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一期生中优秀的人才很多,胡宗南是如何脱颖而出的?

笔下发白


胡宗南,1896年生于浙江宁波镇海,中学毕业后在一所小学当教师。其后因为竞选校长落败,愤而离职。去日后的暗杀大王王亚樵办的湖州团练当纵队长,并和王亚樵、戴笠结拜为异姓兄弟。1924年到广州去考黄埔军校,成绩优异,无耐身高不够1.60米被刷,胡宗南抱着校外的柱子痛哭,恰巧被军校党代表廖仲恺看到,廖仲恺问明缘由,让军校录取了胡宗南。其实此前胡宗南到黄埔前在上海也有一次初试,据说初试时也因身高不足被刷。但上海的主考官毛泽东为其开了绿灯,加之内战时的无做为,这些都成为日后胡宗南被诽谤为共产党内应的原因之一。



初入黄埔,做为黄埔一期学生队的胡宗南不显山露水,与共产党的蒋先云、陈赓、许继慎和国民党的贺衷寒、桂永清等关系都不错,周恩来也曾和胡宗南有过密切接触,但结果却不知如何,留待国共双方机要文件的解密吧!


胡宗南在黄埔大放异彩的时候是二次东征,尤其是第二次东征中,由黄埔学生组成的校军被叛军包围,时任排长的胡宗南挺身而出,抱着一挺轻机枪拼命地向叛军扫射,终于击退了叛军,这一战得到时任黄埔校军第一团团长的何应钦和蒋校长的嘉奖。胡宗南渐入蒋介石的法眼,加之黄埔和宁波老乡的关系,日后胡宗南在军中职务开始飞升。在北伐战争时,胡宗南已是上校团长,多次被蒋介石召见。胡宗南做了个顺水人情,把结义兄弟戴笠介绍给蒋介石,戴笠为胡宗南的飞黄腾达也助力不小。


胡宗南自拥蒋反共清党后,长达五年的时间没有参与对共产党军队的国剿。在此期间,胡宗南所部参与新旧军阀混战,经历了二次北伐、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胡宗南为蒋介石扫除政敌,巩固南京政权卖力。蒋冯阎中原大战前,胡宗南升任旅长,授少将军衔,成为黄埔的第一位将军。1930年3月,胡宗南被委以第一师中将师长。

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却政令不畅,不能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地方实力派与中央政权明争暗斗,各自为政,积习甚深。于是,蒋介石借口"追剿"红四方面军,命令胡宗南乘机进军西北、向西北渗透。



1933年3月,蒋介石借口调解杨虎城与甘肃省主席邵力子的矛盾,命令胡宗南率第一师进驻甘肃天水,接防西北军第十七师驻地。胡宗南率部驻扎天水两年有余,雄心勃勃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天水开办了"中央军校西北军官训练班",他严令所部不许踏入民房,打扫街道,修桥铺路,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参与民众防疫治病,倡导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深受蒋介石的赞许。


1936年8月,第一师扩编为第一军,胡宗南升任中将军长,拦截三大主力红军会师。1937年9月至11月,第一军参加了淞沪会战,扩编为第十七军团,虽然损失惨重但英勇顽强,打出了军威。1938年5月,带领所部参加豫东兰封会战,战后回到西北。

1938年8月所部扩编为第三十四集团军,胡宗南任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职权。蒋介石密授其"东御日寇,北制共匪,西防苏俄,内慑回马"十六字战略方针。这时的他羽翼渐丰,已向"西北王"迈进。

1944年,豫西抗战危急关头,胡宗南率部赴河南抗击日军,稳定了战局。1945年升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军衔为中将加上将衔。

"双十协定"的签订只换来了几个月的和平,1947年蒋介石由全面进攻转为对陕北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胡宗南制订了攻占延安的作战计划,他的待从副官兼机要秘书中共地下党员熊向晖看到这份作战计划后,通过组织将绝密计划传给中共中央。

中共指示解放军实施有计划的撤退,1947年3月19日,解放军主动撤离后,胡宗南占领了延安。此时的他到达了事业的巅峰,被大张旗鼓地报道后,胡宗南正式升为上将军衔。此刻的胡宗南才发现他陷入了绝境之中,由于坚壁清野,军队给养无法补充,到处遇到游击队和解放军的袭击。此后的他一蹶不振,被解放军一直赶到大西南,1950年4月,愁怅中的胡宗南离开大西南,飞至台湾。

到达台湾的胡宗南被蒋介石冷落,最后委任为澎湖列岛防卫司令。1962年2月,胡宗南在郁郁寡欢中病逝于台北。纵观其一生,其受到国共两方面的影响,忠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官清廉,虽参与反共军事活动,但反共调子并不突出。在知晓熊向晖为中共地下党后,没有为难他,并将其送到美国留学,这让熊向晖一生感激。



