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翻开二战地图,人们会发现德军统帅部当初野心有多大,不仅要称霸欧洲兼并北非,还要拿下苏联直至与日本握手言欢。在这些野心的后面,德军甚至还准备从苏联高加索打通近东和中东的通道,从而控制那里的丰富资源。有人可能觉得好奇,德军有过这个打算吗?他们不就是想要高加索的巴库油田吗?答案是肯定的,德军不仅准备要打通去往中东的通道,甚至还准备与土耳其的26个师会合。那么,德军为何没有达成这个目的呢?原因只有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拖了他的后腿,而且还直接导致这个看似有点不靠谱,却对整个苏德战争起着关键作用的高加索战役,最终变成了一锅夹生饭。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当时战场都发生了什么。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面临闪电战向消耗战的转变,高加索丰富的资源为建立稳固基地成为首选,而打通中东通道拉拢土耳其入伙和获得那里的石油资源,无疑会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1941年冬天,莫斯科战役以德军失败告终。对于在苏联境内以闪电战所向披靡的德军来说,莫斯科战役给他们敲响了警钟,这不仅在于德军认识到苏联国防潜力的巨大,还使德军认识到战线太长后方补给困难以及闪电战带来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多。

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经过短暂的休整和等待寒冬的过去,1942年春,德军统帅部拟定了一个大胆的“鼠曲草”迂回战役计划,其主要目的是想占领苏联最重要的能源和后方基地高加索,同时德军还梦想以高加索为支点打通近东和中东的通道,以期与26个土耳其师会合,从而在苏军后方开辟一个稳固的能源补给线和稳固保障基地。

有人会问,这是不是德军一厢情愿,土耳其会加入轴心国行列吗?实际上,即使土耳其不愿入伙,德军也要向中东伸手。何况一战时土耳其就是德国的难兄难弟,只是德国发动二战以后,土耳其在坐山观虎斗,这也是直到1945年土耳其才与德国宣战的原因。因为在这之前,德国曾经拉拢土耳其未成,如果德军打到了家门口,不愁他不入伙。当然,德军对中东最渴望的还是那里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石油,如果占领中东,轴心国就可形成欧非亚以及中东的环形包围圈。

为了麻痹苏军的注意力,德军统帅部特意将南方集团军群一分为二,A集团军群负责攻占高加索,B集团军群负责进攻斯大林格勒作掩护。1942年5月份,曼施坦因发动的克里米亚战役和铁木辛哥发起的哈尔科夫战役,都以苏军的失利而告终,这是从莫斯科战役后重新获得战场主动权的信号,德军统帅部为之一振。在这种有利条件下,德军B集团军群于6月份开始向斯大林格勒发动进攻,这场苏军仓促准备的防御战斗就这样依次展开了。

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高加索战役打响之时,正值斯大林格勒战役僵持阶段,德军轻率发出第45号命令和将第4装甲集团军重新回援,人为造成德军顾此失彼,次要方向变成主要方向,导致两场战役皆输

在回顾苏德战争历史时,人们习惯于将斯大林格勒战役作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实际上,对于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企图,苏军直到5月份哈尔科夫战役失利后才认识到这一点,如果铁木辛哥发起的哈尔科夫战役取得胜利,斯大林格勒战役很可能会避免,因为在6月份之前,斯大林格勒的防御体系都没建立起来,可以说,对这场战役苏军是没有准备的。

正因为德军将进攻斯大林格勒作为牵制高加索战役的辅助战役,德军从一开始就大军压境兵临城下,等到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态势后,德军统帅部认为B集团军不需要再多的兵力,将第4装甲集团军调到了A集团,以支援即将发起的高加索战役行动。

1942年7月23日,对于苏德双方来说这是个特殊的日子,苏军在这一天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专门应对德军的攻城进攻。德军也在这一天发布了第45号作战指令,要求A集团军群攻占高加索,并伺机迂回作战并企图打通与26个土耳其师的联系。

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但是,德军的这个分兵进攻和重点占领高加索的企图很快就被苏军识破,当朱可夫把斯大林格勒当作主战场想一举歼灭德军主力时,布琼尼元帅也加强了高加索方向苏军的反击力度,先是撤退吸引德军突进,后采取反包围各个歼灭。这时候的德军统帅部似乎忘记了当初制订计划的目的,居然下令将第4装甲集团军重新回援斯大林格勒,致使这支主力集团将大部分时间消耗在应对沿途拦截他的苏军身上,而失去了宝贵的进攻时间。

高加索战役,德军排兵布阵出现重大失误,它不仅促使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苏德战争的转折点,还使德军一年来的东进成果付诸东流,这一失利,使苏军从此再无后顾之忧

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于1943年2月2日,高加索战役结束于1943年10月9日。既然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认识到B集团军群的重要,为什么不放弃对高加索的进攻呢?这就是德军统帅部排兵布阵和指挥失误所在。

首先,德军第45号作战指令没有吸取莫斯科战役失利的教训。在德军发起斯大林格勒战役和高加索战役之前,斯大林和苏军一直将主要精力放在莫斯科正面方向,因为德军将70多个师放在莫斯科西边不动,苏军害怕德军再来第二次莫斯科会战。因此,当德军下达45号指令时,苏军在高加索的兵力只有十多万人,而斯大林格勒也是兵力空虚,仅有第62和64两个集团军阻击,而且兵力还不满编,64集团军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但并不是说苏军没留后路。“鼠曲草”行动打响后,苏军是有计划的撤退,并将南方方面军和北高加索方面军合并,由布琼尼元帅统一指挥,同时,苏军还调集了强大的空军集团以及黑海舰队和亚速海舰队支援。相比德军只有一支装甲第4集团军来回的换防,拖也把德军拖死了。

其次,德军忽略了苏军的强大战争潜力和反击信心。

从朱可夫担任斯大林格勒战场指挥后,他就提出了诱敌深入再关门打狗的策略,这不仅使德军开始感到庆幸,以为苏军不堪一击,同时也为苏军集结强大的预备部队创造了条件。朱可夫到斯大林格勒时,他就带去了三个集团军的预备部队,这为他实施天王星计划打下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加索战役中,苏军不仅动用了陆海空三军主力,还动员当地游击队和群众参加战斗,无疑给德军造成了重大压力。

再次,斯大林格勒战役失利,德军就应该主动撤离高加索。如果说莫斯科战役失利,德军感到是偶然因素的话,那么,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应该给德军一个警示,可惜的是,德军并不认为斯大林格勒是指挥上的错误,仍然象莫斯科战役一样,把责任算在气候因素上。因此,当苏军在高加索采取逐个击破,迫使德军一步步让出占领的地盘后,德军才发现在这里白白扔掉了40万精锐兵力,不仅占领巴库油田无望,与中东26个土耳其师会师也是白日做梦。

高加索战役,为何德军增援斯大林格勒是输,打不通中东通道还是输

小结:高加索会战本是以斯大林格勒战役为掩护的一场战役,结果却变成了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当配角

这个结果除了苏军统帅部及时调整部署并采取德军同样策略把斯大林格勒当主战场外,德军顾此失彼频繁更改作战计划也是造成战役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为德军两场战役都想赢,而本身战线过长后勤补给跟不上,致使两场战役皆输。当高加索战役打得正紧的时候,A集团装甲燃油耗尽,只好停下来,等着B集团军群攻克斯大林格勒后送去补给。从这一点看出,德军想不输都难。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二战风云录》

精彩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