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可以把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么?朱高炽架起来不违法吧?

京东李达康


违法肯定算不上,毕竟封建社会什么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

但是朱棣没必要这样做,因为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在永乐九年的时候被立为皇太孙,也就是说朱瞻基在那时候就已经是大明王朝第二顺位继承人了,除非朱棣本人和登基后的朱高炽把朱瞻基废掉,不然皇位继承顺序是不会变的。

之所以传给朱高炽不直接传给朱瞻基是因为朱高炽虽然不讨朱棣的喜欢,但是在靖难期间留守后方和手下守住北平保证后勤,已经得到大部分文臣的认可,朱棣因为通过政变夺取皇位,但自己却一直在强调自己起兵是为了“清君侧”,所以为了避免日后自己的子孙也有样学样,就要明确的制定嫡长子继承制度,直接把这个制度安排到了第三代的孙子辈身上,就是为了绝汉王等人的念头,避免皇室内部在爆发政变。

而朱瞻基无论是年龄还是辈分又或者是被文臣认可的程度各方面都要差一点,再加上朱棣五征大漠期间朱高炽作为见过太子实际上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施政经验了,而且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行政班底,贸然的跳过朱高炽让朱瞻基继位,这样的权力交接反而会削弱朱高炽父子的实力,这无疑是给汉王有机可趁的机会,所以传位朱高炽是当时最稳妥的办法,加上早就认命朱瞻基继承人的地位,两道枷锁卡在那绝对能扛住汉王之流的野心家谋权篡位,毕竟永乐帝钦定的继承人是汉王他们无法推翻的事,直接在大义名分上杜绝隐患。


我是隔壁小王


朱棣不能直接将皇位传位于朱瞻基。具体原因有:

一、朱棣很喜欢朱瞻基,并在永乐九年封朱瞻基为皇太孙,是继太子朱高炽的第二顺位继承人。虽是第二顺位继承人但也次于太子朱高炽之后,所以说传位给朱高炽才是合情合理。

二、太子朱高炽年弱体衰,恐难继大位,但是只要朱高炽比朱棣多活一天,那皇帝大位肯定是先又朱高炽继承,之后才轮得到朱瞻基。

三、太子朱高炽在永乐大帝二十二年间监国多年。恩威并施,治国理政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靖难之役中,燕王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仅以一万余众抵挡住了李景隆五十五大军的轮番攻城,使燕王朱棣根基稳定,最后大败李景隆并成功靖难。朱高炽的帝王之相,朱棣是看在眼里的,传位给太子朱高炽有利于大明王朝的稳定与繁荣昌盛,即使太子身体不好,但是传位给朱高炽多少都是对大明王朝有益的。

四、朱棣最喜欢的皇孙就是众所周知的宣宗朱瞻基,但是宠爱朱瞻基的原因除了朱瞻基本人的聪慧过人,最大原因还是因为他是太子朱高炽的嫡长子。所以说朱棣宠爱朱瞻基是基于朱高炽罢了。

五、论传位于太子还是太孙,其实朱棣心里是在明白不过了,当年起兵造反的原因除了反对朱允炆的激进的削藩政策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立太孙,并在死后传位于太孙。朱棣心里知道,要是直接传位于皇太孙朱瞻基,肯定会于众人不服,天下藩王共诛之,王朝肯定会再次发生靖难之役。

如果朱棣把朱高炽架起来肯定是不违法的,因为朱棣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九五之尊。天子做的岂能是犯法。但是朱棣不是一个糊涂皇帝,架起朱高炽直接传位于朱瞻基肯定对大明王朝不利,所以朱棣不会那样做。





愿你开怀


有这么一句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就是说,统治阶级所制定的法律只是针对下层的被统治阶级的庶民,士大夫阶层不受法律约束,而礼呢,孔子讲“克己复礼”,说白了就是阶级制度的规范性。我们的这个问题说不违法吧,应该改成“不合礼”吧?