行云流水1437995


胡宗南能力确实一般,但这是相对的,在黄埔一期生中单论军事能力的话比胡宗南优秀的确实不少,比如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征等等,他们几乎都有过不菲的战绩,也都是老蒋的黄埔心腹爱将,论能力胜于胡宗南,但是在军事地位上和胡宗南相比,他们确实差了太远,而胡宗南能在众多黄埔一期生中脱颖而出也并非没有原因。



老蒋的一生最为崇拜的便是曾国藩,而他的用人之道也颇具曾国藩的精髓,而且他很是相信曾国藩的识人之术,所以在用人的时候经常通过小事情或者细节来观察一个人,之后才决定这个人到底该用还是不该用。所以被他相中的人物几乎一定会能到重用,反之,如果老蒋不认可你这个人,纵然你有超世之才他也不会重用,比如薛岳、白崇禧等人,对这批人老蒋采取的就是利用而不是重用。



胡宗南就不一样了,尽管黄埔生中他不是最优秀的,但他却给老蒋在黄埔军校时期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蒋有着极其恪守的军人作风,他不抽烟、不喝酒,而且起的早,而胡宗南在黄埔军校时偶然发现了老蒋每天都早起锻炼的这个习惯,所以他决定比老蒋起的更早。就这样,这位小个子的浙江人进入了老蒋的视线,因为他的勤奋而开始得到了老蒋的赏识,当然了,这只是一方面的因素。



老蒋有个习惯,就是爱骂人,没错,尤其他的黄埔生犯错误了他便骂的更厉害,而很多人都受不了这一点,对老蒋的意志上多有忤逆,但胡宗南不一样。胡宗南是黄埔生中升官最快的,从老蒋的发家部队第一军到掌握西北军政的大佬,他仅仅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而他从一个手下几万人的军长到西北掌握几十万人马的统帅,这中间他从来对老蒋是言听计从的,老蒋骂他也不反驳,无论何时对老蒋总是充满尊敬和崇拜之情,用老蒋的话说:“寿山办事我放心”。答案显而易见了,胡宗南虽然不是多么厉害的军事家,但却是一个忠心耿耿的军人,在抗战时期老蒋几十万嫡系部队盘踞西北,始终没有派上战场,而目的之一便是监视八路军和西北各路军阀,而封疆大吏的角色胡宗南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对老蒋来说,评价一个军人的因素便是忠心,他用人忠心是高于能力的,所以胡宗南便脱颖而出了。胡宗南的一生也都追随了老蒋,而他在军事上的能力尽管饱受争议,而且后来还受到了弹劾,但他似乎继续着他的信念,直至死亡。您的点赞,我的动力;您的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鼓励。您好,我是略懂一二的四少。


绝笔历史


脱颖而出?看到这个题目我马上想到,在那个年代,傅作义起义投诚了,很多将领都起义投诚于我军了,数不胜数。胡宗南却自比文天祥拒我军劝降,并称士为知己者死,这个知己,应该是指的是老蒋吧?所以大家可以看出为何他能脱颖而出了?浙江老乡+忠心耿耿+黄埔一期。想不红都难,虽然胡宗南打仗能力一般点(那也是相比于杜聿明,宋希濂,陈明仁等),但是对老蒋忠心确实没得说又讨老蒋欢心。

解放战争时,黄埔三期的张新曾经来劝降老胡(张在陕西作战时被一野俘虏了,清涧战役被俘的旅长张新),但是并没成功。张新也是浙江人,浦江的,一次在杭州黄埔同学聚会,张新碰到胡老大,胡了解张情况后反问张:你是黄埔三期生,为啥贪生怕死,不到前方去?张问前方是何处?胡答过长江到浦口,到第1师第1旅。这样三期的张新就成了一期老胡的部下。

胡宗南巅峰时可是指挥19个军,战区司令,西北王。你们天天叫嚷的张帅哥,张灵甫,以前也是在胡宗南手下,当的是团长。(杀妻后,送去南京坐牢,杀妻坐牢后,改进74,等于是换山头了)张杀原配妻子,就是在广元,广元那会就是胡部驻地;张灵甫要在继续在胡手下,也能混个师长,军长干干。(张灵甫对蒋也是忠心耿耿)

