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账上有存货40万,实际没有,怎么处理?

黑夜-酒-哃荇


存货账实不符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 原因分析。

首先,要建立起存货账实比对的程序,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才能及时发现差异,寻找原因。

这里的账面有存货,实际没有,那么可能存在多种可能的原因:

(1) 管理问题: 没有定期的盘点程序,导致仓库部门处理残次报废的时候,财务的数据没有及时地跟上,日积月累导致差异变大;

(2) 核算问题:财务部门对于损耗的核算不及时,或者存货的核算不准确,在成本结转时有误;

(3) 税务问题:有部分收入未确认在账面上,成本也未及时结转。因为收入走了私账,那么成本也无法确认,如果确认了会导致毛利偏低甚至倒挂,那么报出去的报表就会严重不符合商业逻辑了。

2. 如何解决:

对于这些问题,企业要分门别类地进行处理:

(1) 堵住管理的漏洞:

对于已经出现的前期管理问题,那么应该认真比对历史数据,找出引起差异的相关数据资料,在账面上做报废损失等,并根据其对应期间,看是否与税局沟通确认税前扣除;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存货的定期盘点等相关制度,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2) 财务部更正系统及计算方法:

财务部的计算问题需要检查系统的设置,人工的计算等,找到错误的根源,予以纠正。同时,要把前期的产生的问题慢慢结转掉。

(3) 税务问题要悬崖勒马:

因为不恰当地避税方法导致存货账实不符是最危险的,需要停止当前的两套账做法,并对前期造成的差异进行消化。具体的时间节点把握需要结合企业实际的情况来定。

总的来说,良好的内部管理程序、准确的存货核算是避免账实不符的有效途径,对于税务的问题要谨慎,不要用不正当的方式方法来避税,反而得不偿失。及时更正,未为晚也。


财会小童


公司账上有存货40万,实际没有,这种情况在公司实际经营过程中偶尔会遇到的问题,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了,该如何处理了:

1、公司为了少缴或不缴纳增值税,让上游公司或其他供应商虚开、多开进项票来抵扣,从而产生账面库存。这种情况可以跟开票方联系,如果是当月产生的,可以让对方作废发票,再退票给对方即可;如果是隔月产生的,那申请开红字发票,做退货处理。

2、公司的产品销售出现现金收款不开增值税发票(客户可能要求现金支付不开票,减少支付货款总金额),这样就没有出现财务上领用库存结转成本的账务处理,从而产生账面库存。此时要么与客户协商开票给对方,要么就是申报增值税时做未开票收入申报,从而按正常的结转成本的方式减少库存。

3、公司用这部分库存做不是用于增值税应税项目(用于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未做领用记录管理。这个就要补充领用记录,减少库存,同时申报增值税时做这笔库存所含的进项税额转出。

4、这部分库存出现了损毁或者被盗而出现灭失的情况。如果有损毁就要做相关的资料备查,做资产损失处理;如果被盗要及时报警,以派出所出具相关证明入账,做存货转出。当然也可以通过后续月份的合理损耗逐步减少这部分库存。

综上所述,作为财务人员应该严谨的按照会计准则法规进行账务处理,对账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报纠正,不做偷税漏税的事情,同时相关的会计资料要保存完整,以备税务局核查,避免出现错判误判,维护公司合法利益。


蜗牛的企盼


这个几乎是今年注册会计师综合测试卷一道变形原题。只是考试时是考核有关存货盘点的审计知识点:项目组监盘时,账上有大量存货数量,盘点时数量很少。要求注册会计师提出质疑和建议。

不同的是该试题只与存货数量相关未涉及计价。题主的问题涉及计价。

那么账上有存货40万元,而库存却没有,从风险导向的角度考虑,需从两方面查找原因,进而采取相对应处理措施。

一是会计错报。即账上本身应该没有结存,但因为管理层主观故意或专业胜任能力不足而出现错报。排除专业胜任能力不足错报原因,只考虑主观故意,那么就需要根据故意的目的进行相应的应对措施。除了盘点,还需通过多种审计程序,包括不限于对存货进行计价测试,检查存货的计价方法,对应付账款进行函证,检查釆购订单、发票、验收单、付款单、供应商对账单等原始单据,对该类存货期初余额进行测试,对领用发料丶成本计算及结转进行测试,询问存货跌价准备有关政策,评价减值损失计提是否正确。从而评估存货账上有40万元是否合理,是否虚增虚开进项发票,是否是已出库未登记以达到少计增值税或少转成本多计利润的目的。