朱棣凭借“靖难之役”成功登上帝位,自古以来皇帝是要立太子储君的,这是一个大问题,立谁呢?根据宗法制度,是要立嫡长子继承储君只位的,这是被统治阶级认可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是武将出身,性格豪爽粗狂,而他的大儿子呢,朱高炽从小文弱,喜爱读书,又不爱运动,又因为优渥的家庭环境,身体肥胖,一身儒气,这对朱棣来说是看不上的,他反而更喜欢性格和他很像的二儿子朱高熙,朱高熙一直跟随朱棣征战,常伴朱棣左右,深得朱棣的喜欢。

但是,比起朱高熙来说,朱棣更偏爱一人,谁呢?便是他的长孙朱瞻基,也就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从小聪慧过人,深得朱棣喜爱。也正因如此,朱高炽父凭子贵,朱棣把不讨自己喜欢的朱高炽立为太子,立朱瞻基为皇长孙。



当然,也不能说凭儿子沾光的朱炽是无能的,打铁还得自身硬,朱高炽功夫还是有的。当年朱棣发动叛乱,留下北京给朱高炽镇守,想着围魏救赵的李景隆率领50万大军围困北京城,而当时北平城只有守军1万多人,在如此悬殊的对比下,一般人来说不是投降就是精神上就被压垮了,怎么去对抗呢。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朱高炽守住了,为朱棣腾出无后顾之忧,对朱棣的胜利是有巨大贡献的,假使当初北平没守住,那么,朱棣是势必要失败了,当然,从中也能看出朱高炽过人的能力。

朱棣继位后,朱高炽担任监国,他选贤任能,把国家治理的天天有道,受到文武百官的赞赏,也积累了一定的威望。

(朱高炽剧照)

我们再看,这时如果朱棣要果断绕过朱高炽直接传位给朱瞻基,是有一定困难的。

  1. 朱高炽的选贤任能,使得很多官员是他的门生或者与他有交情,文武百官的赞赏自己他的威望,在这强大的人脉关系下,如若朱棣跳过他直接让朱瞻基继位,会受到这些人的阻挠。
  2. 封建制度下,重视“礼”,关于继承问题上,统治阶级一直推崇嫡长子继承的宗法制。
  3. 朱高炽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从用1万人守住李景隆50万人的攻击,再到20多年的监国作为,这些朱棣都是看在眼里的。

【结语:由此可见,由于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不允许朱棣把朱高炽架空直接立为太子储君,虽然把朱高炽架空虽然不违法,但是却有违“礼”制】

我是历史守夜人,坚持原创,为您持续提供优质内容,加个关注吧!


历史守夜人


大家好,我是夏目爱看书,很高兴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的题主的题目是朱棣是否可以将皇位直接传给朱瞻基,朱高炽架起来不违法吧?其实当时可以约束皇帝的法律是不存在的,如果可以一说的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立下的家法了,朱棣这样做是不符合家法的。

明太祖朱元璋的家法

朱元璋的家法规定的继承人顺序是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这是中国宗法制的继承制度,也是孔子所推崇的制度。我们可以看到按照太祖皇帝定下来的规矩,朱棣的皇位继承人顺序是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太子的其他儿子。如果是太子死掉了,那么继承顺序就是二皇子朱高煦,我们很容易理解。同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来的是朱元璋本人也么有遵守这个法则,其实当初如果不直接将皇位传给朱允炆的话也不会靖难。

再从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隔代继承,儿子当上皇帝父亲晾着的,这完全不符合儒家的观念。子从父,家里面的门面一定是父亲,如果朱棣真的想让朱瞻基直接越级当上皇帝的话,这在史书上面该怎么写,说句不好听的你让朱高炽作何感受,是立为太上皇呢,还是直接杀害呢?显然这两种都不可能,而且既然朱高炽已经是太子,只要不犯什么大的错误都不可能废黜的,只要太子当上皇帝朱瞻基迟早也是要当皇帝的,所以说朱棣也没有直接让朱瞻基当皇帝的必要,这样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

太子的才能

我们接着说明成祖朱棣,他本人可能是因为太孙朱瞻基爱屋及乌立朱高炽为太子,但是我们反观一下太子是不是真的废柴一个呢?其实不然,虽然说汉王赵王跟随朱棣久经沙场身经百战,但是太子爷不是一事无成啊。在朱棣起兵之后一直都是燕世子朱高炽处理国事,率领一万余人抵御李景隆的八十万大军,最后还硬生生的将北京城给守住了,稳定住了军心同时还将政务管理的井井有条。这样开来太子也不是一个完全没用的人,在史书上对于朱高炽的评价可是很高的,开辟了大明朝的“仁宣之治”。