寿山(胡宗南字寿山)的部下,黄埔一期生,后任台湾糖业公司经理的李文司令官,不也衷心耿耿么?!李文是胡集团比较能干的一位,人品也不错;华北战场那会,李文配合孙连仲,傅宜生出力不少;在淞沪和无锡,李文打鬼子也不错,当然,对日军的战绩都算胡宗南头上的,日军也对胡宗南的第一军甚为忌惮的!大家胡宗南如此多的“第一”就说明了其和老蒋的关系。


李三万的三万里


胡宗南,浙江镇海人,出生于1896年。他中学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因为生活和事业上都不如意,所以离开了家乡。后来在同学的资助下,来到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这一年,他已经28岁。生活和事业都不如意,主要体现在:他和同事竞争校长的位置,失败了。家里催婚,不走,就得和没有感情基础的女人结婚。此时的胡宗南,志向远大,年轻气盛,一心渴望有一番作为。但是现实很残酷,都快30岁了,还是碌碌无为。



在校期间,他很活跃,和周恩来的关系也比较好。不过,他在黄埔并不拔尖,名气远不如蒋先云、曾扩情、贺衷寒、陈赓、李之龙等人。也正是在黄埔军校,他认识了校长蒋介石。两人算是老乡吧,至于现在,浙江镇海和浙江奉化都是宁波市下边的区。毕业以后,胡宗南参加了两次东征还有北伐战争。因为作战勇敢,颇有战功,1927年他已经升任第1军第22师的师长。不过呢,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团长和师长,都另有他人,并不是他。

1927年,蒋介石被新桂系的李宗仁等人和中央系的何应钦等人联合逼宫,被迫下野。这个时候,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一群黄埔生出身的军官来到上海朱绍良的家里开会。这次会议的组织者是曾扩情,联络员是宋希濂。会议的主题则是:黄埔生联合起来,反对李宗仁等人把中央军调往长江以北,让新桂系的军队驻守沪宁杭地区的计划。在蒋介石等人看来,李宗仁的计划可谓借刀杀人,借孙传芳的手,杀蒋介石的嫡系,以扩大新桂系的势力范围。



在这次会议上,胡宗南表现最为积极,也最坚决。他坚决挺蒋,反对新桂系和何应钦的计划。在他的感染下,这群营团长甚至是副师长级别的军官,坚决拥护蒋介石。这一事件算是粉碎了李宗仁等人的计划,也打击了何应钦的威信和影响,为蒋介石的复出奠定了基础。蒋介石也因此记住了这些坚决拥护自己的学生,尤其是胡宗南这样的学生。按照宋希濂的回忆,胡宗南之所以后来能飞黄腾达,在这一会议上的表现是重要原因之一。

1928年,蒋介石校阅军队,此时的军队已经缩编,胡宗南改任为第1师副师长兼任旅长。他的一个旅,因为训练成绩突出,受到了蒋介石的大力表彰。这个旅被誉为模范旅,有个团的成绩则排全军第一。有能力,又忠诚,又实干,又是黄埔生,又是浙江人,老蒋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开始重点培养。30年代,胡宗南则率部参加了著名的中原大战,并且在战后升任第1师师长。1936年,他又升任为第1军军长,是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军长。



在中原大战中,胡宗南担任第1师代理师长,所部是参战的中央军中,表现最猛的部队。至于张治中和陈诚的部队,则差了许多。打到最后,一些友军部队,为了吓唬敌人,甚至打出第1师的旗号。中原大战结束后不久,胡宗南又率部来到了鄂豫皖地区围剿红军。胡宗南的第1师和友军联合作战,在湖北的河口附近打败了红四方面军。红军的军级干部蔡申熙战死,一个师政委被俘虏开枪杀害,还有一些中高级干部或死或伤。

红四方面军的主力2-3万人,面临敌军的重兵围剿,被迫跳出大别山区,转移到了平汉铁路以西。接着,胡宗南的第1师穷追不舍,一直把红军赶进了大巴山区。在徐向前元帅的回忆中,胡宗南的第1师,一直缠住红军不放,而且战斗力不差。如果不是川军的阻挠,胡宗南说不定就率部入川,继续和红军厮杀。我也查了相关的一些资料:第1师长途追剿红军,损失不小,红军也损失不小。胡宗南麾下有多位营团长死伤,红军也战死一位代理师长。



此时的第1师,主要军官随便列下名单:胡宗南 李铁军 李文 丁德隆 罗列 廖昂 罗历戎 刘超寰 张钟麟(张灵甫) 谢义锋 李庞 陈文杞 陈鞠旅 王应尊 ......进不了四川,第1师在陕西和甘肃交界的地方停了下来,开始不断扩军。很快,这个师扩充到四个旅十个团以上,加上直属部队,全师不下3万人。1935年,在川军的请求下,第1师派出部分官兵来到了四川,协助川军对红军作战。红军也曾经杀入了陕南,但是迅速被第1师击退。

