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幽宁静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在封建社会,朝代更替,很少有像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以“杯酒释兵权”的温和方式来解除兵权。刘邦建立大汉朝后就对韩信、彭越等人下手。而今天我们要说的主人公朱元璋也不例外,他在建立大明朝后,也是对朝中有功之臣举起手中的屠刀,跟他一起打天下的肱骨大臣们几乎被屠杀殆尽,只留下了一些碌碌无为的庸人。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废除丞相制度,把权力总揽于一身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对以前朝代的丞相制度有颇多异议,认为丞相制度很大的制约了皇权,甚至有时候相权严重的威胁到了皇权,所以朱元璋在大明朝建立之初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而是设计中书省来代替之。除此之外,朱元璋还对影响到他权力之人除之后快,特别是在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后,朱元璋已经到了近似疯狂的地步,他想尽一切办法除掉了一些对自己有威胁的功臣,这些功臣中有百官之首的中书省左丞胡惟庸和掌管兵权的蓝玉。
朱元璋处心积虑除掉回家养老的老臣到底何许人也?
我们知道当时朱元璋对稍微有点威胁的人都是手起刀落毫无客气,那么一个已经告老还乡的老臣,朱元璋为什么也没放过呢?这个已经退休了的老臣就是明朝的开国元勋李善长,不但如此李善长和朱元璋还是亲家,朱元璋把公主下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
李善长对于大明王朝所立的功勋堪比帮助刘邦建立大汉的萧何,洪武初年官拜中书省左丞位列百官之首,朱元璋还赐给他丹书铁券“免死金牌”可以免他二死,儿子一死。这样一个有功之臣,在告老还乡后凭着手里的丹书铁券按理来说不管如何都是可以颐养天年的,为何还要被朱元璋诛杀了呢?
权利达到顶点,内心的欲望在心里开始膨胀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废除了丞相制度,设计了中书省,当时的李善长任中书省左丞为百官之首,当朱元璋出去巡视时,朝中一切都是由他说了算,对他有异议之人都被他排挤了出去,就连刘伯温跟他讨论当时的法令时,两个人的看法相左,李善长就破口大骂刘伯温,刘伯温心里害怕就跟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对于李善长变得越来越傲慢,朱元璋也开始反感李善长的所作所为。
李善长告老还乡后,依然与朝中的群臣们有往来
李善长因病告老还乡后,虽然在家耕田种地不参与朝政,但是任然还与朝中的大臣们有往来,逢年过节,生日寿宴等都有一大帮大臣们前来祝贺,这些让朱元璋看在眼里,自然心里会很不舒服,你一个告老还乡之人还门庭若市,这要是没退那还得了。
李善长被诛杀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胡惟庸案
胡惟庸造反的时候派人去做过李善长的思想工作,让其站到自己的这边来,但是李善长并没有答应胡惟庸的请求。而且前来劝说的这个人正好是李善长的弟弟,虽然李善长当时是拒绝了,但是也没有去揭发胡惟庸等人。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以胡惟庸案追则李善长,李善长就算是怀揣丹书铁券也无济于事,最终76岁的李善长被株连九族。
结语:李善长的死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害怕他自己死后,朱允炆无法去驾驭这些人。虽然说李善长是退休之人,但是他在朝中的威望还很大的,所以朱元璋不得不千方百计的要置李善长于死地。
瀚海说史
李善长或许没想到,76岁退休后,还是没能躲过朱元璋的猜忌,最终一家70余口人全部被斩。按说这个年纪的李善长已经过上了在家侍弄花草的生活,为何朱元璋还是不肯饶他一次呢? 事实上,李善长与胡惟庸代表的淮西党,与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党相互争斗多年,已经从最初的党争,威胁到皇权。
李善长看似已经退休,但他在朝中的影响还在。靠着扶持胡惟庸,李善长遥控朝政。为了加强这种关系,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儿子李佑,成了胡惟庸的侄女婿。有了姻亲关系,这两个人的关系更加紧密。 胡惟庸因谋反被诛,牵连着甚多,然而与他关系十分紧密的李善长却躲过一劫。这看起来未免有些不可思议。
五年后,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也是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却并没有将他二人处死,反而将他们安置在崇明。可没想到,如此宽容的处罚,却没换来李善长的感恩戴德。朱元璋自然十分不满。 事实上,李善长的死并非,没有征兆。在此之前,胡惟庸就曾寻找李善长商议造反的事情。
李善长听后虽然惊讶,却直说了一句自己年纪大了,让他们自己去做吧。如此行径,与支持又什么区别。知而不报,本来就是朱元璋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 功高盖主,却不知道收敛,门生故旧遍布,这在朱元璋看来,就已经是大错。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看上的继承者朱允炆不过是个年幼的少年,他哪里是这些老臣的对手。朱元璋都能想到,在自己闭眼后,他们如何压制朱允炆。如此一来,李善长非死不可,这是朱元璋为皇位下的决定,也是李善长为权利迷了眼的结局
简史讲官
朱元璋的政治大屠杀,在中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很多年轻人觉得朱元璋够狠够毒。但是,随着历史知识的不断丰富、以及社会阅历的日益增长,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朱元璋的所作所为。
每一个被朱元璋屠杀的所谓“功臣”,都有着让朱元璋心生痛恨的言行举止和政治图谋。
李善长,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得到朱元璋高度认可与大力奖赏。但是,76岁主动回家养老,却没有能够善终,因为他的欲望还没有全部眠灭。
朱元璋为什么奖赏李善长?
