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在古代皇權至上的年代裡,衍生了許許多多的特殊產物,皇太子就是其中之一。皇太子是最名正言順的皇位繼承人,不出意外的話,在這任皇帝死去之後,太子就會成為新任皇帝,但是事實卻是,在中國歷史上真正被冊封為太子,並最終順利登上皇位成為皇帝的太子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可憐的太子都被廢除了。按理說,皇太子作為最有資格的皇位繼承人在被選出來的時候,就應該是德才兼備,他的品行能力也是被群臣和皇帝認可滿意的。但是為何他會在成年之後反而備受指責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得這些皇太子最終下場悽慘呢?

身為皇帝,都不會喜歡有人享有和自己一樣的待遇,甚至有取代了自己的可能,所以很多太子都容易觸及到皇帝的逆鱗。一方面從小就享受特殊待遇的皇太子們因為特權享受慣了,就真的沒有了謹小慎微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擔心其他皇子爭奪自己的帝位,畢竟自己的父親不是隻有自己一個兒子,這個太子之位也不是非他不可。今天我們就從太子李承乾的經歷,淺析古代太子光鮮之下的苦楚。

太子李承乾的幼年: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唐太宗李世民在剛剛登位的時候,就把自己和長孫皇后所生的八歲的大兒子李承乾立為了皇太子,而且八歲的李承乾非常的乖巧聰明,深受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寵愛。在 《舊唐書李承乾傳》 中是這樣記載的:太宗即位,為皇太子。時年八歲,性聰敏,太宗甚愛之。在這一天開始李承乾的地位就變得不一樣了,而這樣的不同之處在時間逐漸流逝中也開始變得平常了。逐漸長大後的李承乾依舊是那個討人喜愛的孩子,他甚至會在得知教授自己的老師腿腳不好之時,親自前去迎接他,允許這位老師乘車進入太子宮殿。《貞觀政要尊敬師傅第十》 貞觀三年,太子少師李綱有腳疾,不堪踐履。太宗賜步輿,令三衛舉入東宮,詔皇太子引上殿,親拜之,大見崇重。

尊師重道的意識,已經深深地刻在了這位年幼的太子心中,他在面對這位太師之時,真的做到了自己身為學生所做的一切,甚至不遜於為人子應該做的一切。而且在教授課程期間,李承乾也非常謙遜,尊重這位老師。綱為太子陳君臣父子之道,問寢視膳之方,理順辭直,聽者忘倦。太子嘗商略古來君臣名教,竭忠盡節之事,綱每吐論發言,皆辭色慷慨,有不可奪之志,太子未嘗不聳然禮敬。

這裡描寫的的就是太子在與這位老師相處時的場景,足以顯現這位太子的本性。

晚到的叛逆之期: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但是好景不長,李承乾在逐漸長大之後就變了,年少時期的叛逆開始爆發,或許是壓抑太久了吧,他開始變得任性起來,而且過於優越的地位讓他面對自己的兄弟的時候,都顯得那麼高高在上,這引起了他弟弟李泰的不滿。這些改變也可能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腿疾開始變得嚴重起來,走路的時候微微有些彆扭,這讓朝臣十分擔憂畢竟皇帝不能是有疾之人擔任。再加上這位太子開始變得有些玩世不恭,遠沒有曾經那麼聰慧乖巧。當然也不排除李世民把他逼得太緊的原因,甚至到了連他私底下的話語也要管的地步。

《貞觀政要誡太子諸王第十一》 記載,況太子生長深宮,百姓艱難,都不聞見乎!且人主安危所繫,不可輒為驕縱。但出敕雲,有諫者即斬,必知天下士庶無敢更發直言。故克己勵精,容納諫諍,卿等常須以此意共其談說。每見有不是事,宜極言切諫,令有所裨益也。”唐太宗的這一政策算是逼他到底的一根稻草,因為這些納諫之人是那種做到極端的,無論何時何事都極盡犀利之言來“教訓”李承乾,他們甚至認為自己對太子納諫是於國有利的幸事,他們作為納諫者忽略了承受者的自尊和感受,他們過分犀利的言語是在比這位叛逆期的太子做出極端之事。