第1师在西北围剿红军,效果并不好,所部的损失虽然不大,但是经过长途跋涉,官兵极为疲惫,可谓元气大伤。随后,这个师开到了甘肃天水修整。1936年3月重新入陕,驻于潼关,既而派遣第1旅入晋配合晋军堵截红军。抗战爆发前,这个师曾经开往南方,以应对两广的地方军阀,威慑他们。此时的第1师已经扩编为第1军,由胡宗南担任军长。其中的丁德隆师,和东北军的一个军联合围剿红军。由于被人出卖,在山城堡附近损失了两个团。



西安事变爆发了,胡宗南作为老蒋的嫡系爱将,率部入陕,坚决支持蒋介石。也因此,继续获得蒋介石的信任。至于曾扩情、贺衷寒等人,由于立场不坚定,态度暧昧,则逐渐失宠。至于黄埔生中的其他将领,混的好的不过是旅长或者师长。黄埔生中的第一个师长范汉杰,因为曾经在蒋介石下野后,去了非嫡系的部队,回到中央军后,不过是胡宗南的副手,担任第1军副军长。可以说,在黄埔生中,胡宗南名列第一梯队的前几位。

淞沪会战爆发后,胡宗南火速率领第1军的两个师来到了上海。这两个师于于杨行、蕰藻浜、刘行、新泾等地抗击日军,坚持了不下两个月。前后补充四次,损失万人以上。随后,又在苏南抗击日军三昼夜以上。可以说,淞沪会战中,第1军的两个师算是坚持最久,表现最顽强的部队之一。至于胡宗南,在淞沪会战中,不叫苦不叫累,始终不向上级要求增派援军,咬牙坚持到了大撤退。麾下战死了一堆团长营长连长,还有副旅长杨杰。



南京保卫战中,胡宗南的部队未实际参战,主要是在浦口附近驻防,保障主力部队的后方,同时掩护主力撤退。不久,胡宗南军团在豫南参加了武汉会战。胡宗南军团在豫南开始打的不错,歼敌数千人。但是很快,遭到了日军的重兵围攻。这个军团很快伤亡过万,胡宗南担心被日军围歼,未和李宗仁等人打招呼,就率部撤走。李宗仁命令另外两个军来增援,掩护主力撤退,但是未得到回应。也因此,李宗仁恨上了胡宗南。

从豫南撤退到陕西,胡宗南趁机兼并了一些部队,所部发展为一个集团军,他很快担任了集团军总司令。在此前后升任为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生,还有关麟征。此后,还有李延年 李默庵 李玉堂 王耀武 刘戡 黄杰 宋希濂 范汉杰等人在抗战结束前,升任为集团军总司令。不过,速度最高,位置最高的还是胡宗南。抗战结束前后,他已经升为战区副司令长官,战区司令长官。其他人,有李延年 李玉堂 范汉杰等人升任为战区副司令长官,王耀武升为方面军司令官。

武汉会战结束后,蒋介石感于延安方面向四周不断扩展势力范围,急需一位大将去西北防范和制约延安方面的发展和扩充。这个时候,他想到了胡宗南,毕竟是最信任的学生之一。而且胡宗南的表态和战略目光,令蒋介石非常满意。就这样,胡宗南留在了西北地区,主要任务有:1防范和制约延安方面的扩展和渗透;2保卫黄河防线,作为阎锡山第二战区的第二战线和后盾;3防范日军由绥远和陕北向南发展(延安方面,实际起主要作用);4震慑西北地区的地方军阀......后来又多了几个任务:防范日军由豫西进入陕西和四川;限制和打压新疆某些势力的发展和壮大(1野第5军的前身)……

在西北地区,胡宗南的部队很快由几万人发展到几十万人。一方面不断扩大第1师系统的部队,一方面不断吞并别人的部队,例如陶峙岳部、宋希濂部、钟松部、黄杰部、吉章简部……另一方面,大力拉拢陕北的邓宝珊、内蒙的云王……就这样,胡宗南逐渐走向了人生巅峰。然而,主力部队长期脱离一线战场,战斗力也在逐渐降低。李正先不仅逃避这个问题,而且弄虚作假,应付胡宗南的检查,也因此失宠,离开了第1军—第1师这个核心。其实,来到东北的八路军第359旅,也有类似之处。

补充下,日军曾经集结重兵,进入豫西山区,企图攻入陕西。胡宗南派出李延年将军,率部顽强抵抗,终于击退了日军。其中,陈鞠旅的预备第8师因为表现突出,获得了最高团队荣誉奖—武功状。


醉卧美人膝2020


(胡宗南将军一家)


当然是靠战功,难道是靠拍马屁?


