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舰主炮上的黑色软管是干嘛的?

变色龙142974742


就是冷却水管,这个黑色软管的正式名称叫做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它是舰炮能够持续高速射击的关键设备。在介绍很多大口径舰炮时,例如介绍中国052D驱逐舰上装备的H/PJ-45A型130毫米舰炮时,经常会用到一个形容句子,那就是它的火力打击能力和一个常规炮兵营不差上下。

舰炮之所以拥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压制效果,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舰炮的持续射击速度都要远高于陆地常规火炮。而舰炮能够持续高速射击的关键,就是因为拥有炮管冷却装置,这个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就是其中一种冷却方式。

任何常规火炮在持续射击时,都会引起炮管过热,此时必须停止射击等待炮管冷却下来,这无疑会严重影响火炮的持续发射速度,陆地上的常规火炮便是如此。可是舰炮不一样,它们往往装备有炮管冷却装置,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水、空气带走炮管的热量,给炮管降温,从而可以持续射击。

目前舰炮的冷却方式可以分为几种,比较常见的一种就是管外循环水冷却方式,它在舰炮炮管外部套有一个散热套,通过管道来输送淡水,对炮管进行冷却,这些使用过的淡水还可以重新冷却后进行循环使用。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舰炮炮管上拥有一条软管,一直从炮口延伸到炮塔内部,在连接炮塔的位置还是可活动的一段软管,以适应舰炮射击时炮管后座的动作。这种舰炮冷却方式在苏/俄制军舰和中国军舰上比较常见。

外冷开式循环方式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舰炮冷却方式,它主要是直接向炮膛喷射水雾或者淡水,吸收炮管的热量,使用过后的水直接排出炮管,不重新循环使用。这种循环方式不需要设置外部输送管子,基本没有外露的设备,西方国家很多舰炮均采用这种冷却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说没有外露冷却管道的西方舰炮一定是采用了外冷开式循环方式,它也有可能是根本没有装备冷却系统。例如美国大名鼎鼎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和英国的MK8型114毫米舰炮就取消了冷却效果很好的水冷装置,仅仅是使用冷却效果较低的空气冷却方式。所以MK45型127毫米舰炮的射速也远低于其他先进舰炮,只有20发/分,只能承担起一般的对海目标射击任务,面对防空拦截任务时只能是望洋兴叹。


科罗廖夫


题目所说的“黑色软管”应该指的是贴附在军舰舰炮炮管外部的黑色软管,如下图所示红圈标注处:

很多人也许就会疑问:这根黑色软管是什么?具体有什么用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答疑解惑吧!先说它的学名:舰炮身管外循环水冷却导管。名字一公布大家基本上就已经知道了它的作用:给工作中的炮管降温。

众所周知,很多舰炮都需要承担对水、对空作战;尤其是在进行防空作战时必须保证出色的连续性和持续性,但这也就导致包括炮管在内的炮身极其容易发热,严重时甚至会致使炮管变形进而影响射击精度。那么,及时降温就必不可少。

所以舰炮设计中都会有配套的冷却系统,炮管外则会加装水冷却层;而这几根水冷却导管就是帮助冷却层起到水循环作用的装置。以我军装备的61式双管25毫米半自动舰炮为例,它的射速为800到900发每分钟,如此高强度的射击频率如果无法及时冷却将会大大影响作战能力。

除了小口径舰炮以外,如俄罗斯的AK-176舰炮、意大利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它们的最大射速基本都在120发每分钟,但也都拥有配套的循环水冷却系统。例如AK-176舰炮,不仅在炮管外层设置了套筒式水冷却系统,而且还在炮管内壁安装了隔热层。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那玩意是给舰炮炮管冷却降温的,名字叫炮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舰炮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射速快,以我国海军的H/PJ-45A型130mm舰炮为例,射速达到了40发/分钟,这种火力基本上等同于一个重炮连了(6炮连或者9炮连),所以,舰炮的射速很高,可以保证强大火力的迅速输出,但是这也同时带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炮管的散热!因为射速越快,火药燃气对炮管的热作用就越明显,炮管升温也就越严重,所以为了保证舰炮的性能,就必须要有一个冷却系统,用来帮助炮管散射降温,以保证火力的持续输出!

▲舰炮炮管下的黑色软管

所以,现代军舰的主炮上都会有一个水冷却系统,以水为冷却液对炮管进行降温清洗,其中,那个黑色软管就是这个冷却系统组成的一部分,也就是一条水管,用来给舰炮炮管输送外冷却水的,整个冷却系统的结构原理大概如下图所示,总共有12个关键部位,比如储液箱、管路、水泵、集水环、散热器等,其中图中的管路(序号2)就是我们题目中说到的舰炮下面的那个黑色管子,作用是在整个循环冷却的过程中,用来输送冷却水的,从而达到给舰炮炮管降温的目的!