劳苦功高、制衡浙东官僚
朱元璋说过“当年萧何有馈晌之功,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朱元璋大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位列“开国六公”之首。
李善长位居左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争相依附他的人数不胜数。随着李善长的势力越来越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体系——淮西派。
淮西派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柄利剑,有力制约着浙东官僚。浙东官僚以刘伯温、宋濂为主要代表。
其实,朱元璋利用淮西、浙东两大权力派别相互制衡,实现自己高度集权的目的。
审时度势、回家种地养老
当胡惟庸毒死了刘伯温,当朱元璋诛杀了胡惟庸,明智的李善长不得不掂量自己的地位与价值。
他试探性地向朱元璋提出申请,希望回家种地、养老。
朱元璋毫无挽留之意,果断批准了他的请求。
本以为从此可以平安至老,李善长没想到自己70多岁,却接连不断遭到朱元璋制裁、惩罚、直至76岁的时候,竟然被诛杀、甚至近乎满门抄斩。
李善长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朱元璋为什么对待李善长这么绝情呢?
位高权重、傲慢情绪外露
由于多年以来,一直帮助朱元璋供应军粮,功劳很大,朱元璋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享受年禄4000担,而且子孙世袭;最特别的是,朱元璋授予李善长铁券,李善长本人可以免死两次,他的儿子可以免死一次。
因为位高权重,李善长的嫉贤妒能心态毫无顾忌地表现出来。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只是冒犯了他的权威,李善长立即罗列他们的罪行,并且上奏皇上,黜免了他们的职务。
中丞刘基与李善长争论法令,李善长当众辱骂刘基。
刘基内心不安,唯恐受到李善长打击报复,便向朱元璋请求告老还乡。就是这样,最后也没能逃脱被毒死的厄运。
朱元璋信任的一大批官员都获罪、丢官、甚至被处死,只有李善长依然在朝廷做官。
李善长地位和权力已经达到了为臣的顶峰,心中不知不觉滋生了傲慢与狂妄情绪,言谈举止都表现出目中无人的态势。
心机极深的朱元璋一直留意李善长的所作所为,对李善长的看法与感情也在慢慢变化中,由原来的欣赏、信任,到后来变成了怀疑、反感。
恃宠而骄、年禄大幅削减
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把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祺,将李祺授予驸马都尉。
刚刚确立婚姻关系的时候,临安公主遵从妇道、尊重李家。李善长家庭因为受到皇家恩宠,势力十分显赫,当时全国上下对李家羡慕不已。
李祺迎娶临安公主进门一个月后,发生了轰动朝野的大事。
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上疏给朱元璋说:“李善长恃宠自纵,陛下因病10日不能上朝,他都不来问候。驸马都尉李祺也已经6日不来朝见,召他至殿前,又不认罪,这是对陛下极大的不敬。”
朱元璋回想,最近几天确实没看见李善长,而且驸马都尉李祺也是不恭不敬,便十分生气。
朱元璋下旨:将李善长的4000担年禄,削减为2200担。
也许李善长家不缺少这些俸禄,但是,朱元璋对李善长的惩罚,表明朱元璋已经不再袒护李善长,而是能惩罚就决不手软、而是对李善长心生怨恨了。
深受皇恩、竟然不表感谢
李善长与胡惟庸向来关系很好,多年互有来往。
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有一个儿子叫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
1380年,胡惟庸因谋反罪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的人非常多;但是,李善长仍然当官并且暂理御史台事务。
朱元璋没有因为胡惟庸而惩罚李善长,可是李善长却没有对皇上表示感谢。朱元璋心存芥蒂。
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及其儿子李佑,实际上都是胡惟庸的党羽。
明太祖朱元璋对李存义父子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这么大的皇恩,李善长还是没有表示感谢。
朱元璋这次不仅仅是心存芥蒂,而是怀恨在心。
借兵造府、意在张扬人脉
按道理,李善长想造一座府第,应该不是难事,可是,李善长却希望造出气势,彰显自己具有强大的人脉。
他不是从老家邀请工匠为自己造房子,而是向以前的部下汤和借用300名士兵,来为自己建造宅第。
李善长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告诉乡亲们,我不是普通人、我是开国元勋、我是有功之人、我有一般人享受不到的待遇。
令李善长没想到,如今的部下不是当年的部下了,汤和把借兵造宅这件事禀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觉得问题挺严重的,李善长人老心不老,而且倚老卖老,念念不忘当年的功劳,还在试探部下的忠心,还有东山再起的野心啊!
朱元璋对李善长更加不满、更加猜疑、更加怨恨。
滥用人情、引发太祖深挖
有一批罪犯即将发配边疆,其中的丁斌是李善长的亲戚。李善长几次向朱元璋求情,赦免丁斌。
本来朱元璋对李善长就很不高兴,因为他已经退位了,还喜欢过问国事。
这次为丁斌求情,朱元璋更加恼火,不但不赦免丁斌,而且要对丁斌严加审讯,深挖背后的盘根错节。
丁斌招供李存义等人过去与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况;
太祖下令将李存义父子逮捕审讯,又牵连到李善长。
原来,胡惟庸多次派人、甚至亲自去劝说李善长一起谋反,并且承诺:一旦大事成功,就让李善长担任淮西之王。
虽然李善长没有同意参与谋反,但是他知情不报!这也是与谋反同罪的。
恰好这时候又有人检举李善长:将军蓝玉率军出塞,到捕鱼儿海时,俘获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封绩,李善长也是匿而不报。
很多大臣接连不断向朱元璋上书,弹劾李善长;就连李善长的奴仆也揭发李善长与胡惟庸经常私会密谋的事情。
朱元璋异常愤怒,他觉得李善长身为皇亲国戚,知道有人谋反、却不揭发举报,而是犹豫观望、心怀两端,就是真正的大逆不道!