中原大战以前,所有脱颖而出的黄埔军官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干,能打。


现在很多人提到胡宗南都认为是无能的“草包”,胡宗南在解放战争时期确实表现很无能,这不假,但是客观评价胡宗南的话,应该要分为抗战前后两个时期。


抗战前的胡宗南,不仅是蒋介石心目中的“黄浦第一人”,就连他军校的周老师1936年在与美国记者交谈时是也认为“(胡宗南)是蒋介石手下最有才干的指挥官,比陈诚出色,内心爱国,倾向抗日。”而且认为对红军造成最大损失的国军将领就是胡宗南。


为什么胡宗南的表现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抗战前胡宗南最高职位不过是一个军长,而抗战期间他从一个军长变成集团军司令,乃至一方重臣,手下军队超过30万,这完全超出了胡宗南个人能力了。


胡宗南抗战前曾经自己评价自己,他认为他指挥一个师是最得心应手的,而当他指挥一个军的时候,就觉得力不从心,但也还可以勉强应付。


我认为胡宗南对自己的评价是准确的,甚至我认为当时民国双方军界都算上,胡宗南也是最好的师长,没有人比胡宗南更胜任师长这个职务,他真的是民国第一师长。


但是,也就仅此而已了,胡宗南在大兵团指挥上是有很大的,几乎不可提升的短板的,所以他是民国第一的师长,也只是一个师长,同时,他也算合格的军长,但是再往上,他就不及格了。


胡宗南军事生涯最辉煌的岁月都在他担任集团军司令之前。


他担任团长时,曾经在南昌城下,以一个团兵力击败孙传芳主力师,光俘虏就抓了8000,还活捉了敌方军长。


在中原大战时,胡宗南担任第一师代师长,沿陇海线迎战西北军悍将孙良诚部,别看孙良诚是冯玉祥爱将,军队人数比胡宗南多,但是在战场上却被胡宗南打的溃不成军。


(北伐时期胡宗南)


而在与红军作战过程中,先后有一名军级干部、五名师级干部牺牲在与胡宗南部作战的战斗中,因此他的周老师才会说“反x战争中大部分战果是他(胡宗南)获得的。”


胡宗南军事生涯荣耀的顶点是在抗日战场上,在淞沪会战时,胡宗南以一个军顶住了日军轮番进攻,足足顶了一个月,第一军伤亡超过八成,营连级军官几乎全部阵亡。


经过补充,胡宗南又率领第一军参加了大场反击战,负责三路大军的左翼,而中路则留给了号称钢军的桂系第七军以下6个主力旅,共计两万三千多人,结果是桂系6个旅阵亡4000,伤亡5000余人就以“遭受重大伤亡”为理由撤出战斗,胡宗南第一军不得不临时接管桂军防线。


(淞沪抗战,不是我要黑桂系,而是桂系淞沪表现还不如川军杨森20军)


而此战,桂系六个旅阵亡4000,伤亡5000余人,损失不足一半;而经过补充的胡宗南第一军在大场战役,再次伤亡超过八成,经过补充的营连级军官又一次近乎全部阵亡。

淞沪抗战第一军打的究竟有多惨烈?


胡宗南在之后给挚友戴笠的信里说“黄埔部队多已打完,无人撑持”甚至与戴笠相见时痛哭失声。


如果胡宗南阵亡在淞沪战场上,那么他可能是民国时最完美的军人榜样,可惜他并没有牺牲在抗日战场上。


淞沪抗战之后,胡宗南虽然因军功受到蒋介石重用,但是胡宗南管理的军队越多,他距离“无能草包”就越近,可惜蒋本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兰台


胡宗南(1896~1962年)被称为蒋介石“第一门生,”曾被蒋介石树为“黄埔楷模”,掌管着黄埔子弟组成的第一军,被称为“天下第一军”。其一生经历了黄埔建军、东征、北伐、内战、抗日等一系列的事件。

胡宗南转战西北,戎马一生,官至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西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几十万重兵、指挥几个兵团的二级上将与名震一时的“西北王”。那么,胡宗南是怎样受到老蒋的青睐呢?



Δ胡宗南

纵观胡宗南的战绩,讲真他的战术和谋略并不是老蒋手下最出彩的将领,甚至有人嘲笑他就是一个当团长的料。但却是老蒋最倚重的人。究其原因,我觉得关键一点就是忠诚。

蒋介石选拔心腹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第一同乡,第二黄埔系,第三忠诚。这三个条件胡宗南前两个都具备。胡宗南是浙江镇海人,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那么,胡宗南的战绩和忠诚度又如何呢?