▲舰炮水冷却系统原理图

整个系统的工作原理则大概是这样的:火炮开火的同时,冷却系统启动,循环冷却水泵(序号3)会将储液箱(序号1)中冷却液(水)通过管路(序号2)从冷却液入口(序号5)输送到炮管的冷却通道(序号7),当冷却液在冷却通道内与炮管的内层身管(序号8)进行热交换之后,再从冷却液出口(序号10)流出,通过管路流经散热器(序号11)进行降温后流回储液箱。因此,这是一个冷却液循环流动给炮管降温的过程,通过这个循环冷却系统,可以给舰炮起到持续降温的作用,使炮管温度不会过高,保证舰炮的持续火力输出!

其实吧,舰炮的降温方式除了水冷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气冷,即空气自然冷却方式,额,虽然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这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冷却手段,而根本就是等舰炮自然降温,通常舰炮发射的炮弹超过10发以后,空气散热的速度就达不到炮管降温的要求力量,这仅仅是炮管的一种被动冷却手段;而上面提到的水冷方式,则是舰炮的主动冷却手段,最后再说一下水冷方式使用的冷却液问题,有人会纠结舰炮的冷却水使用的是淡水还是海水,我个人查的资料上显示的是使用淡水,为什么不直接用海水当冷却液?

因为

海水的盐分以及其他杂质的含量太高,用来当冷却液的话很容易生成水垢,时间一长就会堵塞冷却系统的管道,使冷却能力失效,而且相对来说,海水对舰炮的腐蚀性更强,会影响炮管的使用寿命,这对于舰炮来说是绝对不允许的,至于在军舰上会不会出现淡水不够用的情况,当然不会!首先,军舰上有海水淡化装置,其次,在舰炮的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是循环使用的,损耗并不严重,而且,和平时期,舰炮的使用频率较低,也有足够的时间给冷却系统补充淡水,至于到了情况十分紧急的战争时期,会不会直接使用海水给舰炮冷却,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哨兵ZH


▲我军052C导弹驱逐舰上的100毫米主炮就装有身管外循环水冷却导管

我们都知道,现代军舰上的主炮一般都具备较高的射速,然而以较快的射速进行连续射击时,火炮药室表面和膛线起始部的表面温度都会升高,故而会使得火炮金属机械性能下降,影响火炮身管的寿命,同时也会影响弹丸在炮膛内的正常运动,增大其散步,而如果温度持续升高,甚至会导致炸膛事故,因此,改善身管的散热条件,降低身管温度对于现代军舰上的主炮而言是非常必要的。

▲052C导弹驱逐舰上的100毫米主炮就装有身管外循环水冷却导管的近距离特写

但如果单纯依靠空气使身管自然冷却,需要的时间是会非常久的,而这对于军舰来说是非常不利于其作战的,因此在身管上采用非自然冷却措施,也就成了必然之举。而就如同问题中所说到的那样,一般军舰上主炮的黑色软管其实就是主炮的舰炮身管外循环水冷却导管,其主要作用就是作为冷却水不断导入火炮身管外的冷却套筒中,使身管能达到连续降温的效果。

▲中国海军曾经的双30毫米舰炮采用的是身管液体综合冷却法(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火炮的身管冷却除了液体外部冷却方法外,还包括液体内部冷却、液体层间冷却、液体综合冷却、气冷、化学冷却及薄膜冷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在当今的各型火炮上均有运用。


军武次位面


现代级驱逐舰艏的AK130双管130毫米舰炮,可以看到有胶管状物体与炮管相连接,它有名字叫: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是专门连接舰炮系统内的冷却水泵与炮管的。

我们都知道现代舰炮,供弹、瞄准、击发都已经“电子电器化”了,使得舰炮的射速都很快,大部分的76毫米以上舰炮,理论射速都达到了25~120发/分钟这样高的射速。
虽然舰炮的高速发射提高了火力打击密度,但高射速也带了炮管
温度迅速升高的问题,这个问题源自炮弹发射药气体带来的高温和弹丸与炮管膛线高速摩擦所产生的高温,而高温会让炮管整体强度降低、出现变形弯曲,膛线的缺损,更严重的就是炮管炸裂…!