朱元璋决心狠狠惩处李善长,即使李善长已经76岁了。
星变灾祸、近乎满门抄斩
正当朱元璋对李善长万分恼火的时候,钦天监报告天象发生异变,巨星从天空陨落。
朱元璋召集六部大臣询问吉凶,都说肯定有灾难即将降临。
朱元璋命令占卜官员进行占卜,结果是灾祸必须降临老臣身上,否则皇上就有灾难。
把李善长的事情与天象星变联系起来,朱元璋毫不犹豫,命人将李善长及其一家妻、女、弟、侄,总共70多人,全部处死。
因为李善长儿子李祺是驸马都尉,儿媳是临安公主,免于死罪,但是被迁徙到江浦。时间不长,两人先后死去。
李祺儿子李芳、李茂,因为是公主儿子、皇上外孙,便网开一面,没有治罪。
李芳担任留守中卫指挥;李茂担任旗手卫镇扶。
但是,原来承诺的可以世袭韩国公权利,统统取消了。
在皇帝面前,再大的功劳都不是免死的铁证;平时点点滴滴,都可以成为皇帝处死大臣的理由。
岳飞的飞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制作了几十块“丹书铁券”给开国功臣们,绝大部分人都乐呵呵的领走了,李善长第一个领走,只有汤和没有领。“丹书铁券”在民间被称作“免死金牌”,除了逆谋造反的大罪以外,一律可以免除死罪,现在看来这就是朱元璋事先挖好的坑,有“免死金牌”的开国功臣大多没有好下场。朱元璋在心里暗暗为这些“免死金牌”做了备注:最终解释权归朱元璋所有!(丹书铁券,朱元璋发的基本没用到,全部定的是谋逆大罪)<strong>
依我看在某些方面看,李善长死的有点冤,从另一方面看死的又不冤。
为何这样讲呐?就要看一看涉及李善长家族被夷灭三族一些主要人物关系:1.朱元璋。他和李善长是儿女亲家,他的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2.胡惟庸。他的侄女嫁给了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是偏亲家;3.李存义。是李善长的弟弟,和胡惟庸关系密切;4.丁斌。他是李善长的外甥,曾经在胡惟庸家做事,被发配边疆,李善长请求朱元璋赦免,从而引发李善长被夷灭三族;5.朝中隐秘官员,剑指李善长。
李善长夷灭三族事件经过:李善长为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惹怒了朱元璋,心想你李善长早就退隐了还干预朝政干什么,平时不怎么积极,这时反倒积极起来。于是严刑拷问丁斌,丁斌供出了李存义和胡惟庸关系密切。接下来又抓了李存义父子,李存义父子又供出自己和胡惟庸曾经几次劝说李善长谋反。李善长虽然没同意,是听之任之的态度,此为大逆不道。恰在此时,朝中有大臣上书将会发生星变,灾祸要应验到大臣身上,于是乎,李善长被夷灭三族七十多人,只有儿子驸马李祺、临安公主和他们的两个儿子得以幸免。(朱元璋、李善长和太子剧照)
为何说李善长死的有点冤?
李善长被杀是在1390年,而牵扯到的是1380年胡惟庸案,此事有点蹊跷。胡惟庸案朱元璋屠杀3万多人,也没有牵扯到李善长;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和胡惟庸案有牵连,朱元璋也免了李存义父子的死罪,明显的保护李善长及其家族。10年之后的牵扯胡惟庸案件,又是亲戚,证据明显不足,大多是屈打成招,胡乱咬人的口头证据,证据上明显不足。李善长已经位极人臣,跟随造反不可能超过现在的待遇水平,没有多少动机。
从证据(证据不可靠)和动机(动机不大)上来看,李善长不可能谋反。1391年,虞部郎中王国用曾经上书替李善长申辩,分析了李善长不可能谋反的事实。按照朱元璋的脾气,替谋反者翻案应该立马会处死或者流放,不过王国用一点事也没有,朱元璋没有追究,看来杀李善长另有深层次的原因。
从这一层面上讲,李善长死的有点冤枉了。(汤和剧照,他是真正退隐,得以善终)
为何说李善长死得不冤?
怨恨是慢慢积累的,李善长不懂得尊重朱元璋,虽然立下了功勋,但早晚有一天会耗尽的。
实例1:朱元璋曾经病了十几天没有上朝,李善长居然没有去探望,儿子驸马也六天没有去探望,遭到其他大臣的弹劾。
实例2: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父子牵扯胡惟庸案被朱元璋免死,他也没有到朱元璋那儿谢恩。
实例3:利用权势借汤和300兵丁修建豪宅,这事得上面批准,私自调兵是不可以的。
实例4:不能约束部下,作威作福,尤其是亲族。
实例5:替自己的外甥丁斌求情,典型的护犊子。
他做人的风格是极力保护自己的得力部下和亲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小集团。朱元璋最痛恨和最害怕的就是官员结成朋党,动摇国家的根本,左右朱元璋死后的政局,胡惟庸案、蓝玉案皆是如此。李善长虽然已经77岁了,但是朋友亲族已经形成集团,为自己后继者考虑,朱元璋借着胡惟庸案,拔除了李善长及其培养的政治小集团,防微杜渐。同时受牵连的人有:
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营阳侯杨璟(已故)、济宁侯顾时(已故)等诸多官员。
这些大都是李善长小集团的核心人马,从这一方面讲,李善长被灭三族一点都不冤。
李善长并不是真的回乡种田,他的目光始终盯着朝堂,为朱元璋所忌惮,被杀迟早的事情。
<strong>
穿越再现彼岸
李善长回家养老,盖了一栋大院等等。看着似乎有种杯酒释兵权的意思。而他就是放弃了权力的那一种,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很明显不是。李善长真的那么简单吗?朱元璋真的是要把这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人全都赶尽杀绝吗?很显然也不是,究其原因其实还是他李善长不安分守己。最终还是触怒了他朱元璋的底线了。
有一句话叫做心在朝廷,他李善长就是人在田野,心在朝廷。无论朝中什么大事竟然都逃脱不了他的身影,即使他身居三线甚至还更远的地方,但是几乎什么事情他还都能插一脚,这个朱元璋还能容他吗?
