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耍;動畫片看了一集又一集;

早上你爭分奪秒,他卻總是在磨磨蹭蹭,穿衣服,洗臉,刷牙,彷彿要一個世紀那麼長……

在遊樂園玩的時候,孩子常常會玩得不想回家,任你怎麼催促;

睡覺的時候,各種折騰,一會要喝水,一會要尿尿,一會又要講故事,老母親困得眼睛都睜不開,他就是不睡;

總之,時間在孩子的腦子裡,壓根就沒有概念。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老母親除了抓狂之外,怎麼能把這個抽象的時間概念變得具體一些?讓娃能接受呢?

在培養孩子的時間概念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娃對時間的認知規律。

3歲以前,對孩子來講,時間是個非常抽象的概念。

3歲之後,孩子的腦子裡才對時間有了一個大致的概念,這時候他才對上午、下午和晚上這些時間段有了最初的意識。

4--5歲左右,才會認識時鐘。

通常在小學之後,才能看懂時鐘,才有了管理時間的初步概念。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那對於學齡前的孩子,該怎麼讓孩子對抽象的時間的有概念呢?聰明的媽媽,會請這“三個小朋友”來幫忙。

找時間繪本來幫忙

因為時間的概念很抽象,想讓孩子具體瞭解,可以通過一些繪本,從圖片和故事來建立對時間的概念。

《托馬斯和朋友時間管理互動讀本》可以讓孩子在妙趣橫生的精彩故事中感受時間的流逝,形式多樣的親子游戲還可以讓孩子認識日曆和四季,瞭解“昨天、今天、明天”,“準時、提前、遲到”等有關時間的基本知識,同時學會管理時間的十個好方法。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我的一天》可以讓孩子瞭解早上、下午、晚上、深夜這四個時段,不同角色的人的生活。

《鐘錶山的嘀嘀和嗒嗒》是一部充滿童趣,同時又將時間知識巧妙地安排金故事中,讓孩子對鐘錶有了更多的直觀認識和了解。

關於這方面的繪本有很多,寶媽可以從繪本入手,既跟孩子共度了親子時間,又給孩子普及了時間概念。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找動畫片來幫忙

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如果覺得繪本還是不夠具體,比繪本更直接的就是動畫片。

《瑞奇寶寶》是一部風靡國際的啟蒙早教動畫片,第三季中有一集是做計劃,幼兒園的小朋友不想睡覺只想著玩,其實玩到最後已經困得都睡著了。最後通過拼圖完成一天的計劃內容,按照順序進行、按照步驟進行,遊戲時間也很快樂,午睡過後,精力充沛又開始了下午的活動。

通過對比計劃做事和不按照計劃做事會帶來的負面影響,教育小朋友養成良好的時間觀念,按照計劃完成一天的生活內容。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找餅圖來幫忙

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我們還可以跟孩子一起畫個餅圖,用不同的顏色代表孩子吃飯、看動畫、刷牙、洗臉的時間,協助孩子在上面記錄每天的主要活動都花了多少時間,需要的時間多的,那塊顏色的扇形就畫大一些。這樣孩子就能直觀地看到哪些事情花的時間長、哪些用時短,對時間也就有了一些認識。

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對做每件事用了多少時間,有了大致認識。什麼事情該花的時間長,什麼事情該用的時間短,孩子會一目瞭然。

在時間上可以讓孩子自己做主,讓他規劃自己的一天,做時間的主人。體驗一天的計劃安排制定,從而明白時間的重要性。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其實有些時候,不是孩子太沒有時間觀念,只是需要家長再多一些耐心和方法。不是讓他們跟上我們的步伐,而是我們要耐心的等他們一下,牽著這隻小蝸牛慢慢去散步。

面對孩子,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和陪伴。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希望,孩子一切慢慢來,體驗一樹一草一花的樂趣;當孩子真的慢慢走的時候又開始嫌棄孩子的拖拖拉拉;

我們一邊暗暗發誓要靜待花開;一邊又要求孩子你快一點,再慢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們一邊提醒自己別和其他孩子去比較;又忍不住說,你看人家的孩子已經怎樣怎樣了。

我們到底要什麼?又希望孩子成為什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我們真的讓那麼小的孩子就覺得自己”拖拖拉拉“嗎?

恐怕每位父母都不忍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思想,但我們又因為孩子的”拖拉“,把自己的情緒宣洩到孩子身上,時常上演“河東獅吼”,吼完孩子又陷入自責的怪圈。

我們自己本身就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全都展現給孩子,讓還很簡單的他們,如何去理解這個世界?

成年人的世界,孩子看不懂,可能就是這個原因吧。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孩子磨蹭拖拉,找這“3個小朋友”幫忙,讓寶媽告別“河東獅吼”


當你再面對孩子急不可耐時,就讀一讀《牽著一隻蝸牛去散步》,能陪著孩子慢一些就不要走太快,因為在孩子眼裡一隻小螞蟻就是一個有趣的世界,一朵花就是一個燦爛的春天,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感知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