为了避免高温损伤炮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需要给炮管降温,降温最好的方式就是水冷!通过火炮系统内的泵将较高压力的“高纯净水”打进炮管外护套内,进行水循环带走炮弹发射时所产生的高温,从而达到保护炮管的目的。


一战期间的马克沁,可以看到枪管包裹水箱有一个长长的软管与外水箱相连,自动武器诞生时就出现发射管过热的问题,最早的冷却方式就是水冷。

到了现代舰炮仍然采用这种方式,舰炮外循环水冷却系统的软管与马克沁重机枪的软管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水来给发射管降温。


皇家橡树1972


这个黑色的软管叫“身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他是舰炮冷却系统中的一部分。正是因为强大的水冷系统舰炮才有了极强的持续性火力,才有了舰炮输出媲美炮兵营的说法。下图为俄罗斯AK-130舰炮,绕在炮管上的软管就是上面提到的“身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

现代大中口径舰炮得益于自动化装弹设备的使用可以做到非常高的射速,这样就带来了极强的持续性输出火力。然而随着射速的提高,高温高压的发射药气体以及炮弹在炮膛内高速摩擦会使炮管本身的温度短时间内急剧升高,短时间内温度的累积会使炮管寿命大幅度下降、炮管热变形、膛线烧蚀等等,直接影响火炮的整体性能。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炮管直接报废甚至直接炸膛。

所以舰炮需要可靠的冷却系统进行快速冷却,虽然炮管可以普通的“气冷”将热量自然传递给空气,但是在这么高射速的情况下仅仅通过气冷已经不能满足散热需求,热量依旧会快速累积,这就要用水人为干预冷却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水冷”。下图为世界上几种常见的大中口径舰炮,可以看到基本都是采用水冷方式进行冷却

舰炮水冷系统通常采用身管壁包裹冷却水套用冷却身管外表面的形式进行冷却,当舰炮开火时冷却水通过水泵从储液箱输送到炮管冷却水套将热量带走,吸收了热量的冷却水经过循环系统再经散热器散热后回到储液箱,这样来回的循环,而这跟黑色软管就是在炮管外的那部分循环管路。

当然,这个冷却液一般是淡水,极少直接抽取海水使用,毕竟海水的“高盐”特性会严重腐蚀管路或者堵塞,这样造成冷却效果大大降低。虽说淡水资源在舰上十分有限,但是这套冷却系统是循环使用,理论上这些淡水一直在循环而不是流失。


雏菊西瓜Peterpan


纸上的宣仔,为您解答。

军舰的上那个黑色软管,其实是舰炮水冷系统循环用的输水管。

舰炮和陆炮不同,它的射速高达数十发/分,像76mm主炮爆发射速更是达到120发/分,这样的射速会使得炮管的温度急剧上升。一旦炮管发热超过某个温度,基本上就报废了。常规的空气制冷是不管用了,所以必须上水冷系统,舰炮下方的这个软管,其实就是用来送水的。

AK130主炮

052C 100 mm主炮,都可以看到明显的水冷导管

不过内循环式的水冷系统也不一定非要有这个软质导管。像AK-176和我国仿制而来的HP/J-26 76mm舰炮,就是直接把炮套在一个水冷套上。我国的HP/J-38 130mm主炮也没有像AK130那样加装水冷管和水冷散热护套,不过从HP/J-38可以打出45发/分的射速看,肯定是有水冷系统的。

AK176 76mm舰炮用的是和炮管并联的水冷管,不是软质管

052D并没有看到的水冷护套和水冷管(图上的黑色线应该是毫米波雷达的线缆)

有没有不上水冷的主炮?也有,美国的MK45 127mm主炮就是。为了给主炮减重,把不水冷砍了,射速也降到了仅仅20发/分。不过减重效果很好,全重才21吨,只比我们052C上的100mm紧凑型舰炮略重。所以适装性很好,连排水量3000吨的仁川级护卫舰都能装上。不过主炮射速20发,基本上性能也废了,看来美帝已经彻底放弃了主炮防空。

原版的意大利奥托127mm主炮是有水冷系统的,美帝引进的时候砍掉了


纸上的宣仔


这个黑色的软管是舰炮身管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

这个可以类比重机枪的一些原理,水冷式重机枪射击中的枪管是用水来冷却的,因为威力十分强大,所以在二战之后国际上禁止德国生产水冷式重机枪。出名的水冷式的枪械就是马克沁重机枪了,威力大,火力猛,可靠性强。

▲上图为勃朗宁M1917重机枪

根据以上所说,类比舰艇上的主炮,大家可以把主炮理解为较大的枪口。一般舰艇上的主炮的射速是比较快的,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连续射击就会使得炮膛的膛线起始部的温度急剧升高,因为较高的温度会导致火炮的金属的机械性能大幅度下降,轻则影响可靠性减少炮管的使用寿命,重则影响的弹丸的运行轨迹,甚至还会有炸膛的危险,这个大家可以类比于机枪,是一个道理。目前主流的散热方式还是水冷式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舰艇的主炮的下方都会有根黑色的软管。

▲以上动图是我军演戏场景,其中第二幅图是编队进行主炮对海射击演练

在连续射击的过程中产生的温度是很高的,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连续射击会使得枪口出现连续的火舌,如果不进行降温或者是靠着空气自然冷却,是不利于作战的,第一个射击精度受到极大的影响,第二,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炸膛且不说,膛线变形是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所以说是在连续射击的主炮上是肯定要有降温措施的,而上面的黑色软管就是水冷系统。