肯定不能容他了。
什么叫做功高震主,在明朝初期算是真正的诠释了这一个词。这一个朝代,开国元勋都很强大。他朱元璋其实才是真正的从底层爬起来的,其中更是有着不少人曾经都在他之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其实他们还很多都不弱于朱元璋的。
于是朱元璋说实话对他们也是十分忌惮的。所以其实安分守己的话,朱元璋还忌惮三分,更何况他们这些人还居功自傲呢?
算一下,朱元璋在建国之后,他们这些淮西勋贵犯了多少事情。朱元璋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但是这个他就可以原谅吗?更何况他李善长还很不安分,甚至连莫权篡位这种事情他都能掺和一些。
所以,这个就很简单了。你看中了我的天下,我岂能留你。所以就算李善长躲在了乡村田野,朱元璋依旧挂念着他。
一寸三分
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后,大封功臣,一口气封了六个“公”。
这六个“公”是朱元璋心目中功劳最大的六个人:
李善长,封为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常遇春,郑国公;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
李善长位居六公之首,朱元璋称其为吾之萧何。
李善长真有两把刷子,竟能力压战功赫赫的徐达、常遇春。
朱元璋不仅封李善长为韩国公,还特意赐给他两张铁卷,说到铁卷,也许你会嗤之以鼻,铁卷有什么稀罕,又不是金卷。
但金卷银卷不如铁卷。这个铁卷,可不是一般的铁卷,上面有免死二字,还盖了皇帝的大印,有了这个,就可以免死两次了。
哇,令人艳羡啊!有了这张卷,就可以赤裸裸的凌驾于法律之上,就可以肆意践踏国法的尊严了,就放浪形骸为所欲为了!
你想多了!因为铁卷夹缝中还有几行肉眼可见的小字:
除谋逆不算,其余若犯死罪,免死!看到这,大臣全都傻眼了!这是坑啊!谋逆,只要被扣上谋反罪名,天王老子也救不了你啊!忠肝义胆如岳飞,谋逆而死;功高盖主如韩信,也是谋逆而死。
谋逆,就是皇帝屡试不爽的杀人法宝啊!
你和家人在家杀猪宰羊,吃着火锅唱着歌呢,这边卫兵踹门而入,手持搜查令,大喝一声:“都别动,手扶墙站好,我们是警察,你们有权保持沉默,你们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将作为呈堂证供。”
你一脸懵圈,这吃火锅碍你啥事了,影响空气质量了吗?你据理力争道:“我们是良民,我有免死铁卷!”
士兵捡起一把杀猪刀,冷笑一声:“这就是谋反罪证!你还有何话说。”
真的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当时,朱元璋一口气下发了34张免死铁卷,李善长得到了三张,两张是自己的,一张是儿子的。
其余的功臣都是一人一张。
那么,这些有免死铁卷功臣结局如何呢?
徐达有一张铁卷,吃烧鹅而死;蓝玉有铁卷一张,全家被杀;胡惟庸有铁卷一张,全家被杀。36个功臣,基本被杀光了。
免死铁卷,就是然并卵啊!
李善长结局如何呢?
胡惟庸案过去了10年了,李善长76岁高龄,半截身子都入土了,朱元璋还是没让他寿终正寝。
李善长以勾连胡惟庸罪名被杀,一家70余口无一幸免。
怎一个惨字了得!
一半秋色
《我是李善长二十八代孙,满门抄斩只是个形容词。善长之孙,李茂之子李祯并未遇害》
发生在明朝洪武二十二年(公元一三九O年)我祖上那一次灭门案,《明史》已有祥实记载。是非功过,早有定论,无须叙述了。无论过去的正史,野史,现在的百度,人们去查韩国公李善长的后人,都说自举家七十二口被灭门,抄家之后。故居和有无后嗣便成了未解之谜。其实,善长后人多着呢,主要在今天的贵卅安顺一带和云南临沧。因为正在修家谱,我几次到南京,都在秦淮区的中华门一带找到过我们六OO多年前李氏的故居旧址。因此作为犯属的后代几百年隐姓埋名以避祸,不便声张是可以理解的。历史上君臣之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于我们今天的人,似乎已经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了。不妨把奌轶事,讲它一二供好事者们去品评谈天也罢一一
小時候过七月半,民间叫鬼节,我家有个祖宗牌,是个立轴,上写李氏历代祖先之牌位几个黑体字,两边画有三英战吕布的刘关张吕布人物厮杀图。四周用传说中的二十四孝故事作框边,空白处写有始祖善长,二世祖李茂,三世祖李祯和许多李春红,李春燕,李熙来等许多祖上的辈分名字。奇怪得很,从李茂,李祯开始,都是全名全姓,唯善长二字不冠姓,只有善长二字。我记得曾问爷爷,说这善长是什么意思?是个人名还是……?爷爷说,是老始祖。我追问,既是始祖,下面的二世祖,三世祖都写全名,为何善长始祖前面没李字。爷爷神秘兮兮地比划了一个割脑壳的手式说,始祖得罪了皇上,杀了他的头,自然就没写头。于是从七八岁起,我就非常喜欢这幅祖先牌位图。每年七月初一日到七月十五日,母亲都要哥哥把牌位图挂在板壁上,放张四方小供桌,摆几样供品,就算开始请历代祖先来家过七月半了。
