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澤:生態節水激活綠色發展新動能

臨澤縣是歷史悠久的綠洲灌溉農業區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曾獲全國一熟制地區糧食單產冠軍縣和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稱號,享有“中國棗鄉”“戈壁水鄉”“沙漠綠洲”的美譽。近年來,臨澤縣把推動生態節水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口,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加快工業節水步伐,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制度創新 注入節水發展靈魂

以制度創新為引領,先後出臺《臨澤縣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臨澤縣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辦法》《臨澤縣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方案》《臨澤縣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臨澤縣農業末級渠系水費收繳管理辦法》等節水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30多項,涵蓋了政府各相關部門和水務主管部門、各鎮、農民用水者協會四個層面,對全縣節約用水、用水交易、最嚴格的水資源制度落實做出了明確規定,建立起了行為規範、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體系。

以控制用水總量為重點,該縣從嚴落實“三條紅線”,按照“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到戶從緊、空間留足”的原則,將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指標細化分配到用水主體,落實到具體水源、具體工程。2019年全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4.176億立方米,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27.92%,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

以水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大力開展水權水價綜合改革,註冊成立農民用水者協會63個,發放水權證3300多本,水量分配、水費徵收、鬥農渠的維修養護均由村用水者協會管理;安裝水情監測系統16處,安裝地表水量水設施424處、地下水計量設施1500多套,實現了地表水水情監測全覆蓋。

項目建設 撐起農業節水脊樑

該縣把改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作為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全面實施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節水工程項目、大型灌區節水改造項目,改建干支渠149條、730多公里,改造引水口門15座,加固病險水庫5座,全縣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604;配套田間工程22.6萬畝,佔農田灌溉面積的39.2%。

以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為重點,在北部合黎山沙漠區、南部祁連山戈壁區建立興科荒漠區現代農業示範園區、紅溝荒漠區節水農業示範點,大力推廣地膜覆蓋、膜下滴灌、噴灌等節水新技術。截止2019年年底,全縣地膜覆蓋33.39萬畝,佔農作物播種面積的91%;推廣膜下滴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4.6萬畝,佔農田灌溉面積的42%;推廣抗旱保水劑等化學和生物產品節水面積16.7萬畝。

示範帶動 真正實現全民節水

該縣大力推進“節水+工業”模式,強化工業企業技改力度,引導企業大力實施中水回用和汙水處理利用,全縣26 家工業用水企業全部安裝計量設施, 2019年工業用水364萬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35.68立方米,與2015年控制指標相比降幅27.4%。更新改造汙水處理廠2座,2019年汙水處理率達99.53%,再生水利用率達76%。

按照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原則,該縣組織水務、發改、教育、工信等部分開展節水示範創建,累計創建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學校、節水型單位、節水型小區等載體達100多個,節水器具普及率達到85%,其中66%以上的機關事業單位建成節水型單位,27%以上的居民住宅小區建成節水型小區。新建城區供水管道58公里,全縣城區供水管網漏損率由2018年的11.5%下降到目前的9.4%。

此外,還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科技宣傳週”、“科技三下鄉”等活動,深入開展水法規和節水型社會建設知識宣傳,倡導有利於節水的生產和消費方式,逐步形成自律節水的社會風尚。

臨澤縣堅持節水優先的綠色發展理念,將節約用水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過程,描繪了生態節水的美好藍圖。下一步,該縣將全力推進國家節水行動任務落實,建立產業發展節水導向機制和節水市場調節機制,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為建設綠色發展縣城提供有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