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在道經《雲笈七箋·稟生受命部》中言:“在胞之時,三元養育,九氣布化,五星為五臟,北斗七星開其七竅。七星降童子,以衛其身。七星之氣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尺。人為善時,則其星光大而明;為惡時,其星冥暗而小。善積則福至,惡積則災生,星光墜滅,其身死矣。”


經中描述的“七星降童子,以衛其身”,這裡指出了七星會保護人身,在後世有很多說法,七星之氣會結成一星,在人頭頂上三尺,這也是民間“頭上三尺有神明”的說法的來歷,而光大而明代表善,光冥而暗則小。常為善者,常多得福,常主惡者,常多得災,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這個光完全消失了,人也就去世了。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這裡的七星其實在人體就呼應著人身的七魄,"魄"這個字其實很生動,它是用“白”與“鬼”構成,“鬼”在古代代表的不是現代說的靈體鬼魂,而是一種“詭秘莫測”的事物的形容,而“白”應於西方金色,正應於七數,這也是“魄”這個字構形的意蘊。


朝元拜斗,作為道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的生死禍福有關。北斗星君掌消災解厄,南鬥星君掌延壽施福,故拜斗是一種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的科儀,亦稱之為朝元禮斗,除了通過道教朝元禮斗科儀消災祈福、祛病、延生外。道家還有一種添油續命真法。添油接命之竅,傳統上稱為本命七星燈。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所謂七星燈,就是指身內七個大的、關鍵的、能吸收和轉換高維空間生命能量炁光的位。這七個位,分佈在人體,如果站在其左側觀之,就正好是一個鬥口朝前下方的北斗七星圖案。其位名稱及七星名稱分別是:


1. 膻中:為貪狼星燈;

2. 無目前方虛懸一:為巨門星燈;

3. 泥丸:為祿存星燈;

4. 夾脊:為文曲星燈;

5. 命門:為廉貞星燈;

6. 丹田炁:為武曲星燈;

7. 海底:為天罡星燈;


此本命七,構成人身內本命七星燈,欲點長明燈,當用添油法。孔明當年用外七星斗法以求續命,豈知尚有七鬥星燈在身中,徐庶知時達命潛修得道,乃知內七星燈之妙也。


七星燈所主持的七個位,全部是性命雙修關鍵所在。《丹經》有云:“由此向上一著,千聖秘而不傳,後世學徒所以罕聞、罕遇。人若明得此竅,真可以奪神功,改天命。”


七星燈法用於添油接命,是以宇宙間靈光靈炁為“油”,以聚靈法之採聚為“添”,以存想、內觀寂照為“接”。欲得長生,先須久視。此久視,就是回光內照,忽忘勿助而接命。七星燈法接命,也就是在煉過聚靈法後,由武火階段進入文火階段。用意念依次序將此七星本命燈點燃,充分消化、吸收所採聚的炁光之“同”。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每當夜晚降臨後,我們抬頭看天空,會看到滿天的星星。自古以來,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對星象的觀測和研究。古人觀測星象,一則是為了更好的計時勞作,二則也是基於星斗崇拜,從而產生美好的精神寄託。


古人的星辰崇拜

日月星辰的崇拜,起源很早。自古以來,中國就有星斗崇拜和星佔之說,在眾多的星星當中,有七顆星的排列非常有特點,被古人被之為北斗七星。早在新石器時期的先民已開始崇拜北斗。在世界很多文明的記載中,都有關於北斗七星的相關信息,中國早在秦始皇時期就有觀察北斗七星的記載。加上古人對天體有特殊的信仰,因此北斗七星也被賦予不同的意義。


先民崇敬天象,並以天象變化預測人事吉凶,尤其是南北斗主人生死,影響頗深。其深層原因即在於古代社會,先民將北斗和極星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稱為“斗極”,斗極處於星空旋轉的中心,群星繞其旋轉,好像天空的主宰,而先民以北斗斗杓周旋四指來釐定節候,北斗又成為天地秩序的制定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似乎都是隨北斗指向而來臨,北斗成為天地萬物化生的中心。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古人所指的北斗七星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七星,由於它們的位置組成形似一個勺子,所以被古人稱之為北斗七星。古人雖然能夠觀察到這七顆星,但是並不知道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星星。


在我國《甘石星經》、《史記》、《晉書》等大量文獻都有關於“北斗七星”記載。古人將北斗七星連線,形成一個舀酒的鬥勺。北斗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古書《曷鳥冠子》中就有記載:“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意思是通過斗柄的朝向就能知道季節。


而在《黃老經》、《洛書》等更早的文獻中,還有北斗九星的描述。北斗九星是在原七星的基礎上增加了(左)輔星和(右)弼星。這些先秦時期的內容,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曆史。北斗九星又稱“九皇”,其在民間的信仰影響力非常大。

道教奉北斗為人神之主宰

《度人經》曰:“東鬥主算,西鬥記名,北斗落死,南鬥上生,中斗大魁,總監眾靈。”自此,北斗主司人命、消災度厄等說法廣為流傳。

道教說北斗是造化之樞機,人神之主宰,有回死注生之功,有消災度厄之力,按時齋醮,將會增壽延年,獲福無量。至於北斗諸星各自之職司,據《北斗七元金玄羽章》所載,七星職責分別為延生、保命、度厄、消災、扶衰、散禍、益算等。《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注》所言:北斗者,天地之大德大化,真炁正道,結為玄象,運乎中天,建四時,均五行,生殺萬物,統治天地,察錄善惡,無一物不繫其所管也。


北斗七星與人身七魄

在道經《雲笈七箋·稟生受命部》中言:“在胞之時,三元養育,九氣布化,五星為五臟,北斗七星開其七竅。七星降童子,以衛其身。七星之氣結為一星,在人頭上,去頂三尺。人為善時,則其星光大而明;為惡時,其星冥暗而小。善積則福至,惡積則災生,星光墜滅,其身死矣。”


經中描述的“七星降童子,以衛其身”,這裡指出了七星會保護人身,在後世有很多說法,七星之氣會結成一星,在人頭頂上三尺,這也是民間“頭上三尺有神明”的說法的來歷,而光大而明代表善,光冥而暗則小。常為善者,常多得福,常主惡者,常多得災,也就是這個道理,如果這個光完全消失了,人也就去世了。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這裡的七星其實在人體就呼應著人身的七魄,"魄"這個字其實很生動,它是用“白”與“鬼”構成,“鬼”在古代代表的不是現代說的靈體鬼魂,而是一種“詭秘莫測”的事物的形容,而“白”應於西方金色,正應於七數,這也是“魄”這個字構形的意蘊。


由此可知,先人們以星辰為標識指導人們的生產生活,也以此引領自己的精神得以飛昇,甚至梳理出星辰與人之間通徹天際的聯繫。華夏兒女在星辰運轉輪迴中不斷前行,我們的文明也像天上的星辰一樣閃耀著爍爍的光輝。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道家雜談」北斗七星與七魄的聯繫,華夏文明為什麼一直崇拜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