二是物质管理部门可能存在管理漏洞。跑冒滴漏,被盗、管理不善毁损等内控失效。

通过以程序方法,找到差异真实原因,处理就简单了,如果管理层故意多报40万,提请更正,如果违法,接受惩罚。如果是管理不善或监守自盗,那么追回存货,同时加强内控管理,以防范风险。




阳歌财税


这个问题估计是那些私有性质而老板又对国家税法无视的企业通病,这也是困扰会计的一个难题,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将会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

一、咱们先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形成账面有而实际无的情形呢?一般有一下几种原因:1.接受了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了加大进项税少缴增值税;2.已经销售了,没有开具发票,账面无法办理出库;3.可能用于非应税劳务、职工福利或费用支出(比如经营建材、经营酒品),实际已经发出而账面没有动;4.可能发生损耗、霉烂变质报废等,造成实物已没有账面没动。前面1和2情况普遍,3和4也不乏存在,1、2、3是明显的故意少缴增值税。

二、针对上述几种情况,如果企业提高了觉悟,愿意缴纳原少缴的税,我可以给你出如下针对处理办法:1.与原开票单位协商,开红字发票,办理退货手续;2.做销售收入,结转成本,按无票销售申报纳税;3.计入在建工程、职工福利费或管理费用,同时结转库存,视同销售纳税;4.计入营业外支出,按报损处理,同时备案好相关资料应税务检查。

如果仍然不想补税,还想处理了该问题,可以采用如下方案:1.在以后的销售出库时每次多出一点点,掌握在合理损耗率的范围内,慢慢将账面不存在的那部分转出去;2.报损处理,备案好相关材料以备税务检查。

三、在这里,我还是劝告大家合法经营,不要贪图违法利益,可持续发展才是经营之道。


仁哥教你学会计


公司账上有40万存货,但实际没有。具体会是什么原因呢?

在找寻原因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存货。

(1)存货是指企业购进或生产的,准备日后予以出售的商品,原材料等等。

(2)存货是怎样计量的。在我们知道存货是什么后,我们需要看下存货是怎么样计量的,如何入账的。存货的计量在实际中一般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虽然有其他计量方法,比如先进先出,后进先出等等。账上核算的存货包括发出商品,库存商品,原材料,在产品等。

(3)账上有40万存货,实际没有的原因。

1.如果账上的存货是发出商品是40万,那并没有什么问题。可能是产品已经销售出去,但尚未满足收入的确认条件。比如说是模块,大型机器设备等,这类需要安装,测试的产品。在产品发出时,是不能确认收入的。

当然,也有可能是销售出的产品延迟确认收入,尚未开票,没有结转存货,确认收入。那对于这种情况,是违反税法规定的。实际是需要进行纳税调整,补缴税款的。

2.如果账上的存货多出的40万是原材料。那要首先确认一下,企业是否有实际采购,会不会只是取得了采购的进项税额发票,但实际上并没有实际采购货物。那对于这种,账上的存货并不是实际存在的。是需要进行纳税调整的。

3.如果账上多的40万存货是库存商品的几大类都有,有库存商品,有原材料等。那需要检查一下企业的库存商品管理制度,是否有定期检查,盘点。这40万存货,可能是因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存货的毁损,被盗等。需检查确认具体原因后,予以改善存货的管理制度。

4.当然,还有一种原因可能是存货已经被用作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但因为该项均为非增值税应税项目,所以账面尚未结转。

不管是什么原因,合法纳税是基本,有效合理管理库存商品是根本。希望回答对大家有用。


紫苡依依


非请自来。

账上有存货,实际没有,典型的账实不符。怎么处理?以不变应万变咯。如果是这事能在掌控范围内,相对好办;如果,马上就东窗事发,真不好处理。

提问的出发点,不同,处理也不同。比如,是否采购人员为谋取私利,采购环节存在舞弊问题,还是存在其他监守自盗的问题等;另外,是否存在自然损毁灭失、计价是否准确等都有可能造成存货账实不符,我想,以上账实不符如何处理,都比较简单,该追究责任追究责任,该处罚就处罚,没啥好说。

实际中,存货盘盈盘亏很常见,就此事而言,应该不是一般的存货盘点出现账实不符这单的事了,呵呵。

按经验判断,题目所述的情形是人为的,极可能存在虚假采购,虚列自制存货成本或发出存货不入账等情形。如果存在这些情形,要说怎么处理,无解;或者处理方法不符合原先的预期。

会计每一笔记录都会留下痕迹,以非法手段难以取得合法利益,除非不记账!