哥哥考上中学进城读书后,爷爷告诉我,说我们祖先征南前的老家是南京石灰巷高坎子一百O八号。当時叫应天府,叮嘱我们要好好记住祖先的来处,不知在哪处天边哩,长大了有本事,要去找找根。不久爷爷死了,这个祖先牌位图便由我保管。因为花花绿绿的人物很好看还有三国故事,又黄又破,每年我都要拿糊风筝的白纸补一次。因此记忆很深,用现在的话说无异于我少年時心目中的一件传世古物,可惜六十年代社会运动的整风,四清,文革,父亲因为经商赚钱后在乡下买了很多田产,又买过一条汉阳造和一枝老俄枪看家护院防匪。土地改革一开始就交给了政府,而南下部队的解放军土改工作队队长,收了枪后打的收条被弄丢。不久贵州发生了解放初期著名的反革命三八大暴动。五十几人的土改工作队在一次征粮途中被几千土匪包围全部开膛杀害,没了证明的条子也牺牲了解放军的证明人,父亲再也百口莫辩这两条枪的来历和去向,基本上每个政治运动他都要成运动员,被喊去不停地写交待材料,总过不了关。文革初期一抄家,我家的家谱,祖宗牌位,便被收去一把火烧了。
相信全中国各个姓氏的移民断代史,至今很多人家说不清,道不明祖上的出身和来处,应该都有相同遭遇吧。后来几十年,我因为先从政后从商再从文,经济条件比较好,一去长江流域旅行,考察,到安徽,南京,便去找祖先的根,就大至理清了李善长灭门案之后,他的后人们的大概去向。毫不避讳地说,李善长作为朱明皇帝萧何式的人物,虽有功,虽有才能和贡献,但照《明史》或《明实录》的记载。他和刘基一样,作为朱明王朝的肱股重臣,居然连刘伯温都容不下,却与同是淮西人的胡惟庸结党营私,构建淮西集团的势力,排挤非淮西集团的大臣,(朱元璋就非淮西人氏),连山西人扬宪那样的人都将人家迫害至死。还敢向汤和借兵三百人建私宅(大明律规定私人借用皇家兵是犯法的),说实在话,放在任何朝代任何君主面前,都必然是死罪。谈什么韩信的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只是自己居功而傲,丢了脑袋不要紧,连累了合家七十余口,长幼何辜?都因老先人没有汉代留侯子房先生張良的见识和气度,枉自丢了几十条家族长幼的性命还几乎绝了后嗣!
不过百度和很多史料上说;善长被灭门時,三个儿子的李褀,李芳,李茂并未被杀。李祺的妻子作为朱元璋的女儿,是以临安公主的身份与丈夫李祺一道被恩准免杀,但一直幽禁在宫中到死,而李芳仍官至中卫指挥,李茂则官至旗手卫镇抚。其实明太祖朱元璋还是没有赶尽杀绝的。何以见得呢?我们贵卅云南的一枝族裔就是证明。百度上说,太祖杀李善长時,因李茂年幼兔死。其实非也,一三九O年李善长被杀头時,已是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李茂何来年幼?洪武朝是一三六八年开国立朝的。朱元璋大封功臣后的洪武三年,(一三七一年)李善长就被削去官职回家养老了。虽说他是安徽定远人,但在应天府的京城里都是有府第和宅产的。李白写过一首《登金陵凤凰台》,今天的地址就在南京秦淮河的老门西中华门一带地方,我查了南京几个大学生合著的一本《寻城记》,基本上知道李善长后一二辈人们府宅与我们家的姓氏宗谱,是大略对得上号的。因此李善长没有被杀的儿孙们,实际上与百度与野史记载是有出入的。
儿子们没有被杀,这是史实。长子作为太祖附马,软禁在宫庭到死虽然残酷,但毕竟没有株连丢命,而李芳李茂后来有官职也是史实。倒是李善长的孙子,我的直系祖先李祯,在灭门案发生前九年,宗谱记载,他就随征南大将傅友德,篮玉,沐英和冯胜,顾成,于一三八一年(洪武十四年)一道,三十万明朝远征军在南京应天门誓师平定云贵去了。在灭亡元朝云南梁王把匝刺瓦尔密的征南战事中,傅友德是主将,蓝玉,沭英是副将,顾成是前锋主将,我先祖李祯在顾成将军麾下任第十八指挥使。明军在昆明,大理,丽江,楚雄一带与云南梁王的主力决战后,梁王战败,举家投溺滇池而死去,征南战事结束。为了控制云贵,明太祖朱元璋采纳刘伯温的建议,只令傅友德,蓝玉和冯胜班师回朝,沐英将军,顾成将军的三十万明军,则奉命留驻云贵屯田戌边。沐英是太祖义子,他世代镇守云南,顾成是太祖中军大帐的华盖执伞猛将,原为济宁侯,后封镇远侯和普定卫都指挥使,负责在普定卫(今贵卅省安顺市西秀区一带)主持屯田,寓兵于农,镇守黔中腹地的"黔之腹,滇之喉"战略要点。防范南方蛮夷反叛。
也许曾经是沭英将军麾下的旧部,也许是顾成将军的下级军官,或许六百年前贵卅实在太闭塞边远,到李善长案发作時,作为孙辈的李祯一枝孙辈,有沐英,顾成将军的说情保护,没有被祖父的案子株连吧,因为那時明朝征南大军已经不再是作战部队,而是农田耕夫了,离京师多么遥远?于是这一枝李善长的后人便以李茂,李祯为一二世祖,在贵卅的安顺,织金和云南临沧,大理一带繁衍开来了。清人修明史,难免会有细节上的出入和人物姓氏上的巅倒或张冠李戴,甚至贬低前朝君主,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像今天的今人们把明太祖说成是汉代的刘邦,血洗功臣,残暴无情,完全是为了翦除异己,为儿孙扫除坐享江山的障碍,因而实为独夫民贼,暴君等等评价也不尽然!翻翻历史去看看那些被屠杀的功臣们,得天下后封侯拜相了都干了些什么?他们该不该死?