一、【东征时期】胡宗南最初受到蒋介石关注,是他黄埔军校毕业后,担任了团直辖机枪连排长,并参加了“棉湖之役”。

当时,胡宗南带领着机枪连,很好的压制了叛军的火力,黄埔军才有机会进行了反击。战斗结束后,蒋介石对在危急关头冲锋陷阵的胡宗南颇有好感,称赞其勇猛善战,胡宗南给蒋介石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从“棉湖之役”后,老蒋很快升任胡宗南为黄埔第一师第二团团长。

二、胡宗南任黄埔第一军代师长期间,正值蒋介石第一次下野,胡宗南知恩图报,接下来做了两件事,奠定了蒋介石重用他的基础。

第一件事是发生在『龙潭大战』的时候。

1927年7月下旬,北洋军阀孙传芳、张宗昌部,乘国民党宁汉纷争之机,在江苏龙潭、栖霞山地区进行了战略反攻。这事发生的很突然。

当时蒋介石刚刚在白崇禧的“逼宫”下被迫下野,何应钦接替了蒋的权利。“龙潭大战”发生后,白崇禧部队四面受敌,电令黄埔第一军紧急救援,蒋介石下野前,曾对众将官说:“都给我悠着点,别把这点老本都“陪光,”到时连东山再起的本钱都没了。”黄埔系都是老蒋的心腹,这次白崇禧紧急求援,自然敷衍了事,口上说而迟迟不行动。



Δ胡宗南一家人

白崇禧实在扛不住了,三番五次电令黄埔军出手援救,当时“叛乱”发生的很突然,众将没有机会请示老蒋,黄埔系的将领都为胡宗南马首是瞻,于是求计于胡宗南。胡宗南审时度势说:“虽然白崇禧把我们的校长赶下了台。我也相信大家对“小诸葛”恨之入骨。

但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再一味避战,连南京这一根本之地都丢了,何谈东山再起呢?

咱们只有先收拾完了军阀孙传芳和张宗昌这两个家伙,再和“小诸葛”白崇禧说道说道。

胡宗南的这番话很有道理,在座的黄埔生又数他军阶最高,说话自然有分量。于是胡宗南之第一师、刘峙之第二师、顾祝同之第三师、陈诚的第二十一师相继拍马杀到,在这些将领帮助下,最终赢得了“龙潭大战。”

蒋介石事后对胡宗南有极高评论:“此役关系首都之安危,革命之成败,胡宗南功劳至伟。”实际情况确实如此,假如孙传芳和张宗昌得手了,哪有后来蒋介石的地盘呢?

第二件事发生在“龙潭战役”之后,胡宗南率第一师重回杭州驻防。

这时候李宗仁、白崇禧正打算以军委会的名义要求何应钦下令,将蒋介石的黄埔第一军撤到江北,以防孙传芳对南京反攻。所遗之防地,则交由白崇禧军队换防。

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一招也太损了,让黄埔第一军夹于孙传芳与白崇禧之间,形成腹背受敌的形势。这分明是要置第一军于死地,胡宗南等将领很愤怒,因此密报正在奉化的蒋介石请示对策。蒋介石冷哼了一声,李宗仁和白崇禧是要借刀杀人呀!

他指示黄埔同学会立即组织起团长以上的黄埔生到上海的朱绍良家里开会,商量对策。当时胡宗南官职最高,自然他成了会议的核心。表示说:“蒋校长虽然暂时下野,但东山再起指日可待。因此我们军校同学带领的军队绝不能脱离他的领导。”他的发言得到了在座的黄埔生一致的赞同,纷纷表示追随蒋介石,只服从其一个人的领导。国民政府其他要人,包括何应钦在内,都不能完全指挥这支军队。

因此,黄埔军第一军也就了蒋介石的私家军队,成了蒋家王朝的御林军。



Δ蒋介石和胡宗南

这个结果自然是蒋介石最乐见的,而胡宗南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政治立场和对他的忠诚与拥护,也让蒋介石很感动,从此提携之,重用之,开始作为股肱之臣而培养他。所以,到后来,胡宗南的升官速度让人咋舌。

综上所述,胡宗南之所以能在人才济济的黄埔生中脱颖而出,完全是得益于他对蒋介石的忠心耿耿。我相信,任何一个领导都喜欢这样的人。


秉烛读春秋


蒋介石用人有三大原则:同乡(浙江人)、黄埔系出身、对自己忠诚。胡宗南在这三方面完美契合,也就造就了他的成功与显赫。

胡宗南被赞誉为“天子门生第一人”,是有原因的。老蒋的信任、宠爱与器重,加上胡宗南的努力,使得他是黄埔学生中:

