣一來,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發言權。沒有發言權,自然不會影響到朱元璋的統治,朱元璋根本沒有必要除掉他。

其二,李善長退休以後,就一心一意地栽花養草,不問世事,也不再關心朝廷中的事情。所以,既沒有出格的言論,也沒有出格的行為。

其三,朱元璋當時其實找不到殺李善長的理由,他是採用胡惟庸黨追問的形式,拿下李善長的。要知道,胡惟庸早在十年前就被處決了。十年後,又再一次追問,包括李善長在內,接連誅殺了三萬人,由此可見。朱元璋是有意要將這件事擴大化,有意要殺李善長的。

其四,朱元璋是利用“天變”殺掉李善長的。

胡惟庸在十年前就被處死了,卻在這時候翻出來追問。追問到的李善長的問題,其實就是兩點:一是胡惟庸想造反,聯繫李善長。李善長不答應,不過也沒有向朱元璋彙報。二是藍玉在征討蒙古的時候,抓住了一個叫做“封績”的奸細。據說這個奸細是胡惟庸和蒙古人聯繫的一個使者。藍玉把這個奸細交給李善長,但李善長並沒有上報朱元璋,也沒處置他,而是把他給放了。

(胡惟庸劇照)

這兩個問題,是不是真實的,其實是有疑惑的。而且,就算這兩個問題,李善長都存在,實際上也不足以成為殺他的理由。為什麼這麼說呢?

胡惟庸聯繫李善長造反,不管李善長有沒有向朱元璋報告,總之,他自己沒有任何造反的舉動。沒有造反的舉動,怎麼就一定要殺頭呢?朱元璋說李善長不上報,不過在李善長看來,胡惟庸其實並不是想造反,只是心中有抱怨罷了。李善長勸諫胡惟庸,緩解他心中的情緒,而不是急急忙忙就上報給朱元璋。作為一個宰相,他實際上做得是很好的。能夠化解矛盾,為何要擴大化呢?擴大化而被朱元璋殺掉,這是處理矛盾的好辦法麼?所以,實際上李善長做的並沒有錯。

至於藍玉抓到的那個奸細封績,我認為從後面封績的供詞來看,其實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因為封績說胡惟庸與蒙古人聯繫,並對蒙古君主稱臣,表示希望蒙古人能援手,讓他裡應外合搞掉朱元璋。這個說法非常可笑。一者,就算胡惟庸想搞掉朱元璋,也用不著聯繫蒙古人啊。一場宮廷政變,聯繫御林軍是不是更恰當一點呢?又不是發動戰爭,聯繫蒙古人有什麼用?二者,就算胡惟庸要聯繫蒙古人,他也用不著向蒙古人稱臣啊。大不了說一句“平分江山”這樣的話。稱臣,明顯就是假話,蒙古人能相信麼?三者,這樣機密的事情,胡惟庸竟然告訴遠在漠北行蹤不定的蒙古人,難道他不怕洩密嗎?

(朱元璋劇照)

總之,稍微有一點頭腦,就知道這個封績是胡說八道。既然是胡說八道,李善長有必要報告給朱元璋嗎?

我們還需要注意一點,李善長沒報告朱元璋,其實他也沒給胡惟庸說。否則的話,胡惟庸怕事情暴露,肯定就把這個封績給殺掉了,還能留到十年之後嗎?

正因為朱元璋殺李善長的理由站不住腳,因此,朱元璋才找了一個特殊的理由。當時管天相的官員說,天相有變,要降災難下凡。

古代所謂天降災難下凡,本來是應該皇帝受懲罰的。但是皇帝怎麼可能受懲罰呢,因此,只能是最重要的大臣受懲罰。李善長既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大臣,當然應該是他受懲罰了。所以,朱元璋便以這個理由,殺掉了李善長,還殺了李善長一家老小七十多口人。

總之,朱元璋是怎麼著都要殺李善長的。那麼,他為何要把“無公害人物”李善長處死呢?

從朱元璋處死李善長的那兩個理由,我們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殺李善長的時候,其實極力想表達一種觀點,就是李善長的錯,就是不對自己忠心耿耿,不是任何事情都無保留地向自己彙報。而且,朱元璋把這件事情放大,也想以此表明,凡是不完完全全徹徹底底向自己表達忠心的,他都會受到自己嚴厲的打擊。李善長的其它問題越小,更能夠凸顯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更能因此引起天下人的注意。

或許,這就是朱元璋所要達到的根本目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