李承乾的謀反之路: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記載: 夏,四月,庚辰朔,承基上變,告太子謀反。而在他謀反失敗之後,他的父親曾經面對群臣詢問,如何對待這個曾經的太子,在《舊唐書來濟傳》是這樣記載的,貞觀中累轉通事舍人。太子承乾之敗,太宗謂侍臣曰:“欲何以處承乾?”群臣莫敢對,濟進曰:“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盡天年,即為善矣。”帝納其言。

最終這位曾經高高在上的太子被貶為庶民,失去了最尊貴的身份的同時,也丟掉了束縛了他許多年的枷鎖。

這位被捧上太子之位的李承乾的內心,其實一直都是忐忑不安的,畢竟隨著年紀的增大,加諸在他身上的壓力和責任開始一點點的積累膨脹,周邊所有的人都在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卻沒人告訴他究竟為何要這樣做,他有應該怎麼面對這些壓力。而且從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天開始,他的生活就一直在被他人安排,自己沒有一絲的自主權,並且他長年都需要按照嚴格的作息時間來進行高強度的學習,即使是幼年時期也不例外,但即使是這樣也仍然得不到玩樂的權利。他從小承受的壓力是遠大於這個太子之位帶給他的榮耀。

康熙之子——廢太子胤礽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其實在中國的歷史上,除了這位太子之外,其他其他的幾個也過得不是很好,最終逃不過被廢的結局。清朝康熙時期,冊封的清朝唯一一位皇太子胤礽就是這樣的結局。根據《清史稿》記載,這位太子是在剛出生之時就被冊封的。《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記載:理密親王允礽,聖祖第二子。康熙十四年十二月乙丑,聖祖以太皇太后、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同李承乾一樣,他也是從小倍受寵愛表現的非常聰慧乖巧,而且相比於李世民而言,康熙顯然是一個好父親。甚至於這位皇太子小時候的生活起居,都是由他負責照顧的,甚至在搬入阿哥所之前,都是和康熙睡的一處的,父子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但是隨著太子日漸長大,甚至步入中年,而這個時候的康熙卻也是正值壯年,而且康熙在早期的時候對於這位太子太過包容,甚至容忍他在出行的儀仗,以及穿的衣服等方面和自己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甚至給予自己的兒子包括太子大量的實權。這給了群臣一個錯誤的訊息,讓自己的大臣們開始分批站隊,太子手下那些效忠的大臣,全都逼著太子像他的父親討要權利,逼著他做出一個明君應該做的事情。而且他們的逼迫和追捧,摧毀了曾經謙遜的太子,最終因為就給皇太極因為行事過於放縱,而被康熙廢掉。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以罪廢拘繫於鹹安宮,這一年的十二月被釋放。並且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被複立為皇太子。但是好景不長,康熙五十一年十月,他再次以罪被廢黜,仍禁錮於鹹安宮。雖然之後很多人提議復立太子,但康熙一直沒有再次把他立為太子。

漢景帝立太子——劉榮

以李承乾為例,淺析古代太子光鮮外表之下,不為人知的苦楚

漢景帝所立的太子劉榮也是這樣一個倒黴蛋,他曾經因為自己母親深受漢景帝的寵愛,再加上他是漢景帝的長子,遵照立長的原則而被立為太子。劉榮是在景帝四年的時候被立為太子的,但是到景帝七年的時候他就被廢除了。

他被廢主要原因是因為他的母親失去了漢景帝的寵愛,再加上他並不特別被皇帝的喜歡,本來就沒有出色的能力,再加上當時的漢武帝劉徹在旁邊比較著,這位享受了四年太子待遇的皇子,毫不例外的被拋棄了,但究其根本原因,他並沒有做錯什麼,主要是因為這個太子之位太過燙手,而他得到的太過輕易了。他無法握緊手中得到的權利,自然就會有隨時失去的危險,只能說太子之位帶給他的並不是優待,而是壓力和罪過。

長安二十四君子評:

從這幾個案例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出,皇權至上時代的太子之位,看似光鮮亮麗,其實危機與誘惑並存。在這些太子之位的表象下,更多的是對於太子的苛刻,以及那些想謀權之人的險惡用心。上擔心君威難測,中擔心兄弟反目,下擔心門下臣子們的狼子野心,所以在太子這個職位上的人過得並不舒心,他們心中的苦楚,又能與誰人說呢!


參考文獻:

《舊唐書李承乾傳》

《貞觀政要尊敬師傅第十》

《貞觀政要誡太子諸王第十一》

《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七》

《舊唐書來濟傳》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傳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