第一个晋升将军衔、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因此被称为五个第一。

如此多光芒照在身上,就是不想脱颖而出都难。胡宗南出身贫寒,故而也让他办事多了一些谨慎。

1924年结识了王亚樵并结拜,投考黄埔军校。由于身高太矮,体检一度被拒绝。后来,黄埔军校廖仲恺网开一面,故而被录取。从东征到北伐,胡宗南都是身先士卒,升迁也一路绿灯。更重要的是,蒋介石看上了他对自己的忠心、听话和令行禁止,与陈诚堪称蒋介石左膀右臂。

1927年,众人反蒋逼迫下野之时,情况很被动,胡宗南独独支持蒋校长,甚至在公开场合说出要干死顾祝同的话。

胡宗南带出的部队,被蒋介石定为模范旅。从1931年开始,胡宗南晋升中将,开始经营自己的少壮派集团。抗战之前,保定陆军系处于军中绝对势力。1937年之后,黄埔系少壮军官开始崛起。蒋介石给自己嫡系部队在下一盘大棋。1939年1月,胡宗南出任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4日又任第34集团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的第1个集团军总司令。自1942年之后,屯兵西北,手握几十万重兵,号称“西北王”。

1945年7月31日,胡宗南被军事委员会正式任命为第1战区司令长官,成为黄埔系中唯一的战区司令长官。为了表彰他抗战的功绩,当年10月3日蒋介石又特加胡宗南为陆军上将。

国民党败亡台湾之后,总得有人承担责任,监察委员会指责胡宗南用兵不尽力,延误战机,把“失去大陆江山”的罪过,推到胡宗南身上,认为他“应负重大之罪责”。

屡次被弹劾后,胡宗南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体也开始垮了。1962年2月14日,胡宗南突发心脏病去世,蒋介石悲痛不已,亲自参加祭奠,评价了他的一生,赠予挽联“功着旗常”。

可以说,胡宗南乃国民党中悍将、勇将,能力比他强的有,但受到如此重用的,则不多见。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

秦右史


这里简单提几点

1,胡宗南的发迹离不开一个人,他的老乡、日后的红13军军长胡公冕,胡宗南小时候就认识他,黄埔毕业后他就分到胡公冕那个连队,所以胡公冕一路升官后也一直提携他升职,后来胡公冕因为是共产党员被清理出去,胡宗南才得以接任第22师师长。正因为这份知遇之恩,日后胡宗南把胡公冕保释出狱,安排在地方上做事;

2,胡宗南的能力,他自己常说自己只能指挥一个团,再往上就力不从心了。上面有人说什么在南昌以一个团打败孙传芳一个师,根本瞎讲,是因为南昌第一军被孙军反攻差点全歼,胡宗南掩护友军撤走,才让他有这种错觉,可惜这功劳也不是他的,只是另一个团长战死了,这功劳才落到他头上;

3,胡能当上第1师师长,一方面当然是蒋介石有心提拔黄埔生,胡宗南知道蒋的心思,故意使些卑鄙手段,指使手下黄埔军官们造其他几个旅长的谣,排挤他们。此外他还摸清蒋的爱好,把自己打扮成革命军人样子,经常召集军官们训话,要他们完成革命大业云云,拍马屁那是一流;

4,为了脱离原1师师长刘峙的控制,建立自己的军事集团,胡宗南便主动要求进驻西北地区,这也是摸清了蒋介石的爱好,因为蒋介石正想控制军阀林立的大西北。在大西北,胡宗南自然被当地军阀排挤来排挤去,蒋介石给了他两个补充旅和改编后的19路军三个师,结果这个大草包在包座战役被歼灭第49师,在山城堡战役被歼灭第78师的一个旅,老本第2旅也在甜水堡战役被重创;

5,在西北期间,为了扩大自己实力,他还收编了许多土匪,并广罗人才,请人帮在报纸上吹嘘他为“黄埔学生的领袖”,搞得很多失业的同学真以为是这么回事,都来投奔他,却都被他赶跑,他还解释说“凡失业者都不是人才,是人才者都不会失业”鬼话;

6,抗战初期,胡宗南的第1师在上海被小日本一顿暴揍,在兰封会战又不断送人头,最后灰溜溜跑回西北,连冯玉祥都嘲笑他。蒋介石知道他打仗不行,便让他在西北围困陕甘宁边区,胡宗南打仗不行,吞并友军却很厉害,把周围的各路友军都吃掉了,不听话的将领都被他赶走,这样就形成了三个集团军两个警备司令部十二个正规军的40万人的胡宗南集团;

