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2019年1月6日晚間,UCloud優刻得發佈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公告,協商確定此次發行價格為33.23元/股。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優刻得將於1月8日開始申購。


優刻得的估值受到投資者關注。按2018年度扣非前淨利潤計算,對應發行後總股本口徑,優刻得發行價對應的市盈率為181.85倍。如果一切順利,UCloud優刻得將成為科創板首家同股不同權以及採用第二套標準上市的公司,這些都源於科創板的包容和創新。


33.23元/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UCloud優刻得成立於2012年,主營業務是第三方雲計算服務商,致力於為客戶打造一個安全、可信賴的雲計算服務平臺。公司主要產品或服務有公有云、私有云、混合雲、數據可信流通平臺安全屋。公司2018年8月榮獲“2018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2018年10月榮獲“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業”;2019年8月,公司獲得由中國互聯網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絡安全產業發展中心頒發的2019 年中國互聯網企業100強。


33.23元/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近年來,優刻得保持穩定的快速增長勢頭,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營業收入分別為5.2億元、8.4億元、11.9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51.6%。優刻得預計2019年度仍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幅為26%至31%,達15億元至15.6億元。

根據IDC發佈的2018年中國公有云IaaS調研報告顯示,優刻得以3.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八,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位列前三,市場份額佔比分別為43.0%、11.5%、8.6%。


33.23元/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公有云行業前景巨大,但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需要大量資金源源不斷的投入,堪稱“吞金獸”,歷來都被認為是阿里、騰訊、華為、百度等“巨頭的牌桌遊戲”。UCloud 優刻得是科創板上市的第一家雲計算企業,同時也是雲計算領域在巨頭圍攻下唯一一家沒有站隊的創業公司。對優刻得來說,其對資金需求的迫切程度相對其他硬科技企業更甚。


33.23元/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與此同時,作為首隻獲得科創板註冊的“同股不同權”企業,UCloud 優刻得的估值也受到投資者關注。2018年度扣非前淨利潤計算,對應發行後總股本口徑,優刻得發行價對應的市盈率為181.85倍。而主營業務與UCloud優刻得相近的5家A股上市公司的扣非前平均市盈率為59.48倍。

正如很多科創板新上市企業一樣,UCloud 優刻得發行市盈率是否過高,成為資本市場討論的話題。

UCloud 優刻得招股書的風險提示中也提示:雲計算行業具有先投入再盈利的特點,公司收入快速增長,處於成長期,適用企業價值倍數(EV/S)、市銷率(P/S)等收入類的估值指標。以“成長性”來估值市銷率(P/S)確實是更加合理的指標,可反映了企業商業模式、科技投入的長期價值,以及被用戶市場驗證的成長速度。

對於UCloud 優刻得來說,相對於國內A股上市,科創板的一系列政策創新,是重大的利好和機遇。科創板是對A股估值邏輯的重構,投資者開始接受與“成熟公司”不同的方法去評估公司中長期價值,這無疑釋放了企業在成長過程中的各種壓力。


33.23元/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另外,UCloud 優刻得還利用科創板政策空間,首家設置了“特別表決權”,即同股不同權,保證了創始人對公司的管理決策權。該公司共同實際控制人季昕華、莫顯峰及華琨持有公司A類股份,A類股份每股擁有的表決權為其他股東所持的B類股份的5倍。此次發行上市後,三名公司實際控制人將通過合計持有的公司23.1%股份,擁有公司60.06%的表決權。這一架構,確保了三人對公司的經營管理以及對需要股東大會決議的事項具有絕對控制權。

興業證券發表的研報指出,對於科創企業而言,同股不同權制度在確保融資便利的同時,也能避免股權紛爭,財務投資者享受資本利得,企業創始人把握決策權,各得其所。同時,更多的優質企業將留在國內,對我國資本市場實現對本土企業的融資服務、估值定價和風險分散功能有重要意義。


33.23元/股!優刻得發行價確定,市盈率高達181.85倍

根據 UCloud 優刻得招股說明書,未來公司將通過以下方式拓展新的下游行業和客戶:發力互聯網腰部客戶,腰部客戶對優質、貼身的雲服務有強需求,公司可以憑藉優質的服務、靈活的產品能力和敏捷的開發能力,形成差異化優勢,錯位競爭。

UCloud 優刻得的 IaaS 業務本身是一種“重資產”服務模式,需要較大的基礎設施投入和長期的運營技術經驗積累,對於企業自身的資金規模和業務水平也提出了較大的挑戰。但由於 IaaS 模式具備較強的規模效應,一旦優勢開始顯現,將產生馬太效應,並通過價格、性能和服務為企業建立起較寬的“護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