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和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市,谁是谁的导火索?

水煮旧闻 | 牛市和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市,谁是谁的导火索?

水煮旧闻 | 牛市和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市,谁是谁的导火索?
水煮旧闻 | 牛市和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市,谁是谁的导火索?

新年伊始,市场对牛市有多期待,对增量资金的讨论就有多热烈。

有人说,增量资金的边际变化是影响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其中个人投资者又是增量资金中的最大变量;每一轮牛市的诞生,都离不开个人投资者的集中入场。但也有人说,股市上涨带来的赚钱效应,才是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必要条件;即先有市场的好转,才会吸引规模相当的投资者投身其中。

那么,牛市和个人投资者的集中入市,究竟谁是谁的导火索?

事实上,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评估,通过增量资金的入场进度来预测市场走势的这种方法,胜率究竟能有多大?

个人投资者蜂拥入市 5月股市新增资金1000亿

刊发媒体:上海证券报

记者:周宏

发布时间:2006年6月5日

个人投资者的蜂拥入市,给市场带来了近千亿的新增资金,也构成5月市场强势不绝的资金源动力。

上海证券报和申银万国研究所共同推出的股市月度资金报告显示,5月份合计有近千亿的新增资金入场。其中650亿元资金来自客户保证金的增长,280亿元通过新发股票基金入市,另外包括QFII等带来的新增资金。相比上一个月,增量入市资金环比放大了3倍。此前单月增长速度最快的是今年2月,月增长200亿元。但这个数据尚不及5月的三分之一。

A股新增开户数连续四周超20万 投资者入市意愿强烈

刊发媒体:上海证券报

记者:黄璐

发布时间:2014年11月11日

中登公司最新周报显示,上周(11月3日至7日),两市新增股票账户数为23.58万户,较上周增加1.82万户,连续第四周突破20万户,投资者入市意愿强烈。其中,新增A股账户数23.54万户,较前一周增加8.32%;新增B股账户数390户。

点评:

水煮旧闻 | 牛市和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市,谁是谁的导火索?

提及牛市,很多投资者的第一反应是2005-2007年和2014年-2015年。就这两轮牛市的复盘来看,上涨是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的领先指标,而非反向关系。

2005 年年中股指已经见底,但直至2006年,市场开始出现波段性的增量资金;再到2007年才出现增量资金的络绎不绝。2014年和2015年情况类似,新增股票账户逐级抬高的源头可追溯至2014年10月,但促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则是2014年三季度上证指数单边上行,累计涨幅达15.4%,季度涨幅为2010年以来最高。

从这个意义上看,来自个人投资者的增量资金是牛市启动的滞后指标,而不是领先指标

1个月200万人进场!沪深两市投资者首次突破1.5亿

刊发媒体:中国证券报

记者:中国证券报记者联合报道

发布时间:2019年4月19日

中国结算日前公布2019年3月份投资者情况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沪深两市投资者数量为1.51亿,首次突破1.5亿。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3月新增投资者数量为202.48万,环比增长了103.19%,单月新增投资者数量,创下2017年4月以来的新高。

随着市场持续上行,两融规模持续增长,两融客户也出现攀升。数据显示,2019年3月新开信用证券账户的投资者数量为69774个,环比增长308.11%。3月份新增两融投资者数量创2015年10月以来单月新高。

点评:

2019年同样称得上是可观的牛市:沪指、深指及创指分别上涨22%、44%和43.79%;其中沪指创下了2014年以来最佳年度表现。但如果你以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场作为投资决策指标,你可能会成为牛市中的亏损大军之一。

原来,2019年的市场主要涨幅集中在一季度。就在单月新增投资者数量突破200万、大量市场参与者惊呼牛市来了的同时,市场走势却从反弹步入了调整通道。在东方财富网推出的“2019年你赚了多少”调查问卷中,2.62万股民贡献了回答,就“2019年,您的股市收益率如何”这个问题,选择亏损的网友比例高达46.9%。

中泰资管2019年3月的风险月报标题是“树上的花没开,心中的花开了”,事实告诉我们,树上的花苞,不必然因为心中的花开而怒放。

水煮旧闻 | 牛市和个人投资者集中入市,谁是谁的导火索?

先有上涨的赚钱效应、再有个人投资者的集中入场;个人投资者的集中入场未必会带来持续的满园春色……仅从以上的结论看,试图通过增量资金的入场进度来预测市场走势的方法,可能是一个理论上可行而实践难度非常高的投资方法。

那么,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增量资金?恐怕是因为内心深处信奉投资世界逃不过“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规则,或是害怕出手就挨刀。

但恰恰,“要求买入即步入上涨通道”,是价值投资者不该有的奢望。

本材料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本材料仅供具备相应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合格投资者阅读,不得视为要约,不得向不特定对象进行复制、转发或其它扩散行为,管理人对未经许可的扩散行为不承担法律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