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改善民生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要增長6%,工業投資要增長2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增長8%等目標。今年財政要更加註重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政府一般性支出壓減10%,集中財力確保承諾的民生事項必須落到實處、一件一件辦好。那麼政府“錢袋子”要為哪些民生事業敞開花呢,我們一起來看。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0年,政府要辦人民滿意教育。深化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整治,新增公辦(含公辦性質)幼兒園25所以上,公辦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佔比80%,學前教育學位增加2萬個以上。落實好新建住宅小區配套建設教育設施政策,全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0所,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2.5萬個、普通高中學位5000個以上。繼續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支持開辦“全科師範班”。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政府要著力緩解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支持市中心人民醫院建設高水平醫院,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醫療高地。推動市第二人民醫院和復退軍人醫院共建共享,完成市第一人民醫院擴建工程。狠抓基層醫療機構提標升級,建成7個縣級公立醫院並投入使用,完成3個縣“第二人民醫院”主體工程,全市新增住院床位2500張。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市域內住院率提升到95%、縣域內住院率提升到80%,實現大病不出縣、小病不出鎮,就地就良醫。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要煥發千年古城文化活力。以紀念惠州得名千年為契機,更好傳承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脈,擦亮“嶺東雄郡”文化品牌,提高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品質內涵。要推行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新建22片足球場地、完成市中心區5個公園體育設施升級改造,構建“15分鐘健身圈”,努力讓群眾文體生活就近方便、多姿多彩。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要精準開展援企穩崗。要建成省市共建的惠州人力資源產業園,完善失業人員再就業機制,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組織開展400場以上招聘活動。深入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粵菜(東江菜)”師傅1000人次以上,全面落實“南粵家政”工程,開展家政服務培訓6600人次以上。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要織牢底線民生保障網。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基本生活及困難殘疾人“兩項補貼”保障水平不低於省的標準,出實招幫助解決城鎮“夾心層”群體困難,關心關愛並做好留守兒童、留守老人、失獨家庭及殘疾人、精神病患者、流浪乞討人員等困難弱勢群體的社會救助工作。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要健全長者樂享善為機制。建立長者綜合服務管理平臺,提升長者服務水平,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的養老服務體系。 惠州開放大學加掛老年大學牌子,加快建設惠城、龍門等老年大學,實現“一縣(區)一所老年大學”,破解老年大學“一位難求”困局。搭建長者人才線上線下服務平臺,建立長者人才服務窗口。繼續支持開展“長者人才支醫行動”和“銀齡講學”活動,讓更多長者發揮專業特長,有所樂更有所為。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要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提升“智慧警務”, 建成“智慧市政”、 “智慧環保”, 優化“智慧交通”,推進“智慧停車”。要建成智慧共享停車樓(庫)10座,新增停車位5400個;新開工停車樓(庫)20座,新增停車位約8000個;升級改造地面停車場40個,停車位約1.5萬個,鼓勵機關事業單位、企業、住宅小區共享停車資源,著力緩解停車難問題。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2020年,要織密便捷順暢的城市路網。要加快推進金龍大道、惠澤大道、三環路等道路快速化改造,完成江南大道、小金河大道、惠新大道等建設,實現市中心區15分鐘上高速。加快縣區幹道建設,大力推進仲愷智慧大道、惠州大道東段延長線改建工程、博羅雙龍大道、惠陽白雲大道一期改造、省道S244線龍門縣城至平陵段改建工程。要開工建設跨東江、西枝江大橋各2座,緩解“過江難”問題。拆擋除隔打通一批市政斷頭路,減少交通衝突點。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市人大代表 鄧苑萍:我是用三個“大”字來概括,政府是大氣魄、大手筆、大胸懷。“大氣魄”是政府利用惠州的各方面的地理優勢,充分發揮展現,讓我們惠州向一流城市邁進吹響了號角。 “大手筆”就是市政府用“豐”字型的交通體制,就單這個“豐”字型交通,政府就投資2000多億。“大胸懷”就是政府把全面的惠民政策匯聚給我們的市民,把千年古城文化擦亮,特別是把嶺東雄郡文化擦亮 。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市政協委員 楊少偉:這個報告非常讓人振奮,非常鼓舞我們,所以我們今後也是更加希望,能夠把我們所看所想所思能夠形成一個提案,給政府工作做一些參考。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市政協委員 楊擇郡:我們期待惠州儘快實現國內一流城市,能夠讓惠州市民過上更加有品質的生活。

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解讀:2020年 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於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