汉代为韩信,彭越,英布,樊哙,灌婴,该不该死?韩信私下收留项羽的猛将钟离昧,彭越是绿林强盗,英布除了项羽谁也不怕,灌婴继英布成为九江王后,谁管得了他?包括后来周勃的儿子周亚夫平定了七国之乱,他的家臣们怎么兼并农民的土地,作奸作恶?朝庭不镇压人民还有活路吗?再有一千多后与刘邦出身相似的朱元璋,那些开国功的臣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玉春之子),还有蓝玉,傅友德等等国家栋梁型人物,他们都干了些什么?李善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岁禄四千担,子孙世袭。铁卷丹书免死牌发到手里,太祖亲赐土地若干倾给他,死后守坟的民户一百五十家,大官僚家庭仪仗队二百户还嫁女为婿,提拔李善长弟弟李存义,李右父子为官,合族都成天下第一等的贵族,人人无不羡慕,应该说可以了,不错了吧。
若说是辞官,回家种田了,七八十岁的人了安分守己享受富贵也就罢了。可是,先是兄弟李存义,李佑父子不像话,居然加入了淮西集团势力的胡惟庸要密谋造反,被逮捕拷打成招后只安置崇明岛,并没有杀,可李善长偏要替兄弟侄儿说情,惹得朱元璋大怒,要杀他。得众官搬出他的免死金牌求情,才未死。可是他们父子,一个是创业的老臣,一个是皇帝的附马都尉,女婿,皇上病得十几天起不了床,上不了朝,他们不问病情,不作探视,装聋作哑也就罢了,更不可原谅的是,还收取逆贼胡惟庸的贿赂黄金数百两,向汤和借取国家兵丁三百人修府宅。放在任何朝代,这是国家重臣该有的品行和该做的大逆不道之事吗?所以只杀李善长,妻,弟,子,侄,并未株连李善长的儿子,孙子们,是不算斩尽杀绝的。
还有魏国公徐达,他在山西云中郡(汉朝称平城,今天为大同市)筑城镇守边彊。女儿是泼妇,女婿是恶魔,家里的女人玩不够,装成无赖到街上到处抢人家民女泄欲,谁管得着?蓝玉居功至伟,平云贵,打匈奴,打到漠北摸魚儿海,几乎要有西汉班超歌颂西汉名将霍去病封狼居胥,东汉大将军窦选勒石燕然的伟烈丰功了,可是功劳大,蓝玉便不把皇家的禁忌放在心上了,先是挑拨燕王朱棣与皇位继承人朱标的兄弟立储关系,后又在北征班师进入山海关時不遵规矩,破关而行,见到朱元璋后傲慢到不拘君臣之礼。他的部将们皇帝打招呼一个个默然不买帐,篮玉做个手势却一呼百应。这合适吗?还有傅友德将军,蓝玉案后,从战友情谊出发,说几句气话都应注意场合,可朱元璋还没杀他,傅友德就在文武百官朝会的宴席上顶撞明太祖,火爆脾气一上来便拔剑自杀了。所以,历史上的好多事情,从来真不好评判孰重孰轻,谁善谁恶呢?
小時听老人们念:明月照沙卅,长江水自流。
财主无三代,清官不到头。不是矫情,也不知那位灭门案的李善长究竞是不是我的祖先,反正宗谱上说是,我也姑且相信一下继续考证是吧,只在几十年里一直回忆一件事,那就是继李祯之后有明两百多年到满清,到民国三个朝个朝代。我们家族有些文化的长辈,常常有一句挂在嘴边的话:仕途之道,凶多吉少。几百年从未出过大官,但总出地主和戴波斯帽的旧式商人。可见智慧是有的,当官一定是当怕了不敢做官,而几十代人从没有人被杀头和去天牢里蹬过号子,可能一想起先人那杀头和下牢的情景心里就怕,便好多辈人沒听说谁在犯过王法,也许真是几十代人前,真有人清官做不到头,而做昏官却做到亡族灭种真正给搞怕到骨子里去了也难说一一
沉舟侧畔千帆过!太遥远!太遥远了!看看图片上我们屯堡人故乡的妇女着装,大袖子配大脚板,六百多年丝线绣滚花边的款式一直不变,像不像包小脚的明代社会,男人们在前线打仗而明太祖的夫人马氏马大脚,带着千百个妇女们为明军运送军粮和马草的战袍式衣饰和家誊呢?一辈炎炎一辈鲜。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大明朝的,散落在贵卅髙苗岭山谷间的明朝遗民以及永远回不了江南故土的下江人子孙!
