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老廖將以三篇文章來具體描寫漢王朱高煦,此文為第一篇。以有趣且嚴謹的手法,來為大家解讀這位橫跨永樂、洪熙、宣德三朝的明代狂躁親王。

建文元年,身材魁梧的他跟隨父親一同披上鎧甲,企圖一展胸中鴻鵠。傍晚的空氣泛著絲絲冷意,十九歲的朱高煦騎著黑馬跟隨在父親身後,只見他一便擦拭著手裡的長刀,一便看著將要到達的遠方,他一直在心中揣著一件事,但看著此時疲憊的父王,他的喉頭好似被鉛塊卡著,久久未能吐露。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朱 棣:“你太挫了,配不上我一世英名!”

朱高熾:“那我也是你大兒子!”

朱高熾的才能、大度,以及理政手段,都讓朱棣讚不絕口,而且高熾還曾在幼時依靠聰慧,奪得太祖洪武皇帝的喜愛,但讓朱棣頭疼的是,大兒子的形象實在太差,特別是每每看到他肥胖的身形、走路還要兩個人上前攙扶的樣子,他就恨不得上前給朱高熾一大耳瓜子;可又令朱棣可喜的是,自己二兒子的身材、能力都讓他非常喜歡,認為很像自己。

自靖難之役爆發的1399年到1402年,朱高煦因能征善戰一直陪伴在朱棣左右、衝鋒陷陣,也多次在緊急關頭救下朱棣,為靖難軍立下了赫赫戰功,並間接與父王建立了“一起扛過槍”的深刻戰友情。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朱高煦:爹!我不想就任

朱 棣:那就在京城待著

朱高煦:爹!我想要增加護衛

朱 棣:我這就給你調

朱高煦:爹!我想做皇帝

朱 棣:容我想想

相對於朱高熾來說,朱棣稱帝后對於朱高煦的照顧那真是“胳膊肘使勁拐”,朱高熾是看在眼裡,將委屈憋在心裡,他也明白老爹喜歡二弟的原因,畢竟在靖難時,朱高煦一直陪在他身邊,雖然朱高熾自己固守後方也是功不可沒,可他畢竟是搞後勤的,與朱高煦這種和父親一直在一起,一舉一動都能被朱棣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的當然不能比較;甚至在後來,根據多種史料推斷,朱高煦在朱棣的眼中分量很重,甚至影響到了朱高熾太子的位置。

雖然在當時朱高熾以長子的身份佔有絕對優勢,但朱棣對二兒子的一舉一動都那麼的曖昧和耐人尋味,甚至很多大臣因朱棣的這些舉動,認為永樂帝會將皇位傳給朱高煦。也正是這一系列的舉動助長了朱高煦的氣焰,在一定程度上將朱高熾和朱高煦兄弟之間的矛盾,上升到了一定高度。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 我們先來看第一份史料:

“《明通鑑·卷十三》:六月,癸丑朔,燕師將渡江,盛庸扼之於浦子口,敗之。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於是煦率眾殊死戰,庸兵失利,退屯高資港。”

這則史料是被大家所熟知的,也是眾人津津樂道的。大概意思是:“在浦子口一戰時,燕王的靖難軍主力遭遇麻煩,幸好朱高熾帶兵前來解圍,促使朱棣轉危為安。”

可能是為了鼓舞老二的士氣,也可能當時的朱棣因大難不死激動的有感而發,他走到朱高煦面前拍了拍他說:“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多努力啊!”這樣的話語,對朱高煦來說,無異於是一劑強心針,並在心裡種下了這麼一個種子“爹是喜歡我的,我是可以和大哥爭一爭的!”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 接著我們再來看第二份史料:

“《明史·朱高煦傳》: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己,復乘間請益兩護衛,所為益恣。既負其雄武,又每從北征,在成祖左右,時媒孽東宮事,譖解縉至死,黃淮等皆繫獄。”

這則史料表達的信息有很多,很容易迷惑大家的眼睛,故而我們只要注意當中一點“請得天策衛為護衛,輒以唐太宗自比”。這則史料的大概意思是:“在朱棣稱帝后,朱高煦在皇帝左右好不威風,為了擴充自己的勢力,也可能是一種示威,他主動向父皇朱棣索要了天策衛為自己的護衛。”

首先大家要明白,天策衛是上親軍上十二衛之一,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朱高煦向朱棣索要“天策衛”的意圖至少有兩個,第一個是擴充自己在中央的勢力,第二個便是試探朱棣的態度。親王向父皇索要護衛兵甲,而且還是在京城,從古至今讓人們印象深刻的,恐怕便是李世民了,而李世民在李家排行也是老二,為一字親王——秦王。他就是利用父皇李淵的左右不定,給他在後來發動玄武門事變、逼宮李淵提供保障。故而,朱高煦想要以此行為試探朱棣,琢磨朱棣對自己的態度。最終朱棣允許了他的請求,從而使朱高煦的野心越來越膨脹。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 最後我們來看第三則史料:

“《明史·朱高煦傳》:永樂二年,仁宗立為太子,封高煦漢王,國雲南。高煦曰:“我何罪!斥萬里。”不肯行。從成祖巡北京,力請並其子歸南京。成祖不得已,聽之。”

就這則史料來說,更是暴露了朱棣對於朱高煦的寵愛,也進一步讓朱高煦明白,父皇在立儲君之事上搖擺不定,自己還是有可能的。這則史料大致意思是:“漢王拒絕去雲南封國就任的事情。”

明朝親王按照要求需前往封地就任,可朱高煦就是不願意,因為他明白,離開京城就相當於是離開了政治、權力中心,他好不容易通過試探朱棣得到了很多有利信息,此時就任無異於自毀前程,故而並以“封國太遠,我去了無異於是流放”為理由拒絕朝廷和父親,大傢伙本以為朱棣會大怒,朱高熾都準備好吃瓜看二弟受訓,沒想到朱棣居然順從了朱高煦的意思,這一結果實在讓人大跌眼鏡。

從這三則史料中,我們可以明白,朱高煦後來的氣焰猖狂、敢於自比李世民,以及對太子目中無人,都是朱棣一步步“慣”出來的。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朱高熾:你爺爺太偏心啦!

朱瞻基:老爹不怕,還有我呢!

對於朱高熾和朱高煦兩個兒子,朱棣出於一種舉棋不定的狀態,如果定了老大,雖然他有才,可自己一看他那熊樣就氣不打一處來;可他若選擇了老二,雖是隨了心願,可在道理和祖制上總是說不過去,而且若是開了這個立次不立嫡的先例,後代萬一因此出了亂子,自己下去也不好和老爹交代。因為此事,朱棣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中,可還好,朱高熾有一個好孩子,他就是大家口中的好聖孫,故而,朱高熾的孩子為他扳回一局。

其實也並不單單是因為朱瞻基天資聰慧,朱棣才會選擇傳位給朱高熾,而是因為多種原因堆積質變:

①、自己本是武力取得天下,可因為內戰,國家消耗太多,再經不起折騰,故而儒生氣十足的朱高熾對下一步國家無為而治的國策,無異於是最好人選。

②、其次因為文官對於太子的好感多於漢王,選擇了太子,國家也不會因為立嫡、立次而引發矛盾和混亂。

③、太子的孩子,自己的孫子朱瞻基很聰慧,很討朱棣喜歡,而且朱瞻基的存在也保證了朱棣一脈在明朝宗室中繼續佔據主導地位。

④、給後世奠定了榜樣,防止後代出現次、嫡之爭,引發大亂。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朱高煦:臥槽!無情!

朱高熾:小老弟怎麼啦?淡定!淡定!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征戰一生、並驕傲一生的朱棣,在北征結束後的班師回朝中駕崩。因為酷暑,他腦袋昏沉沉的,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是平靜看著自己的盔甲,無限眷戀的回顧著自己的一生,然後慢慢眼前一黑,便失去知覺。

朱高煦和朱高熾兩兄弟在父皇駕崩後,先是陷入了無限的悲傷,然後意識到一個問題:

  • 朱高熾:我現在還是太子,父皇病逝,自己就還能夠名正言順繼承大統。
  • 朱高煦:父皇雖然對我有意,可他直到駕崩還是沒能下達讓我取代大哥的實質命令,自己與皇帝夢真是無緣了!


大明朱棣有多偏愛朱高煦?老廖用三段史料解析,朱高熾:我太難了


最終朱高熾還是披上龍袍、握住玉璽、坐上龍椅,成為了明帝國的君主。朱高煦痴痴地望著父親的龍椅;他打心底不甘心這一切,自己從靖難時就一直跟隨父親上陣殺敵,有多次差點因此結束餘生,父親的那句“你大哥身體不好,你要努力”,此刻還在他腦中環繞,這幾十年的一幕幕都讓他的怨恨在心中發酵。

此時已是傍晚,朱高煦已在屋舍的地上坐了許久,酒罈也排列不一的散倒在地面,他因酒精緋紅的臉頰開始劇烈抖動起來,一邊流淚哭泣,一邊指著空氣喃喃的低聲訓斥著什麼,再後來這一切都平靜了,他抱著靖難時的盔甲和寶劍直接躺在地上,這數十年的委屈好似在此時藉著酒精宣洩而出。

我是史廖未籍,一個愛好歷史的大哥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