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节,北方地区如何预防非洲猪瘟

进入冬季以来,因气温低等原因北方地区潜藏着一些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因素,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笔者对当前疫情可能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预防措施,供同行参考。

北方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的风险因素

极低的温度

对于控制任何传染病的发生,“通过降低病毒载量、提高感染阈值”两个方面,消毒可大大降低猪接触外界的病毒载量。但从10月起,北方尤其是东北三省温度都会降至0℃以下。而对于多数消毒剂,在温度低于17℃时,每降低3℃,消毒效果会降低50%,因为消毒本质是消毒剂分子与病毒发生有效碰撞并通过一系列机理而将病毒杀灭。因此在北方极度寒冷的条件下,舍外的一切消毒措施几乎都会失效。

流动的人

非洲猪瘟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在生产过程中除了饲料和饮水外,与猪接触最多的是从事生产的人。人可以直接将病原从场外带入场内,也可间接与携带病毒的物品或工具接触而在生产活动中传播给猪。

目前在北方地区,存在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清场后寻找工作的养猪人、因年底为满足猪肉供应需求而四处收猪的人以及临近年底可能频繁外出的员工,这些流动的人则具有较高的风险将病原传播给猪,引发疫情。

舍内流动的水

水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催化剂与放大器,饮水中半数感染剂量为101.0 TCID50,饲料中半数感染剂量为106.8 TCID50。与南方猪场相比,北方猪场使用浅表水较少,但第一轮非洲猪瘟疫情过后,病死猪深埋点对地下水有一定污染风险。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多数猪场仍采用通槽式饮水。

其他多重诱因

自非洲猪瘟疫情暴发以来,北方地区多呈现一过性发生,损失也并未像南方地区那么深重。这给很多北方养户造成一种错觉,非洲猪瘟没有想象中可怕。因此在当前原本就薄弱的外部生物安全条件下,忽视了对易感动物保护。

另外许多因素也都会成为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的风险因素,比如当下北方地区容易发生的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等、极低温度下的冷应激以及北方猪舍通风与保温不可兼得的环境条件等。

生猪养殖场的预防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卖猪环节

卖猪前的准备:与买猪人提前沟通,确定卖猪数量及猪只大小;提前做好人员安排;准备好卖猪的工具、物品(如消毒剂)、车辆等;规划好赶猪、转猪路线及交易地点(离场3~5km)

分段式赶猪:猪舍内人员、场内出猪台人员、转运人员

卖猪后事项:人员洗澡消毒;衣物先消毒再清洗再烘干;使用工具、转运车辆严格消毒;赶猪通道严格消毒

其它注意事项:尽量不要在雨天卖猪;卖猪尽量做到转账交易;绝对禁止与猪贩本人及其接触到过的物品、车辆等接触。

二是严格做好人员管控

禁止外来人员进场,本场人员非特殊原因禁止出场;

慎重招聘使用发生非瘟场离职的员工;

所有外来人员进场前必须在就近宾馆隔离3天以上,并坚持每天洗澡。3天后经场长同意,更换场内消毒衣服方可进场;

人员进场前禁止携带任何肉制品,所有物品在消毒间臭氧消毒12小时方可带入场内;

生产区与生活区衣服严格区分,并设立烘干间(>60℃),工作服、鞋下班后晾于烘干间;工作服每周由专人消毒清洗,过硫酸氢钾1:200浸泡30分钟,再清洗晾干备用。

三是做好室内可控的消毒

生活及生产物资由专人采购(尽量一次性集中采购);

采购物资在消毒房臭氧消毒24小时方可进场;

1.消毒间购置多层铝合金镂空架,进场物资需在镂空架分开摆放进行消毒;

2.根据臭氧消毒机功率设定消毒时间,保持30mg/m³消毒浓度消毒12小时;

3.行李箱里面物品必须取出进行消毒;

4.有外包装物品必须拆除外包装进行消毒,疫苗除外。

在舍内门口设立消毒桶和消毒盆(防止舍外防止结冰),消毒剂在低温环境下建议使用具有氧化性等其它复合型性质的消毒剂,如灭毒威甲(过硫酸氢钾1:200)。

定期进行猪舍带猪消毒,非喷雾消毒,可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时段,对猪群排粪排尿、水嘴及料槽,使用灭毒威甲1:200喷湿消毒。

全场饮水使用有机酸化剂净水3.9(PH3.6~3.9)。

四是持续加强对易感动物保护,提高感染阈值

种猪全群使用康之源2kg/t,持续添加;

分娩后七天,母猪断奶发情至配种后七天,单头添加康之源20g/头;

猪群在分娩、转群、断奶、发情、配种、免疫前后7天添加奥茵美1kg/t。

五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全场变自由采食为分餐饲喂,饲养员加强巡栏,发现以下其中之一的情况及时向场长汇报并果断采取措施:

a. 猪场周边已出现疫情,一栋猪舍突然5头以上猪不食、精神沉郁;

b. 猪场周边已出现疫情,一栋猪舍突然1头以上猪严重呕吐、发红发紫、吐血、拉血症状。

符合以上任何一种情况即开始拔牙,拔牙处理措施如下:

1. 实行五停一消:停止查情,停止配种,停止注射,停止清扫,停止转群,加强消毒

2. 欲清除猪只灭毒威甲1:200喷湿体表;

3. 规划赶猪通道,出场和舍距离最短、耗时最少、污染范围最小,如定位栏走猪群后面,赶猪通道利用彩条布进行铺设出赶猪通道,走道按照第一层彩条布,然后铺设毛毯。如死猪要对尸体进行包裹再运输。

4. 赶猪通道上先用环清1:200对走道喷湿,喷湿后再赶猪,赶猪的同时一边赶一边喷雾消毒。

5. 赶猪后将铺设的彩条布收起焚烧,地面5%烧碱(热)严格消毒;

6. 所有人员拔牙后洗澡消毒,衣服(防护服烧毁)和水鞋环清1:100浸泡消毒、清洗、晾干;

7. 使用工具消毒--清洗--再消毒(环清1:200);

8. 加强带猪消毒(灭毒威甲1:200)。

  最后,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存在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防非与抗非实践中养猪人对非瘟的流行病学越来越清晰,针对不同阶段侧重不同因素,既能有效防控又能事半功倍。

作者:彭尧,国家执业兽医师,基础兽医学硕士,PSY应用研究院技术服务经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