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的歼灭与消灭有什么区别?

脖寰e5lD5291


在战争中,歼灭和消灭是两个词,代表着不同的意义。

“歼”字是一个专有的军事词汇,除了军事方面很少会用到这个词。在《康熙字典》中,“歼”就是杀光杀尽的意思。而在具体的战争中,“歼灭”指成建制地消灭对方部队,同时包括但不限于杀死、俘虏、击伤(毙伤)、接受投诚(投降)、改编。

举例说明,孟良崮战役歼敌人数是32680人,其中俘虏19680人。解放战争统计中,指出经过艰苦奋战,共歼灭国民党军807万人(俘虏458万人,毙伤171万余人,投诚63万余人,起义和接受改编114万余人)。如果算上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6年全面进攻开始各野战军歼敌总数量达到了1000多万。

第一野战军在解放战争中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51.9万人,消灭国民党各色武装土匪12.9万人,总计歼敌64.8万人;第二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230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00万人,共计歼敌330万人;第三野战军消灭国民党正规军、地方保安部队、武装交警部队及土匪武装共计247万人;第四野战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88万人,消灭国民党土匪武装部队135万人,共计323万人;另外军委直属华北军区先后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非正规军及土匪武装101万人,以上我军总计歼敌1065.8万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国民党正规军和地方部队使用了“歼灭”,对国民党扶持的土匪武装等部队,则使用了“消灭”。

“歼灭”和“消灭”这两种情况有什么区别呢?

歼灭和消灭,都是彻底消灭敌人,而消灭可能没有歼灭说的那么彻底。另一方面,使用“消灭”包含的恶意和仇恨更深一些。而歼灭仅仅是正常的军事行为,不包含更多感情色彩。比如说,我们可以说消灭病虫害、消灭蟑螂,却不能说歼灭蟑螂,因为蟑螂不容易彻底消灭,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憎恶。

相对而言,“歼敌”“歼灭”这样的词长期大量使用在解放战争中,在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等战争中使用相对较少,背后有什么意思呢?

这是因为,歼灭不光包含了敌人的伤亡,还包含了其他三种相对友好的情况,分别是俘虏、投诚和起义。我们来举例说明。

1,俘虏。

俘虏,是指敌人丧失战斗力后放下武器接受我军的处理。比如在孟良崮战役中,我军俘虏人数达到了将近两万人。这些俘虏划归了华野政治部俘虏管理处,因为解放军当时还在谋求“政治解决”冲突,对俘虏政策相当宽大。我军的俘虏政策主要四条,第一,精壮士兵争取改造调转枪口补充我军;第二,官佐加以争取,促使为我军服务,顽固者看管令其劳动,一律不放;第三,老弱残废对敌我用处不大,宣传教育后方走;第四,个别士兵,分散放回原部队,扩大我军影响。

因为我军良好的俘虏政策,解放战争中国军士兵都很愿意放下武器当俘虏,整个解放战争中,我军俘虏了国军总计458万,超过歼敌数量的一半。

2,投诚。

投诚和起义很相似,唯一的区别是投诚是被动地,而起义是主动的,投诚是士兵组织的,而起义是将官发起的。而投诚,和俘虏最大的区别是,投诚的士兵,通常还有战斗力,而俘虏,则是几乎丧失了战斗力。

解放战争中,投诚最普遍的应该是淮海战役中的陈官庄战役和辽沈会战中的沈阳战役。陈官庄战役中,杜聿明部队被围困一个月,冻饿交加,当解放军阵地蒸包子、猪肉炖粉条请国军兄弟开饭时,他们整连整排过来投诚,表示愿意参加解放军。沈阳战役更有意思,解放军冲进沈阳城,常常被几个国军架到一个院子里,大家都举着解放军的俘虏政策传单,主动接受投降。这种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保存战斗力主动放下武器,应该也算在投诚中。

3,起义。

据统计,从1945年9月至1949年底,国民党军队起义投诚近500起,其中师以上重大起义事件多达60余起,153个整师,1000多名将领,177万官兵。驾机起义26架,大小舰艇72艘。这些投诚或起义的国民党官兵,大都和俘虏兵一起调转枪口,加入解放军,成了解放全中国的生力军。

仅陆军的起义,就有高树勋邯郸起义;曾泽生长春起义;吴化文济南起义;何基沣、张克侠、廖运周淮海战役阵前起义;傅作义北平起义;董其武绥远起义;张轸金口起义;程潜、陈明仁长沙起义;严啸虎川西起义;郭汝瑰宜宾起义;卢汉昆明起义;陶峙岳新疆起义等。这些起义,促使我国北平、绥远、甘肃、四川等地实现了和平解放,减少了战争破坏和人员伤亡,起义的国军官兵功莫大焉。


历史知事


1949年1月10日下午,随着杜聿明集团被歼灭,历时65天的淮海战役宣告结束,西柏坡的贺电第一时间就到了:“在这六十五天的作战中,你们消灭了蒋军在南线主力黄百韬的五个军10个师,黄维兵团四个军11个师,杜聿明所率三个兵团十个军25个师”。



