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麼訓練能最小限度避免膝蓋損傷還能鍛鍊大腿肌肉?

paocai


鍛鍊大腿肌肉,主要是前側的股四頭肌和後側的膕繩肌,一般來說,沒有膝關節損傷的條件下,正常訓練不影響,除非老年人,或者肌力極差的人,才要“曲線救國”通過髖關節的鍛鍊,激活鍛鍊這兩個肌肉。

1.股四頭肌

這個肌肉,主要功能就是伸膝,也就是把膝關節伸直加一個阻力就可以鍛鍊到,如果是膝關節退變極其嚴重,只能先加強股直肌力量,這個肌肉還有一個功能是屈髖關節,可以做一下仰臥抬腿,鍛鍊這個肌肉,其他的股四頭肌不行。

2.膕繩肌

這個肌肉還好,是一個多關節肌,除了屈膝可以鍛鍊,也可以通過伸髖關節練習,這方面和臀大肌功能很一致,可以俯臥抬腿,站姿向後踢腿,都可以加強膕繩肌力量,但是一般來講,沒病痛,直接屈膝練習就行。

3.大腿內收肌

這個肌肉一定要重視,很多人大腿內收肌力量較差,造成骨盆穩定性不好,鍛鍊的時候可以進行坐姿夾腿,這個肌肉和膝關節聯繫不太緊密,也寫出來大家重視一下,平時沒事夾毛巾也可以練習大腿內收肌群!

拮抗肌力平衡

記住,鍛鍊大腿肌肉,一定要注意肌力的平衡,如果股四頭肌過強,膕繩肌力量較差,就會造成膝關節超伸,會誘發關節面磨損、韌帶損傷幾率增高等各種問題,還有記得鍛鍊之後要進行拉伸。


喬棟談健康


我用親身經歷回答這個問題吧。我右腿曾經半月板輕度撕裂過,退休不久左腿膝蓋疼痛,嚴重的時候走路也困難,一瘸一瘸的,經醫院檢查膝蓋關節有一定程度的磨損,還長了骨刺,大腿肌肉也開始有一點萎縮,醫生說由於我右腿曾經受傷,不經意中左腿承受了過多的壓力,所以現在是左腿膝蓋反受很多壓力,這種情況很多老人都存在,連吃帶敷用了一段時間藥不見好轉。後來我研究體育鍛煉改善的方法,每星期堅持騎健身單車3到5次,每次一小時以上,騎的時候用輕檔快速,儘量減輕腿的壓力,達到鍛鍊腿肌肉的效果,每次騎完後會感到膝蓋微微發熱。還咬牙堅持適當走路,(當疼的厲害時就不走路,改騎自行車,哪怕只有幾百米也如此)。平時外出除下雨天和急事外基本不坐公交車,15公里內基本都騎共享單車。大概堅持了2年開始,膝蓋基本不疼了,走路也正常了,開始萎縮的大腿肌肉也開始粗壯起來。現在已經3年多了,膝關節正常了,快走慢走都正常,完全看不出曾經難受的樣子。


強哥5834482818


做什麼訓練能最小限度避免膝蓋損傷還能鍛鍊大腿肌肉?做大腿肌肉的力量訓練。

腿部肌肉的力量訓練,可以增加腿部的肌肉和力量,同時還會積極影響到膝關節,提高膝關節的承受力。

大腿肌肉而分為前外側肌群、後側肌群和內側肌群。就力量訓練而言,分為大腿前側股四頭肌為主的訓練,大腿後側股二頭肌為主的訓練,以及大腿內側肌肉訓練和大腿外側肌肉訓練。

大腿前側肌肉的訓練是以深蹲、器械前屈身等動作為主,大腿後側肌肉的訓練是以曲腿硬拉、山羊挺身等動作為主,大腿外側肌肉、內側肌肉的訓練則是藉助器械做腿外展、腿內收等動作。

大腿肌肉的訓練,應根據身體的訓練或者承受能力,每週二到三次,每次三個以上動作,每個動作四組以上;以增肌為目的,適合做大重量、少次數的訓練。

附:大腿肌肉訓練的一些圖片(來自網絡) ----


滄海人間


鍛鍊大腿肌肉最好的方式必須是力量訓練,然而會有人出現做深蹲膝蓋痛的情況,就會誤以為深蹲傷膝蓋。力量訓練本身是增強肌肉、保護關節的,會不會傷膝蓋完全與鍛鍊中的細節問題緊密相連,重訓本身會帶有一定危險性,負重越大、超過身體負荷越多,危險幾率就越大。所以,重訓(甚至任何運動)是把雙刃劍,合理利用才能走的更長遠、效果更好。

基礎的練腿動作:槓鈴深蹲/哈克深蹲/箭步蹲/器械腿舉/器械腿前屈等等。


⒈強度問題

增肌在負重的情況下會有更好的效果,不過在超過身體負荷過多的情況下未必會是好的現象。特別是在無基礎的階段,不必著急上重量,去感受肌肉發力更重要。用不適合自己的強度不僅會有借力的現象,還會增大受傷風險。


⒉熱身問題

熱身可以避免大部分的關節受傷,有效的熱身包括10-15分鐘的全身運動(跑步、快走等)+徒手訓練動作1-2組。比如今日練腿。那麼在運動前可以開始10-15分鐘的慢跑和1-2組的徒手深蹲來滾動關節、激活肌肉。

⒊拉伸問題


說到熱身,就不得不提拉伸,偏偏拉伸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因為很多人不覺得它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既不會增肌也不能減脂。說拉伸可以緩解肌肉痠痛,其實講真的作用很有限,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增加肌肉靈活性和穩定性。重訓會使肌肉處於緊張、緊縮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會是比較容易受傷的,所以要增強它的靈活性、柔軟度來中和緊縮的情況。


⒋勞逸結合

腿部鍛鍊一般情況下一週1-2次足夠,大肌肉群需要休息的時間較長。如果是徒手/小強度訓練,可以根據強度來調整訓練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