二战的时候战舰是没有这种软管的,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火炮的射速较慢,一分钟两发炮弹,自然冷却绰绰有余,基本用不上水冷。而现在不同,现在的战舰的主炮每分钟都是能达到四五十发炮弹的,所以需要冷却。

至于为什么是软管不是硬管,这个很好理解,火炮的威力大同时后坐力也打,每打出一发炮管都会向后缩一下,如果使用硬管就容易折断。


四十五度历史


熟悉海军的军迷都知道,尽管现代海战已经是导弹和雷达的天下了,但是主炮依旧是现代军舰上必不可少的一种武器;因为有许多任务导弹无法完成,或者使用导弹成本太高,诸如反海盗,攻击一些次要的地面目标等等。善于观察的军迷肯定会发现,现代军舰的主炮的炮管附近会有一根黑色软管,这支软管是用来做什么的?对于军舰舰炮的强悍火力有什么帮助作用?我们下面就来一一盘点。

现代军舰由于不再将主炮当作主战武器了,所以主炮的口径一般都不如以前的舰炮口径来得大;一般都在九十到一百八十毫米左右。现代舰炮最重要的功能在于利用极高的射速和精确性,拦截靠近舰船的敌军战斗机和导弹,有人可能觉得这是天方夜谭,但事实就是如此。

以著名的俄国舰炮AK130为例,AK130主炮的射速高达每分钟七十发,并且几乎不需要冷却,可以从第一发开始持续开火到最后一发炮弹打完;单是一座AK130舰炮的火力就相当于一个陆军的一个炮兵营的火力。

对于一些速度不是很快的反舰导弹和战斗机来说,这样的一门射速堪称变态的舰炮简直就是一个天然屏障;再加上一些小口径近防炮的火力支援,军舰的近距离防御火力网就浑然天成了。那么军舰舰炮是怎么做到比陆军的火炮射速还要高的呢?这就涉及到标题中的舰炮下部的黑色软管的作用了;众所周知,地面火炮的射击中,拖延火炮射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在连续射击之后,炮管温度过热容易炸膛。

在地面上没有办法使用太多的水来降温,但是海上到处都是海水,持续射击中的舰炮可以直接利用冰冷的海水循环降温,舰炮下部的那根黑色的水管就是用来装海水来给舰炮炮管降温用的,以保证舰炮能够持续开火而不过热炸膛。

同样的道理,一些小口径近防炮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口径近防炮每分钟三千发的也是通过这样的一根黑色软管来使用海水降温的;所以不要小瞧军舰上的每一个细节,很有可能一个很不起眼的小设施就会影响整艘军舰的战斗力。


思远防务


现在战舰主炮上面的那个黑色软管是什么?说起来你可能不信那东西就是根水管,学名叫做,外循环水冷却系统导管。

那么为什么战列舰上没有,陆炮上面没有,近防炮上面也没有呢。


二战时期战舰上没这个水管,那就是因为,二战时候的火炮射速多慢啊,300毫米以上的主炮,每分钟射两发炮弹就算不错了,根本用不着水冷,现在战舰主炮的射速普遍四五十发起步,如果依旧采用风冷设计的话,打不了几发,就会因为炮管过热,直接引燃发射药,导致炸膛,所以为了尽可能快的冷却炮管,就把水冷设计拉了出来。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硬管连接而使用软管连接的原因那就是,舰炮在发射后,会有一个巨大的后坐力,为了卸力,炮管会向后缩。


如果使用硬管连接的话,直接就给折断了。

为什么陆炮上面没有?这是因为,拖曳式火炮得能拖上走,所以说它的重量不能太大,而且拖曳式火炮,一分钟发射几发,就顶天了,发也用不着。

至于自行火炮也没有的原因,那就是,陆陆基火炮不是让你用来站桩对射的,一般情况下射那么几发就得收起来赶紧走,否则的话敌方的炮火打击马上就来。

所以说自行火炮追求的就是在短时间之内射出尽可能多的炮弹,然后赶紧跑。


至于近防炮为何不上水冷?你可知道近防炮少说也有六根管子,咱们的hpj11,更是有11根管子,一秒发射,十秒冷却,也用不着。

更何况


炮塔下面还有一大群东西呢,又不是光一个炮塔。弹药库,提弹机,换药室,等等一大群

现代舰艇的高射速可不是想搞就能搞的,需要整整一大群的配套装备,甚至于如果在战时,水管断了,就可能让战舰的主炮炸膛。(温度过高,散热不及。)

一发弹片就能让先进的相控阵雷达失去战斗力。

所以现在攻防能力更强了,但是舰体本身也更脆了,这个真男人结构抗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