电报原文较长,继续摘录为:“冯治安部两个军4个师、刘汝明1个师,孙良诚部一个军2个师,宿县和灵璧守军各1个师,以上共计正规军二十二个军55个师,共消灭敌人60万人。。。”云云。可以发现,电文中两次用了“消灭”的字眼而不是“歼灭”,这里面是有讲究的。

因为在上述蒋军的番号中,黄百韬第七兵团有一个师是单独在宿县被中原野战军歼灭的,黄维第十二兵团则有一个师(第85军110师)战场起义,冯治安第三绥靖区也有三个半师战场起义(何张两位将军),这些部队都不算是“全建制”覆灭,只是敌人的这些部队番号不复存在而已,有的是大部被歼,有的是起义后加入我军,只能计算为“消灭”了多少敌军部队。



所以这两个军事用语即有联系又有区别,“歼灭”泛指动用武力消灭“成建制”的敌人,而“消灭”包括但不限于歼灭敌人、敌人投降、投诚或者起义等等,其范畴的含义远大于“歼灭”。比如淮海战役蒋军损失这60万人马,其中有一部分是战场起义的,并非我军全部动用武力打掉的,还有刘汝明兵团(绥区升格)、冯治安第三绥区并未全部被歼,因此最终的战果统计必须用“消灭”敌人的数字才为准确。

“歼”是一个单独成立的动词,意思是用武力打击和消灭敌人,比如战报里经常提到的“歼敌一部,歼敌大部,歼敌数万”等等。而“歼灭”则深化为“成建制”打击并消灭敌人,比如歼灭敌人一个团、一个师、一个军甚至一个兵团。而如果是敌人部队的“全建制”都是用武力歼灭掉的,则可称为全部歼灭,简称“全歼”,虽然未必一个没跑掉,但必须没有建制敌人漏网,哪怕是一个连。(关于成建制的含义,之前已有专答,可以参考)。



淮海战役中的邱清泉、孙元良两个兵团就是被“全歼”的,因为既无起义情况,也无成建制的脱逃情况,最多有部分残兵败将分散突围而漏网,比如兵团司令孙元良虽然溜掉了,但其第十六兵团却是全军覆灭了(番号重建不算)。而邱清泉兵团则是司令官毙命、参谋长被俘,部队损失殆尽,完全被吃掉了。

黄百韬兵团也是被“全歼”的,该部在碾庄地区的11个师均被华东野战军歼灭,但黄百韬起家部队的第25军第148师却在之前被调往宿县布防,早在该兵团主力覆灭之前,就在宿县战役中被中野全歼,因此黄兵团五个军12个建制师都没有跑掉。不过,如果简单地描述为是华野“全歼”了黄百韬兵团就不准确了,只能说歼灭了碾庄当面之敌,这里面的细节区分还是很专业的。



黄维兵团就不能视为“全部歼灭”,问题主要出现在第85军身上,该军本来下辖第23、第110、第216共三个师,其中第110师的师部和两个团在廖运周将军的率领下起义,第23师在师长黄子华的带领下向解放军投诚,因此该兵团只能计算为被“全部消灭”而不是“全部歼灭”。

比较特例的是李弥兵团,该兵团的作战序列是第8军、第9军和第99军,刘峙从徐州跑到蚌埠后,截留了原划给第十三兵团的第99军,这是一支有“土木系”背景的嫡系中央军,因此被刘峙扣在身边成为了“徐州剿总”机关的警卫部队。



淮海战役尾声阶段该军跟随刘峙南逃,直到后来渡江战役时才被歼灭,因此陈官庄包围圈里的李弥兵团是不完整的,第8和第9军分别被“全歼”,但整个李兵团只能算“大部被歼”。

因此说,去除在战役期间大部分跑掉的刘汝明第八兵团和李延年第六兵团,忽略一些地方杂牌武装的存在和覆亡,淮海战役中即便是蒋军的五个主力机动兵团,其覆灭的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一概使用“歼灭”甚至“全歼”的用词显然不够准确,整体战报用“消灭”才是严谨而正确的,如此,才可以涵盖战场上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和结局。


度度狼gg


歼灭与消灭的意思相近,都是以杀掉敌人为目的。区别的是战后统计杀敌数量说法不同而已,歼灭主要是指在某场战斗中杀敌数量,而消灭是指某场战役中杀敌数量。

歼灭指的是全部或大部份杀伤或者俘虏敌人,彻底剥夺敌人战斗力。战争中常说的歼灭战,不是以攻城夺地为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作战思想。歼灭战是集中一点,战必求胜,不管敌分几路来,只打一路的特点。它是进攻战的基本原则,其主要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围歼敌人。

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同志把歼灭战作为战场作战的基本方针和战略上以劣胜优的主要手段。他认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本质,是一切军事原则的根据。在战争中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是主要的。但是当敌我力量悬殊,危及军力保存时,保存自己必须是首要的,因在不利情况下保存自己,也正是为了在有利情况下歼灭敌人。所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就是制定战术的依据,作为战争指导规律的战术,是对战争规律的反映。