李老根2017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6岁的李善长与妻女弟侄七十余口,一起被冤斩,尽管他手执丹书铁券(老朱的免死金牌,此铁卷的最终解释权归老朱所有),仍难免死罪。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儿女婿,也即公主和附马(李祺)。
1368年,当年的放牛娃、和尚、叫花子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登基后,封赏了一批开国功臣。在这一批开国功臣中,有6位被封为爵位最高的公爵。他们的排名依次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开国六公”。
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他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在“开国六公”中,李善长位列第一。李善长负责经营后方,供给兵粮,居功至伟,朱元璋亲赐其铁券。李善长在众功臣中第一个获得铁书丹卷。他被封为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他这块丹书铁券可以免死两次,连儿子也可以免死一次,“他免二死,子免一死。”
老朱的授封制词中将他比之“在世萧何”。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评价:
“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君臣友谊的建立
公元1353年 ,25岁的朱元璋投奔明教。那时天下大乱,元王朝奄奄一息。当刚刚起步的老朱率部南下滁州途中,41岁的李善长德高望重,他主动前往迎接拜见没有多大势力的朱元璋。
朱元璋请教他:
李善长回答:
“秦乱,汉高起布衣,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成帝业。今元纲既紊,天下土崩瓦解。公濠产,距沛不远。山川王气,公当受之。法其所为,天下不足定也。”意思是劝老朱善于用人,不滥杀无辜,平定天下易如反掌。二人谈话很投机,老朱虚心听取李善长建议,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1354年郭子兴率万人南下,相中李善长的才能,想把他从老朱的手中夺为己用。但李善长极力推托,从一而忠。
位高权重
洪武初年,他成为开国元勋第一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李善长变的刻薄、骄横,凭借自己的权势,颐指气使,凌驾于百官之上,为非淮人集团和朱元璋日渐不满。
当胡惟庸一等先后获罪被杀后,老朱念及李善长过去的功劳隐忍不发。一天,朱元璋借与陶凯论斋戒当至诚为由, 暗示李善长应趁早退休。他说:
“人之一心,极艰检点,心为身之主,若一事不合理,则百事皆废,所以常自检点,凡事必求至当。今每遇斋戒,必思齐整心志,对越神明。”在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长辞官回乡,朱元璋亲赐封地,赐临濠地若干顷,置守冢一百五十户,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百家。并在之后提拔他的弟弟李存义和其侄子李绅为官,还将自己的大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李琪,拜为驸马都尉。李家成为仅次于皇族的第二大贵族,朝野上下人人羡慕,李善长越发恃宠而骄,待人刻薄。
罪:受贿并和逆臣胡惟庸组团
以李善长为核心的准西集团势力越来越大,他收老乡胡惟庸300两黄金,让胡惟庸成了这个集团的知名人物,他们合伙排挤非淮西籍大臣,妒贤嫉能害死山西阳曲人杨宪。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侵其权,即按其罪奏黜之;李善长的亲信中书都事李彬贪污犯法,刘基铁面无私,按法处死李善长的亲信李彬,招致李善长报复,他“恶人先告状”,致刘伯温被迫辞职告老还乡。
罪:对皇帝大不敬
朱元璋已经对李善长不满。李善长目无君主,不守礼节,没人情味。临安公主嫁后一个月,朱元璋重病,有十几天都没法视朝。李善长冷漠不去问候,他的儿子李祺也没有去问候朱元璋,也不向朱元璋谢罪。《明史》记载,御史大夫汪广洋、陈宁疏言:
“善长狎宠自恣,陛下病不视朝几及旬,不问候。驸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于是坐削李善长岁禄一千八百石,几及其半。
亲人出卖:已在死亡的边沿不知回头
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密说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和胡惟庸勾结谋反,于是朱元璋马上逮捕了李存义和儿子李佑(胡惟庸的侄女婿)在严刑逼供下,李存义不仅承认了自己与胡惟庸勾结,而且指出李善长有参与。于是朱元璋马上召见李善长,众大臣求情以及动用之前的丹书铁券,李善长逃过一死。对李存义父子朱元璋从轻发落,诏免其死罪,安置崇明。但是李善长自以为朱元璋不舍得杀他,仍不知避其锋芒,作死的节奏更加强烈。
故友出卖:私自调兵建豪宅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年龄已是76岁的李善长大兴土木造府邸,他找到老战友汤和,从汤和手中借300士兵来充当了劳工。汤和为了获得老朱的信任,抓住这个机会表忠心,他将此事秘密报给朱元璋。明朝私用士兵是重罪。这让老朱起了杀心。
下人出卖:替罪人求情,明知胡惟庸谋反不报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四月份,京城受株连的百姓被发配到边疆。李善长请求朱元璋赦免亲戚丁斌,朱元璋大怒,非但不赦免丁斌,反而将丁斌下狱治罪。丁斌在严刑之下,招供出李善长的各种罪行。
当时有个李善长的下人被屈打成招:“胡惟庸在朝时”,曾想拉李善长下水,善长不 从,胡拉李善长的弟弟劝说善长,时间久了,李善长终于说了一句:
“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朱元璋忍无可忍,给李善长加上罪名:
“知谋逆不举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朱元璋便由此定下他的谋反罪。最终朱元璋将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人一并斩首示众,家产被抄。李善长终于把自己作死了,痛心的是连累了全家。
