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年约50,中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可曾后悔过?

“养儿防老”,如果有自己的孩子,那么老年生活也比较有着落。老一辈还一直奉行一种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是随着现代年轻人对经济独立性和思想自由的追求,“丁克”一词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仔细计算一下,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已经差不多50岁了,刚刚进入中年生活,他们过得怎么样?

丁克这个词语来自于国外,指的是一个家庭没有孩子,但是夫妇双方往往都有稳定的收入,家里一切都很富足,就是不想要孩子。这个术语是一种社会现象,最初是在1960年代出现,在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中逐渐流行。20年后,即1980年,它悄悄在中国扎根,如今已经30年了。

对于丁克的选择,在步入50岁的中年生活后,这部分人分化成两派:其中一些人仍然非常享受,而另一些则充满了懊悔。

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年约50,中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可曾后悔过?


有的不后悔并且非常享受。北京的一对中年夫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丈夫在大学任教,妻子是医院医生,两人赚了很多钱,并在北京有套房。

当初选择过丁克生活的时候,双方的家庭都存在矛盾,甚至为要不要孩子的问题争吵过。在老一辈看来,不想生孩子的子女是非常不孝的。因此,在这段婚姻里,即使过了数年,婆婆也不愿接儿子那里打来的电话。

但是这对夫妇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现在,他们养着一条4岁的拉布拉多犬,在晚上一起读书,讨论新闻,在白天工作以及在假期里两人环游世界。

每年的度假计划都不一样,两人也已经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如果有孩子,尤其是在北京,则根本做不了这些事情。毕竟,抚养孩子的成本和精力太大。

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年约50,中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可曾后悔过?


此外,当被问及未来的养老金问题时,他们也表示乐观。一方面,他们有足够的钱来使自己的老年过得悠然自得;

另一方面,现在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越来越好,两人就算双双退休也有退休金、养老金可以拿,生活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说对丁克的选择存在些许遗憾,那就是没让老人抱上孙子。

有的则非常后悔。深圳的一对夫妇十分后悔当初丁克的选择,现在,在这个家中,只有一个51岁的陈有美守护着空荡荡的房间,有时只能独自一人叹息。她的丈夫在三年前离开了,失去了丈夫的陈阿姨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悲伤到无法自拔。

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年约50,中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可曾后悔过?

当初丈夫生病的时候,虽然丈夫家中有两个兄弟,但他们都在外地。公公婆婆也都不在身边,即使他们在,但身体年迈也不允许他们动手照顾。由于是丁克,身边也没有孩子能够帮上忙。这个时候的陈有美,只能自己照顾丈夫并花钱。

当丈夫最终去世后,陈有美的世界好像也崩塌了。现在,她只能为自己找到更多的东西来减轻内心的孤独感。因此,她为福利院捐了一笔钱,也经常花时间去和孩子们一起玩。有时,她还会想象:如果她有孩子,生活会不会有所不同。

中国第一批丁克家庭年约50,中年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可曾后悔过?

当然,对于生活而言,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但是既然有所选择,最终结果必须由下定决心的两人共同承担。总而言之,丁克仍然是一条未知的道路,如果无法确定能够得到恒久的幸福,整个生活将面临陷于空洞的危险。你会选择不要孩子,成为丁克一族吗?

育儿问题熊爸教,家庭教育要学好,孩子健康身体棒,我是@熊爸育儿经,帮你解决育儿小麻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