老兵说军事


板垣师团号称钢军,是日军中的精锐部队,但就是这个号称钢军的精锐部队,在抗战时期国军少有的几次较大规模的胜仗,却和这个钢军部队都有点关系。先是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一一五师伏击,打的就是板垣师团的辎重部队,到了台儿庄大捷,国军奋勇打垮了日军两个师团,其中一个就是板垣师团,到了抗战后期的昆仑关大捷,居然又是板垣师团被杜聿明打垮。

平型关战役后,板垣师团虽然受到较为重大的损失,被消灭了不少,但还不能算是剪灭性打击。到了台儿庄大捷,那就不一样了。板垣师团在临沂之战中,被庞炳勋和张自忠内外夹击,打得大败,仅有很少一部分人逃走。整个台儿庄大捷,日军出动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两个师团,配属炮兵、工兵等其它部队,共约五万余人,在临沂和台儿庄先后被国军消灭了两万余人,残部只能退往峄县,固守待援。

按照一般的惯例,一支部队伤亡超过三分之一,基本上就算失去战斗力,但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两个师团在台儿庄大捷中被消灭接近一半,所以国军战史中有时候会声称这两个师团在台儿庄大捷中遭到国军的歼灭性打击。从国军的角度看,至少相比其他较大规模的战役,这个说法并不算太过夸大。但这个战绩如果从共军的战史角度来看,那就不能算是歼灭战了。

歼灭战的关键标准在于是否成建制的消灭了敌人。比如说,板垣师团当时下属的旅团、联队中,如果有一个被国军成建制的消灭,摧毁其指挥部,所属主要战斗和非战斗人员基本上消灭,主要物资绝大多数被缴获,主要指挥人员被俘虏,那么就是毫无异议的歼灭战了。但因为国军的战法都是防守反击,所以日军即便是在国军的内外夹击之下被包围,仍然能够在其指挥机构的率领下,残部有组织的突围逃窜。这样,被消灭的日军就不是成建制的了,日军参战的每个旅团、联队都遭到了重大损失,但却没有一个被全部消灭。

共军这边因为长期以来处于被敌人封锁、包围的情况下内线作战,物资短缺,所以只能以大量缴获敌人物资来补充自己,甚至连兵员都要通过俘虏来补充。所以,共军从红军时期就已经确立了坚持打歼灭战的作战指导思想,也就是共军中常说的“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因为只有成建制的消灭一个敌人的部队,才能缴获这个部队的全部物资。如果打成了击溃战,也就是将敌人部队打垮后,敌人还能携带主要物资,有组织的撤退,共军中一般就要总结经验教训了。

被消灭、被击溃和被歼灭之间的差别还在于,战后经过补充和整训,战斗力是否能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比如孟良崮之战,张灵甫率部退上孟良崮之后,在华野部队的环山围攻之下,基本上全部被歼灭,3.2万人的部队中,仅有一千余人逃走,其他全部被消灭,师长张灵甫以下的主要军官或被俘,或被击毙,只有极个别漏网。战后,国军统帅部以这些漏网之鱼为骨干重建了七十四军,但战斗力早已不是张灵甫时期的水平了。而板垣师团在台儿庄大捷之后,经过整顿补充,战斗力基本上仍然保持在原来的水平,所以才能在昆仑关之战中又被当成主要目标。


萧武


歼灭就是真刀真枪的将敌人打死,让敌人的有生力量消失;消灭不一定将敌人打死,有可能是俘虏了敌军,撤掉了敌人的番号,敌军投降认输了,把自己旗子拿掉挂上我方的旗子。

歼灭一定是敌人的有生力量被消除,重点是杀死。消灭重点是让对方投降认输,不再和我方敌对。比如歼灭一个师,就是全部杀了,敌人全部死了;消灭敌人一个师,可能一个敌人也没死,敌人全部投降,还成了我军的一个部分。


陆柏熺


歼灭与消灭有何区别?

两者目地是一样的,但结果不同,它们一个是战役性胜利,一个是战斗胜利,歼灭是大规模除敌,消灭则属小范围,歼灭是指将一个地区一个集团一场战役范围内的敌人全部使其失去战斗力,包括击毙,击伤,俘虏。

消灭是指面对一场战斗,一股敌人时,要将其予以毁灭。有话说如是“我们要严正以待,时刻准备将入侵之敌干净,彻底的全部消灭之"!消灭本属小范围去除敌,但要大规模予以除敌则需在消灭前加上全部或彻底的字眼当可跟歼灭差不多。


wang_H


战争中歼灭与消灭的不同处有这几点:

一,歼灭指全部把敌人灭亡。

消灭指个别或局部。

二,歼灭都应用在战争中。

消灭就包括战争时的消除敌人及装备,也包括除灭病虫害。

三,歼灭主要是暴力行为。

消灭就包括有暴力,药力,物力等多种行为。


天际流星


歼灭与消灭都是消灭对方有生力量,区别在:一个是战略意义上的,一个是战术上的。


gshanyvhh


歼灭,就是使对方伤亡巨大,丧失战斗力。消灭,就是使对糟受重创,丧失部分战斗力后缴械投降。


丝杆钓月1


歼灭是一场战斗,战役中消灭,俘虏敌军,消灭可能是过程,可能是最终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