史书中记载朱高会天性沉稳,喜学少言。在祖父朱元璋在世的时候就特别喜欢朱高炽并且将其立为燕世子,传言中朱元璋对于子孙的教育很重视,当时所有的世子都是在南京城跟随朱元璋学习的,其中朱高炽很瘦朱元璋的喜爱。但是目测马上皇帝朱棣不是很喜欢这个文弱的儿子,因为不喜欢动,所以体系性较为肥胖,而比较喜欢性格与自己相仿的二儿子朱高煦。但是想要守住疆土的话朱高炽可以说比朱高煦更加的合适,而且在父亲出征的时候朱高炽总是可以把国家治理的很好,这样看来朱高炽这个太子爷也不是什么能力都没有。

直接立朱瞻基为皇上的影响

可以说如果直接离朱瞻基为皇帝的话,那么将会使得朝野震动。

1.首先就是安不住天下士子之心,可以说在朱棣开疆拓土的时候,朝中所有的事情事无巨细全是交给太子办理的,太子宅心仁厚可以说是很好的安抚了士子之心。一旦皇帝做出这样有违常理的事情,那么比如说三杨等人肯定会据理力争,断然不会让太孙直接当皇帝的,对于儒家学子来说纲常伦理是最重要的东西,哪有父亲是太子,儿子做皇帝的?

2.其次是两位皇叔肯定是不服气的,先不说太子的功劳小吧。这太孙可以说自己在靖难拼命杀敌的时候还是个小屁孩,如果说给太子也就是自己的哥哥自己心里面还能稍微接受,直接给自己的大侄子,朱高煦,朱高燧肯定是不服气的。这样的话整个朝廷的局势就变得动荡了,想想建文帝,你也知道叔叔不服气是什么结果了。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朱棣一旦立朱瞻基做皇帝,那么无论是文官集团还是叔叔们都不服气,大明朝的江山肯定会动摇,那你觉得朱棣会这么想不通?


夏目爱看书


你好,我是凉夜寒塘,历史爱好者,很荣幸回答你的问题。

身为一国之君,朱棣当然是可以直接传位给朱瞻基的,只要他想。就算把朱高炽还有汉王架起来也是无妨,没有违不违法的说法,毕竟他是皇帝,有谁敢不从?但是从各个方面考虑,真要是直接传位给朱瞻基是极为不妥的。明成祖朱棣像

恐靖难之役再次上演

我们知道朱棣的父亲朱元璋当年是因为长子朱标早逝,所以将皇孙朱允炆选为继承人。这一做法直接跳过了朱允炆的几个叔叔,再加上后来朱允炆上台之后的削藩,朱棣发动了靖难,把自己的侄子推下了皇位。朱棣为了防止靖难之役再次重演,肯定要想的更远,是绝不会步自己老爹的后尘。建文帝朱允炆像朱棣发动靖难

传给朱高炽于情于理

朱高炽虽生性懦弱,身体肥胖,与朱棣的性格处事也不像,但朱高炽毕竟是长子,是太祖皇帝朱元璋亲自为朱棣选择的燕世子,是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在封建社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古代封建社会都是嫡长子继承制,传给朱高炽不会有大臣异议。况且等朱高炽退位以后,皇帝的位子还是自己宝贝太孙的,想到这也可以接受。明仁宗朱高炽像

朱高炽同汉王相比并非一无是处

朱棣生于战火,死于征途,一生征战无数。老二汉王朱高煦又常年跟在朱棣身边带兵打仗,有勇有谋,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汗马功劳。相比之下,朱高炽貌似就不是很拿得出手了。但话不能说的太绝,我们还是得看看朱高炽的优点:朱高炽性格懦弱,却也仁慈爱民,深受大臣的拥护。汉王朱高煦像

再说当年北京保卫战。朱棣起兵靖难时,命朱高炽留守北京。朱高炽团结部下,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保住了北京城。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朱高炽在靖难中的功劳也是可以的。