龙门账


存货账面价值40万元,实际仓库没有这么多或者根本就没有任何存货,具体处理办法需要看差异形成的原因。

2013年之前,所有搞经营的老板都能感受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2013年及之后,特别是金税系统上线后,政策面越来越紧。因此,笔者为搞企业的老板们担忧之余,强烈提醒大家:错误可以更正;法律的红线再别去触碰!

上述存货账实差异,大方向可以总结归纳为2点:由于公司管理不善造成的数据错误造成的账实差异;公司为达少缴税或者不缴税的目的,违法违规操作造成的账实差异。前者,通过加强管理和补救措施,是可以部分或者全部纠正;后者属于违法,违法行为成为既定事实,除了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或刑事责任外,暂时没有其他办法。

违法轨迹一旦形成,是“抹不掉的”,其追诉期和“黑标签”将伴随各位老板整个生产经营期间。特别是会计档案法定的保存期最长的达到40年,伴随财税人员的整个职业生命周期。本文对违法犯罪行为只能劝诫,其造成的差异不再过多叙述。主要和大家讨论一下,公司管理不善造成的数据错误造成的账实差异的处理办法:

一、供应链中的“金额还在”,数量却归0了。

这样的结果,所有财务人员都知道是不应该的,也是深恶痛绝的,然而现实中真实存在。2016年由于业务关系,笔者帮一家转型的小企业做内审。翻阅存货台账时,直观的看到存在账实差异。进一步调取数据发现,财务管理混乱,财务人员结转成本的时候随意性很强,供应链的数据明显有差错,总账系统直接结转不复核不比对,财务部门俨然机器人!

笔者常年从事财税工作,但并不比大多数财务人员高明,自认为仅仅比普通财务人员多了一份责任和细致!存货核算有货物在途、发票在途等多种复杂情况,中小微企业因时间差“改账”成为家常便饭。然而在更改数据的时候,无论是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亦或者其他方法核算存货,数据明显有误,任性不做比对直接结转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数量由仓库开具出入库单,存货会计和仓库互相监督,数量是没有问题了,金额存在重大偏差,会计难辞其咎!

当然,没有责任心的会计主体,发现差异时,多半是跨多个会计期间了,清理乱账的难度可想而知!财务人员身负数据准确及时的重任,面临这样的情况唯一可做的,当抱着责任、耐心、细致逐年逐月清理账务并修改。涉及税金差异和差错的,主动补缴税款并承担滞纳金!

二、供应链中的金额归0,数量却在。

题中所问,并不属于这样的情况,但其成因和处理方法与第一条“供应链中的“金额还在”,数量却归0了”是一个原理。读者朋友可参照上述处理方法!

三、数量金额之间的对应关系没有差错,但账面数与实际库存有差异

存货核算一个重要的不同,是数量金额同时核算,撇开任何一方单独核算,都将“脱轨”!现实工作中,数量金额之间的比对关系没有打破,为什么账实之间依然存在差异呢?

1、账面数量金额均大于实际数量金额

账面数量金额均大于实际数量金额主要有:会计部门依据发票单据“入库”,然而货物在途并没有实际入库;账面片面依据销售发票记录销售发出,但发生销货退回仓库已经入库;仓库已经发生销售出库,但账面并没有做出账务处理。

究其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各部门各岗位之间的衔接沟通不力,单据传递不及时甚至出现缺失。处理方法除了细化人员沟通和单据流转的流程外,还应定期对账、盘存!

对已经发生的差异,通过对账、盘存找出差异形成的具体业务内容,根据真实的业务做出纠正和补充登记!

2、账面数量金额均小于实际数量金额

账面数量金额均小于实际数量金额主要有:实际货物已经验收入库,无论发票是否收到,都未做相应的账务处理;账面依据销售单据或者发票已做销售出库,但仓库没有发出货物(原因多样);实物已经销售退回,但账务未做处理。

四、综述

无论是企业主,还是等其他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明确什么事能做什么事永远不能做,法律的红线不能触越!法制社会正在进程中,及时调整经营思路迫在眉睫,偷税决不可为!

无论是会计,还是仓库管理员,对存货数据和实物负主要责任,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职业生命的底线和毕生坚持的职业操守!

存货核算是所有企业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一般“小企业”!会计核算的严谨和时效性,决定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朴实道理。需要合理合法的获取经营所得,就必须行走在正常的轨道上,更需要所有企业主和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不懈的坚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