小姐姐讲史
李善长这个人相当厉害,相当于汉初刘邦的萧何,但他能排到功臣榜第1名,我认为并不是因为他功劳确实是最大的。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李善长相当于朱元璋的后勤大总管。他之所以能排在第1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淮西派代表
朱元璋、李善长、徐达、汤河等。是发小,都是淮西派的。这是朱元璋政权的核心。淮西派必须是排名第一。所以不可能是浙东派的刘基刘伯温。那为什么不是徐达呢?请看第2条。
第二:文臣与武将
徐达在朱元璋夺取天下的过程中。诛张志诚,陈友亮、北伐蒙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功劳比李善长大得多。帝王在征战天下的时候,需要武将,但在夺取天下之后。武将就成了威胁。历代帝王都是如此。把李善长排在第1位,正好可以打压徐达。
李善长在朱元璋打压清除功臣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李善长这个人性格嫉贤妒能、小肚鸡肠、不能容忍。与贤臣良相相去甚远。但这正是朱元璋所需要的。所以长期以来得到朱元璋的极大信任。朱元璋不放心徐达刘伯温,正好让李善长去对付他们。
李善长的取死之因
如果要说李善长的死因。那么跟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那就是胡惟庸。胡惟庸何许人也?他是李善长一手提拔上来的。这个胡惟庸非常不简单,从征战天下时的默默无闻到最后权倾天下。就是投靠了李善长拍李善长的马屁。所以胡惟庸也是李善长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弄死了徐达以及刘伯温。但,尽管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还不满足。所以才有了震惊天下的胡惟庸案。现在到重点了。
胡惟庸在谋反的时候。他曾经去问过李善长。大概的意思就是,我谋反你有什么看法?李善长没有表态,没有发表意见。等到洪武二十几年的时候。突然有人告诉朱元璋,李善长当时在胡惟庸谋反的时候是知情的。但他没有告诉您。他到底是什么目的呢?他不会是同谋吧。
朱元璋想,好啊,正愁抓不到你这只老狐狸的把柄。
然后李善长就被朱元璋满门抄斩了。
我是弹史遇见你。欢迎点评。
弹史遇见你
李善长就是朱元璋故意要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李善长剧照)
其一,李善长当时已经77岁了,而且已经辞职退休回家了。这样一来,他在朝廷中不可能再有发言权。没有发言权,自然不会影响到朱元璋的统治,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除掉他。
其二,李善长退休以后,就一心一意地栽花养草,不问世事,也不再关心朝廷中的事情。所以,既没有出格的言论,也没有出格的行为。
其三,朱元璋当时其实找不到杀李善长的理由,他是采用胡惟庸党追问的形式,拿下李善长的。要知道,胡惟庸早在十年前就被处决了。十年后,又再一次追问,包括李善长在内,接连诛杀了三万人,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有意要将这件事扩大化,有意要杀李善长的。
其四,朱元璋是利用“天变”杀掉李善长的。
胡惟庸在十年前就被处死了,却在这时候翻出来追问。追问到的李善长的问题,其实就是两点:一是胡惟庸想造反,联系李善长。李善长不答应,不过也没有向朱元璋汇报。二是蓝玉在征讨蒙古的时候,抓住了一个叫做“封绩”的奸细。据说这个奸细是胡惟庸和蒙古人联系的一个使者。蓝玉把这个奸细交给李善长,但李善长并没有上报朱元璋,也没处置他,而是把他给放了。
(胡惟庸剧照)
这两个问题,是不是真实的,其实是有疑惑的。而且,就算这两个问题,李善长都存在,实际上也不足以成为杀他的理由。为什么这么说呢?
胡惟庸联系李善长造反,不管李善长有没有向朱元璋报告,总之,他自己没有任何造反的举动。没有造反的举动,怎么就一定要杀头呢?朱元璋说李善长不上报,不过在李善长看来,胡惟庸其实并不是想造反,只是心中有抱怨罢了。李善长劝谏胡惟庸,缓解他心中的情绪,而不是急急忙忙就上报给朱元璋。作为一个宰相,他实际上做得是很好的。能够化解矛盾,为何要扩大化呢?扩大化而被朱元璋杀掉,这是处理矛盾的好办法么?所以,实际上李善长做的并没有错。
至于蓝玉抓到的那个奸细封绩,我认为从后面封绩的供词来看,其实是存在很多漏洞的。因为封绩说胡惟庸与蒙古人联系,并对蒙古君主称臣,表示希望蒙古人能援手,让他里应外合搞掉朱元璋。这个说法非常可笑。一者,就算胡惟庸想搞掉朱元璋,也用不着联系蒙古人啊。一场宫廷政变,联系御林军是不是更恰当一点呢?又不是发动战争,联系蒙古人有什么用?二者,就算胡惟庸要联系蒙古人,他也用不着向蒙古人称臣啊。大不了说一句“平分江山”这样的话。称臣,明显就是假话,蒙古人能相信么?三者,这样机密的事情,胡惟庸竟然告诉远在漠北行踪不定的蒙古人,难道他不怕泄密吗?
(朱元璋剧照)
总之,稍微有一点头脑,就知道这个封绩是胡说八道。既然是胡说八道,李善长有必要报告给朱元璋吗?
我们还需要注意一点,李善长没报告朱元璋,其实他也没给胡惟庸说。否则的话,胡惟庸怕事情暴露,肯定就把这个封绩给杀掉了,还能留到十年之后吗?
正因为朱元璋杀李善长的理由站不住脚,因此,朱元璋才找了一个特殊的理由。当时管天相的官员说,天相有变,要降灾难下凡。
古代所谓天降灾难下凡,本来是应该皇帝受惩罚的。但是皇帝怎么可能受惩罚呢,因此,只能是最重要的大臣受惩罚。李善长既然是排在第一位的大臣,当然应该是他受惩罚了。所以,朱元璋便以这个理由,杀掉了李善长,还杀了李善长一家老小七十多口人。
总之,朱元璋是怎么着都要杀李善长的。那么,他为何要把“无公害人物”李善长处死呢?
从朱元璋处死李善长的那两个理由,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杀李善长的时候,其实极力想表达一种观点,就是李善长的错,就是不对自己忠心耿耿,不是任何事情都无保留地向自己汇报。而且,朱元璋把这件事情放大,也想以此表明,凡是不完完全全彻彻底底向自己表达忠心的,他都会受到自己严厉的打击。李善长的其它问题越小,更能够凸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更能因此引起天下人的注意。
或许,这就是朱元璋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