战火中的北京城

简单来说,如果真传位给朱瞻基,大臣们不乐意,儿子们不乐意,也对不上礼制,朱棣自然明白这个后果。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解答题主的疑惑!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凉夜寒塘(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凉夜寒塘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我是喜欢军事和历史的小学弟鹏正。

朱棣是可以直接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朱瞻基的,但是这样是不符合明朝的礼仪规矩,那给你们简单说一下明朝时期的传位制度,在整个明朝历史中,除了“靖难之役”和“土木堡之变”是特殊情况外,所有人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所以直接就解答了为什么朱棣不把位子直接传给朱瞻基,就算朱高炽身体弱,他只要还活着,位子就必须传给朱高炽。不传的话,朱棣就是不肖子孙,这就是明朝的嫡长子制度。


(大明风华中的朱高炽)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朱元璋就把位子传给了朱允文,太子朱标死了也没有传给其他的儿子而是直接传给了嫡长孙。所以,朱棣如果想把皇位传给朱瞻基的话,朱高炽就得必须死,要不然是轮不到朱瞻基的,就算朱高炽瘫痪了、疯了,只要他还活着,位子就还得是朱高炽的。没有任何人能撼动,如果不从的话,那就是造反。


(大明风华爷仨)

还有一点的就是朱棣没想到自己儿子死的那么快,在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逝世了。朱棣把位子传给朱高炽心里也放心,朱高炽是一个很仁德的人物,如果他即位的话,明朝的国力更会翻上一番,历史上也的确如此,朱高炽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政开明,如果他能活的长久的话,他甚至都不次于他的父亲朱棣,可惜就是活的太短了,此乃天意不可违呀。
(大明风华中胖胖的朱高炽)

――有什么问题 亲们可以直接私信问我 我都会无条件帮助大家的 喜欢我的话 请给我点个关注吧 我很需要你 用你那发财的小手给我点一点吧




鹏正


违法谈不上,但是于礼制不符。纵览中国古代历史,鲜有皇帝直接越过儿子将皇位直接传给孙子的,除非是儿子死了,比如朱元璋立建文帝,即便如此,在孙子即位之后还是惹起了萧蔷之乱。

中国自古有言:国赖长君。这里倒不是怀疑朱瞻基执政能力,而是如果越过其父直接传位给他,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到时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对于政治老练的明成祖来说更是暗熟此理,此举毫无必要。况且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端庄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也是一位合适的人君人选,其在位期间,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了基础,庙号仁宗,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





历史侠者


皇帝是最大的法,况且是造反起家的明成祖朱棣,不听话的都被清除了,皇位传给谁都是他自己的家事,自然不存在违法的说法。

但朱棣要考虑影响,考虑大臣们的感受,保证政权的延续。

三张图片是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爷三长得真像

我前面写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朱棣是“靖难”起家,夺的就是自己侄子朱允炆的位置,虽说是自己家事,但是毕竟得位不正。虽然没有人敢反对他,皇位传递他一人说的算,但很多事情还是要考虑的。

朱棣为什么传位朱高炽

朱高炽天生肥胖,又生有腿疾,和能征善战的朱棣十分不像,所以朱棣从小就不喜欢这个大儿子,立了朱高炽当太子后,多次想废了他,一直没有动手,主要有以下几点。

1、嫡长子继承制。中国古代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朱元璋传位朱允炆也是因为太子朱标去世,朱允炆为皇太孙。朱棣自己得位不正,为了政权的稳定必须遵循这项制度,所以夺位成功后,就立朱高炽为太子了。

2、大臣们的支持。皇帝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儒家文化下培养起来的大臣们对此政策更是支持,太子为国本不可轻动,大臣们对太子天然就是支持态度。

3、朱高炽本身的才能。朱高炽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且性情温和,作为太子期间勤勤恳恳也没有犯下什么错误,而朱棣晚年也发现自己过于残暴,有个性情温和的继承人也许是件好事。

4、朱高炽有个好儿子。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深受朱棣的喜爱。对朱棣来说有个能平稳过度的儿子,再有个能干的孙子,朱棣这一脉的政权就稳定了。

朱高炽本身有才能,又有大臣和礼法的支持,朱棣直接废朱高炽立朱瞻基风险很大,也得不偿失。

况且他自己夺了侄子位置,直接传给孙子,也怕自己二儿子夺位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