7,但胡宗南这种六个月的速成连长水平,指挥这么庞大的军事集团,是不是太吃力了呢?他也有他自己的绝招,就是提拔“黄陆浙一”出身的亲信,就比如他身边对所谓四大金刚,但这些人不是去打仗的,都是去给他打小报告的,对没错,他就靠打小报告指挥这么庞大的军事集团,这也导致他的将领们貌合神离,对他又恨又怕,打仗也只顾自保不肯好好配合,所以才被西野彭大帅不断拿人头。


电影中的历史


胡宗南为什么见重于蒋?先读一段史:

1927年国民党内部发生“宁汉分裂”,即蒋介石的南京政权与汪精卫的武汉政权相对立,南京方面,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以宁汉需要和谈保持党内团结为由要求蒋介石离职,关键时刻,会议的第四个参与人、黄埔系二号人物何应钦选择了沉默,三比一,蒋介石郁闷下野。



由此桂系把持了南京政权,黄埔系军官遭到压制,一期的关麟征代表大家去溪口面见蒋介石,回来召开第一军全体黄埔学生开会,时任团长的胡宗南慷慨激昂发言:“校长才是黄埔的领袖,我们共同支持校长复职,如果何应钦反对就干掉他!”

这就叫政治态度,黄埔一期、浙江人固然是必要条件,但是政治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

1925年的东坡楼事件,蒋介石座车被袭击,几名卫士死伤,幸蒋当时不在车上,闻变后立即调军校卫队来保驾,胡宗南恰是卫兵连排长,存步不离蒋介石身边,并借机表达忠心:我在校长的安全在!自那时起,这个小同乡已是老蒋心中可重托之人选了。



北伐时的南昌城下,胡宗南率部一团,大败孙传芳精锐一个师;1930年中原大战,胡宗南的第一师打的冯玉祥之孙良诚部心理崩溃,看见第一师立即掉头撤退,其它各部蒋军讨巧,纷纷以第一师自称,搞的冯军畏敌如虎,搞不清楚哪来这么多第一师,此事后来也传到蒋介石耳朵里,怎不青睐有加?

年轻的胡师长宗南不是草包,当年也是给蒋介石赚了脸的,尽管后来证明他不是战略级人才,可那只能是马后炮,蒋介石那会不用他用谁?水涨船高的事情。

红军长征为什么要过茫茫几百里的大草地?是因为胡宗南的第一师抢先占领松潘要道,红军屡攻不克,不得已绕道荒无人烟的草地,牺牲颇多;红四方面军实施宁夏战役时西渡黄河,又是胡宗南的第一军急袭靖远城截断渡口,才有了后来的西路军悲歌。



胡宗南是反*急先锋,黄埔时期就是“孙文主义协会”骨干,因信仰之争与李之龙一度大打出手;抗日战争时期忠实地执行蒋介石封锁陕甘宁边区的任务,哪怕其它战场日军肆虐,也绝不抽一兵一卒,美国顾问都看不下去了,换作其它国军将领,比如卫立煌,比如张治中,没这个铁硬心肠的。

蒋介石关心胡宗南的个人生活,催他找个老婆胡宗南答复说:革命尚未成功,学生不考虑个人问题。别看胡宗南个子不足1米6,绝对的人小鬼大,他后来的失败,不过是蒋介石误以为他是个军事天才,拔苗助长罢了。


度度狼gg


总的来讲,胡宗南在从黄埔建军直到解放战争结束后20多年的军旅生涯中除了在军阀混战中略有功劳和1947年夺占空城延安外,其战绩实在乏善可陈。

但是在那个混乱不堪的年代因为其本人政治立场的坚定,深得集国民党党政军权威于一身的蒋介石宠爱与器重。

自1925年东坡楼事件蒋介石座驾遇袭胡宗南率军校卫队保护时开始,蒋介石开始将其视为可以倚重之人。在随后的中原大战中,胡宗南率由蒋介石一手组建的第1师转战中原,击败西北军,打出了第1师的威名。抗战时期,胡宗南率60万大军驻屯西北,忠实的执行对陕甘宁的战略封锁包围,并企图实施闪击战,后因泄密而作罢。对于被鲜血浸透的抗日战场,胡宗南不顾全国人民的唾骂和国际社会的谴责始终不发一兵一卒加入。

凭借着这样的政治觉悟,胡宗南虽然没有位列“八大金刚”的仙班,却做到了国民党军黄埔系军官史上的五个第一,即第一个晋升将军,第一个出任军长,第一个出任集团军司令,第一个出任战区司令长官,第一个兵团司令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