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管理:許多人在設定目標的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人生的很多東西就像太陽東昇西落一樣,總是反覆出現,我把這種情況稱為“

人生的結構性困局”。

例如,10年前我們會因為認知不夠而錯過某些機會,今天我們同樣可能因為同樣的原因錯過10年之後看起來非常明顯的機會;1年前我們為自己設定年度目標,結果不了了之,今天我們為自己又一次設定年度目標,同樣可能因為相同的原因不了了之。

剛剛退休的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說過,企業家區別於普通人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做事擁有極強的目的性。

但許多人在設定目標的一刻,其實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目標設定中,那麼怎樣設定目標才是靠譜的呢?

市面上關於如何設定目標的方法講得都太籠統或碎片化,對行動的指導意義不夠。

我將靠譜的目標歸結為三個屬性,有這三個屬性的目標才是真正可控並且能激勵自己的,他們分別是:結果可衡量、微觀可控、不自嗨。


目標管理:許多人在設定目標的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柳傳志


屬性1:結果可衡量。

德魯克說過,不能衡量的東西,就不能駕馭

比如,今年要徹底改變自己、今年要在事業上取得突破、今年要賺大錢、今年要減肥等等,這些都屬於結果不夠清晰具體、不可衡量的目標,這種抽象籠統的目標,離真正找到實現的策略和路徑還有很遠的距離。

按照結果可衡量的標準,可以把“今年要賺大錢”這個目標改為“今年要賺100萬”,目標一旦具體,就會逼著自己直面實現目標的障礙挑戰,而不是懷抱美麗願望,自欺欺人的又過上一年。

《好戰略,壞戰略》一書提到,把目標當戰略是典型的壞戰略,是許多公司常犯的錯誤,所以僅僅做到結果可衡量,還不足以說明自己設定的目標是靠譜的,還需要另一個重要的屬性補充——微觀可控性。


目標管理:許多人在設定目標的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威爾史密斯

屬性2:微觀可控。

如果你一個月的目標都不可控,如何保證一年之後能達成目標?

好目標的第二個屬性就是:用微觀任務的可控性,實現宏觀目標的可控性,這裡的微觀顆粒度可能不同,可能是一天、一週、一個月。

當一個目標具備微觀可控性時,我們要做的不是每天幻想自己的目標,而是無情的執行每天的任務,過一段時間之後,當初設定的目標就以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方式實現了。

例如,減肥,可以分解為每天少吃兩碗飯,每天晨跑一小時,如此堅持一段時間,體重就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減下來了。

例如,一年賺100萬,可以將目標分解為找到1000個客戶並從每個客戶那裡賺到1000塊錢,或者分解為找10000個客戶並從每個客戶那裡賺100塊錢——有了這種清晰的分解,我們就可以更清晰的思考自己的方式是否有可能實現目標,對目標的可控性也有非常精確的預估和改進,如果能夠微觀上的可控性足夠達成目標,那麼只要堅持重複當下的方式就能達成目標,如果微觀任務的可控性很差、不足以達成目標,那麼就需要及時調整方式,或者及時止損,另尋新方案。


目標管理:許多人在設定目標的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失敗

托爾斯泰

屬性3:不自嗨。


當一個人說出自己的偉大目標,贏得周圍人刮目相看的眼神時,他就提前預支了達成目標的快樂,於是目標的吸引力就減弱了不少,對應的困難就變得更大了。

同樣的道理,一個人如果總是沉浸在達成目標的幻想中,他其實就是在提前投資達成目標帶來的快樂,也就是說,他不需要靠實現目標來獲得這種快樂,只需要幻想就夠了,這種自嗨式的目標會減弱人的行動力,減弱實現目標所要直面的困難的勇氣

不說出來的目標更容易實現。

其實,別人並不會因為你說了大話就怕你,尊重你,相反,他們極有可能看不起你,所以如果真想實現目標——正確的方式不是滿世界的打卡,而是憋著一口真氣不散,一個人悄悄變強。

托爾斯泰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帶勁,分享給你:人活著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目標,一段時期目標,一個階段目標,一年目標,一個月目標,一分鐘的目標。

<strong>我是光於,新媒體營銷顧問,青雲計劃獎得主,分享新媒體營銷、個人戰略、牛人研究方面的乾貨,2020一起悄悄變強,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