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优质赛道基金 天弘基金股票投研谋变

造明星,还是凝聚集体智慧?这家基金公司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最近两年,指数基金发展势头强劲,不断蚕食着主动权益基金的市场份额,让不少主动基金经理倍感压力。

但主动管理能力仍然是基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特别是含着金汤匙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接踵面世后,公募基金的主动管理能力尤显珍贵。

一些有远见的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加强在主动权益赛道上的投入和布局。如天弘基金,2018年底启动股票投研的组织制度变革,通过赛道制来打造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股票投研团队,稳定基金产品的风格。

打造明星,还是依靠“集体智慧”?

对一只主动权益基金来说,基金经理算得上它的灵魂,也因此行业有“选主动基金,就是选基金经理”的说法。

很多基金公司在营销推广的时候,都喜欢大打明星牌,塑造明星基金经理的形象。你不一定知道华夏基金,但很可能听说过“公募一哥”王亚伟的大名。

明星识别度高,但其中的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现在A股市场越来越复杂,很难靠单打独斗来获取长期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公募行业人员流动性高,今天是这家基金公司的头牌,说不定明天就换成竞争对手的王牌。

部分公司已开始另辟蹊径,如天弘基金,2018年底启动悄然启动了投研一体化改革,将股票投研人员(包括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分成了消费、医药、TMT、周期制造四个小组,明确划定了各小组的投资和研究边界,并且引导投研人员淡化短期市场相对排名,以基本面精选个股,注重长期超额收益,确保基金产品风格的稳定。

据天弘基金有关负责人介绍,天弘股票投研团队改革的初衷,是希望投研人员能够在能力圈范围内专注投资和研究,提高个股研究深度,争取为投资者带来长期超额回报。

“行业中多数基金经理追求成为全能型选手,什么行业都能投,导致研究精力很分散,受到的诱惑特别多,长期的全能化结果是投机化。”该负责人称。

天弘基金还积极推动股票团队投研一体化,改变过往投资和研究分离的弊病,有效促进了研究成果向投资业绩的转化。

“2019年我们主动权益类产品的整体业绩、持股集中度、重仓股研究深度,以及投研人员沟通的密切程度,跟组织变革以前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 前述天弘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

资产配置时代,基金工具化属性凸显

公募产品数量已经突破了6000只,比A股股票数量还要多,产品同质化越来越突出,并由此引发了迷你基金、清盘基金等问题。

也因此,银河证券基金研究评价中心总经理胡立峰建议,基金公司与其不断新发基金,不如做几只风格特征鲜明、投资策略清晰的基金。

随着FOF、MOM产品的发展,基金产品的风格稳定、特色鲜明也显得越来重要。毕竟作为资产配置的底层工具,基金产品的风格一旦发生漂移,就会影响到资产配置策略执行的有效性。

国内聪明的机构资金已经开始关注一些风格鲜明、超额收益稳定的基金。海通证券研究显示,机构投资者更加青睐工具属性高的基金。

天弘基金股票投研团队的变革,无疑顺应了资产配置时代的发展趋势,未来或许会成为行业新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