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7旬农民大叔做鼓56年,如今面向全国招徒弟,啥情况


近期,山西省晋南地区突降大雪,2020年的第一场雪让黄土高原披上了银装,难得一见的黄土雪原美景让摄影爱好者向往,我们一行人驾车上了稷王山,贪婪的拍着如画乡村,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小山村,问路的时候走进了一位老手艺人的家。

轻轻敲开这户人家的大门,走出一位老人家,看着我们手里的长枪短炮,他非常热情,直接把我们拉进院子,他说这么冷的天你们还冒雪上山,赶快到家里暖和暖和,等会再拍我的花鼓手艺,大家无意间走进了一位老手艺的家中甚是高兴,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他的花鼓。老人非常高兴从家里便拿出了他的作品。

大叔今年72岁,他叫刘宝明,是山西省稷山县太阳乡人。刘大叔介绍说做鼓的手艺是三代家传,自己从小就是看着爷爷和父亲做鼓长大,16岁学校毕业后就在农村开始学木工做匠人,在爷爷和父亲的传授下他也学会了制作各种鼓的老手艺,就这样一边干着木工匠人一边在家里做着各种鼓。


刘大叔说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农村都是集体经济,当年地处旱塬的农村就是靠天吃饭,农业也不发达,粮食就没有产量,一年下来分不上钱还有外欠,但是当年是不允许个人做生意,为了养家他就偷偷在家里制作一些鼓带到外地去卖钱,用来补贴家用,家传的做鼓手艺让他家度过了困难时期,现在自己年纪大了在家做鼓还是偷偷摸摸,说着自己也笑了,大叔的话让我们很是诧异。

大叔说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市场也放开了,他的老手艺也有了用武之地,他在家里的一边当农民种庄稼一边光明正大的做起老手艺,由于做鼓只个冷门,需求量不是很大,刚开始做鼓的收入只能维持家用,后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各种鼓的销售才好了起来,几十年来他靠着庄稼地和做鼓的手艺为2个儿子成了家。

原本做鼓是个好事业,但是的农村孩子都不愿意下苦,庄稼都不想种更别说整天猫在家里做手艺活,他们宁愿出去打工也不愿意继承,甚至还“干涉”刘大叔做鼓,所以他现在也是“偷偷”做鼓。大叔说自己和老伴年纪大了都有高血压的老年病,孩子们也是心疼他们,就劝他不要再干活了,让他坐在在家养老。但是自己闲不住,又拍孩子操心,所以就偷偷做几个鼓,偷偷卖钱也是老有所乐。


刘大叔说自己做的鼓品种不少,有各种表演用的大鼓,花鼓,腰鼓,以及唱戏用的板鼓和乐人们用的小鼓,还有小孩子们玩的布郎鼓。几十年过去价格从几块钱直到数千元,就拿花鼓来说,当年最早的时候是4元钱一个,现在是100元一个。

做鼓的材料都是当地稷王山里的硬杂木和黄牛皮,大叔说用这种材料制作出来的各种鼓能用100多年,甚至时间更长。大叔的两个儿子现在都已成家,他们都不种地,外出打工去了,全家的18亩山地现在留给大叔一人耕种,他说在田里种上了药材和粮食,一年是收多少算多少,闲暇时间“偷偷”做鼓赚几个零花钱。

孩子们现在也知道刘大叔在家里还“偷偷”做鼓,大家都是心照不宣,只是提醒大叔不可过分劳累,得下病就不值得了。大叔在当地农村做鼓50多年,声名远扬,每每到了逢年过节农村文化活动很多,上门买鼓修鼓的人很多,这个时候就是他最忙的时候,当地的电视台也多次报道过刘大叔的老手艺,我们刚进家门,他以为是电视台来采访。


大叔住在稷王山里一辈子,守着祖先的老手艺50多年,用它养家糊口,现在成了老有所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们有人来传承,不要丢了先人们的老玩意,他说自己很无奈,知道靠做鼓难以赚大钱,儿子们一家人都要生活,现在也是顺其自然,只好随缘了,想面向全国招徒弟,不知道有人学吗?【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